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轩辕剑外传穹之扉+轩辕剑6+轩辕剑外传·云之遥+轩辕剑5 轩辕剑、幻剑之品评考录(4楼更新黄帝新解) ...
查看: 1203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轩辕剑、幻剑之品评考录(4楼更新黄帝新解) [复制链接]

呢喃的歌声

帖子
2746
精华
1
积分
1723
金钱
3094
荣誉
15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21:52: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轩辕剑、幻剑之品评考录兼杂谈相关设定


                                                                                                                                         £玉蝴蝶/文

中文游戏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武侠游戏无疑是大宇公司出品的双剑系列和汉堂国际出品的天地劫系列。其中轩辕剑系列和天地劫系列更是以其独具魅力的世界观而获得玩家们的交口称赞。而贯穿整个游戏的道具炼妖壶、轩辕剑、幻剑、九仪天尊剑等绝世神兵更是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本文既是品剑又是评剑,立于游戏而出于史实,为查阅有序,将分为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进行综述。

上篇《考剑篇》


【轩辕剑考】


轩辕剑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剑,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把剑。关于此剑的传说有很多,本篇就从轩辕剑开始,从演(游戏)和史(历史神话)两方面一一道来。
【演】DOMO小组官方解释为:黄金色之千年古剑,传说是天界诸神赐予轩辕黄帝击败蚩尤之旷世神剑。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
【史】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
【史】《史记•封禅书》说:黄帝采来首山的铜矿石,在荆山脚下架起大火冶金铸鼎。大禹制造了一把剑,剑身上刻有二十八星宿等图案。    
    《史记•五帝本纪一》又说:黄帝死后500年,乔山坟墓崩塌,墓室空空,却有一把轩辕剑存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黄帝死后,只留下了弓和剑。
    《史记•黄帝本纪》还补充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剑,剑身上刻画有极古老的图形或文字,作为铭记。
以上两种是普遍认同的关于演和史中轩辕剑来历的的正统说法,其实对于轩辕剑的来历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也分别对应演和史两种,摘录如下。
【演】传说皇帝是在经过大小七十二场战役后才打败蚩尤,在第七十役战败以后,黄帝发现双方的损失都非常惨重,再这样打下去即使赢了那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皇帝集中了部落的所有智者商量能不能用很小的代价消灭蚩尤部落。
皇帝手下大将应龙的第鲒(虚拟人物。)说天神在轩辕只丘下面埋藏了一把精铁,尚未炼化已经坚硬无比,如果挖出来炼成兵器的话那就是无坚不摧(外星陨石?)。于是皇帝派遣了容成子、浮丘公赶赴轩辕丘(今位于河南郑州)挖出精铁,并令祝融将其炼化成器。祝融炼化精铁一个月,第七十二战役时已临近,然而那块精铁不但没有炼化成为一件神兵利器,放在炉中炼化了一个月就连温度也丝毫没有改变。这下黄帝是万分焦急,大战在即,精铁不熔意为蚩尤部落坚不可摧。于是黄帝向上天祭祀祷告,结果在天神赐予的《阳符经》中获知,那块精铁乃是盘古巨斧(和盘古斧的区别在于一大一小,盘古斧的设定后期再写)的刃身碎片与天地之初未消散的混沌之气相聚而成,凡间之火不能将其炼化是因为缠互精铁的混沌之气不受无行的影响。于是浮丘公建议皇帝割指滴血剑身,以人间帝王之气驱散混沌之气。而嫘祖则建议用凤凰山(今辽宁省凤城市)的灵凤头、翼、尾三部分的羽毛加上四大魔兽饕餮、混沌、梼杌、穷奇心脏的血来将混沌之气与精铁融合。浮丘公讲的是强攻强克,而嫘祖将的是道法自然,皇帝最终选择了后者,他派遣训兽能人王亥去凤凰山灭了灵凤,又杀了四大魔兽,各种材料备齐了以后就开始炼化了。   
当羽毛、血、精铁聚到一起的时候,祝融的炉火还没有点,只听得轰的一声,从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五大山划过来一道雷霆电光,在电光的缠绕下,一把剑形的兵器出现了,此时仓颉正好在场,他在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另一面刻山川草木,所刻内容全部用古符刻槽圈住,以表示精华之气永凝不散。(摘自《上古十大神器轩辕剑设定》)
  【史】九天玄女和旱魃闻讯前来助战。旱魃大喊一声,“魃!”阳光普照,大雨停止,玄女敲响用独脚牛的皮做成的大鼓,声震五百里,蚩尤部队神魂颠倒。旋即,蚩尤作起了大雾,天昏地暗……黄帝叫大将风后按照北斗星构指示方向的原理造了一台指南车。玄女又教了黄帝阵法,还送给黄帝一把昆吾剑。黄帝于是直捣蚩尤本营,蚩尤大败而亡(或逃)
关于昆吾剑,有这样几个记述:
【史】东方朔所著的《十洲记》说:用昆吾山的石头炼制的剑,像水晶一样的晶莹剔透,削玉如泥
东晋---王嘉《拾遗名山记》说: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丈,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也。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劲利。土亦钢而精,至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祀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金阴也,阴盛则阳灭;二名断水,以之划水,开即不合;三名转魄,以之指月,蟾兔为之倒转;四名悬剪,飞鸟游过,触其刃,如斩截焉;五名惊鲵,以之泛海,鲸鲵为之深入;六名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却邪,有妖魅者见之,则伏;八名真刚,以切玉断金,如削土木矣。以应八方之气铸之也。
两部古书中均指明了昆吾剑的原料采自昆吾山。据专家考证,昆吾山在今天河南濮阳的西南,就是后来春秋铸剑大师欧冶子铸“龙泉剑”的地方。
对此的判断,史学家们认为基本事实是:原始时代的自然火,有可能把一些裸露的矿苗熔结为金属。蚩尤部落正是因为掌握了先进的金属武器而强大,黄帝屡败之后的突然胜利很有可能与兵器改良有关系。因为原始战争中武器为第一杀手。在缺乏史料佐证的基础上,我们只能推测,轩辕剑极有可能就是昆吾剑。因为黄帝的名字叫轩辕,昆吾剑既有可能是被黄帝获得后改名为“轩辕剑”,也有可能被后人更名作为纪念。不管怎么说,既然轩辕剑与昆吾剑在各类典籍中被屡屡提及,至少说明它们之间应该是有某种非同寻常的关联。根据古人的命名习惯,几乎可以认定:轩辕剑也许就是昆吾剑。
      虽然专家的答案不可能十分肯定,因为时代的遥远和资料的缺乏,我们总不能对史学家苛求更多。
      专家们注意到的另一个线索是:传说中的上古“创世毁天”的诸神无一例外地都拥有法宝。比如,民间最新奇的说法是:黄帝还凭借轩辕剑的威力打败了女娲的几件宝贝。相应的是,在众多的神器的比拼之中,轩辕剑始终占据了最高地位,以致后来被演化成着文化力量的象征。
      湖南社科院研究员伍新福认为:这个传说的显象意义在于,它给予了轩辕剑的出世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后人怀着对皇帝的尊崇与敬仰,轩辕剑便具有了神通和通神的力量。

