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硬件信息交流发布区 与夏的一丝清凉,猫头鹰NH-U14S,NF-A15开箱简测 ...
查看: 930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与夏的一丝清凉,猫头鹰NH-U14S,NF-A15开箱简测 [复制链接]

翱翔测试部【初级组员】

帖子
187
精华
0
积分
115
金钱
1498
荣誉
2
人气
14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4:05: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mima210 于 2013-6-24 16:10 编辑

引言:

在沉寂2年之后,这个来自奥地利的Nocua猫头鹰散热巨鳄也终于是再次爆发,推出了2款产品——面向中高端平台的NH-U12S和面向高端平台的NH-U14S。相应的,一款新的风扇NF-A15 15CM规格的风扇也渐渐进入人们的眼帘中。

猫头鹰的CPU兼容机散热器系列主要分为D,U以及C系列和S系列,作为双塔的顶端散热器依旧被D14S所占领,而位于单塔系列的U12P系列散热器的源远则追溯到2年之前了,那是的风冷之王也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的被其它散热器所替代,但不可否认U12P在人们的身影中落下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影子而已,那时的单塔顶以做工和庄重的外表,以及P12系列风扇基由SSO轴承所产生的风量以及噪音控制也绝对可以立于散热系列的顶端。

而迎着Haswell的风,也伴着Sandybridge-EX架构的普及,曾经坐拥单塔风冷之王U系列顶端的猫头鹰也是终于在13年再次爆发——U14S,当然,好马配好鞍,体积的增大所带来的是风扇直径的增加,U14S不是使用原来的P12 12CM规格风扇,而是拥有14CM超大规格的A15系列风扇,轴承也由曾经的SSO变成了SSO2代。

正文:

也是之前要入手I7 3770K 顺便就想把散热器给换掉了。于是入手了这款U14S散热器,顺便也把风扇给配齐,就单独购入了一个NF-A15风扇。

当然首先给大家带来的还是风扇部分。

之前猫头鹰有2种类14厘米规的风扇——P系列和A系列,之前的P系列采用的是SSO轴承,所以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而新的系列为A系列,同样是14CM扇叶的规格,NF-A14 PWM和本次提到的NF-A15PWM风扇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方框一个是圆框,圆框的孔距拥有12CM的规格,也使得A15PWM可以作为CPU风扇出现在普通高塔式散热器上边,而因为方框的限制,A14PWM的方框也限制了A14只能用在比较高端的高塔式散热器上边,当然针对机箱和主板、内存的兼容度也有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而新一代的A15PWM没有这一缺点。

