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41757|回复: 1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日本古代相关介绍!不断跟贴更新,尽量图文! [复制链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4:29: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声明:上述资料都是转载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看法,同时也不代表百分百真实。

22楼,23楼,最近更新。日本战国本阵等资料
61楼 更新日本古代发型的演变
76楼 更新日本MM水手服的来历
96楼 更新介绍亚洲王朝中日本单位yabusame(流镝马)
4页107楼 更新日本武士刀煅造过程
4页117楼 更新日本武士刀和中国苗刀的渊源(图文)
5页133楼 更新十二款著名头盔
144楼 更新关于日本的电子书大全!
5页147楼 更新关于日本的茶道!!超全,超细致!
5页148楼 更新日本盔甲的穿法
6页152楼 更新日本艺伎说明



我发的这些资料都是网上罕见的,那些日本出名的战役或是说明,网上一抓一大把,就不发了。

日本弓箭考究:
日本的弓箭类武器一直不是特别的发达,有人一直抱定这是因为小日本的战术思想里没有弓箭战这个概念,是远程兵器的战术运用理念上问题,而并非技术问题。(其实我一直觉得是弓箭质量差,难以有理想的效果,从而使得小日本不重视弓箭战)

在小日本的作战中,最普遍使用的弓箭自然是丸木弓,这种自绳文时代流传下来的简易弓箭,由于日本军队兵制问题上的因素,一直使用到战国时代末期(而且居然是被大规模使用的铁炮淘汰的)。这种弓箭制作极度简单,仅仅是将木条浸水(好一点的浸油)后制成弓胎,捆上绳子就是了。这种弓往往相当之大,有等身长弓之称(通常约在80公分到270公分!!!!,重0.5kg-1.0kg),但能拉开的角度极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小日本的战争电影里少见有拉开满弓的),这种弓箭的射程大约在80到100米左右,确实杀伤距离几乎没有(俺记得从前有部片子,一个武士身中数十箭,插的象刺猬一样,照样活蹦乱跳的,理论上来说,这是可以出现的情况。)当然,这种足轻或农民兵自备的武器,对其装备的精良度本来就不能有太高的期待。(虽然难以想象小日本在16、17世纪还用着原始社会时代的武器装备)

而武士所使用的弓箭,基本上还有具有一定的威胁性的(虽然和中国同时代的弓箭类武器完全不具备对比性)。例如在南北朝时代流行的重藤弓(又称四方竹弓,长170-180公分,重0.2kg-0.3kg。以四方竹片作为弓胎制成的合成弓,射程在80到180米。),这种弓箭我们往往能在当时遗留下来的绘卷中看到(当然,画的比例完全不对,按画上比例,那时候小日本平均身高估计有二米以上)。在室町后期直到江户时代普遍使用的弓胎弓(以竹条为弓胎,类似于复合弓的制作工艺,多以三本弓胎、五本弓胎为主。长120-170公分,重0.2kg-0.3.kg。这种弓入手较轻,相对重藤弓韧性更佳,射程在200到400米左右。)相对来说,这种武器基本已经具备了远程打击武器的基本需要,在战国初期,弓箭对于作战确实也起了相当的辅助作用,而不是早年那种可有可无,多是用于追击时的武器了。(但可惜的是,很快铁炮就迅速的传入了)

顺便再提一下,俺以前一直宣称小日本没有弩这种武器,事实上,小日本还是从中国引起过弩箭的,而且是早在平安时代就有。但由于种种原因(弩的制造太过复杂,因此成本相对颇高,且发射频率太低。当时小日本的铠甲发展程度也不如我国,没有强弩破甲的需要)终究还是没有流传,仅仅作为公卿的装饰品而保留了下来。

