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287987
- 主题
- 35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245
- 精华
- 0
- 积分
- 133
- 金钱
- 893
- 荣誉
- 1
- 人气
- 8
- 在线时间
- 492 小时
- 评议
- 0
- 帖子
- 245
- 精华
- 0
- 积分
- 133
- 金钱
- 893
- 荣誉
- 1
- 人气
- 8
- 评议
- 0
|
本帖最后由 l175906906 于 2012-7-13 14:24 编辑
当南线苏军泥泞季节结束,继续进攻意图把南方集团军群围歼在黑海岸时,我军阵地就按预定时间表放弃,将兵力集中北翼在基辅,然后狠狠地打击苏军西南方面军的侧翼,最后让他们在黑海岸接受自己的命运.
无聊多写2句,有看官看么
历史上苏军并没有上这个当,德军的1943年的这个反击计划,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东线补给艰巨性的背景之下,简单来说就是,苏德陆军师的战斗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比例大于后勤单位.(美军则相反,每个师的人数很多,同时后勤单位比例则为全世界最高.所以美军师连续作战能力很强,但二战美军师常备师比较少)这样苏德二国的陆军师的特点都是,初期突击力很强,但连续作战能力弱.
(一般,前线被打残的师,只有二个选择,缩编或撤下前线并换上新的师,但缩编也有限度,按军种协同作战的要求,二战时最多缩编到一个营.再往下就很难了.另一种就是把前线的残缺师替换下去,换上生力师,但这样经常会造成交通线拥堵.且有时效性,所以德军经常把前线打残的数个师,,缩编成规模不等的战斗群来保持战斗力,苏军的做法则是大量缩编师的固定规模,最困难的1942年为6000人.而德军则保持为一万5.因为苏军人员训练素质低,所以就可以有更多的生力师可以来进行替换)
对苏德的陆军师来说一个野战师战斗力量减员30%就可以申请替换了,而二战时,有的美军师替换额度达到了200%,其间却一直在前线作战.比如阿登反攻地区的那几支美军师也只是被优势德军突破了而已,还没有被包围.所以单个美军陆军师的战斗力是很高的.说他纸老虎有点过份了
那么苏军为什么没上这个当呢,因为苏军经过哈尔科夫反击战,认识到自己的战役连续进攻能力(替换前线师的能力瓶颈)不够,虽然苏联一直在努力达到包围几十万德军的目标,比如在推进中临时组成战役快速集群,但在1943年还没这个能力.前线师一旦被打残.战斗力急剧下降,往往会给德军提供拉平战线和反击的机会.后备师替换上来又往往错过了扩大战果的时机,因为会优先把后备师先送上来,所以一个苏军桥头堡内会淤积很多部队的番号.
苏军后来采取了取道中央,南面2个集团军群的结合部,来严重直接威胁南集团军群北翼,也就是目标直指基辅,而不是去包围整个南集团军群.这是罗科索夫斯基的建议,对部队里做参谋的来说,最好的计划就是尊重现实,所以我不觉得瓦图京(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是个好指挥官.比如他1943年滥用敌占区夜间空降,不过瓦图京防御库尔斯克时把坦克开进防御阵地进行防守,又是值得肯定的,这在当时还受到朱可夫的反对,而且配属给他的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图坦卡夫也是打算进行坦克反冲击.
直到1944年,苏联军工生产极大的提高,运输方面,师级配置的汽车(集团军级为铁路)大量应用,且战线前进到白俄罗斯地域,才开始以包围战的形式大量歼灭德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