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460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張楚義帝熊心的頭像 [复制链接]

帖子
166
精华
0
积分
83
金钱
181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8:29: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看了這麼多頭像..還真是沒看過楚義帝的頭像....楚漢相爭那個被推舉出來的楚義帝

我要311格式的....如果沒有..312也行...

  這是秦漢英雄傳的楚義帝..請參考一下...

楚義帝(?-前206年),羋姓熊氏,名,是秦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楚國的宗室,前楚懷王之孫,後受項梁擁立,成為反秦的起義軍領袖之一;前206年遭到項羽使人暗殺

楚亡之後,熊心在鄉間地方隱居,以牧羊為生。秦朝末年,群雄並起,陳勝前208年敗亡後,當時反秦力量之一的舊楚國將領項燕之子項梁接納范增的建議,在民間找到楚懷王之孫熊心,立熊心為楚王,仍號「楚懷王」,定都盱台(今江蘇盱眙縣),以爭取楚人民心。
項梁在同年的定陶之戰中敗死於章邯後,懷王從盱台遷都彭城,重用宋義劉邦,以牽制項梁之侄兒項羽,又立下「懷王之約」,許諾封首先攻入秦國首都咸陽的將領為「關中王」。項羽請求懷王准許他跟劉邦一起進攻關中,卻不獲批准,項羽僅僅被任命為次將,隨上將軍宋義北上救
宋義在安陽停留數十日不進,被項羽憤而發動兵變殺害,項羽於是取得對諸將的指揮權,懷王唯有任命項羽代替宋義為上將軍。項羽領宋義軍進兵鉅鹿,在鉅鹿之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消滅了章邯統率的秦軍主力。項羽得到其他諸侯軍歸順,自命「諸侯上將軍」,勢力大增。
前207年十月,劉邦首先進入咸陽,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其後項羽大軍抵達,雖然項羽希望懷王封他為王,但懷王的答覆是「如約」。項羽見情勢不對,不願繼續聽命懷王,向諸將表示懷王是項氏擁立的,但是懷王沒有戰功,滅秦定天下的功勞在於項羽自己與其他出武力的軍人。項羽在前206年正月尊懷王為「義帝」,隨後展開軍事統治,在二月自行分封天下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項羽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義帝成為傀儡,無力阻止項羽。
項羽不久把義帝流放至長沙郴縣,義帝被逼起行,在途中項羽暗中命令英布等人殺害義帝。漢王劉邦後來出兵進攻項羽時,曾以項羽暗殺義帝作為開戰理由之一。

拜託幫我找一下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6
精华
0
积分
83
金钱
181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2-7-21 18:30:27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幫我選少年的楚義帝....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6
精华
0
积分
83
金钱
181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2-7-21 18:58:53 |只看该作者


義帝銅像
  【個人檔案】姓名:熊心
  性別:男
  生年:未詳
  卒年:公元前205年
  所屬國:後楚
  稱號:懷王;義帝
  定都:盱台(今江蘇盱眙);彭城(今江蘇徐州);郴州(今湖南郴州)
  死亡:項王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其人其事】義帝姓熊名心,是楚懷王熊槐之孫,公元前223年楚亡後流落民間牧羊。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6
精华
0
积分
83
金钱
181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12-7-21 19:09:46 |只看该作者