当然,相应的变化就是A15由A14的1500转降低到了1200转,噪音也同样的由A14的24.6分贝降低到了19.2分贝。

风压则是由A14的140.2立方米/小时变成了现在的115.5立方米/小时(最大转速)。

包装盒是两边都能掀开边页的设计,但是只是打开展示说明界面,并不能拿出风扇来(风扇仍然需要从上/下打开盒子后取出)。

打开前边后仍然技术设计介绍——扇叶边纹流加速通道,新一代SSO2轴承和阶梯式进气道AAO框架这三样的功能介绍。

嗯一个是通过边纹来让气流加速,更加容易带动气流走向。

新一代的SSO2在后磁部分进行了向上调整,静音和寿命得到了更好的优化。

右边则是A15风扇的大体形象了,稍后会做详细介绍。

同样,风扇盒包装的背面也可以掀开,里边则是特点介绍,包括荣誉,技术,以及配件。

而在包装背面的左侧则是风扇的参数介绍。,风扇介绍分为满转和L.N.A.模式而第二个模式是使用的风扇自带的一个低速线来实现的。

满转下最高转速1200转,风量115.5立方米/小时,最大分贝19.2,压力1.51。

而在L.N.A.模式下最高转速900转,风量88.7立方米/小时,最大分贝13.8,压力0.89。

整体配件如下,3根不同种类的延长/减速/转接线,一包螺丝钉,4个橡胶钉(是4个,因为拿走了一个。)以及说明书一份。

风扇是4针的 温控,采用的是椭圆形的边框射击,风扇上边的孔距是12CM,普通的12CM孔距可以让风扇适应在各种正常规格的平台上(当然要排除风扇本身的兼容性)。

另外2边都自带4个橡胶垫,能够减少扇叶转动过程中造成的震动。

风扇是4针,支持温控(废话)。

扇叶的边缘增加了三道纹理,这个技术叫做流加速通道技术,他可以让风在进入风扇内的时候更加有效的降低噪音,同时也提高了气流的进入效率。让风进入的时候都能通过扇叶的纹理达到一个短小的汇集。有一个小小的调整风流目的。

风扇背面则是型号NF-A15 PWM,另外就是满载参数了。

1200RPM (转速)DC12V(电压)0.96W(功耗)0.08A(电压)。

小节:猫头鹰的棕色给人的特点是干净整洁,其实这样的色彩会让散热器在整个平台上显得更加突出,当然乍一看,它很丑,仔细品味会发现其中的道理吧,他不同于普通的蓝灯风扇的绚丽,也不同于低调黑色的沉寂,也许,换一种眼光,才能发现它的魅力吧。

来吧,其实更想说的是NF-A15 PWM只是配角而已,把配角介绍完了,该轮到主角登场了——NH-U14S。

主角总是姗姗来迟,依稀记得当年U120E和U12P激情火拼的时代,要静音还是要温度?还是两者取中?当年的猫头鹰是寥寥几个可以与利民一争风冷之王位置的神器,可毕竟是曾经的神器,直到后来的变形金刚、执政官……的取代。

毕竟科技在进步,不可能有一款散热永远保持着王者的地步。而要保持住品牌的优势,就需要不断创新,猫头鹰也是如此:沉寂了多年以后,2013年终于发布了这款再一次打破散热市场平静的神器——NH-U14S。

当然,猫头鹰的包装无论什么角度去看都几乎一个样,不是早期的蓝、褐色搭配就是现在的白、褐色搭配。依然是很难在正面找到一点中文的痕迹,不过从更换白、褐色搭配的包装后多了一个微信扫码功能。

包装的背面则是猫头鹰的NF-A15风扇的参数以及特点介绍,当然右下角也详细介绍了整体散热器高度和宽度、厚度。

正面则是特点介绍了:

1,全面兼容LGA2011(升级LGA-2011架构的Sandy Bridge-EXCPU不必纠结扣具问题了。)

2,合理的散热器尺寸设计,让兼容性更佳(与内存,供电散热片的兼容性达到了显著的提升,几乎支持全部的主板。)

3,自带一个NF-A15 智能温控风扇

(风扇部分前边介绍过,这边就不再介绍了)

4,支持L.N.A.智能转速控制和PWM温度控制。(在温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转接器让风扇运行在L.N.A.模式下。)

5,兼容以前的插槽,并且向上兼容未来的CPU产品(未来架构产品需要购买相应的平台扣具)。

6,自带一根导热性能强悍的NT-H1硅脂。(猫头鹰NT-H1猫头鹰系列硅脂一像是顶端硅脂之一,硅脂的更新换代并不像散热那样快,所以NT-H1的导热性能算是顶端的了。)

7,6年的散热器质保。(这也是卖点之一,当然散热器本身没有太多需要保修的地方,主要是风扇。)

打开外包装盒,非常环保的硬牛皮纸包装。除去NH-U14S散热器之外长方形的盒子就是配件盒了,另外2个大小几乎一样的盒子分别是INTEL扣具和AMD扣具盒。

首先是标准配件盒:

里边有自带L口螺丝刀一把,嗯,这个螺丝刀的材质非常坚硬,而且拿在手里把玩也非常舒适,老实说所有散热配件中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螺丝刀了(虽然有点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感觉)。