关于轩辕剑在演和史两方面的记述就是以上内容,不过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诸位看出来没有,那就是以上所举记载轩辕剑的正统典籍压根就连轩辕剑这三个字都没提到过,典籍所载亦不过只有一字,剑!就连专家在考证昆吾剑时也提到:昆吾剑既有可能是被黄帝获得后改名为“轩辕剑”,也有可能被后人更名作为纪念。那此剑怎么就成了“轩辕剑”呢?黄帝作为剑文化的开山鼻祖,一生中并非只制了一把剑,这些剑都无名字可考,难不成所有的剑都取名叫轩辕剑?
事实上第一个提到轩辕剑这个词的是明朝的李承勋所著的《名剑记》。上面是这样记录的:轩辕剑 ——《广黄帝东行纪》曰:「轩辕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
《广黄帝东行纪》是什么书呢?其实根本没有这本书,李承勋所著《名剑记》其引的是《广黄帝本行纪》中所载材料。
《广黄帝本行纪》为唐朝的王瓘所著,当中记载了黄帝炼丹升天的故事。其书是这样记载的:玄圃在昆仑上,有黄帝官。修封禅礼毕,乃采首山之铜铸鼎,象物鼎成,以象太一于雍州。又云:帝又以灵宝五符真文金简,书之一通,藏于钟山,一通藏惌委之山。帝所铸 镜鼎器,皆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或有秘谶之词焉。而黄帝乘龙升天之后:其后有臣左撤,削木为黄帝像,率诸侯而朝奉之,臣僚追慕,取几杖立庙而祭之,取衣冠置墓而守之,于是有乔山之冢。在上郡周阳县有桥山,又肤施县有黄帝祠,坊州桥山有黄帝冢。黄帝曾游处,皆有祠焉。五百年后,乔山墓崩空室,唯与赤舄在,一旦亦失去。《荊山经》、《龙首记》具载。
    而在《广黄帝本行纪》之前,晋代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內篇》当中就有提到在乔山的衣冠冢。其书是这样记载的:或曰:「黄帝审仙者,桥山之冢,又何为乎?」抱朴子答曰:「按《荆山经》及《龙首记》,皆云黄帝服神丹之后,龙来迎之,群臣追慕,靡所措思,或取其几杖,立庙而祭之;或取其衣冠,葬而守之。列仙传云:『黄帝自择亡日,七十日去,七十日还,葬于桥山,山陵忽崩,墓空无尸,但舄在焉。』