闲着也是闲着,随便再说一下日本的火器吧,小日本的火枪主要也就有种子岛铳:这是一种类型,并不是光指种子岛产的火枪,通常都是指1543年流入日本的葡萄牙火枪的仿制型火枪。长为80公分到180公分,重约1.5kg到5.0kg。杀伤力远上当时的日本弓箭之前,当时日本弓箭质量好的最多射程不过400米,杀伤距离80米,绝对杀伤距离30米。而种子岛铳的射程为100到300米,绝对杀伤距离为50米,故一旦出现在日本就迅速的流传开去;大筒:大口径的前装滑膛式火绳枪。长90公分到140公分,重8kg-12kg,其口径往往在30到40公分以上,杀伤力极大,射程也可达四五百公尺之远(事实上这应该算是小型火炮了)。现存的一尊大筒,口径达80厘米,使用的弹药是号称“千人杀”的大威力霰弹,射程可达800公尺之远,而且其命中精度也颇高。当然,这种武器的使用年代已经是江户时代了;马上筒:短铳的一种。威名赫赫的骑铁就是使用这种马上筒的骑兵部队。但这种武器的杀伤力和射程都不值得期待,大约射程在10米到30米左右,5米内为有效杀伤范围;芥炮:很诡异的武器。以化学试剂雷硝酸水银(Hg(ONV)2)为装填药,江户时代的产物;连发铳:江户时代国友锻造屋的发明,有3、5、6、8、20连发等多款式样,亦可齐射。长60到100公分,重3-10公斤。

附个小表:远程武器射程一览

弓(中国):射程100m-150m

连弩(中国,汉朝):射程50m-100m

弩(中国,汉朝):射程150m-250m

弩(日本制,平安时代):射程80m-250m

丸木弓(日本,绳文时代至战国时代):射程50m-100m

神臂弓(中国,宋朝):射程150m-800m

重藤弓(日本,南北朝时代):射程80m-180m

突火枪(中国,宋朝):射程5m-10m

五雷神机(具体自己去看《武备录》,中国,宋朝):射程100m-200m

拐子铳(中国,宋朝):射程50m-100m

抬枪(中国,宋朝):射程100m-300m

弓胎弓(日本,室町末年):射程200m-300m

三眼铳(中国,明朝):射程50m-200m

十眼铳(中国,明朝):射程50m-150m

马上筒(日本,战国末年):射程5m-30m

神枪(中国,明朝):射程100m-500m

迅雷铳(中国,明朝):射程100m-200m

种子岛铳(日本,战国时代):射程100m-300m

多发火箭(中国,明朝):射程500m-800m

鸟铳(中国,明朝):射程100m-200m

连发铳(日本,江户时代):射程50m-100m

芥炮(日本,江户时代):射程5m-10m

=======
更新内容:
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现附图。主要制作材料一次性筷子

这就是最简陋的日本长弓!注意中间结合部分!可见日本弓不管是在射程还是杀伤力,制作工艺上都远不及中国!

这是加固并美观的。

[ 本帖最后由 newsass 于 2008-7-23 11:42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2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咖啡冰 -35 + 1 扣回35金钱,加1互助~
19891225 + 50 文章不错,继续努力!

总评分: 金钱 + 15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7-10-12 14:30:23 |只看该作者

