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17288
- 主题
- 13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575
- 精华
- 0
- 积分
- 288
- 金钱
- 2888
- 荣誉
- 0
- 人气
- 2
- 在线时间
- 999 小时
- 评议
- 0
- 帖子
- 575
- 精华
- 0
- 积分
- 288
- 金钱
- 2888
- 荣誉
- 0
- 人气
- 2
- 评议
- 0
|
WIN95版不值钱,加上签名的,价格大概在500到800之间,但也不排除FANS出高价购买.DOS版可以说价格无法估计,本人不敢妄自估价.
狂徒的灵魂人物之一谢崇辉,1991年加入大宇资讯,狂徒创作群的命名者。
姚壮宪是拿着大富翁1的演示版进入大宇的,大富翁1发行后,姚壮宪服兵役,在服兵役的过程中开始着手大富翁2的策划.很快姚壮宪退伍后,开始大富翁的制作,当时谢崇辉被李总指派配合姚壮宪进行大富翁2的策划,姚壮宪在进行大富翁2制作的同时,有了仙剑1的构想.然后他把具体构想交给谢崇辉让他来编写剧本,这个雏形剧本就是传说中的仙剑1第一版剧本.
1992年大富翁2发行.大宇的工作环境是全部员工分布在大楼的3个楼层,其中有"DOMO小组",还有一个不出名的"游戏魔术师小组"(只是名字不出名),在当时游戏业非常重视编程人员,所以这个楼层便以以制作《大富翁2》的姚壮宪、制作《扑克俱乐部》的饶瑞钧、《世界桥牌》的林嘉裕等人为首,同时也开始进行小组的命名.谢崇辉提名的"狂徒创作群"很快得到集体的公认.到在这时也没有什么项目,所以也没对外使用此组名.
1993年大宇资讯搬迁到台北市忠孝东路,三位大宇顶级程序师也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小组.姚壮宪与美术杨世煌、郑任宏进行仙剑奇侠传的开发,谢崇辉与公司其他企划被集中到企划部门,期间支援饶瑞钧的《台湾16张麻将》,林嘉裕的《魔法世纪》,这两款游戏的成绩都颇为理想。
之后大宇办公空间又作了调整改变,狂徒创作群正式凝聚,成员有姚壮宪、谢崇辉、杨世煌、郑任宏、顾立泛、林珈汶。开发的后期,杨世煌、郑任宏去服兵役,先后又加入了袁斋方与谢伯恩两位新成员,直到《仙剑奇侠传》在1995年7月发行"狂徒创作群"渐渐为人所熟知,之后狂徒名声渐响,玩家们认为开发仙剑奇侠传DOS版的人马,便是"狂徒创作群"的元老。
1996年"狂徒创作群"的第二部作品《大富翁3》发行.谢伯恩与袁斋方两位成员辞职,李威霄与苏威任陆续加入.之后向日本提出开发仙剑SS版的提案.杨世煌与郑任宏退伍,狂徒开始着手仙剑SS版制作,制作结束后.狂徒与林嘉裕、林育洲的团队合并,提出《仙剑奇侠传2》的构想,成员有姚壮宪、谢崇辉、顾立泛、郭幸艳、杨世煌、林嘉裕、施建平、郑任宏、李威霄、林珈汶、苏威任、陈纯炯、林育洲、谢泞光、张百龄、周胜忠、陈俐雯,让狂徒创作群成员首度到达17人,这也是狂徒最鼎盛的时期。
之后,姚壮宪面临DOS平台转WINDOWS平台的瓶颈,这时他是专职企划,不再负责程式开发工作,所以我们现在能玩到的大富翁4与仙剑WIN95版,都是交给外包公司来进行程序开发的.在这期间姚壮宪交了个女朋友,所以闲下的时候都是陪女朋友,而疏忽了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引起很多成员对他的不满,加上几位美术与林嘉裕走得比较近,姚壮宪察觉后警告林嘉裕不要动"他组员"的脑筋,于是林嘉裕自行离开狂徒。
花絮:林嘉裕制作仙剑SS版期间,每次需要程序原码与相关资料时,姚壮宪便以硬盘坏了为由,不为其提供,所以之后造就了程序与人物头像的一些不同.