義帝銅像2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陳勝、吳廣于蕲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起事反秦,奪取陳縣後,遂立國號“張楚”,陳勝自稱楚王。天下英雄響應,九月,楚人劉邦沛縣(今江蘇沛縣)起兵,自立沛公。同月,楚國名將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起兵于會稽(今蘇州),項梁自號武信君。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臘月,陳勝被秦將章邯擊敗,下落不明。同年夏六月,項梁獲悉陳勝確已遇害的消息,遂召集劉邦等各路將領至薛縣(今山東滕縣)商議反秦大計。謀士範增獻策說:“陳勝敗固當(理所當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 自懷王(熊槐)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所以)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楚王後代)而自立,其勢不長(不能長久)。今君(項氏叔侄)起江東,楚蜂起(蜂擁而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爲能不複立楚之後也《史記·項羽本紀》”。項梁采納範增的建議,訪楚王後裔懷王之孫熊心立爲楚懷王,定都于盱台(今江蘇盱眙)。熊心與其祖父谥號相同,以期承襲其威望,“從民所望也”。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秋九月,秦將章邯于定陶(今山東定陶縣)擊敗楚軍,項梁兵敗喪命。此時,劉邦、項羽仍在攻打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而陳勝舊部呂臣駐守“張楚”舊都陳縣(今河南淮陽),均位于定陶西南邊,倘若秦軍乘勢南下,盱台危矣。劉邦,項羽爲穩定軍心,保衛懷王,抵禦秦軍,急移師東歸,並請懷王北上遷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呂臣也覺形勢嚴峻,棄守陳縣,投奔懷王,駐軍彭城東,與駐彭城西項羽,駐砀郡(今安徽砀山)劉邦彼此形成犄角,互爲聲援。而秦將章邯“已破項梁,以爲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楚正面軍事壓力暫時消退,懷王開始著手整頓楚國政局,並親理楚國軍政事務,積極策劃伐秦滅秦總的戰略布置。
  閏九月,“懷王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即將項羽、呂臣二支軍隊合並一處由自己直接統帥,懷王開始掌統南方各路反秦義軍。懷王破格提拔宋義爲卿子冠軍,確立自己親信掌握兵權,率項羽、範增、英布等將北上救趙。同時發表了著名政治宣言,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並同意劉邦收集項梁、陳勝余部西行攻秦。但項羽不願北上救趙,更願與劉邦西行入關。懷王認爲“項羽爲人慓悍,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沒有答應項羽要求,而只遣沛公西行攻秦。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初(冬十月),沛公劉邦“入破鹹陽,平秦”。二個月後(冬十二月),項羽于巨鹿大破秦軍主力後擁兵四十萬繼劉邦入關,“誅秦王子嬰,屠殺鹹陽”。
  秦亡,項羽因晚于劉邦入關,故使人還報懷王要求改變先前“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懷王不允。項羽原本就對懷王不肯遣他與沛公俱西入關有所怨恨,此時更爲惱怒,怨曰“懷王者,吾家(項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專主約(怎麽一個人主持約定)《漢書·高帝紀》”,又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後裔)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項羽)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分地稱王)《史記·項羽本紀》”。春正月,項羽佯尊懷王爲義帝,“實則不用其命”。春二月,項羽仿效舊制,大行分封王侯。並自立西楚霸王,將義帝都城彭城據爲已有,借口“古之帝者,地方千裏,必居上遊”,迫義帝遷都于長沙郡郴縣。郴縣地處五嶺北麓,古爲南蠻百越之地,位于湘江幹流耒水上遊河谷。戰國初期,仍處于“各以邑落自據”的氏族社會,楚人稱其爲“菻”,意爲長滿青蒿的地方。戰國中期,楚悼王拜吳起爲相“南平百越”,“菻”爲楚征服,爲楚南邊陲。楚懷王熊槐時期,方形成一定規模的城邑,故改稱爲“郴”,(據楚“鄂君啓舟節”銘文考證,原篆左從“邑”,右從“廪”之初文的楚篆字是“郴”的通假字,原意引申爲“邊遠之邑”)。郴城怎比得上彭城繁華。義帝自然不肯移身遷都,仍居彭城。
  義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夏四月,項羽欲還都彭城。怎肯義帝與其共居一城,故派遣將士迫義帝徙郴,義帝無奈只得出都就道,但左右群臣,依戀故鄉,怨聲載道,未肯速徙。項羽大怒,暗令義帝途經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欲將義帝擊殺于途中。義帝元年,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冬十月,英布遣將追殺至郴縣,將義帝弑于郴城窮泉傍。郴人憐之,將義帝葬于城邑西南邊的後山。
  漢二年(前205年)三月,漢王劉邦統大軍東渡黃河直指洛陽,途經新城(今河南商丘),遇三老董公獲知義帝死訊,漢王十分悲痛,令三軍發喪,缟素三日。發檄文布告全國:“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爲發喪,諸侯皆缟素。悉發關內兵,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史記·高帝本紀》”。天下諸侯響應,漢王得各路大軍,共計五十六萬人,殺奔彭城,討伐項羽,揭開三年楚漢之爭序幕。
  公元前202年,劉邦滅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王朝後,遣王陵、周勃、樊哙三侯至郴爲義帝發喪。後人建祠廟以祀義帝,並將三侯所過永興、桂東,鹹立三侯祠以祀。
  【曆史影響】義帝熊心在群雄並起的秦漢之交時期,似乎只是一位伴隨著大英雄劉邦、項羽的曆史配角,常被人忽略,但只要仔細研究文獻記載,我們不難發現,義帝熊心由于曆史機遇被推向曆史舞台,雖昙花一現,但是一位重要的曆史人物。他有膽有識,是“天下賢主”,在各個曆史時期內雖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卻有著不可忽視的曆史作用。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6
精华
0
积分
83
金钱
181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2-7-21 19:19:24 |只看该作者