谈一谈日本古代为什么没有盾。

日本人使用盾牌历史在其历史中是很少记载的,从其源平合战时期的武士一手拿雉刀一手拿盾牌做战开始,后面的镰仓幕府,南北朝争乱时都没有多大的发展,后来出现的大型的木盾在做固定工事和阵地战中常用来消极防御,而到了织田信长的时期左右,只有火枪手持盾牌,并且兼作支架用。但为什么日本人会放弃曾经一度以坚固的盾牌组成的罗马帝国的不败军团都看好的制盾技术?并且当时东方主要文化国的我国和与日本接壤的朝鲜的制盾技术都相当发达,难道是日本的盔甲太精良了?但日本人的盔甲大多是竹子编成的,真正的铁甲很少,只有将领和一些武士才装备盔甲。一般的足轻是没有盔甲的保护的,这与我国等东方和西方的国家历代起码的60%的披甲率相比较来说,日本更应该大规模使用盾牌。原因是什么呢?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实战因素:日本弓箭制造技术不发达,并且日本的竹弓和较好的丸木弓,有效射程大约在80到100米左右--这种自绳文时代流传下来的简易弓箭制作极度简单,仅仅是将木条浸水或浸油后制成弓胎,捆上绳子就是了。弓很大,有等身长弓之称,通常约在80公分到270公分,重0.5kg-1.0kg,但能拉开的角度极小,满弓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的铠甲就足以防御了。而冲锋时的长枪和双手刀对小盾加单刀的攻击力明显有优势,主要是因为他们用的刀大都是双手刀,很少用单手刀。从江户时代萨摩的武士们开始使用刀柄加长的武士刀开始,到雉刀这种也是重进攻的刀型,其威力根本不是当时木板小盾能防御的。并且以后的野太刀武士们所使用单刀是双手巨剑,技巧纯熟的话,几乎可以将所有敌人砍成两半。所以装备野太刀的武士是当作突击队使用,用来突破敌人阵形,而阵地战的大盾牌防护效果明显好于单人小盾。其后的日本武士刀的钢口和破坏力,我想当时以日本普遍落后的制盾技术就没必要发展盾牌了。而火器传入后,即使是有盾牌也是挡不住子弹的,并且大规模使用铁炮淘汰了正在发展的弓箭--重藤弓:又称四方竹弓,长170-180公分,重0.2kg-0.3kg。以四方竹片作为弓胎制成的合成弓,射程在80到180米;弓胎弓:类似于复合弓的制作工艺,多以三本弓胎、五本弓胎为主。长120-170公分,重0.2kg-0.3.kg。这种弓入手较轻,相对重藤弓韧性更佳,射程在200到400米左右;--盾牌就更沒有用武之地了。
    二。环境因素:因为日本缺乏资源,导致了盾的现实敌人弓箭和本身的发展,并且廉价的竹弓比强弩更适应战场需求--日本曾经从我国引进过弩,但因制作太复杂,成本太高而放弃了--所以盾的发展才长足不前,象牛皮蒙盾这样的产品就更不可能了。日本比较注重进攻,不重防御的低级战术国,并且国家大名鼓吹一些军功必须要建立在夺人首级上,而日本武士的信条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日本武士的信条就是随时可以为了武士道而献身,他们常常把自己比做樱花,生命短暂而灿烂。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可怕而是必然的归宿,日本武士不惧怕死亡甚至欢迎死亡,他们会坦然接受这一切--还有日本是一个丛林岛国,简陋的盾的实际用武价值与快捷的双手刀比起来实在无发相比。
    以上两点虽然包括了日本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实质上就是技术的落后和人文的愚昧、无知。戚继光那时,就以藤牌刀抵消日本人的攻击力,并且杀得他们大败而逃。
    虽然盾的历史以成了过去,但历史的今天,日本人的开明政策使得他们曾经在亚洲来了一场外科手术,并且现在还以东方经济第一强国的势头压者我国,其全国生产总值也与我国成百分比来算--平均每年22兆左右日元生产力--这不得不不说明一个历史老的话题,愚昧、无知的结合必然是落后,而落后就要爱打。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7-10-12 14:32:57 |只看该作者

Demo中的日本骑兵,有的翻译成剃刀骑兵是不妥的..

