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北死士 于 2012-1-12 10:01 编辑
1、 白眊兵
眊就是旄
白眊兵是禁卫兵的借意。
就看禁卫军穿什么东西了。
穿白色毛皮叫白旄,如果以绿色的毛皮装饰长矛就叫翠旄。
带绿色毛皮帽子的也可以这么叫。
总之泛指禁卫,而不是某只特种部队。 为什么是陈到、李严呢? 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曾干过中X军的职位。 职权之一就是掌管禁军,而中X军更牛的是。他们有武将人事权。 所以掌管禁军只不过是次一等的职权而已。 所以,所谓白旄的第一任将领。是赵云。 以及为什么在白帝、永安。 刘备在哪,这只部队当然在哪了。东吴砍到刘备面前了,他们再不上就没人上了。 但之后也肯定是在成都而不是永安。
所谓 历史意义:此军延缓了蜀汉的灭亡,即陈到亡30余年后,白毦军精英所剩无几时,蜀汉遂亡。
这句话的意思倒是中肯。
用到皇家禁卫快死的差不多的时候,皇帝就挂了。
2、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的原型在此。
后出师表: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武骑:六韬·武骑士:“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 散骑:就是游骑,可以理解为侧面部队和侦察兵。
而所谓“无当、飞军”的出处 华阳国志:秋,遂平四郡。改益州为建宁,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治味县。分建宁、越巂置云南郡,以吕凯为太守。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以马忠为牂柯太守。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并没有任何地方说到弩兵 而且也不是雇佣兵的形式,而是部曲。规模从 賨、叟、青羌正是这些西南民族的称谓。 无当、飞军。这些词汇显然不适合一个弩兵为主的军队 而说到骑兵就恰到好处了。 无当有出土钮鼻【无当司马】(真假未知)为证。飞军就没有了记载了。 (另外说一下,蜀汉的郎卫是虎步,这个确实有,比如姜维,以及孟拒)
但是无当飞军连用我就不清楚是哪里的出处了。
马谡那段也有印证,不过是不是王平,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爨习,这个是在华阳国志中有记载的。【爨】姓是五子之一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仕郡督邮,姑夫爨习为建伶令,有违犯之事,恢坐习免官。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文集》的“(诸葛)亮公文上尚书文”,此次联名弹劾李严的就有“行参军、偏将军”爨习。据《三国志·蜀志·李恢传》注引《华阳国志》曰:爨习后官至蜀汉领军将军。 演义出师点将中有点他为行参军。 但是没有说明是马谡手下,估计也不会是马谡手下。 而王平,则是在【战后】升官都五部的记载,不过他的官职是参军,存疑。 五部并不一定指的是无当军,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 这也是部曲名称的源头,后来才是泛指私军的称谓, 我更偏向于王平的五部是大将军麾下五部,蜀汉的大将军头衔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毕竟无当五部是南蛮部曲。部曲之间的相互转移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街亭之前则肯定不是王平。之后他每战不过将千人,若说无当,也能勉强。
相互印证,无当实质上是骑兵部队。而且规模不大。
不过关于叟兵,也不要太过于看重, 后汉书: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引傕得入,城溃
按:所谓南蛮平乱依靠无当:
“嶷受兵马三百人,随马忠讨叛羌。嶷别督数营在先,至他里。邑所在高峻,嶷随山立上四五里。羌於要厄作石门,於门上施床,积石於其上,过者下石槌击之,无不糜烂。”
3、西凉铁骑
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
且不说人种。
罗马军阵和铁骑恰好是两种完全不同甚至是矛盾风格的。
更别说历史上高鼻深目的记载多了去了。
恩。都是罗马人。都用的罗马军阵。
而恰恰相反,西凉,并没有所谓的铁骑。
那个时代还没有冶铁厂。连中原都没钱配备的精铁甲。。
西凉人倒配上了。。
说到冶铁技术。 罗马人的兵刃非常软。而秦汉长剑是什么样的大家都听过。 西方技术装备的铁骑。。。。。 我还是比较相信百炼钢
长矛倒是真的。
在某个不良小说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
问:长枪类的兵器相比其他的兵器最大的有点是什么?
答:木头杆,便宜。
非常适合苦大仇深的穷苦人民的。
所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估计也是吸收了“罗马军阵”的优良传统
( 问:“罗马主力兵器不是用短刺剑吗?”“马其顿才是长矛阵吧?”