《義帝遷郴》浮雕
  l、楚義軍的“共主”。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夏六月至秋九月,]
  項梁訪熊心扶立爲楚懷王,樹立了一面反秦義軍的旗幟,並爲南方各路反秦楚軍的“共主”,項梁自號武信君,獨掌楚國大權,並任陳嬰爲上柱國,陪懷王都于遠離前線的盱台。熊心在楚王的位置上,有效的團結了楚國各路反秦力量,並具有相當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是反秦勢力壯大的重要原因,故蘇轼評說:“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
  2、伐秦滅秦的“統帥”。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閏九月—漢王元年(前206年)冬十月]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秋九月項梁戰死後,懷王乘勢獲取了楚軍實際統治權,主持楚國軍政事務,並爲天下盟主、伐秦滅秦的統帥。這是懷王政治地位及作用的鼎峰時期。懷王熊心有膽有識、誠信守約,用政上力行道義,扶寬抑暴。故蘇轼贊論:“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宋義)于稠人之中,而擢爲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論範增》。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爲伐秦主要戰爭時期,二支楚軍捷報頻傳。隨著項羽、劉邦勢力壯大,“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懷王實際控制力日趨減少。但懷王作爲統帥其伐秦滅秦的功勞是不容忽視的。
  3、名義皇帝。
  [義帝元年(前206年)正月—義帝元年、漢王二年(前205年)冬十月]
  懷王熊心不懼項羽仍堅持約定,擁兵自重的項羽由于對熊心新恨舊怨,便佯尊熊心爲義帝。“義”即爲“假”,義帝雖爲中國曆史上繼始皇、二世之後的第三位皇帝,但只是各諸侯王之上的名義皇帝。此時,義帝除皇帝的名號仍具有較強道義影響力外,已無任何實際權力,僅爲各諸侯爭鬥的利用工具。項羽深知自己與義帝已存芥蒂,不能也不肯挾義帝以令諸侯,但也懼怕義帝被他人利用,故迫義帝徙郴,使其居邊陲之地,遠離政治中心,以削弱其影響力,當義帝及隨臣“稍倍叛之”,或者存在像蘇轼分析的“非羽弑帝,則帝殺羽”的憂慮,項羽便采取下策,弑殺義帝于郴,喪失道義,失去了民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楚漢戰爭的結局。故司馬遷于《史記·項羽本紀》中評道:“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曆代持此觀點者大有人在。宋李塗認爲:項氏“立義帝以後,一日氣魄一日;殺義帝以後,一日衰飒一日”《文章精義》。蘇轼也曾評道:“項羽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叛之也,以弑義帝”。清李晚芳在《讀史管見》中評述:“羽由微而盛, 由盛而亡,中以義帝爲關”。清末民初史學家蔡東藩一針見血的評論:“自羽弑義帝,爲天下所不容,而漢乃得起而乘之”。
  【相關考釋】由于《史記》、《漢書》未給義帝單獨作紀傳,關于義帝熊心的記載僅散見于其它紀傳及表中,其言莫祥,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曆史謎團,爲了更好解讀這段曆史,特將其主要相關問題考釋如下: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6
精华
0
积分
83
金钱
181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12-7-22 00:18:53 |只看该作者