应该翻成“重装雉刀骑兵”或是简化为“雉刀骑兵”
   与其他兵种的具足不一样,雉刀骑的具足全是用浑铁打造,算是曰本战场上最有名的重骑兵了。与其近乎完美的防御力成正比,战场上的移动力也就相应的打了折扣。他的冲锋能力略逊于赤备队,不像赤备队在全力冲锋时几乎无法可挡,但完美的防御力足以弥补这一切,它注定了每一个冲入敌阵的雉刀精骑都像一个小型的重型坦克,可以展开持续长时间的肉搏,所以雉刀骑一般比较注重单兵作战能力,团队合作同样重要,比如展开绝对防御时。雉刀骑与其他骑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像其他骑兵手中所持的是长刺枪,他们手持的全是经过特殊加工过的加长加宽的重型武士刀。这种重型刀的刀头重量十分明显,使得它们非常的易于切割,可以轻易划开乃至砍碎对手的具足。这种大型刀很适合在马上挥砍,往往随手带起的一蓬血雨,身边倒下的就有三四人甚至更多。完美的防御力,恐怖的杀伤力注定了重装雉刀骑将成为每一个遇到他们的敌人的挥之不去的梦魇



[ 本帖最后由 newsass 于 2007-10-12 15:15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7-10-12 14:57:35 |只看该作者

日本足轻的介绍(整理)

足轻的盔甲

  从大量现存的足轻盔甲中,可以看到足轻的职责越来越重要的迹象。足轻的盔甲被称为御贷具足(意为借来的盔甲),构造简单,只是胴(护身铠甲)与草摺(裙),加上叫做阵笠(战盔)的简单头盔。这些盔甲是由大名提供给足轻的,显示出大名对足轻有足够的重视,愿意向他们提供盔甲,而不是让他们自己解决装备问题。而且,几乎所有的御贷具足上都有大名的家纹(徽记),印在胴的前方。有时足轻还会携带另一件印有家纹的物品:飘扬在盔甲后方的指物(旗),可用于辨识身份。甚至还有大名给整个军队装备同样颜色的盔甲,彦根的井伊家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这些举措结合起来,就使足轻的装束转变成为军队的制服。

  不过,还需要在武器选择方面作出改变,足轻的军事地位才能够真正提高。源平合战(1180~1185)的英雄时代,武士的武器主要是弓箭,骑射中显示的武勇是武士最受称道的业绩。但到1530年,足轻已成为常规的远程攻击部队,而骑马武士的武器则由弓箭换成长枪。16世纪50年代以后,足轻除弓箭外又拥有了火器。不过为了使火器有效发挥作用,足轻便必须位于战阵前列,而传统上这位置属于最忠心耿耿、地位显赫的武士,因为率先与敌军展开博斗是相当光荣的。所以,将最下级的军队摆在前列,对武士的骄傲是一种挑战。为了维持这种骄傲,当时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战术:足轻的火器仅用于打乱敌方阵列、为武士的英勇冲锋作准备,在武士冲锋时,足轻便谦逊地退后。

侦察兵装束


火枪兵装束


弓箭兵装束


旗兵装束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7-10-12 14:58:48 |只看该作者
再附一张 日本的远程攻击武器,名称不明,工作原理不明!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7-10-12 15:09:03 |只看该作者
足轻部队中的单位分配:

  项目  人数
  灯具4箱 4人
  幕(野外用的帘幕)和马印一大箱 2人
  炊具2箱 2人
  普通行李2包 2人
  驮马向导 1人
  食物2包 1人
  草料3包 2人  备用马匹的马夫 1人
  火药一箱 1人
  雨天用的斗篷等物2大箱 4人
  侍卫武士的盔甲2大箱 4人
  侍卫足轻的盔甲一大箱 2人
  其它盔甲一大箱 2人
  木俣本人的盔甲一箱 1人
  鞋子一箱 2人
  火枪及工具(如弹模)一大箱 2人
  子弹、火药、箭支一大箱 2人

  在这里,“大箱”指的是小型舆车一样的容器,用绳子悬挂着,由两人抬。“包”是由竹子和稻草编成的。人们还会在背上饭团子,或者用马驮、装在两轮车里由搬运工推拉。有时也会用牛拉大车,特别是在运送重炮的时候。当时欧洲产的加农炮往往只卖炮管,不提供炮架。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38
精华
0
积分
219
金钱
464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7-10-12 16:27:25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么辛苦没人顶啊!    要顶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33
精华
0
积分
1018
金钱
2734
荣誉
0
人气
19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7-10-12 18:34:56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在火绳枪传入后,便用很多技术和战术上的创新来弥补铸造技术的不足
这点是日本人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154
精华
0
积分
1577
金钱
404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07-10-12 19:11:15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想问日本人留着那发型代表的什么意思中间一朵?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68
精华
0
积分
445
金钱
2779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07-10-13 02:21:1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arasyan 于 2007-10-12 19:11 发表
我一直想问日本人留着那发型代表的什么意思中间一朵?

