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楼主: gameism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一直对帝国中双方拍着方阵互相枪毙的行为无法理解 [复制链接]

Memento Mori
大马士革领主
绝对中立 高等精灵 预言大师

活跃勋章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

帖子
11309
精华
5
积分
7628
金钱
17707
荣誉
96
人气
5
评议
0

141#
发表于 2009-3-16 14:30:2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4 lct874 的帖子

说的够简单了,除非不想委婉
那个时代东方只有日本崛起了,拜日本的自然很多,好比现在欧洲近代也好多人拜。同盟会那帮人也就是这么回事,看历史人物,还是要想到背景的。日本为什么能把这帮学生拉过来,还不是本国已经不成样子了。所以自己不玩的续关不能,怎么会被人KO呢?清政府还免责说是时代的问题吗?
因为是日本人的背后使坏所以就把这理论当废物?非也。你以为那群留学生那么笨?他们之所以支持反清无非是当时情绪足够激起一场变革,这样大家也好增加影响力,好给后来的理念铺路。换句话说这思想就是一个收民心的跳台或工具,就算是希特勒说的也和他的核心理念无关。既然如此,考证此理论诸如军国主义者说的无非也就是为了偷换概念,让人以为这和法西斯理论有关而已。
如果那反满理论是个工具就要跳开来看了,工具在谁手里就会有怎么样的用途。举印度那个例子也就是为了表达这个,因为那些基础设施(铁路,电缆)是殖民者建立用来为自己谋利益的,就全拆了?那倒是愤青了。
现在的人支持那理论也和前人不一样,没说清帝国不等于中国,只是说清政府太颓,民众无法认同,失了民心,自然不能代表国人,有何问题?有何民族分裂之嫌?

[ 本帖最后由 bdaabc 于 2009-3-16 14:33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奥斯曼 村民

帖子
2906
精华
0
积分
1523
金钱
4054
荣誉
7
人气
4
评议
0

142#
发表于 2009-3-16 14:45:42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军事家是根据多年战争实践出来的道理
实践啊出真知

不能想当然

بِسْمِ اللهِ الرَّحْمنِ الرَّحِيمِِ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9
精华
0
积分
9
金钱
5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3#
发表于 2009-3-16 14:59:53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道了盔甲的问题,我记得以前discovery有一个片子就是说的盔甲VS子弹
装在假人上的盔甲,用老式步枪去射击,结果盔甲还是破了。
而由于中世纪那时候的盔甲极其的重(到南北战争时期还是用铁做的盔甲)
所以步兵逃命的时候也很难逃掉。。。所以盔甲的应用是不可能的。
那时候可没有凯夫拉啊!

对于步兵打骑兵,在游戏里我试过,2队Line站在那里,一对骑兵过来冲击。结果就死了没几个步兵,骑兵就死光了。大多数在第一波射击的时候就报销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110
精华
0
积分
3101
金钱
3728
荣誉
4
人气
0
评议
0
144#
发表于 2009-3-16 15:04:46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nsanity9999 于 2009-3-16 14:02 发表
真是想不通,一分钟3-4发,就算那弓弩和英国佬对射也不至于3000比10吧

我在很多帖子里都重复了,1840年鸦片战争时的英军认为同他们交手的基础士兵并不弱。至于拿弓弩和英军对射只可能死的更快,首先你有效射程可没对方远,再来凑不够那么多人。
另外,火枪时代的散兵阵并不是啥杂乱无章的战斗方式。

[ 本帖最后由 炽天使军团 于 2009-3-16 15:07 编辑 ]
4亿吨TNT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足够从把地球从地壳一直到核心打穿,就算不毁灭也够把地球搞成死星了  

灭绝恐龙的陨石撞击威力太弱,远远不不足120万亿吨tnt。恐龙是被后来的原始人类吃光的。

某砖家语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9
精华
0
积分
9
金钱
5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5#
发表于 2009-3-16 15:06:23 |只看该作者
相关电影强烈推荐《爱国者》,梅尔吉普森拍的大片呐
里面的战争场景是非常经典的呢
那时候将军还带假发上战场呢,要穿的得体。。。
那个时代的人队绅士,文明的思想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
那时候人把荣誉看的比什么都重要,而我们现在就要求低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4
精华
0
积分
42
金钱
71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6#
发表于 2009-3-16 15:30:19 |只看该作者
其实 真正的理由 让你啼笑皆非  因为大家都玩不起 持久战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采用这种类似决斗的战争方式 谁先撑不住 就算输了