然后就是第二个风扇的扣具(12CM规格孔距的)。猫头鹰的NH-U14S是支持双风扇规格的,虽然自带一个NF-A15 PWM风扇,但是用户仍然可以通过2个风扇来达到更加强劲的散热效能。不过第二个风扇需要是12CM规格。

之后就是4个减震橡胶了,自带的减震橡胶比A15原配的橡胶要厚一点,如果配置双风扇,第二个风扇猫头鹰推荐使用更厚的橡胶,以免风扇距离较近而产生风力对冲现象。

然后是L.N.A.转接控制器一根,可以把A15的风扇由1500转降低之1200转的规格。当然这玩意我觉的叫转接线更贴切一些。

橡胶条减震用的,LOGO贴手机、机箱、显示器、脑袋上都可以。这个就不必过多介绍了。

最后是NT-N1硅脂一管,目测里边是2g,大概2-3次的用量。

Intel的扣具相对于AMD的扣具来说要多一点,一包各种转接口的螺丝,一根横条,一个775/1155的底座,一堆转接口的螺丝中包含115x和2011两种规格。因为LGA2011架构不需要背板,所以背板只有LGA115X的,适用于LGA1155 LGA1156以及最新的LGA1150平台。支撑条2根,用于连接扣具和散热器。

AMD的扣具相对来说要少一点,AMD需要拆掉支架换成AMD专用的扣具螺丝,但是不需要拆掉背板,依然是依托于原来的背板。

另外AMD的支撑条因为扣具规格不同和INTEL的不能通用。

最后来张图——各种配件大杂烩。

打开CPU散热的包装,主角登场,上图就是之前一直在提到的神器——NH-U14S。配合NF-A15 PWM风扇,整体显得非常的庞大。

散热器整体属性——含风扇(高165mm,长150mm,宽78mm。)

不含风扇宽52mm。纯铜底到第一快散热鳍片高度41mm(可以说这个高度足够各种主板的南北桥/供电散热片兼容性了。)另外散热器含风扇935g,风扇自重165g。

纯散热器部分,U14S在不含风扇的情况下其规格为165*150*52的大小,其中包含散热鳍片为51+6片,其中附加的6片要小于51片的规格,所以整个散热鳍片区域有点倒着的凸字型的感觉,当然省去的那一部分属于风扇的盲区,所以性能并没有减少太多,且这一部分会和部分主板的南北桥、供电的散热片发生冲突。U14S由6根直径6毫米的热管构成,整体散热片都采用了镀镍的工艺,起到了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U14S的热管排列并不像之前的U12P那样紧凑,也不同于变形金刚一字排开,而是采取了椭圆形的排列,分散开的热管能够在导热的过程中增加受风的面积。在上方的正中间可以看到一个猫头鹰的LOGO和Noctua的钢印。

热管末端也经过了一点装饰处理,在整体镀镍的情况下,黄色的纯铜热管遮住了本来的颜色,所以露出的末端并不是非常的难看,另外散热片之间采用的是回流焊技术连接的。

整体的散热鳍片并不是死板的方形,还是有花纹的,这里说下,虽然散热鳍片的厚度只有0.4mm,但是(51+6)*0.4还是有接近23mm的厚度的,所以尖锐的设计可以让风更加犀利的通过热管与热管之间的缝隙。

散热器侧面,在侧面很容易看到的是51片散热鳍片构成的主散热区,在侧面的时候进行了弯折遮盖的处理,可以把风扇吹出的风限制在散热鳍片区内,这样能够增加风扇的效率。

在51个散热鳍片区下边则是有6个小的散热鳍片,并没有进行封闭处理,因为没有太大必要。而与CPU的接触面采用纯铜一体化散热的方式,热管与散热底座的接触部分缝隙还处理的相对于其他散热器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纯铜一体化的散热让CPU热管在受到热量时更加均匀,同时纯铜的底座也有利于进行清理和打磨(DIY玩家用得到)。