中间剃光据说是因为怕战争打太久  头发长头癣之类的  干脆剃掉

至于从后面再立一束起来....就请其他高人详解

个人猜可能是当时流行...吧   就好像他们贵族流行牙齿涂黑一般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703
精华
0
积分
1372
金钱
1240
荣誉
2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07-10-13 06:45:26 |只看该作者
终于 又见老大的 帖子了 不错  !!!!
COH 新版本来了!!

我回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33
精华
0
积分
1018
金钱
2734
荣誉
0
人气
19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07-10-13 07:04:1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wp 于 2007-10-13 03:01 发表
很好很强大,说几点:
1,我听说日本有弓箭手用强弓在近距离反骑兵的战术,但我对日本古代史米研究不知道出处
2,图里那日本火枪兵也先进了点吧,升到帝国级了?用的是葡国火枪?我记得日本火枪很短啊
3,用武士掩护冲锋火枪兵装弹的战 ...

没错,就是在16世纪引进并仿制的葡萄牙制造的火绳枪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16
精华
0
积分
858
金钱
110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07-10-13 08:33:3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karasyan 的帖子

那叫月代.................................................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16
精华
0
积分
858
金钱
110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07-10-13 09:06:29 |只看该作者
还是我大明的服装好看~~~~~~~~~~~~~~~~~~~~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833
精华
0
积分
1918
金钱
5410
荣誉
0
人气
10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07-10-13 12:27:43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学习,话说回来,LZ实在是太有精神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16#
发表于 2007-10-13 12:37:56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k82 于 2007-10-13 02:21 发表

中间剃光据说是因为怕战争打太久  头发长头癣之类的  干脆剃掉

至于从后面再立一束起来....就请其他高人详解

个人猜可能是当时流行...吧   就好像他们贵族流行牙齿涂黑一般 ...


这段时间续看日剧“新选组”,发现发型也是有很多种的,哪怕剃一部分,发型也分多种,如儿童型,成年型,另外好象根据身分也不同,发型资料最近正打算找。。。。。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17#
发表于 2007-10-13 12:56:4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wp 于 2007-10-13 03:01 发表


很好很强大,说几点:
1,我听说日本有弓箭手用强弓在近距离反骑兵的战术,但我对日本古代史米研究不知道出处
2,图里那日本火枪兵也先进了点吧,升到帝国级了?用的是葡国火枪?我记得日本火枪很短啊
3,用武士掩护冲锋火枪兵装弹的战术和欧洲长枪兵掩护火枪兵装弹的战术差不多,都是积极的火枪战术,而且一堆受过训练有信仰的武士比普通士兵更能冒死冲锋,只是日本火枪兵没有刺刀,真不明白游戏里他是怎么反骑兵的
4,不是大筒是火炮么

