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赋、特技、称号的分工的一些思考。
现在三者的分工主要是在历史遗留上。之前天赋涉及的领域仍然是天赋。新加入被动技的战场元素(【进度条】、【上状态】、【解状态】、【出招命中范围】等)归为称号,特技保持原来设计。 这样是红颜录一点点更新的正常状态,就这样下去也没有什么严重问题啦,也没有什么致命的事情啦。只是作为一个完美主义的人对这种模糊跟混乱有点烦躁而已。只是希望能够规范。(窃以为姐姐在玩游戏的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实党,但对自己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完美党) 说点我自己对这三个分工上的小建议跟想法,欢迎探讨,不过阴阳怪气的讽刺“你看过倚天屠龙记没有?”者就免了吧。不愿多言。 1.从游戏系统上来分工:在游戏中, 天赋跟称号均是以被动技身份出现,不需要主动激活,而特技是需要主动开的,所以在描述一个人物性格特征的时候,主动技能归在特技上面较好。 2.从语言角度, 天赋是一个人自身的素质的体现,与外界关联并不大,更偏重与自身内在。比如【天幻灵剑】,比如【玲珑玄机】,比如【武中无相】。 同时,称号一项,或者是江湖中人公认赠送的,或者是自封而得到江湖人承认的,总之是在江湖上有些流传。或多或少跟外界有关联,与天赋相比更偏向于外在。比如【侠之大者】,比如【惜花六如】,比如【灭剑绝情】
3.从适用面角度, 天赋是相同的,一众人有某种天赋是十分正常的,所以天赋的设定,最好是针对某个范围的群体,不大不小,正好能把群体特征表述出来。 但称号的设定,源于人物的人生经历之后的江湖流传,不太可能有所重叠,所以称号的设定,独一无二才是最好,贴近具体一个人才是最好,尽量表现某人物的个人独有特征。
4.从正负面效果角度, 其实,性格不一定都是能带来正面效益的,红颜录里面虽然对段誉的称号进行过加工,加入了负面效果,但其他多数都是一味的正面加强,包括某些性格明显缺陷的人物。感觉有些时候,为了难而难,就入了魔怔了。 比如说韦一笑,运功不多一会就要吸人血,否则僵硬不能动更有性命之忧,但无论是天赋还是称号,都对这一负面性格缺憾没有表现,反倒加上正面作用“攻击吸血+30”说实话,这跟人物形象都相差较多了。本来的弱点变成了强处。个人觉得不妥。 再比如说萧远山、慕容博,这两人均是暗疾在身,虽说一时半会不会触发,但100个回合之后呢?天山童姥30合一回复,这两人暗疾也不该这样无视。 还有种种,国师、大橙子,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消弱谁或者求福利,改与不改也并非什么大事,只是希望塑造的更丰满些,真实些。 归于原题,天赋似乎尽量避免负面效果为好,而人格的缺陷等可以完完全全的在称号上体现出来。
另外,关于我方妹子的称号,个人其实觉得,有些书中名人,江湖赫赫扬名,称号自然是应得的,高些低些并不重要,重在贴切性格。而江湖里鲜为人知的妹子,名不过一里,闻不过半乡,其实大可不必费尽心机贴上大众脸称号聊以自慰的。 嗯,大体上便是以上的一些想法。不知能否有用,详细说下来。如果能帮上姐姐万一就满足了~{:dm(12):} Ps.关于部分称号性格的个人想法 魔头类:魔头类人物往往会对弱小单位产生心理压制,可适当对等级低于魔头的人进行负面影响。 暴躁类:性格暴躁少谋,可酌情设置个人攻防武常波动。 懦弱类:武常被压制时,增加防御力减少攻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