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了就是烈士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以号称四十万之大军进军濡须口。孙权率军与曹军相持一个多月。 江东以水军为长,水军中当时以五楼船为最。五楼船是当时的超级战船,船上建楼五层,上面有女墙工事、作战掩体,还有窗口,专门用来发射弓弩,就是一座水上移动的城堡。 孙权用来守卫濡须口的就是五楼船,而当时带领五楼船的,则是偏将军董袭。那时的天气预报水平显然还不如今天,夜晚突然暴风大作,眼看着要把五楼船吹翻了,将士们分发船上准备好的走舸,请求董袭下令让大家逃生。 董袭对大家的请求感到十分愤怒,狂风暴雨仍未掩盖他的怒吼:“我们接受任务,在此防备敌人,怎么能逃走呢!谁再这样说,斩!”再也没有人敢说逃生。 船果然翻了,董袭淹死了。与他一起淹死的,还有很多将士。 本来,大家是可以一起逃生的。可是,董袭被所谓的英雄精神绑架,无谓地让大家一起去死。 只要是敢于牺牲,不管效益如何,就会被视为英雄,就会被视为烈士,这是我们的历史传统。《后汉书》为董袭作了“志节慷慨,武毅英烈”的评价。孙权换下服装,亲临董袭丧礼。 可是,要是董袭当时指挥大家撤离到安全地方,不是更有利的吗?擅长水战的江东军队都认为应该从江上撤走了,不习水战的北方军队,有能力在暴风之夜发起进攻吗? 勇敢,忠毅,我们的英雄的标准,是不是应该适当用经济学的效益标准来校正一下? 天亮了,风停了,曹军还是没有能力发起进攻。董袭的尸体被打捞了上来,但是更多战士的尸体,则永远地飘到了不知什么地方,也许是大海。 也许大海能告诉他们死得值不值。 建安二十二年(216年)正月,曹操再次进攻濡须口。可是,没等孙权布置完防守,曹操就退兵了。这次出兵,曹操就是为了在孙权面前显摆一下兵力,提醒他以后老实一点。 敌人撤走了,东吴军队内部却产生了不和谐。
要一个老男人脱衣服
孙权要留下周泰做濡须口的督军,并且拜他为平虏将军。 昨天还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今天突然成了领导,坐在**台上发号施令,有人就会感到不服。当时在濡须口最感到不服的,是朱然、徐盛。 这是两个了不起的人物。朱然,小时候曾经和孙权一同读书学习,关系亲密,长大后战功累累,当时已经官至偏将军。徐盛是一员猛将,在一次与黄祖的战斗中,黄祖派儿子黄射率领数千人攻击徐盛,徐盛以不到200人的兵力大破黄射的人马,黄射被击退后再也不敢前来侵犯。就在这次濡须口之战中,徐盛和诸将迎战,不料突然遭遇大风,吴军的战船被吹到敌军岸边,诸将心中恐惧,不敢出战,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士兵上岸砍杀敌人,敌军只得退走。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对他大加赞赏。这说明,徐盛不但勇敢,而且也善于指挥。 “周泰的功劳超过我们吗?”徐盛问朱然,朱然摇摇头。 “周泰的能力超过我们吗?”朱然问徐盛,徐盛摇摇头。 朱然说:“不鸟他!” 徐盛说:“不鸟他!” “谁不鸟周泰,我就不鸟谁!”孙权突然出现了。 孙权是特意来的,他知道了周泰在濡须口遭到抵制。这不仅仅关系到周泰的工作效率,而且关系到孙权的权威。毕竟,周泰是孙权任命的。 这次来濡须口是要训话的,可是孙权大摆酒席,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谁少喝就和他没完!推杯换盏,酒是感情的润滑剂,酒真是好东西啊! 其实没有人喝醉,要不也就没人排着队为孙权敬酒,而且挖空心思地说些给孙权留下好印象的话了。 可是,孙权却推开面前说不清是谁的酒杯,来到周泰面前,非要与周泰干杯不可。 干杯完毕,孙权把酒杯放下,命令周泰说:“脱!” 看来孙权真的喝醉了,大庭广众之下,要一个老男人脱衣服!那陪酒的舞女,不就在旁边吗? 周泰来到前面,跪下,脱下上衣。大家都看清楚了,周泰身上伤痕累累。 孙权指着一道伤痕,问:“这道伤是怎么来的?” 周泰回忆一下,就说是在某次战斗中受的伤。 孙权又指着另一道伤痕,问:“这道伤是怎么来的?” 周泰回忆一下,就说是在某次战斗中受的伤。