義帝之墓
  1、義帝熊心的年齡
  熊心的生辰未見記載,只有“楚懷王孫心民間,爲人牧羊”,“義帝無後”寥寥數語散見于《史記》。因此,後人一般根據牧羊者身份,將義帝引申爲牧童,如清李晚芳《讀史管見》稱熊心爲“一牧羊兒耳”。清末民初史學家蔡東藩、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等人也同樣認定熊心爲牧童。童,泛指未成年人。楚國亡于前223年,距訪立熊心爲懷王(前208年)有十五年。《史記》中也沒有流落于民間之說,似乎可解讀爲楚亡後熊心生于民間,其年齡小于15歲方爲童。牧童天子,焉然有後。上述說法似乎有理,但仔細考釋,其可信度令人質疑。
  熊心其父,史籍沒有任何記載。但我們可以通過考證熊心其父年齡來間接印證熊心的年齡。懷王熊槐于前296年卒于秦,就算是遺腹子,楚亡時,其父年齡最小都應是72歲。只有下列各條件同時滿足才能使熊心爲孩童:心父楚亡時沒有命喪于戰火,且流落民間數年後,還具有生殖能力和經濟能力才能生下熊心。這樣的偶然結果,其可信度大嗎?根據懷王熊心後來的政治表現,我認爲熊心生于楚宮中,作爲王族世家子弟,受了較爲正式的教育,楚亡後流落民間牧羊,訪立懷王後,其年齡應已成年。這種可能其可信度應大于前者。
  2、建正及紀年
  “建正”是指古曆法中決定將哪一個月作爲一年的第一個月,(即爲正月)。我國現行的農曆始于夏朝,故稱夏曆,俗稱陰曆。衆所周知,農曆一月即爲正月,是年歲首,正月初一爲春節,但殊不知,古曆法的正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朝代變化而變的,這就是所謂的“建正”。《史記·曆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因此,夏曆的一月爲正月,殷商正月爲十二月,周朝正月爲十一月。而秦始皇滅六國後,崇信“五行論”,認爲周屬“火”,秦爲“水”,便“正以十月”,即將夏曆冬十月爲每年第一月。漢承秦制,漢初沿襲秦曆,仍“正以十月”,直至漢武帝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創“太初曆”,方將夏曆元月,爲正月,使用至今已有二千余年。這是解讀義帝這段曆史必須注意的。
  紀年,是帝王在位年代的記錄,采取哪位帝王年號紀年是帝王是否具有相對獨立的政治地位的標志。秦滅六國後,其紀年統一用帝號。秦亡後,按理應采用義帝的年號紀年。但實際盟主項羽部分沿襲西周分封制和秦郡縣制而采用了郡國並行政治體制,各諸侯國紀年不用帝號,而以諸侯王之年紀事。查《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其紀年既有義帝的年號同時也有各諸侯王的年號,但義帝年號采用了“正以一月”的楚曆。同時采用楚曆還有西楚霸王項羽,而漢王采用的是秦曆。後人追溯這段曆史,一般采用漢王年號紀事。《資治通鑒》中則采用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並列年號紀年。項羽年號雖在前,但采用的是秦曆,根據上述考釋,我認爲敘述義帝曆史,可采取義帝年號紀年,但曆法則應采用秦曆,以免造成混亂。
  3、弑義帝
  在《史記》中項羽弑義帝有多說。
  第一說見《項羽本紀》:漢元年四月,項王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高祖本紀》也有近似的表述,只是地點爲江南。
  第二說見《黥布列傳》:漢元年八月,布使將追殺之郴縣。
  第三說見《秦楚之際月表》:義帝元年十月(漢二年十月),項羽滅義帝。
  曆史上影響最深的是英布追殺于郴之說,可能緣于《漢書》只沿襲此說。班固撰寫《漢書》時整理《史記》有關材料使之有序,已成公論。但“義帝之死”一事刪汰臨江王和衡山王,只肯定“漢二年十月,英布追殺于郴”之說,並未敘述其理由。故司馬光未敢苟同,《資治通鑒》載“漢二年,冬十月,項王密使九江、衡山、臨江王擊義帝,殺之江中”。
  雖然,義帝之死的史實令後人疑窦叢生,但義帝葬于郴縣已成定論。最早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郴,舊縣也,桂陽郡治也,項羽遷義帝所築也。縣南有義帝冢,內有石虎,因呼爲白虎郡。”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也記及“今郴州有義帝冢及祠”。但目前來看,郴州義帝陵極有可能爲衣冠冢,倘若沒有新的考古佐證,義帝之死的史實仍然是個謎。
  【義帝陵墓】義帝陵是秦末義帝之陵墓,距今已有2200余年曆史。它是郴州曆史的最早見證,經曆了郴州曆史演變的風風雨雨,已成爲郴州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也是市區中心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56
精华
2
积分
809
金钱
3976
荣誉
13
人气
1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2-7-22 01:16:22 |只看该作者
有合用的嗎?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6
精华
0
积分
83
金钱
181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12-7-22 01:49:48 |只看该作者
chunsan229 发表于 2012-7-22 01:16
有合用的嗎?

謝謝chunsan229大大的幫忙....感謝您....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86
精华
0
积分
267
金钱
8384
荣誉
7
人气
36
评议
0
9#
发表于 2012-8-17 19:07:25 |只看该作者


楚义帝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人气 收起 理由
tony78 + 8 + 1 助人为乐,品格高尚~

总评分: 金钱 + 8  人气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507
精华
0
积分
3258
金钱
10538
荣誉
0
人气
26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12-8-17 19:14:23 |只看该作者
绵羊的义帝{:13_46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22 09:36 , Processed in 0.37329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