战壕站 持久战  是交战双方 都不愿意见到 否则即使打赢了 国家经济也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72
精华
0
积分
286
金钱
100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7#
发表于 2009-3-16 16:47:24 |只看该作者
建议楼主找下版块几天前有人发的一本书《西方战争艺术》,补习一下相关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4
精华
0
积分
7
金钱
12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8#
发表于 2009-3-16 20:14:05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当时的战斗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55
精华
0
积分
328
金钱
157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9#
发表于 2009-3-16 20:27:20 |只看该作者
我只想说在18世纪大部分国家的战略思想就是打防御战避免会战,所以古斯塔夫,马尔波罗,腓特烈这样的进攻型将领才会大放异彩。挖战壕开散兵这样的战法还不如不打

使用道具 举报

欢乐颂军乐手

帖子
7045
精华
4
积分
5184
金钱
13472
荣誉
86
人气
16
评议
0
150#
发表于 2009-3-16 20:29:39 |只看该作者
你想想啊,第一排卧倒了,第二排怎么想.....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3
精华
0
积分
32
金钱
30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51#
发表于 2009-3-16 20:45:55 |只看该作者
不要以为古人都是傻子,楼主能想到的古人难道想不到吗?这种战争形式是凝结了多少欧洲军事家智慧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5
精华
0
积分
43
金钱
1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52#
发表于 2009-3-16 20:47:5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xggmm1983 于 2009-3-14 01:16 发表
偶倒想问问一个问题。看那个时代士兵的衣服,确实都挺精致的,就是乱七八糟的装饰性东西挺多的。拿破仑的老兵兵团貌似还有熊皮帽子戴,熊皮还是挺贵的把??

既然有那个钱搞衣服的装饰,那干嘛不把钱用在刀口上?比如多招士兵,或者 ...

有一个错误,那些穿着很好的士兵绝非一般的士兵,而是皇帝的近卫军,或者是近卫投弹兵!这些士兵数量少时作为突击的主力使用,大部分步兵穿着很差,颜色差不多就可以了!!还有,当时的士兵不要钱 那些士兵的钱都是抢劫过来的
英国为什么是红色的军装?因为当时英国红色的布料最便宜而且是避血色,所以使用红色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0
精华
0
积分
50
金钱
20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53#
发表于 2009-3-16 23:48:59 |只看该作者
每天都有這種帖子,歷史就是最好的解釋,為什么要拋棄弓箭和重甲,起用鮮艷軍服與火槍,歷史就會答這些問題。保留舊式中世紀部隊的國家無一幸免,新式火槍火炮最終成為新時代的霸主。不要以為你比古人聰明多少,古人比你們聰明的多的是。
不懂可以問,但是不能漫無目的的傻問,首先得去看看近代史,看過后,我相信你們也會明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5
精华
0
积分
58
金钱
13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54#
发表于 2009-3-17 16:30:33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请相信存在即有存在的道理,这种战斗方式和当时的武器装备有很大关系,你的创意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切实际的。

1,密集队形射击用来弥补火枪命中率的不足,其实和抛物线弓箭雨的攻击原理是相同的(在膛线没发明应用之前,火枪的弹丸出膛后飞行路线偏的离谱,详见《探索与发现:子弹发展史》)
2,还得说火枪,当时的火枪射速受装填速度的制约,单位时间发射次数太低(前膛枪一分钟至多装填2发就不错了),如果用散兵线进攻火力就无法集中密集,在机枪没有发明之前,重型胸甲骑兵和龙骑兵冲锋很容易就对散兵线造成毁灭打击,密集队形有助于部队迅速转为刺刀丛方阵队列来对付骑兵(电影滑铁卢战役中演绎的很直观)
3,由于部队多采取列阵战斗的方式,光鲜的军服便于指挥官从容的指挥和识别兵种,另外整齐的军容和有节奏军乐军鼓有助于提高部队的士气(士气在当时很重要,阵线能否保持住完全取决于部队的士气),伪装色军服是有掩蔽物和掩体以后才应用而生的(正面列队站姿步行在战场当中,你穿迷彩服也毫无意义)
4,你所说的互相枪毙不是不得已,而是当时作战方式的必然行为,当时的炮兵和骑兵都是辅助兵种,陆战的中流砥柱依然是步兵阵线,双方对战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对方的步兵阵线垮台崩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25 09:11 , Processed in 0.33476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