答:“呸,马超都是罗马人了,用长矛怎么啦” 张飞乱入:“你们这些战斗力为零的渣,劳资是巴西太守!” )
4、解烦
刘备 下 白帝 , 权 以见兵少,使 综 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 详 领左部、 综 领右部督。
胡综传的一笔,我刚开始很纳闷,为啥全文流畅突然出现这么多空格。
一搜发现是百度百科上直接贴下来的。
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
刘备从白帝城打过来拉,孙权怕自己并少,赶快从各个村子里找了些大叔出来凑数,于是烦恼神马都没了。
精锐。
5、丹阳兵
这并不是某个部队的名称。而是一个地区的人称。
打个比方就很简单了。
丹阳就是曲阿。
也就是孙策的老家,简单的说,袁术还是比较有眼光的。
丹阳兵比较出名的就是叛变和被招募。以及。。被打败。
刘繇手上全是丹阳兵。
简单的说,当时这块地上吴越遗风犹在,属于当时的较为野蛮的地区。
战斗力强、容易溃散、容易被收买是所有ORC的通性。
LOCTAR OGAR!
6、先登死士
先登就是前锋,不过是叫法不一样。
这部分只是作用的称呼。
主将心情好了,某某某,你作先登,于是炮灰诞生了。
如果运气好,先登成功,留下一笔 ,就成了所谓精锐。
比如于禁、高顺。
我们可以经常发现三国志里面写着XXX先登。。
恭喜您,您也算精锐的一员了。
不过当然,在没成“精锐”之前,还是炮灰。
如果说你不小心被提拔为了先登校尉。 还是想想是不是昨天不小心偷听到了主将和他老婆的私房话吧。
7、8、9,大戟士、白马义从、飞熊军。
三国兵制中,有部曲和官军两部分。
部曲就是私兵,随便你叫什么名字,好听一点白马义从之类的。
囊一点的比如董卓的智商,听起来就不那么雅观,飞熊军。
不过最失算的当然是甘宁。
如果他当年不是被号锦帆贼而是锦帆军的话。
估计这个帖子还可以多写一条凑数。
不过叫起来威猛是威猛。
我所知最后这几只部队都是被干的货啊。。
上面没说到某个部队,因为我相信这个部队是真正的精锐。
大JJ士
听名字就狂霸酷叼拽,黑粗直硬长啊!
10、藤甲兵。
如果说西凉羌族用长枪是穷的话,好歹人家还有马。
能威武的叫铁骑。
那么同样苦哈哈连战甲都穿不起的兄弟们就只好在名字上不落下风了。
藤甲兵。
你就像那一把火!
11、12 青州兵、东州兵。 某一地区流氓强盗的统称, 特点有三 1、爱捣乱 2、爱捣乱 3、收编后爱捣乱
曹操部下叛变的第一批,基本都是青州兵。(最搞笑的其实是这段,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
被张飞一路顺江而下连人头都不用点收编的就是东州兵了。
13、14、虎豹骑。虎卫军 怎么说呢。 虎豹骑是唯一真正的精锐。 是曹操的宿卫。来源是古代的郎卫制度。 也就是青年近卫军,或者羽林郎一类。
但是说到虎卫 来源就比较奇特了。 这个名称多出现在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中。 中国人都知道。 《传奇》 =。=
好吧。开个玩笑。 虎卫在三国,并没有此类的称呼。 大抵是把虎痴或者虎豹骑和武卫中郎将合并称呼了。 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
武卫指的是官职,也就是高级警卫长。而并不是说某一只军队。 当然。 从字面上来说,武卫和武警的意思是一个。
不过说到精锐,比城管还差得远。
15、陷阵营 看到这三个字就感觉到了弄弄的杀气。 知道为啥每次这只部队是魏续的,打仗的时候让高顺去带呢? 说的很明白了”以魏续有外内之亲" 舍不得魏续送死。但是不喜欢高顺。 让高顺当炮灰。 总之,这三个字是炮灰营的别称。 700人,攻无不克,听上去很威猛。 不过高顺的对手有三。 1、部下除了少数民族骑兵就是流民的皇叔。 2、2B青年袁术。 3、夏侯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到眼睛上中了一箭(不过夏侯惇打过的胜仗。。真的悲催。)
在打真正的精锐的时候。比如张燕。 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陷阵的是吕布自己。
LAST、
陷阵营如果说字面上形容的话,算是炮灰中精锐了。但是700人的规模,在列在信长野望的精锐部队比较合适。
而此类形容比这夸张的是张辽文鸯一类的麾下。只不过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已。而且他们面对的是真正的强军。
总而言之。贴中真正的精锐只有虎豹骑一只。
而虎豹骑大部分时间,除非真的逼急了,并不是作战部队。而是郎卫。
最后
白眊=武卫=禁卫部队
虎豹骑=虎步=郎卫
东州=青州=解烦=丹阳=杂牌部队
白蚂蚁从=大JJ士=飞熊军=无当=部曲
先登死士=陷阵营=炮灰
藤甲兵=西凉铁骑=天外来客
真正无敌天下,驰骋纵横的部队。确实没有。
(所以说,S10的虎豹骑和青州兵是乱给的嘛?军师突骑才是王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