热管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弯曲而不直接曲折,除去2根的共计180度弯曲外,另外4跟的弯曲度大概在250度以内。

并非完全镜面的底座,但至少保持了3.8CM长度的正方形接触面,总计面积14.44平方厘米。

当然一开始就提到过我的主板为华擎的Z68 Extreme7 Gen3,用的CPU则是最近新买的I7 3770K。

首先是装载背板,猫头鹰的背板自带螺丝位,所以不需要通过上螺丝来固定住背板。直接从后边装上即可。

然后再安装支撑条,支撑条可以通过横放和竖放2种方式,这关系到散热器的安装方向。其实华擎的Z68 Extreme7 Gen3对散热器的要求算是比较苛刻的了,不过U14S这边也是险之又险,还好没有出现兼容问题。

支撑条要通过螺丝固定在背板延伸的螺丝上,这样整个CPU底座部分的散热才算是装好。

之后就是安装散热器了,散热器的固定只需要通过螺丝刀来拧动2边的螺丝。让散热器安稳的固定于支架上就可以了。

整体U14S安装后的样子(无风扇)。

安装双风扇后整体平台的样子。

另外,上双风扇时切记,第二个风扇一定要使用猫头鹰散热器自带的加厚型的垫圈,以防出现风道混乱的现象。

这是之前的散热器,采融的变形金刚,风扇则是高尔夫12CM。

因为拥有2个14CM规格的风扇,所以U14S看起来要比变形金刚更霸气一些。

最后,兼容性查看,相比同款的马甲内存,如威刚系列的无限神龙,金士顿的骇客神条,芝奇的钢牙,唯独兼容性要求最不好的就是海盗船的复仇者系列,且先不说他的性能如何,单就高出来多达3CM的高度,很多散热器都望而却步。当然很多原因也是主板CPU与内存插槽距离所产生的,比如X79的8根内存,配合2011偌大的CPU插槽,就挤在普通的EATX主板上,怎么样也会很难受。

不过型号华擎这块主板还是勉强可以插入DIMM0号插槽的。(内存插槽的编号是DIMM0、1、2、3)。

要说完全兼容还是不可能的,高起的3CM散热部分还是有将近1CM挡住了风扇的进风,不过也好,可以理解为这1CM在给内存吸走热量吧。

内存条上部与风扇大概有0.5mm的间隙,不能说完全贴在上边,但很紧凑了。

整体平台上部分图,NH-U14S因为使用的是宽度达到了15CM的NF-A15 PWM风扇,所以看起来比较大,但是和第一插槽的显卡仍然保留有1CM的足够空隙。

最后,整体平台。

小节:

散热器很难有更大的温度进步,他不是说你买个200元的散热器CPU满载温度60度,买个400元的散热器CPU满载温度就因为价格高一倍而下降一倍变成30度了。所以散热器的进步在工艺几乎一定的情况下,就取决于体积,散热面积,受风力度和风扇本身了。这也是为什么开始就为大家介绍风扇的原因。当然我会对散热器更加详细的测试后再把我自己的测试数据给大家看的,毕竟,U14S到底如何?侧过才知道……

当然在这里也是简单的介绍下测试步骤。

首先是环境问题,散热效能有很大的一点是取决于环境温度。

当然测试机箱采用的裸测台方式。

测试环境:12平方普通家庭小屋一间(我自己卧室)。

空调大1.5P,制冷模式——温度26摄氏度最大风量吹20分钟后

空调继续保持运行状态测试。

测试步骤:

