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URVES_KNIGHT 于 2013-12-1 13:02 编辑
次世代主机的斗争已经拉开帷幕,本世代的主机也不甘示弱,纷纷投入重量级大作。还有中国大陆的游戏机产业解禁,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游戏市场,尤其是家用机市场,在日本与美国已经相对成熟,但是游戏三大巨头,任天堂,索尼还有微软,会怎样面对中国这个与众不同的市场?我希望就本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此处我先解释一下我在本文的用词,并说明一下特征以免产生误解。首先是边缘玩家和成熟玩家,边缘玩家指对于游戏了解不多,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休闲,对游戏没有特别的执着,容易随大流,对价格比较敏感,一般没有自己玩游戏的喜好的人。成熟玩家指对游戏有一定了解,有自己的喜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辨识游戏的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的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曾经因为一款游戏而买一个主机,你八成就是一个成熟玩家了。当然,你玩什么样的游戏并不影响你是边缘还是成熟,边缘玩家会连着3DS一起把马里奥也买了,成熟玩家也同样可能会为了玩马里奥买3DS的。 任天堂: 游戏的代名词 任天堂,在过去将多名强力对手斩于马下生存至今。注意维护企业价值,不盲目扩大,也是游戏三巨头之中营业面最窄的一位。在日本,任天堂已经是家喻户晓家家配一台WII, 或者有几台3DS并不稀奇。任天堂的游戏也是相对来说比较低龄化的。但由于低龄化市场已经渐渐接近饱和,任天堂主掌机的战略也慢慢向扩大用户层推移,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甚至到老年人。
任天堂硬件的进化也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任天堂扩大用户群的愿望。掌机的触屏,双屏,家用机的体感操作,触屏操作,为的就是降低游戏的门槛。同时,任天堂也是硬件性能最差的一个。但凭借自己强大的品牌价值,吸引了大量的玩家。 相对于索尼与微软,任天堂硬件更多吸引的是边缘玩家。这些玩家往往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当初3DS的降价策略才那么有效。 但是,一个更加吸引边缘玩家的平台正在逐渐壮大起来。 没错,很多读者可能已经猜到了,就是苹果的IOS系统,安卓系统也算上。 现在ITUNES商店的游戏物美价廉,花样多,品种全,手机的普及率也高。任天堂的3DS应该被夺走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虽然任天堂一直在说,“我们提供的游戏是手机无法达到的。” 但任天堂3DS的市场和智能手机游戏的市场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如果说两个在不同市场里竞争的话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在国内,成熟玩家拥有3DS的比例较多,当然拥有PSV的也不少,财力有余的基本上都是双机全入,但是在日本,购买3DS的大部分都是边缘玩家,玩着容易上手的游戏,类似口袋妖怪,超级马里奥之类的。任天堂在扩大用户群上面也费尽了心机。从当年和卡普空(CAPCOM)合谋想要独占生化危机开始,但由于用户群实在太低龄,出了两作就夭折了。当然,现在也不知道卡普空和老任缔结了什么契约。卡普空纷纷将自己的商业巨作(怪物猎人)投入到任氏硬件中。可谓是让老任乐翻了天。但由于任氏硬件性能相对较低,所以生命周期也短,NDS到3DS的更新任天堂就跑在最前面,WII在当时代主机中也是生命周期最短的一个。新硬件3DS还有WIIU也在机能上完全没有优势,当王牌作品被掏空后,又会面临一次更新换代的抉择。但每一次更新换代的时候都会有巨大的成本,也就是开发费。如果当时代没有赚回来的话,就会进入恶性循环。所以之后任天堂的路可能比剩下两位更加艰难。渐渐失去第三方支持也是老任正在面临的难题。或许再下个时代竞争开始的时候。老任已经又更新一次硬件了。其实看一下老任公开的财务报表,就可以看出任天堂实际还是手握很多流动资金的。但是非常固执的老任拒绝进入新领域,坚持在游戏事业内部进行市场扩张,还有新产品开发。这份执着可以是老任的优势也是劣势。面对巨额利益的手机移动平台,老任坚决在上面出任何类型的任氏游戏。主打稳步扩大事业脚步,即使牺牲成长速度与短期盈利。在于打进中国市场方面,老任没有任何优势。任天堂是比较保守的,这份保守可以是好事,因为在该革新的时候老任也始终没有落后。但是相对于事业面比较广的索尼与微软,任天堂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很低,所以不太可能作为一个先驱者。 索尼---NEVER STOP PLAYING 相比任天堂,索尼的事业面很宽,涉及电子产品,电影,音乐,等等。从索尼官网上的投资家情报里的经营方针来看,索尼准备下一年度将重点放在电子产品以及游戏相关产业上,这对于玩家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想想看也是当然的了,作为PS4刚发售的一年,索尼必会倾尽全力,再加上原SCE CEO平井一夫居然爬到了索尼GROUP CEO的位置,必然会在战术上以及战略上都对PLAYSTATION全力重视。 纵观索尼的过去,我还记得PS3刚刚发售的时候,出师不利,高成本,亏本发售却迟迟无法普及,各个游戏媒体传来悲观的声音,但到了同时代的后期,一跃超过WII以及XBOX360,成为了本世代最受欢迎的主机。第三方支持也非常强大。我也很喜欢平井一夫的市场战略,他反复强调PLAYSTATION是一个“游戏机”,试图和其他产品划开界限,在自己应该竞争的市场里面进行竞争。现在WIIU首先行动,但却没有赚到应该赚到的优势,反而低迷不振,XBOXONE直接放弃了日本市场,在欧美的战略也是作为电视的外接设备而实现“多功能多媒体电子设备”这样的定位。而PS4凭借大胆直接的市场定位,再加上良好的第三方支持,会在次世代主机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吧。