“这些伤是怎么来的?”孙权一下子指着好几道伤痕问,他的声音已经颤抖,眼角开始有眼泪流出。 周泰沉默片刻,就像高潮到来前乐曲总要停顿一下,他说:“这是在宣城受的伤!” 那时,孙权才十几岁,孙策还活着。那时,孙权驻守宣城,孙策并不指望十几岁的弟弟承担什么任务,只是让他锻炼一下而已,所以没有给他多少人马,尚不足一千。可是,想不到的是,山贼数千人突然杀到。孙权急忙上马,敌人的锋刃已经到了身边,砍中了孙权的马鞍。孙权的卫队骚乱起来,四下乱窜。 危急时刻,周泰出现了! 他冲到孙权面前,挡着从四下里砍过来的锋刃。受到周泰的激励,卫兵们才定下神来,打起精神,与敌人奋战。 山贼本来是走到哪里就来横的,没想到这次遇到了一群不要命的。俗话说,横的怕不要命的。山贼战败溃散,孙权安全了 已经成为血人的周泰昏死过去了。 当周泰苏醒过来的时候,医生已经把他这次战斗所受的伤查点清楚了:一共十二处创伤! 那时,孙权也就是十七八岁,现在孙权已经三十五了。当着诸将的面,孙权握着周泰的手臂,抚摸着上面的伤疤,泪水纵横,说:“你为我们兄弟作战,熊虎一样勇敢,不惜生命,受伤几十处,肌肤就像被雕刻了一样,我又怎能忍心不以骨肉之恩对待你,把军国重任交给你呢!你是吴的功臣,我一定会与你同荣辱等休戚。你一定要接受濡须督这一重任,不要以为自己出身寒门而产生退意。” 这时,朱然和徐盛才知道周泰向孙权递交了辞职信,辞职的理由是他出身寒门,领导不了这班大爷。 孙权把自己常用的蒙在车上的绸布和出行时挡在头上的伞盖,一股脑儿地赐给了周泰。 喝完酒,孙权该回去了,诸将为他送行。孙权停下车驾,让周泰带领着人马在前面带路,吹吹打打,好不威风! 服不服? 服了。 从此,朱然和徐盛才把周泰看做老大。没办法,人家周泰上面有人。
是奴才还是英雄
其实,朱然和徐盛不一定真的服周泰,他们服的是孙权。当然,他们实质上服的是孙权的权。 周泰确实是战斗英雄,可是,战斗英雄就一定能获得比别人高的地位吗? 承载了过多的荣誉与地位,这也是中国式英雄的特色。 周泰阵前杀敌的确是把好手,但是做濡须口的督军不一定合适了。事实上,朱然和徐盛似乎更适合做濡须口的督军。 吕蒙临终,孙权问他:“假如你不能再起来为我效力,谁可以代替你呢?”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守业都充足有余,我认为他可以代替我接受任命。”吕蒙死后,孙权把本来给吕蒙的符节转授给朱然,让他镇守江陵。夷陵之战,朱然陆逊合力大破刘备,之后朱然提出应该收兵防备曹魏。曹魏果然趁机攻吴,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全明星班名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最终在朱然死守之下退军,朱然从此名震敌国。孙权后来也发现了朱然的能力,在247年任命他为大督,就是人们所说的大都督。 徐盛也是有胆有识的。221年,孙权向曹魏称臣,曹魏派邢贞前往东吴,拜孙权为吴王。孙权出都亭等候邢贞,邢贞脸上露出骄横跋扈的神情。吴臣张昭见状大怒,徐盛也十分气愤,对身边的同僚们说:“我们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巴蜀,反而让主君和这个叫邢贞的家伙会盟求和,实在是耻辱!”说着,不禁泪流满面。邢贞听说后,对随行人员说道:“江东有这样的将相,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啊!”224年,魏文帝曹丕亲率大军出击,企图渡过长江。徐盛献计,打上树桩,用芦苇包起来,制作成假楼,江中准备浮船,来回巡弋,造成大军集合的假象。诸将认为这样做没什么意义,但徐盛坚持己见,最后,从建业到江乘(今江苏句 容),连绵相接数百里的假城,一夕而成。 曹丕到了广陵,看到对岸连绵数百里的“城楼”,不禁愕然,再加上江水浩大,不得不感叹:“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然后引军退去。 不得不承认,古人也很会造假。要是徐盛穿越到今天,让他创建个卫生城市什么的,肯定胜任。 可以看出来,徐盛讲政治,将策略,是合格的督军人选。反观周泰,倒是十分平庸,除了玩命为孙权做了一次人体盾牌之外,再无什么亮点。 要是综合考察,濡须口督军候选人考察得分:朱然9分,徐盛7分,周泰5分。 可是,孙权偏偏选中了周泰。要是周泰当时舍命相救的不是孙权,而是别的什么人,孙权还会对他委以重任吗? 因为周泰是忠心耿耿的奴才,所以才得到了重用。 其实,志在天下的孙权,应该重用为天下的英雄。 排斥异己,使得孙权拒绝了真正的天下英雄,也使他只能自保江东,做一个朝不保夕的炕头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