《抱朴子》一段当中提到的《龙首记》资料不详,但《隋书•经籍志》当中有收录《黄帝龙首经》,是后人假「黄帝」之名发表的作品。这本经书记载的是古老的大六壬占卜术。序文当中有说到黄帝乘龙升天,并将此占卜法授予三子。但有人认为这段序文是后人另外添着,所以内容已经跟原来的《龙首记》不尽相同。这段序文里面提到:黄帝将上天,次召其三子而告之曰:「吾昔受此《龙首经》于玄女。」又载:三子拜受而起,龙忽腾翥,三子仰首瞻,尚见龙头矣,遂以名其经曰「龙首」云。(PS:同一本书,不知道为什么要起两个书名,仍叫《龙首经》不好么?)
另外还有一本书,内容跟《黄帝龙首经》差不多,不过书名叫做《黄帝授三子玄女经》,这两部都是被收入《道藏》的经典。
至于《荊山经》,这个东西实在是没找到原文,不过荆山前文已经提到了,《史记•封禅书》里面有一段: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珣下迎黄帝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了解了吧,从李承勋提出“轩辕剑”这个词向前追述,没有任何一本书记载了黄帝所铸之剑名为轩辕。那么轩辕剑这个名字的由来,据推测可能是李承勋为了表示此剑为黄帝的佩剑而在剑的前面加上的名号以为书目录。
道完轩辕剑的来历,我们再来看其成剑。
综合演、史两方面看,对于轩辕剑的用途,两者趋于一致,所载不同之处只有成剑的材料、成剑的方法。即,取首山之铜或昆吾之铜铸之。
关于首山的地理位置,现在中国有两处名为首山的地方。一处在河南襄城县南5里 ,为800里伏牛之首,故名首山,首山并不大,横豆8里。相传天下名山有8座,首山为其中之一。
另一处在辽宁即辽阳首山,此山得名首山盖因首山乃名千山之首。或因山下城镇“守”山谐音故称首山。还有一种说法是薛仁贵在此安营扎在因此得名。据历史学家考证和此地分布的石器时代遗址来看,早在六、七千年前首山地区便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
从对昆吾山地理方位的考证来看,是和河南首山比较接近的,但是从辽阳首山的石器时代遗址以及当地冶铜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也不能排除取铜是在此地的可能。那么成剑到底所用何处的矿石呢?
【史】 《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从中可知,蚩尤已经开始制造金属兵器作战了
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 材料中注: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在和蚩尤的战斗中武器方面是吃了大亏的。
对此又有资料证曰: 「《太平御览》引《黄帝元(玄)女战法》:“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
既然武器太差,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找更为优良的战斗装备,不过神话时代可不像现代社会有专业的铁匠铺可以生产兵器,要想获得更好的武器装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制作。黄帝从玄女赐下的兵信神符中得到了制作金属武器的方法,改善了装备,这其中就有轩辕剑。
黄帝和蚩尤其实一共大战了两次,头一次是在涿鹿,第二次是在阪泉。为什么是两次呢?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记载:“……(蚩尤)好兵而喜乱,逐帝(榆罔)而居于涿鹿,兴封禅,号炎帝。”榆罔就是炎帝榆罔氏,炎帝神农氏之后第八代炎帝。而蚩尤乃是炎帝神农氏后人。相传与天帝作对之刑天一党中的夏耕在榆苗及其80妃子中布下魔种。故诞下81个蚩尤。其中与黄帝决战的是大蚩尤便是从榆苗肋下暴出的一大赤瘤中诞生的。由于是刑天一党安排的魔种,蚩尤们都生得铜头铁额、兽身人语。个个受刑天、夏耕等的教导,皆会“飞空走险、搏沙为饭”。
【史】 《太平御览》引《龙鱼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
《述异记》:“俗云,(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
    《龙鱼河图》:“(蚩尤)食沙石子。”
《武梁祠后石室所见黄帝蚩尤战图考》:“半人半兽之怪物,虽作人立,而豹首虎爪,计头戴以弓,左右手一持戈,一持剑,左右足一登弩,一蹑矛,睹其形状,至为狞猛。”