关于索尼的PSV,有很多人觉得PSV已死,甚至IGN那里也看到类似索尼已经放弃PSV之类的言论,但我觉得不然。有很多人觉得硬件性能不重要,关键的是第三方支持。但是反过来想一下,什么才能换来第三方支持呢,那还不是能够满足第三方表达欲望的强大硬件么?PSP最初也并没有什么强大的第三方支持,到了中后期才开始大作纷纷涌现,一旦普及率上来了,就不怕第三方犹豫了。PSP当时是完全没有向下兼容的能力的,同样活到了现在,PSV的潜力不止如此,之后会慢慢闪现其光芒的吧。时至现在,也差不多是PSP给继承者让路,退出市场的时候了。PSV的用户与3DS不同,更多的是一些成熟用户,对游戏有一定的知识与审美标准。其实这也是为什么PSV降价没有达到像3DS那样的逆转效果的原因。3DS的用户大部分是边缘用户,游戏机便宜了我就买,贵了就算了。而PSV得用户是成熟用户,便宜了我高兴,贵了我咬咬牙也买吧,为了喜欢的游戏。 关于进入中国的游戏市场,索尼是最佳的先驱者。之前平井一夫也提到过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中国有很多边缘玩家也买了PSV,因为什么? 因为SONY的电子设备还是相当有品牌价值的。再加上PSV外形相对比较时尚,画面也非常牛X,很容易受到中国面子系消费者青睐。再加上索尼有庞大的索尼GROUP支持,对于中国市场应该也有一定的调查结果与市场战略基础。当然,对于这个先驱者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也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微软: 我因为没有怎么接触XBOX主机,所以只是简单说几句。微软的XBOX部门最近比较低迷,而且微软是最晚加入家用机市场竞争的竞争者,再加上XBOXONE出师不利,主机缺乏日式厂商的支持,在美国之外的地区前途堪忧啊。
中国市场,难啃的骨头: 中国由于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最近经济急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结构的扭曲。之前游戏机一直都是禁售的,所以没有国货,禁止广告,禁止宣传,这对于商品来说基本是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还有盗版的泛滥,更是游戏业杀手。 游戏主机一般都是战略性商品,都是亏本销售的。有些人会问了,那么个破机器怎么还要那么贵,这玩意成本能有多少钱?我只是想说,虽然每一台的成本也许并没有那么高,但是开发新主机的研究开发费是十分巨大的,需要长时期,一点一点进行回收。所以发售游戏主机的厂商都希望尽快让主机渗透市场,然后发售游戏赚钱。也就是真正赚钱的其实是游戏。然后我们就捡了这个漏,购买价格低廉的主机,玩着不要钱的下载游戏。当然,有很多玩家已经注意到盗版是游戏业杀手,如果大家不买正版以后就没游戏玩了。这非常好,但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靠制度。其实很多日本人也并不是因为有那种正版意识才买正版的。而是因为游戏在他们那里是正常的商品,而他们也害怕因为使用盗版而会有的惩罚。前一段时间,我和一个意大利人唆使一个日本人破解了他的WII,他也不亦乐乎,但是他最关心的是希望我们用自己的电脑帮他破解,因为他不希望受到“惩罚”。他们很多人在破解方面是非常无知的,但是良好的社会制度与游戏的保护网支持者游戏的商业运作。我也有认识的德国人破解了PSP,并玩的不亦乐乎。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电玩市场能否成功进行商业化,推广并宣传自己的产品,并且受到法律保护。
关于国内的游戏相关产业,大部分坚持无偿奉献,包括汉化组,新闻组之类的,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道,当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对应的报酬的时候,才会全身心的投入的这份事业中。毕竟时间是珍贵的资源,人需要吃饭,需要住处,甚至养活家庭。对于有些玩家来说,觉得游戏是很纯粹的东西,一旦商业化后就被糟蹋了。其实不然,商业化是必经之路,没有对应的报酬,就没有供给。聪明的游戏厂商会完美平衡商业化和游戏本质,甚至产生完全分歧的战略,类似暴雪的魔兽星际做文化,魔兽世界赚钱之类的战略。因为没有真正对游戏有爱的厂商终将灭亡。 当然,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玩家,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正版,起码对自己喜欢的游戏支持正版,加速中国的游戏商业化之路。当游戏能够在中国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的时候,我们也能玩到精心制作的中文游戏。希望这些都在不远的将来不是梦。 这些都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请你告诉我。 祝大家拥有快乐的游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