PS:能把图那1234的注解贴出来不,最好是中文的


1234的相关说明,之前我是有的,可惜当时没有收藏,昨天也是勉强到别的网站找到的,没有中文说明,以后如果找到再修正。

至于你说的第1点,感觉不准确,之所以称强弓,主要就是指射程远,对付骑兵就只能在中等甚至远距离攻击骑兵。你从我1楼的相关数据就可以看出,弓的射程和有效杀伤力都远胜于当时的火枪。最著名的“长莜合战”,织田3000火枪兵灭了武田的数万骑兵,胜的原因有很多
1. 先把把武田引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地方窄,武田骑兵无法展开!!!
2. 在火枪兵前面布置了三道防马栅(常见的只有一道)
3. 火枪兵战术是“三段击” ,织田信长在日本首创!(就是火枪分三组,一组开枪,一组准备,一组装弹,轮流开枪)
4. 其实此战不仅只有火枪兵,还有一些弓兵和长枪兵,弓兵的射击就是为了给火枪兵装弹争取时间!织田的长枪兵有一个特点,枪就是战国时最长!!!!!这样就更克骑兵,
5.防马栅并不是想象中的密不透风,故意留了一些间隙,引一些漏网的武田骑兵冲进间隙时,两边就有长枪兵刺杀之!
上述条件集合起来,武田骑兵想不输都不行了!而坚持打这一仗的就是武田家的军师“山本勘助”!!!

第2点,日本火枪引进很晚,所以引进的就是比较先进的火枪,我看到的资料有日本在引进火枪后,改进了不少!!!加上图片可能说明的是明治维新左右的,火枪先进一点也没有什么非议的了。

[ 本帖最后由 newsass 于 2007-10-17 11:06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剑阁工作组【制作】

帖子
4490
精华
1
积分
2866
金钱
6245
荣誉
41
人气
107
评议
0
18#
发表于 2007-10-13 13:29:15 |只看该作者
山本堪助不是啄木鸟失败后自杀了吗?
这里坚持打的就是胜赖本人。

骑马与砍杀不知玩过没?上面的强弓确实能克骑兵,等骑兵冲过来时朝着上身射就行,因为骑兵本身就有很大的冲力,弓箭迎着射过去,相当于加强了弓箭的力道,一击就可毙命。
玩那个游戏时,我看到对方“啊”地一声就从马上翻下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19#
发表于 2007-10-13 13:30:57 |只看该作者

日本战国军制之军阵及本阵介绍

一、军阵的基本构成

  日本战国时代,大名军阵由大名本阵和若干独立军团组成。

  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副将、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员。

  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也有使番负责联络。

  二、本阵

  1.总大将。总大将坐镇本阵,为全军最高统帅,类似现代司令员一职。战国大名本人出阵之际,自动成为全军的总大将,如果大名本人年老、年幼或者生病不宜出阵之际,一族中的重臣便代替其出阵成为总大将。战国初期,战役的规模一般很小,参战双方兵力只有几百数千,在较小规模的军势中,总大将一人便可使军队调度自如。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混战,不断的兼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占据一国乃至数国的强大家族,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动员一、两万人参加的大型合战日渐频繁,甚至在战国后期出现二、三十万的庞大军团,于是建立一个效率高、职责明的指挥首脑机关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直接导致了本阵的形成和规模的扩大。

  2.副将。本阵中有副将,一般是由总大将的亲族担任,辅佐主将,类似现代副司令员一职。不用多说。

  3.军师。军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负责出谋划策,手握军配,观星象、占阴阳、算成败,一副诸葛亮、刘伯温在世的模样。战国历史上著名的军师有太田道灌、雪斋、山本勘助、山中鹿介、立花道雪、锅岛直茂、安国寺惠琼、片仓小十郎、岛左近、直江兼继、真田幸村、本多正信等人,有时间我会专门写一个《日本战国名军师列传》系列文章,所以这里就不详说了,先吊个胃口。

  4.佑笔。本阵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职人员,名叫佑笔,又称执笔,相当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书记、文书之类,也就是现在的秘书类型的角色。他的主要工作是做会议记录,起草各类书状(包括功名状、感状等),还保管着总大将的花押(印章)。

