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勇武无双温候吕布
吕布被董卓(天子?)封为县侯,温是一个县名.关羽的寿亭候也不过是个县侯,吕布从官衔上要比他大.有汉一代,二字王侯要比三字的来的响亮.XX王,XX侯见到X王,X侯还是要行礼的.
吕布,字奉先,凉州五原人(好象和魏五虎的张辽是同乡).张飞骂他是"三姓家奴反复无常之小人",人品实在不怎么样,不过武勇可说是三国之冠,有汉一代也就两个人被民间称呼为飞将军,一个是李广,另外一个就是该小强.虎牢关战确实是有,不过没小说里的那样神乎."布飞驰于两军之间,往来呼叫,连斩十余骑于马下.甚乎直逼中军旗鼓,诸侯无人敢对.西凉兵乃趁势掩杀,大胜,斩四千余级."这就是英勇无双的吕布,可惜可惜.
第二.智略无双周公谨
周瑜,字公谨,柴桑人.幼年时就与孙策交好(史家评价周瑜是少即好谋断,勤学不缀,孙某人也是个人物,没可能看不出来该同志的潜在价值,因此开始长期投资也是有的,本人的恶毒想法,与历史无关.),因此日后当了江东的大都督,又是托孤重臣.该人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可惜就是早丧,不然天下事未可知.另外交代一下,周先生的智略厉害,并不是表现在赤壁战中,而是他帮助孙家平定江东,刚柔并济,将那些世家大族玩弄在手掌之间.江东门阀派系之多,形势之复杂,可说是三国之冠,能把这样一大帮人整的服气(虽然是暂时性的),没点本事怎么可能.赤壁战曹操败北,有看过易中天说三国的应该都知道,那是北军中了痢疾,传染病害死人啊.有人说那孔明也算可以和周先生一比的,我的意见是,孔明是相才大过帅才,战略优于战术,而且双方的舞台一个再三国前期,一个再三国后期,条件限制下没有可比性.不过看孔明平衡荆州党和益州党的艰难,我认为,孔明不如周公谨!
第二.统兵无双高顺
"高顺是员良将,可惜跟错了主人."柏杨先生的评点向来言简意赅,可惜今后再也听不到了.三国时的三支兵马最有战斗力,曹操的青州兵,徐州陶谦的丹阳兵,以及董卓的西凉兵.很凑巧,三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都曾经败给了高顺的陷阵营!对于高顺这个人,历史文献记载非常之少,不过史家现在都判定一点,高顺确实是练兵的高手,无论是于禁,还是鞠义的先登死士,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都不如一支陷阵营!这些最精锐的部队在陷阵营面前,统统败北!高顺,绝对是三国群豪中的统兵无双!
第三.讹传无双(两人,一关羽,二诸葛亮)
<三国演义>给我们的最大谎言,就是这两个人,详情我就不再说了.另外再说一个,天下三分理论的祖师爷是东吴的鲁肃,不是诸葛亮.不过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我们对一个有抱负的政治家(不是政客!)无疑还是应该加以尊敬的.至于解城关羽,史家的定论是8个字:好勇无谋,刚愎自用.
第四(时间晚了,写不完,有空再接上,这一条纯为个人看法,欢迎拍砖).真.三国无双
徐晃徐公明!真正的三国无双!综观三国历史,无数名臣大将,从没有哪个能象徐晃一样,一直都是对战场上战胜对手起到决定作用的名将!吕布攻曹,他领本部为奇兵,"不及请命乃便宜行事",果断出击,击溃吕布的中军.潼关战,又是他奉命领一支军马,潜藏马超军身后,隐忍不出,最后一举破敌.张辽镇合肥,他与之成犄角,定下"一军进,一军退,互为攻守,不求破敌,只求袭扰令其不得安,寻隙而破之"的奇策,最后造就了张文远,乐文谦,李曼成合肥三子的不世奇功.关羽借天时连破于禁庞德,兵围樊城,华夏震动,公明再度领命往援."晃乃引军遥驻于蜀军之后,每日观望,任关羽百般邀斗,只坚守不出."关羽攻则后路制于其手,退则其驻于要冲,进退两难,于是末日不远了.孔明一出祁山,上庸三郡反,徐晃率先驰援,示弱以敌,引敌进击,令孔明移迁三郡人民入蜀之计破灭,然后巧妙用间,不等大军前来,叛军已近溃灭.这是他的最后一阵,再这次战斗中,他中"流矢贯脑"阵亡,死后倍及哀荣.整个三国史,没有败阵记录(指的是没有明确说明"不敌","不利","大败"之类的文字说明,常胜将军始终是没有的)的只有两个人,一个常山赵云,另一个就是徐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