测试为睿频测试和超频测试,测试分为待机测试和满载测试

待机为正常玩游戏(LOL)。

满载则使用AIDA64进行系统稳定性测试。

另外超频测试为AUTO电压,我的U体质大概在1.18V过PI,但是压制电压没有测试的温度的意义。

睿频下待机测试  测试时间半小时

睿频下满载测试  测试时间半小时

4.5G频率下待机测试  测试时间半小时

4.5G频率下满载测试  测试时间半小时

4.7G频率下待机测试  测试时间半小时

4.7G频率下超频测试  测试时间半小时

首先是3.9G下的待机测试,当然还是玩了一下LOL。在3.9GHz的频率下,由于NH-U14S的压制,CPU保持了平均温度33摄氏度的平稳输出。

当然仅1号核心达到了38度,其他2-3-4号核心温度保持在31度。

这是在截图过程中CPU使用率突然升高的缘故。

然后仍然是睿频3.9G下的满载测试,由于使用AIDA64的稳定性测试,所以CPU的使用率达到了满载的100%,此时的情况下CPU的温度平均下来的话是54度。其中1.3号核心的温度比较高,为54,55度,而2号核心最低,50摄氏度。

再次改变CPU的频率,把CPU的频率OC到4.5G。进行待机测试,当然也是玩了一局LOL。在进行LOL的过程中,4.5G的频率下CPU被NH-U14S压制在37度的平均温度。4号核心最低,31摄氏度。

4.5G的待机温度较3.9G有所提升,大概提升了4度左右。

满载下的4.5G温度提升就相对来说比较明显了。温度直接升到平均温64度左右,而最高也是达到过73度,此时CPU1,2号核心温度在61摄氏度,3,4号核心温度为58摄氏度。

最后,进行4.7G的超频测试,当然我的CPU似乎只有4.7的体质了。再高比较麻烦了。仍然是玩LOL,平均温度在55摄氏度左右。

在截图时1,2核心温度较高,为50,49摄氏度。而3,4核心温度较低。

满载的温度就。。AIDA64仍然可以把4.7G的I7 3770K拉到100%运行,此时平均温度达到了90摄氏度,CPU1,2核心温度在截图时保持在74度,而3,4核心则为71摄氏度。

最后,标准柱状图,柱状图所示温度为CPU核心中的最高温度。

其实Ivy Bridge架构的CPU特点就是比较热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核心显卡在那里。其实NH-U14S的散热效能是比较强劲的,当然我这里也是没有其它高端的新散热器来做比较,自己测试了下变形金刚的,温度相差20度左右(满载),估计也是使用时间长了灰尘导致散热效能降低的缘故吧。在这里就不做对比了,因为变形金刚确实氧化的有点严重了。

一款散热器的好坏,首先看性能,然后看做工,最后看环境影响,不否认,散热效能、散热器做工和噪音抑制方面,NH-U14S都是数一数二的。OK,关于NH-U14S的散热器测评就到这里了。要说感到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它的价格了,当然那个螺丝刀总感觉像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东向……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4 人评分金钱 荣誉 人气 收起 理由
911 + 1 第一次评分就给你了~~~
HEROYOURS + 50 + 1 + 2 感谢分享~
漏水杯子 + 50 + 1 感谢分享~
钟涍衔 + 5 感谢分享~

总评分: 金钱 + 105  荣誉 + 1  人气 + 4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9
精华
0
积分
85
金钱
885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3-6-24 14:30:51 |只看该作者
长篇巨著啊,好文谢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008
精华
1
积分
3495
金钱
2446
荣誉
29
人气
11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3-6-24 18:09:23 |只看该作者
强悍的评测文章,出来冒泡了

Clevo NB50TK1 i5 8400 / 16G / 512G / 1050Ti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3
精华
0
积分
57
金钱
59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13-6-25 09:55:55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dm(0):}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高级DIYER

帖子
5623
精华
1
积分
3120
金钱
11139
荣誉
8
人气
28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3-6-25 10:05:39 |只看该作者
楼主如果纯粹是票友 还是别留在这个汉化组了 我以前也是翱翔的 老大的人品就是个渣