  5.军奉行。军奉行负责按照总大将的授意调动部队、指挥作战,类似于现代的总参谋长。军奉行手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兵粮奉行、小荷驮奉行听他指挥,对他负责,类似于现代的机关各部门首长。我主要来说说军奉行这一役职。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职制分工加快发展的时代,很多专门的职责被划分出来,根据当时文书、记录的记载,有普请奉行、寺社奉行、检地奉行、船奉行、公方奉行、藏奉行等,分别管理修建、宗教、土地、海上交通、外交、经济等各项事务,由于战争的关系,当然也划分出专门的军奉行掌管征讨事宜。由于攻防战守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军奉行位列奉行之首。根据大致成书于江户时代中后期的《武家名目抄》的解释,军奉行是“总裁军中一切,担当军国大任”。《保元物语》中的源为朝、《盛衰记》中的平知康,还有《平家物语》中的源义经都是军奉行,虽然那个时候军奉行还不是常设之职,而且名称还叫作尚军奉行,但其职责和战国时代想必也没有太大的出入。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越前的战国大名朝仓氏制定的《朝仓孝景条》中对军奉行这一职务做了特别的规定。按照规定,军奉行由得力的侍大将中选拔,出阵之际职掌军配,帮助总大将指挥全军。

  与军奉行相类似的职役是武者奉行,这一名称出现在后北条氏、武田氏的资料中,也出现于《武家名目抄》中。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不同的家族中,有军奉行这一役职的就没有关于武者奉行的记载,反之亦然。由此推断,我觉得所谓武者奉行其实就是军奉行的不同称呼吧。

  6.军奉行属官。军奉行手下的弓奉行、枪奉行等作战兵种主官,都不多说,我要多说几句的是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等后勤部门主官。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化以及战争时间的长期化,参战士兵的兵粮、弓矢、弹药、被装等辎重给养的输送和存储就变得越发地重要起来,甚至到了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程度。相应地,一系列以为战争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职责的奉行职位就设立起来,并逐渐完善成熟起来。小荷驮奉行的主要职责是后勤物资的运输,只要能够将各种物资由后方运达前方就算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差使也不是容易当的,被征调来当民工的农民时常集体逃跑,而如果不能将军需物资及时送达战场是会被砍掉脑袋的。兵粮奉行负责兵粮的筹措、囤积以及粮仓的维护管理,责任自然也十分重大。此外,有的家族还设有兵站奉行,例如武田家、后北条家等,历史上最出名的兵站奉行当属丰臣秀吉麾下的长束政家了,相信联盟中没有几个朋友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吧?

  7.军目付。军目付就像总大将的眼睛,是“军阵监督者”,负责监督全军将士的行动,对于违反军纪者、私通敌方者和临战退缩者坚决取缔,类似于现在的宪兵或者军事警察。在蒲生氏军中对军目付有一个非常特别而生动的称呼--大横目,也许,在一般人看来,军目付成天到处纠察军兵,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吧。笑。

  除了纠察违章违纪之外,军目付还有一个职责是记功。战场上看到谁又讨取了敌将的首级、谁又立下了什么功劳都要记录下来,报告给总大将和军师。战斗结束论功行赏的时候,由立功者自己申报,然后同军目付的记录进行对照,如果属实就对其战功予以确认,才能够进行封赏。

  8.使番。使番就是传令兵,遂行传达命令给下级、友邻部队和传达我方意见给敌方知晓两个方面的任务。信息传递的顺畅、及时、准确有利于确保各部队的协调一致行动,提高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同时,如果能够成功寝返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是减少我军消耗,达到战略目标的上策,所以使番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积极地进行劝降工作。

  电影里面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镜头--一名使番骑马飞奔,结果被敌军埋伏的绊马绳绊倒,活捉,搜出重要情报文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重要机密事务都是口授给使番的,然后由使番抵达目的地后亲自口述。这几乎是当时的通例,而且以武士对主家的忠诚,即使被捕也不见得能审问得出什么,所以,前面所说电影里面的情节在当时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使番还有特别的标志,比如武田家的使番背后有三面小靠旗,德川家的使番背后有一面“五字”靠旗,这些都是众人皆知的了。

  9.物见番头。日语中的专有名词有的非常形象,比如这个物见就是观察、侦察的意思。而物见番头就是侦察分队的首长,负责侦察敌军的动静以及地形、战况等,及时为本阵参谋团提供有用的情报。