    黄帝和炎帝是什么关系呢?据说黄帝得炎帝八世——炎帝榆罔氏分封至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县)作了国君。史称有熊氏。
   【史】 《帝王世纪》中说: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感附宝而生黄帝于寿丘。姬姓与姒姓为同姓,而姒、嬴乃一声之转。所以姬姓就是嬴姓。
丁山曾论证“典”是太阳神,而“有蟜氏”,在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中引古本写作“有娲氏”,并指出:“炎帝黄帝皆有娲氏之女。皇甫谧以为少典、有娲氏,皆国号。”今本《国语•晋语》记有娲氏作“有蟜氏”。朱起凤《辞通》说:“娲字先讹作蜗,形与蟜近,因此致讹。”这就证实了我们以上关于黄帝母家与妻家是同一部族——女娲族,所以号为“有嬴氏”
按照古代氏族社会王室的习惯,亲戚间分封是很普遍的做法,所以就有了炎帝榆罔氏分封黄帝至有熊国。
既然是亲戚,那蚩尤叛乱时,榆罔自然就会叫黄帝来帮助平叛。 《周书•尝麦篇》:“……赤帝(炎帝)大慑,乃说于黄帝……” 可见炎帝榆罔氏也是请过当时的公孙轩辕有熊氏帮忙的。
但是黄帝是怎么平叛的呢? 《太平御览》引《龙鱼河图》:“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也就是说,黄帝初时以蚩尤和自己乃同族,于是想要以仁义来说服蚩尤,可惜蚩尤不买帐,他仗着自己铜头铁额,又装备着优良的金属兵器把黄帝杀的大败。
黄帝没办法了,求助于上天,上天派下玄女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并且把蚩尤抓起来,但是还是顾念他是同族,没有杀他。 《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蚩尤。”最后呢,蚩尤逃跑了。
蚩尤跑了以后心中是不甘心的,后来又重新东山再起,又一次叛乱了。这一次榆罔也再次在内忧外患下被逼宫而死。这样呢黄帝没办法了,于是在阪泉又和蚩尤战了一次,这次终于杀掉了蚩尤。
以上我们得知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轩辕剑是在涿鹿之战中被铸造出来的,以当时战事之紧张,黄帝断没有理由离开涿鹿或自己的后方根据地而去其他很远的非自己势力范围的地方去找铸剑的矿石。所以黄帝取矿之地一定在涿鹿附近。
那么涿鹿又是在哪里呢?
关于炎黄大战中“涿鹿”地名的位置,主要有三说:
1、河北涿鹿说。自司马迁以后几成定论,附和者最众。
2、徐州——古彭城说。吕思勉先生力主之。见吕思勉《三皇五帝考》。
3、西北说。杨宽先生提出。见杨宽《上古史导论》。
【史】阪泉、涿鹿之战《集解》引服虔曰:‘阪泉,地名。’又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在涿郡三字,当兼指阪泉言之。)又引皇甫谧曰:‘阪泉,在上谷。’
“阪泉,涿鹿,盖当如《世本》说,谓在彭城为是。(《御览州郡部一》引《帝王世纪》曰:‘黄帝都涿鹿,于《周官》幽州之域,在汉为上谷。而《世本》云:涿鹿在彭城南,然则上谷本名彭城。’《路史》亦云:‘《世本》云:涿鹿在彭城。’《续汉书•郡国志》:上谷郡,涿鹿。《注》:‘《帝王世纪》曰:黄帝所都。《世本》云在鼓城南。’”
涿郡乃今天河北涿县,而古彭城则在今天徐州。不管涿鹿到底在上述哪个地方,至少绝对不会跑到辽阳去。
河南在河北下方,而且黄帝定都今河南新郑县,则可以断定了,黄帝取首山之铜,这个首山是指河南首山亦或是昆吾山。