游侠网硬件区群  887280710                                 
      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11 Home China
    主板:
      处理器名称     16-Core AMD Ryzen 9 5950X, 5041 MHz (50.5 x 100)
      主板名称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系统内存       DDR4-3200 ECC DDR4 SDRAM  32678 MB
    存储设备:
      硬盘驱动器     Samsung SSD 990 Pro 2TB (2048 GB, PCI-E 4.0 x4)
      硬盘驱动器     Samsung SSD 860 EVO 1TB  (1000 GB, SATA-III)   
    显示设备:
      显示适配器     AMD Radeon RX 6900 XT  (16368 MB)
      显示器         ViewSonic VX2719-2K-Pro [NoDB]  (VZC204400311)

使用道具 举报

银河究极星爆
游侠元老版主
『PC游戏综合区』
VEGAS☆龙之旋风の870MCS
医院骑士团教士
★★★★★★★★★

2014年优秀版主勋章元老版主勋章版主勋章资深版主勋章勤劳之证

帖子
9642
精华
2
积分
5518
金钱
86346
荣誉
27
人气
266
评议
6

6#
发表于 2013-6-25 13:49:57 |只看该作者
这货效果不错啊,和d14也不差太多

使用道具 举报

沙之感染者
Clear Sky☆史前ζ沙鹰

帖子
5278
精华
0
积分
2670
金钱
7512
荣誉
3
人气
14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3-6-25 14:14:10 |只看该作者
我没搞懂的是满载怎么可能比变形金刚低20度?
i7 920                     华硕P6T-D-V2             U120E
GTX285                      HP LP2475W          西数640蓝盘R0
LIANLI P80                    罗技G9X              无源2.0
ANTEC SG850                   罗技G15           创新X-Fi Platinium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7416
精华
0
积分
3722
金钱
16091
荣誉
0
人气
139
评议
0
8#
发表于 2013-6-25 14:16:04 |只看该作者
HEROYOURS 发表于 2013-6-25 13:49
这货效果不错啊,和d14也不差太多

D14其实我用下来觉得有点名大过实

NH-U14S 最近也想入  感觉还是很强悍的
人生路漫漫.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592
精华
0
积分
6828
金钱
6206
荣誉
3
人气
7
评议
0
9#
发表于 2013-6-25 14:43:23 |只看该作者
kozol999 发表于 2013-6-25 14:14
我没搞懂的是满载怎么可能比变形金刚低20度?

大概真的是积灰过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SIMS梦幻建筑师+积穆狂人
★★★★

版主勋章

帖子
15826
精华
6
积分
10519
金钱
6799
荣誉
140
人气
51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13-6-25 15:08:19 |只看该作者
鳍片很密集  做工一直都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银河究极星爆
游侠元老版主
『PC游戏综合区』
VEGAS☆龙之旋风の870MCS
医院骑士团教士
★★★★★★★★★

2014年优秀版主勋章元老版主勋章版主勋章资深版主勋章勤劳之证

帖子
9642
精华
2
积分
5518
金钱
86346
荣誉
27
人气
266
评议
6

11#
发表于 2013-6-25 20:12:23 |只看该作者
opo100cn 发表于 2013-6-25 14:16
D14其实我用下来觉得有点名大过实

NH-U14S 最近也想入  感觉还是很强悍的

d14主要是占用空间太大了,对于小机箱就是个悲剧

使用道具 举报

沙之感染者
Clear Sky☆史前ζ沙鹰

帖子
5278
精华
0
积分
2670
金钱
7512
荣誉
3
人气
14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13-6-25 21:05:26 |只看该作者
下次换配置准备入个下吹式的散热器,可以兼顾主板和内存的的散热..
i7 920                     华硕P6T-D-V2             U120E
GTX285                      HP LP2475W          西数640蓝盘R0
LIANLI P80                    罗技G9X              无源2.0
ANTEC SG850                   罗技G15           创新X-Fi Platinium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3
精华
0
积分
57
金钱
59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13-6-28 12:25:49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29 16:58 , Processed in 0.37868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