  10.马回。马回为本阵警卫力量,负责本阵指挥机关的安全,类似于现代的机关直属警卫队。根据记载战国大名军团编成的《阵立书》的记载,马回众主要是由总大将的直臣团构成,是最忠诚的部队。马回众中最有名的当数织田信长的赤幌众(赤母衣众)和黑幌众(黑母衣众),后来成为“加贺百万石”的前田利家当初就是以赤幌众起家的,而名将佐佐成政和河久秀隆则是黑幌众出身。后来,丰臣秀吉也仿照信长的赤幌众和黑幌众成立了自己的警卫部队--黄幌众。家康军中,马回被称为旗本,由神原康政、本多忠胜、鸟居元忠等一大批名将率领的家康的亲卫队--“旗本先手役”作为德川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屡次在战斗中担当突击队。

  11.其他。本阵中还有一些保障人员,主要有太刀持小姓、大马印持、小马印持、本阵旗持、旗差、太鼓、法螺贝、祈祷僧、药师等,主要就是负责为总大将携带武器旗印、指挥作战、祈祷胜利和疗伤治病之类。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5
精华
2
积分
11686
金钱
17317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20#
发表于 2007-10-13 13:32:53 |只看该作者

日本战国军制续之独立军团介绍

1.侍大将及其军团

  侍大将是独立指挥一支部队的领导,以前一般是出战之前临时由家臣中选择信赖者委任,是一个临时职务,战前授予,战后削去。后来随着战乱状态的恒长化,这一临时职务逐渐成为了常设职务。前面说过,侍大将独立领导一军遂行作战任务,其麾下部队有统一的旗印,甚至连铠甲的颜色也有统一的要求。关东后北条氏的“五色备”就是典型,其军团铠甲分为红、白、青、黄、黑五种颜色,编成五队,独立或协同作战,想想红彤彤的或黑压压一大片冲击的情景吧,对敌军也有一种心理上的巨大震慑力。众所周知,德川家康手下“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就以其麾下赤备闻名。作战之前,总大将会从侍大将众人中挑选前锋(先手)、后卫(殿军、后诘)等,侍大将中的重臣还可以担任旗头,紧急情况下(如与本阵联络中断等)可以率领其他侍大将军团作战。史料记载,三河时代的德川家康军就有东西两名旗头,其家臣团组织如下:

  a.旗本:

  旗本先手役--神原康政、本多忠胜、大久保忠世、鸟居元忠、植村家存、大须贺康高

  马回众

  b.西三河旗头--石川数正(家成之侄,冈崎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亲乘(大给城主)、松平直胜(佐佐木城主)、松平信一(藤井城主)、松平重吉(能见城主)、松平家吉(吉良东条城主)

  城持众--酒井正胜(西尾城主)
家康直臣--内藤家长、平岩亲吉、酒井忠利、岛田平藏、铃木信爱、铃木喜三郎

  c.东三河旗头--酒井忠次(吉田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忠正(樱井城主)、松平亲俊(福釜城主)、松平伊忠(深沟城主)、松平清善(竹谷城主)、松平家忠(形原城主)、松平康忠(长泽城主)、松平景忠(五井城主)
  城持众--本多广孝(田原城主)

  国众--鹈殿康孝、牧野康成、菅沼贞通、西乡正胜、奥平贞能、户田忠重

    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足轻大将这一称谓出现在武田信玄军中。

      2.游势。游势也就是游击队或者别动队,采用的是诸如破袭、伏击、夜袭等战术扰乱敌方补给线、支援战斗的小股分队,一般由土豪以及自愿参战的浪人甚至于想借机捞一把的强盗山贼组成。由于人数少、规模小,故而对战争的胜负并没有决定作用,但是由于其行动迅速、战法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也会使得被他缠上的目标伤透脑筋。

[ 本帖最后由 newsass 于 2007-10-13 13:38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29 10:28 , Processed in 0.32984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