关于黄帝和蚩尤的第二战,阪泉大战,本文就不详细介绍了,需要指出一点,杀蚩尤之人并非是黄帝,而是应龙,这和游戏中的设定有很大的出入。
【史】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
        《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记载:“应龙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
所以轩辕剑绝非传说中那样是一把毁天灭地,威力无穷的圣剑,就连斩杀蚩尤这个绝世魔神都没有轩辕剑的份。从史料上看轩辕剑只不过是一把精心打造的青铜剑,只是因为是黄帝的佩剑才名声大噪。关于轩辕剑的品评暂时按住不表,待本文讲述至下篇再议。
----------------------------------------------------------------------------------------------------------------------

【幻剑煌熇考】



幻剑煌熇乃是天地劫系列三部曲中扛鼎之作《幽城幻剑录》中所虚构出的最强武器。由于本是虚构的东西,因此无有对应的史料,所以幻剑煌熇的考证亦只有从游戏中获知。
【演】化之27为了替剑使锻铸此世间至凶至强的神兵,吾收集太初开辟时留于此幽垠中的混沌化厉,将它以创命秘法塑造为剑魔的形与魄,然而剑魔的魄本性太过凶厉,剑使还无法自在的驾驭它,因此先将它一分为二,仅将其形交于剑使持用,而将真力所在的魄封在缚锁禁台之上,如此一来,剑使仍需持取属于凡世的兵刃,让仅有形体的煌熇将之化为内魄精髓,如此它方能真正化剑为战......
化之64在煌熇一分为二之后,其凶厉本性化现的魄已脱离形的束缚,成为具有自主意志的嗜杀凶魂,以真力重新收服它并非没有可能,然而要使已经分离的幻剑形貌重新融合,需要使用创命之间的诸命化座,方能真正使幻剑煌熇重现于世......
从计都幻碑中我们可以得知幻剑煌熇是一把至凶至强的神兵凶剑,其凶性之厉连冰璃剑使亦无法自在的驾驭,就连罗睺神想要收服此剑亦感到非常棘手,仅仅只是用并非没有可能来形容收服幻剑的把握。
如此至凶之物,为何要将其铸造出来呢?一切都源于罗睺神对于创世之战失败的怨念。
演】初之9女娲、伏羲和我族罗睺,在太初之时一起来到尚是一片混沌的明界今世,本来约定合力将它开辟为三族公治的三界,但一向居住于明霭中的女娲忌惮我族之力,认为我族必会对其所创人族造成危害,因而生将我族逐离今界之念,我们三族的本性来原本就大异,如今思来,当初的合作就已种下战争之种,只是事已至今,我罗睺一族决不退离此世,就算要花上千年万年的时间,也必定要向女娲一族讨回这个公道!
    初之13为了开启太初盘古的无方浑沌,女娲和伏羲以和其眷族分享三界的条件邀吾出力助他们完成浩大的创世之举,将浑沌创辟为明霭、定土、化荒三界,岂知在终于大功告成之后,一向忌讳我族蚀之力的女娲旋即食言反悔,与伏羲合谋对吾与眷族大举战旗,后来的创世之战也就因此展开。
初之23自从在创世之战惨败之后,吾之眷族全因伤重而进入创命之间休眠,吾也因败于女娲、伏羲之手而失去了肉体,只能以玄日莲台缓缓蓄积的星曜之力,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暂时现化,一切都要怪伏羲和女娲两族的卑劣阴谋,是他们将吾族逼入这死闇冰冷的荒废幽垠,终有一日,吾会以蚀吞没他们所凾图保护的一切,让他们也尝尝吾族现在承受的痛苦......
创之49: 新造的两名使者已经完成了,虽然吾对他们的外表和能力并不完全满意,但这回确实是完全符合了女娲人族的外貌,吾将他们分别取名为霍雍和冰璃,相信他们必定可以完成吾所交待的使命,利用女娲的蝼蚁之力建造天动仪,早日让我族的幽煌重返明世......
幻剑煌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铸剑亦是炼心,剑本凡铁,因执拿而通灵,因心而动,因血而活,因非念而死。在铸剑时投入了什么样的情感,成剑时就会有同样情感的剑。幻剑煌熇正是在戮尽异族的执念中而生,因此注定了此剑天下无双的凶厉之气。
既然能铸造出此至凶之剑,罗睺神想必也是一个极为了不起的人物,那么罗睺神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神呢?
关于罗睺神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史】 “罗睺”为梵语的音译,传说“罗睺”本为统领众魔的龙,曾与天神们联合对抗恶魔,但在高奏凯歌之际,他却趁大家不备,偷喝了圣液,不料其罪行被太阳和月亮看见,就向众神告发,于是天神赶去奋力将“罗睺”的头切下,然而此时圣液已在“罗睺”的体内发生作用,令其得以如同星体般永恒不灭,自此“罗睺”的头以及他的身体——“计都”,即成为日、月两曜永不妥协的敌人,只要环境许可,他们即试图吞噬太阳和月亮,造成日、月食的现象,而计都的尾巴有时亦会以彗星的行貌出现在世人之前。   
另一个传说为:“罗睺”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相传为“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达刹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为蛇尾,好为非作歹。“天神” 与“阿修罗”搅乳海之时,“罗睺”乔装改扮,混在天神队伍里偷喝甘露,结果被“日神”和“月神”发现,向“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当即用神盘砍下了“罗睺”的头和手臂。但因为“罗睺”已经喝了甘露,所以他的头长生不死,为了报仇,就经常吞噬太阳和月亮,从而引起日食和月食,此为日、月食的由来。 “罗睺”星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体则化为“计都”星,皆为不祥之星。这就是古印度的概念:在夜空中突然出现威胁着每个人的星称为“计都”;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食的星称为“罗睺”。

