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276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 SH5為何魚雷擊中也不爆破? [复制链接]

帖子
86
精华
0
积分
43
金钱
33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2:30: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SH5為何魚雷擊中也不爆破?
還有D版接不到任務的問題是不是只有在光碟版才有的問題?
硬碟版沒有?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86
精华
0
积分
543
金钱
235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0-3-7 12:46:22 |只看该作者
哑弹,很正常啊。还有一种可能,引信设置不对或者射击角度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82
精华
0
积分
341
金钱
440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0-3-7 13:12:31 |只看该作者
可能你距离太近。最好400米以外射。.....................
Intel 酷睿2双核 E8200 (盒)
技嘉GA-EP45-DS3L(rev. 1.0)
XFX讯景8800GT(T88P-YSD)
金士顿1GB DDR2 800   X2
希捷250G 7200.10 8M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81
精华
0
积分
193
金钱
97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10-3-7 13:57:25 |只看该作者
严重同意楼上~~~~~~~~~~~~~~~~~~~~~~~~~~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61
精华
0
积分
553
金钱
7341
荣誉
7
人气
23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0-3-7 14:02:30 |只看该作者
哑弹没关,撞击角度小擦伤了引信触发头,要么就是鱼类没有航行到安全距离外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6
精华
0
积分
43
金钱
33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10-3-7 14:14:2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scarvonbj 于 2010-3-7 14:02 发表
哑弹没关,撞击角度小擦伤了引信触发头,要么就是鱼类没有航行到安全距离外

謝謝
安全距离是多少?
我在一艘戰艦前面對面發射的, 我看5米也不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61
精华
0
积分
553
金钱
7341
荣誉
7
人气
23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0-3-7 14:27:2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xe127 于 2010-3-7 14:14 发表

謝謝
安全距离是多少?
我在一艘戰艦前面對面發射的, 我看5米也不到.



兄弟,鱼雷的威力跟彩明珠可不是一个档次,为了避免威力巨大的爆炸殃及自身安全,鱼雷的两种引信都遵循安全距离,鱼雷在水中行程达到300米才会激活待发,如果你直角发射追求呈90度撞击,那么,目标间距就要保证大于300米,机动射击的话要在TDC里目测,鱼雷曲线行进的距离很难估算,所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在非相向行进时,保证目标距离300米外发射。相向行进时,比如你埋伏在船队航线上等他们自己撞过来然后在纵队间开火进行大屠杀的话,那么,我的经验是,目标7节以上时,保证至少500米发射间距,而且务必是气动T1快速以44节打过去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193
精华
0
积分
2117
金钱
5279
荣誉
2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10-3-7 15:09:46 |只看该作者
太近 或者 角度不对  或者引信没选择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272
精华
0
积分
637
金钱
80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10-3-7 15:20:15 |只看该作者
唉,我刚吃了这样一个亏,手动算了半天,终于得到最佳的攻击时机,可惜距离太近了,连发三颗鱼雷都被弹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6
精华
0
积分
43
金钱
33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10-3-7 16:18:0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scarvonbj 于 2010-3-7 14:27 发表



兄弟,鱼雷的威力跟彩明珠可不是一个档次,为了避免威力巨大的爆炸殃及自身安全,鱼雷的两种引信都遵循安全距离,鱼雷在水中行程达到300米才会激活待发,如果你直角发射追求呈90度撞击,那么,目标间距就要保证大于300米,机动射 ...

你這不是神手嗎?
我還有些問題.,望請解答一下.
1)先來左手面的: 我用潛望鏡把目標鎖定(Lock), 魚雷有可能會自己轉向射向目標嗎?
2)右面的: 如果知道目標軌跡,在遊戲中如何做才能計算時間手動發射魚雷?
3)魚雷發射前,可選定是Impulse/Magnetic (衝擊/磁力) 它們有何分別呢?

謝謝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61
精华
0
积分
553
金钱
7341
荣誉
7
人气
23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10-3-8 02:18:2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xe127 于 2010-3-7 16:18 发表

你這不是神手嗎?
我還有些問題.,望請解答一下.
1)先來左手面的: 我用潛望鏡把目標鎖定(Lock), 魚雷有可能會自己轉向射向目標嗎?
2)右面的: 如果知道目標軌跡,在遊戲中如何做才能計算時間手動發射魚雷?
3)魚雷發射前 ...



