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78393
- 主题
- 68
- 阅读权限
- 60
- 帖子
- 9297
- 精华
- 0
- 积分
- 4785
- 金钱
- 14425
- 荣誉
- 13
- 人气
- 33
- 在线时间
- 5278 小时
- 评议
- 0
- 帖子
- 9297
- 精华
- 0
- 积分
- 4785
- 金钱
- 14425
- 荣誉
- 13
- 人气
- 33
- 评议
- 0
|
回复 #26 samuil_yu 的帖子
呵呵
你若是认得英语,就自己读读
不过我猜你不认得
3D成像原理:利用两眼视差,大脑还原出Z轴信息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reoscopy
全息图像:利用两股同相位激光,在45度胶片上记录干涉条纹从而记录360角度全部信息。还原后可以绕道背面去看。有很多独特的性质,比如:照片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所有信息,一张照片剪成两块后就成了两张照片,每个都能还原出物体的全部信息。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lography
你这么脑残,也不要怪我扯破面子说实话,你就是个没文化还嘴臭的傻小子罢了。不但连初中物理生物知识都不具备,而且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无知,给出正确答案都拒绝去看,属于无可救药的民科类型。鉴定完毕。去查我的贴吧,从没说过这么难听的话,你这是自找的。
算了,做好人做到底,给你贴出中文的两个成像原理的解释吧。
立体成像
立体成像原理及技术
人们的两只眼睛相距6-7厘米左右两只眼睛看物体时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个稍有差别的图象,大脑将这两个具有视察的图象合成后形成立体的感觉,立体图像通俗的讲就是利用人们两眼视觉差别和光学折射原理在一个平面内使人们可直接看到一幅三维立体图,画中事物既可以凸出于画面之外,也可以深藏其中。但我们平常见到的平面图,由于进入眼睛的是一幅角度完全相同的图象,所以视觉和大脑无法提取画面上物体真实意义上的空间立体感,不能体现其三维关系。而立体影像与平面图像有着本质的区别,平面图像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二维关系,人们看到的平面图也有立体感。这主要是运用光影、虚实、明暗对比来体现的,而真正的立体画是模拟人眼看世界的原理,利用光学折射制作出来,它可以使眼睛感观上看到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关系。是真正视觉意义上的立体画。
全息成像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底片上各点的感光程度不仅随强度也随两束光的位相关系而不同。所以全息摄影不仅记录了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记录了位相信息。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一张全息摄影图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现全部景物。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产生全息图的原理可以追溯到300年前,也有人用较差的相干光源做过试验,但直到1960 年发明了激光器——这是最好的相干光源——全息摄影才得到较快的发展。
激光全息摄影是一门崭新的技术,它被人们誉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它的原理于1947年由匈牙利籍的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加博尔发现,它和普通的摄影原理完全不同。直到10多年后,美国物理学家雷夫和于帕特倪克斯发明了激光后,全息摄影才得到实际应用。可以说,全息摄影是信息储存和激光技术结合的产物。
激光全息摄影包括两步:记录和再现。
1.全息记录过程是:把激光束分成两束;一束激光直接投射在感光底片上,称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激光投射在物体上,经物体反射或者透射,就携带有物体的有关信息,称为物光束.物光束经过处理也投射在感光底片的同一区域上.在感光底片上,物光束与参考光束发生相干叠加,形成干涉条纹,这就完成了一张全息图。
2.全息再现的方法是:用一束激光照射全息图,这束激光的频率和传输方向应该与参考光束完全一样,于是就可以再现物体的立体图像。人从不同角度看,可看到物体不同的侧面,就好像看到真实的物体一样,只是摸不到真实的物体。
全息成像是尖端科技,全息照相和常规照相不同,在底片上记录的不是三维物体的平面图像,而是光场本身。常规照相只记录了反映被报物体表面光强的变化,即只记录的光的振幅,全息照相则记录光波的全部信息,除振幅外还忘记录了光波的们相。即把三维物体光波场的全部信息都贮存在记录介质中。
[ 本帖最后由 icefox1983 于 2009-7-17 09: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