    而在《幽城》中,罗睺神被设定为创世神之一。
【演】初之13为了开启太初盘古的无方浑沌,女娲和伏羲以和其眷族分享三界的条件邀吾出力助他们完成浩大的创世之举,将浑沌创辟为明霭、定土、化荒三界。
初之9女娲、伏羲和我族罗睺,在太初之时一起来到尚是一片混沌的明界今世。
罗睺神的创世神身份是在游戏中被虚构出的,出于对神话传说的尊重性,罗睺是否有资格得到这么高的地位呢?
在印度教中梵天(Brahma)是印度神话中宇宙的创造者,他是众神和人类之父,传说中他和毗湿奴及湿婆神三位一体,被称为“三神一体”。
印度教中还有另一个创世的传说,类似于中国神话中的盘古开天,相传梵天的身体、躯干等化成了大地、四季等。
但是印度神话有个很奇特的地方,即使在1000年前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对梵天的崇拜达到了顶点,但是人们却仍旧普遍认为梵天不及毗湿奴和湿婆神重要。
梵天从最高地位退下来的原因,在关于湿婆神的起源神话中得到了说明。据说当时梵天和毗湿奴为谁最有能力的问题起了争执,他们争执最厉害的时候,从宇宙之海中,升起了一个带有火焰的的巨大的男性生殖器像。当梵天和毗湿奴停下来观察这个东西的时候,它却裂开了。在它的深处,这两个神发现了最终的创造神湿婆神。他们不得不承认湿婆神是至高高无上的。