我只是爱好这个领域因而投入猎杀系列早而已,我的相关知识都是从书和网络上学习来的。SH5我刚刚结束适航正徘徊在第一个战斗任务的边缘,基本就算没玩,对SH5不敢妄言,只以SH3的经验说。

1.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鱼雷行程曲线设定问题,本来是个高级问题,但是你注意到SH5第一关适航训练之前,有一个难度勾选页面了吗,我记得左列有一项是手动解析攻击资料系统,不选的话,就自动了,潜望镜一锁定,鱼雷自己就过去了,这个操作甚至比SH3还简易,连象征性的输入攻击资料过程都省略了,真实性又大打了一个折扣。SH5的适航训练关里不是已经实践过潜望镜锁定后直接发射击沉商船了吗,就是那样。

2.对于启动了手动系统后的观测、计算、TDC设定等内容,古狗一下能找到很多,当然是针对SH3的,方法是基本可靠的,因为原理是不变的。我希望跟SH5没有本质区别。要学习这个技术,需要耐心啊。

3.二战时期德国的鱼雷引信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触发式,工作原理跟航空炸弹一样,碰触后把激发部直接压进去,触发起爆,这个原理非常简单,但也因此要求撞击角度尽量接近直角,以免斜擦造成引信擦伤损坏,不能顺利被压进雷体内的触发部。历史上,对于普通目标,撞击深度一般习惯设定在3到4米左右,这个深度对于当时多数船只都可造成致命伤害,在SH3中,默认鱼雷深度也是4米,当然,如果你有了经验你就会根据目标吃水来自行设定深度。SH5中似乎默认为3米,我只是刚才试玩时瞟了一眼。经过实战,触发式引信的成功率令人不满,于是对于触发引信的可靠性,人们提出了怀疑,就产生了磁性引信,它依靠龙骨传递的磁场,令经过龙骨下一般两米内深度的磁性引信来感应,磁性引信感应到了龙骨的磁场后,击针因这一磁场变化而偏转,激活起爆。因此,磁性引信深度应设定在目标吃水深度下两米内为宜,太深,就可能感应不到龙骨磁场,太浅,就可能直接撞击到船体。但浅层水波动会带来鱼雷深度的不稳定,直接撞击船体似乎很难避免,因此,磁性引信也依旧保有直接撞击起爆的触发方式,磁性引信其实是双触发。磁性引信在龙骨下的水中起爆,向上排泄能量,可以一举折断龙骨,做到一发毙敌。使用磁性要注意地球磁场跟我们开的小玩笑。主战场北大西洋里,有几处海域的磁场不稳定,这将导致磁性引信早爆,尤其是直布罗陀这个我这样的懒人常去蹲守的地方。在SH3里,我就碰到过磁性早爆,在SH3里真实发生过,但好像是SH3的1.4版之前的版本,SH5里如何,我还不知道。鉴于理论上磁性可带来高成功率,巴望着尽早达成月70万吨目标的他们家邓司令员曾强令出航必须只携带磁性引信。但是通过实战,发现磁性作为首发后的补射鱼雷引信打船队目标很不靠谱,因为船队疯狂机动后,那些吃水深浅不一的船体很可能使磁性引信的鱼雷不是深了错过去,就是浅了改撞击擦伤了。一定程度上也激发德国人去开发FALK的T4和后来的T5鱼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13
精华
0
积分
208
金钱
165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10-3-8 16:50:52 |只看该作者
SH5磁引信感觉很不可靠,经常3发过去都没爆,之后我就都直接射吃水一半的深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6
精华
0
积分
43
金钱
33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10-3-13 11:16:4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scarvonbj 于 2010-3-8 02:18 发表



我只是爱好这个领域因而投入猎杀系列早而已,我的相关知识都是从书和网络上学习来的。SH5我刚刚结束适航正徘徊在第一个战斗任务的边缘,基本就算没玩,对SH5不敢妄言,只以SH3的经验说。

1.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鱼雷行程曲线 ...

太感謝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9-1 11:04 , Processed in 0.32166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