1998年初,由于先前的诸多问题,大批美工于春节后辞职,之后招聘了5名美工、1名策划与2名程序,开始着手仙剑2的开发.之后的组员为:姚壮宪、谢崇辉、顾立泛、郭幸艳、施建平、李威霄、林育洲、谢泞光、陈欣怡、李广君、唐逸、张天荣、刘芳丽、游若文、黄正豪、李弘仁,并由谢崇辉与李威霄担任副组长的职位。求好心切的姚壮宪不断更改剧本,为了尽善尽美的自我翻案,美术设定也一改再改,始终未能定稿。这种状况让谢崇辉开始专注于《霹雳奇侠传》的提案,不再过问仙二事宜。1998年10月《大富翁4》发行,这也是姚壮宪以单纯游戏制作者的身份,在台湾大宇开发的最后一款作品。
之后大宇资讯股票准备上市,姚与其组员因认股事宜有很多磨擦,狂徒面临这种处境,可以说瓦解殆半。在风风雨雨之中,谢崇辉于1999年初与林嘉裕的小组完成霹雳狂刀影音多媒体。不久,姚壮宪预备升任大宇研发部副理,必须挑选接班人,他所支持的李威霄没有受到其他组员的支持,最后由顾立泛接掌狂徒,进行《大富翁典藏版》以及《大富翁四资料片》的开发。而筹备多时,姚壮宪期望做到《铁拳3》的品质、《FF7》水准的仙剑二代遗憾地无疾而终,转任行政职务的姚壮宪从此不再直接参与游戏的开发。原案采用《仙2》引擎的《霹雳奇侠传》,也改用《轩辕剑3》的引擎继续制作。同时,谢崇辉独自一人成立新部门RD7(当时狂徒是RD5,domo为RD6),独立进行《霹雳奇侠传》的策划工作,同时支援《轩辕剑3》的支线任务编写。1999年8月大宇迁到台湾中和,不久之后黄谦信加入狂徒,而直到1999年9月才有其他成员加入RD7。之後姚壮宪以原始创作人的身份,大力促成《大富翁5》与《仙剑ONLINE》交由其他小组制作,《仙2》再次无疾而终。2000年6月张毅君加入狂徒。
在其他小组的支援之下,《霹雳奇侠传》于2000年7月顺利推出。此时,狂徒已有数名成员辞职,2000年8月,大宇在北京注册了软星科技有限公司,姚壮宪任总经理,张毅君担任研发总监。这时狂徒只剩下李广君、黄谦信,所以被合并到谢崇辉率领的RD7,RD7当时为研发三部。谢崇辉在公司相关人士劝说下,重新接掌“狂徒创作群”的名号,并于2001年7月推出《新仙剑奇侠传》。
为了《仙剑奇侠传2》,研发三部加入狂徒新人何俊辉、杨凯文、陈文聪、童文聪。姚壮宪在北京得知《仙剑2》由研发三部提案通过之后,大为不满,发出电邮给台湾大宇的所有主管,他在信中表示,谢崇辉已经有成功的作品《霹雳奇侠传》,没有必要如此眷恋他的《仙剑奇侠传》,而廖庄敬也有《明星志愿》与《正宗台湾十六张麻将》两系列,也没有必要抓著著他的《大富翁》不放。
2002年2月,谢崇辉与洪敏翔、李国任、李易儒、庄智良、黄谦信、李广君离开大宇,由游戏橘子投资成立“电码数位娱乐”制作网络游戏。离开的原因,或许与那封电子邮件有关吧!至此,“狂徒创作群”灭亡。
姚壮宪当然属于狂徒,只是为人不太好相处,但他的确也是狂徒的灵魂人物之一,另一个灵魂人物当然就是谢。如果说一路走下来的话,姚壮宪在狂徒的路从开始没有走到最后,而谢崇辉是从开始一直走到最后的,“狂徒创作群”的灭亡,也是因为谢崇辉的离开。
狂徒创作群,名字起源于“台湾东方工专”美工科5专部第22届的学生(现已改制为东方技术学院)。当时是为了毕业设计,同学们组建的专题小组,故此取名“狂徒创作群”。其组员当然要有谢崇辉同学,呵呵。谢崇辉毕业后,于1991年加入大宇资讯。之后因为一些项目的分配被分配到姚壮宪那个组,当时公司里盛行为小组取名字,所以大家纷纷提案,谢崇辉所提到的当然就是“狂徒创作群”,这也受到了组员的一致通过。之后便沿用下来,但一直没有对外公开。现在看来“狂徒创作群”这个名字真正的暴光的确是《仙剑奇侠传》所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