湿婆神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呢?
湿婆神(Shiva)是印度教中三神组合中的毁灭神(或破坏神)。普遍认为吠陀神话中的鲁陀罗(Rudra)就是湿婆的前身。鲁陀罗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是强大无比令人恐惧的破坏神,而另一方面却又因替人畜治病而被称为“Jalasa-bhesaja”(治疗者)。
所以在印度神话眼中,湿婆神的形象一直是印度三大神之一,又叫希哇。是最受崇拜的神之一,被称为大自在天。是象征昌盛和吉兆的神。同时又象征毁灭,是起死回生之神。一般被视为破坏神,同时他也是生殖之神。湿婆的力量无处不在,他有日、月、水、火、天、地、风、祭祀八种化身,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
(摘自 《东方神话》——雷切尔•斯多姆 著
前面已经讲述过,罗睺神因偷喝甘露,拥有长生不死的能力,而且能吞噬日月,而日月又是湿婆神的化身之一,所以罗睺神也是一个拥有极大神力的神。
可能《幽城幻剑录》中参考了罗睺神因为吞噬掉湿婆神的化身,所以能部分的拥有湿婆神的能力即破坏和生殖的能力,这才将罗睺神定位为创世神。
其实罗睺在中国神话中的意义更多的是在星象上的关联。
在中国,“罗睺”之名普遍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七百一十八年所译的《九执历》中,所谓“九执”即是指“九曜”。而西天竺的《七曜攘灾决》,则是在公元九百年左右被翻译传入中国的(唐末与五代),此书中具体介绍了“罗睺”、“计都”两隐曜为:“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复,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计都,遏逻师,一名豹尾,一名蚀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
“隐曜”,就是指人的视觉中无法看到的星曜,同行星及恒星的目视可见不同,实质上,“隐曜”是古天文学上的轨道术语,“在天只有气而无形”就是描述“隐曜”相当准确的说法。中国古代天文中的“隐曜”,大多数与日、月所被观测的运动有关,要提到“罗睺”、“计都”在天文学上的指代,就要先了解天文学上所说的“黄道”与“白道”。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相对的,从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就会在天球上进行移动。移动的轨迹就称为“黄道”,《宋书•志第十三•天文一》中有:“黄道,日之所行也。”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和“白道”相交于两点,分别称为“月北交”和“月南交”。普通来讲,在中国“罗睺”和“计都”知道的是“黄道”和“白道”的交点。
在“罗睺”、“计都”之上复加“月孛”、“紫气”两“隐曜”,则合称“四余”,再与“七政”一起,称“七政四余”。(七政是指:金木水火土日月)
关于七政四余等星象学资料由于涉及篇幅过长,本文就不一一讲解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
简单来说,星象学上认为,各个星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当星与星之间受到某些力的影响而排列成某种特殊的轨迹或图案时,便会有大事或是灾祸发生。这便是《幽城》中九浑天动仪的意义。
总之《幽城》当中引罗睺为创世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就罗睺本来的面目,它原本就是一颗暗星,非常符合游戏中罗睺神的定位。
我们了解了幻剑煌熇的出现背景,那么其成剑原理又是如何?
首先从铸造材料上看:
【演】化之27为了替剑使锻铸此世间至凶至强的神兵,吾收集太初开辟时留于此幽垠中的混沌化厉,将它以创命秘法塑造为剑魔的形与魄,然而剑魔的魄本性太过凶厉,剑使还无法自在的驾驭它,因此先将它一分为二,仅将其形交于剑使持用,而将真力所在的魄封在缚锁禁台之上,如此一来,剑使仍需持取属于凡世的兵刃,让仅有形体的煌熇将之化为内魄精髓,如此它方能真正化剑为战......
游戏中交代了幻剑煌熇是以混沌化厉为材料制成的。混沌化厉是什么东西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弥兰纳巴的原话,
【演】弥兰纳巴提到了: 「也难怪,这本是少有人知晓的创世秘密........ 也罢,既然你们都已置身此事之中, 就把一切都告诉你们吧。 这一切要从天地尚未开创之时讲起.... 最初存在这世上的, 只有『华氛』、『浑沌』、『幽垠』三物。 华氛为无方之光、幽垠为湮蚀之暗, 这相生相克的两者在开天辟地之后, 与『浑沌』化生为寰宇间的万物, 经万年而凝定为『明霭』、『定土』与『化荒』, 也就是后来的天界、人间与地界。 然而掌华氛与浑沌的创世之神, 也就是我们所知的『女娲』与『伏羲』, 害怕幽垠带来的『蚀』会吞噬世上的光与生命, 于是合力以诸曜诸宫之力造构天幕之障, 将幽垠永远隔绝在今世之外, 只留下了早已遮蔽半边天空的黑夜。 天地人三界之限便由此奠定, 自此之后, 幽垠只能在诸曜运行使这屏障减弱、 天幕暂时洞开的瞬间侵入人世, 这片刻间吞日食月的暗影, 就是被封隔在异界中的『幽垠』。」
弥兰纳巴提到了整个世界是由华氛、浑沌、幽垠三种元素构成的。
而在计都幻碑中关于世界的起源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演】初之9女娲、伏羲和我族罗睺,在太初之时一起来到尚是一片混沌的明界今世。
弥兰纳巴口中所说的浑沌乃世界最初的三物质,而罗睺在计都幻碑中记载的却是混沌二字。这到底有什么不同?
其实混沌和浑沌是两回事。混沌是一种无序状态。浑沌是一种有序状态。 混沌是宇宙未形成前的状态。浑沌是宇宙形成后的状态...这就是说,世界是浑沌的,而不是混沌的。
在《轩辕剑》和中国神话当中都记载了盘古开天地的传说,传说中盘古从一片混沌中开创了宇宙。而《幽城》当中初之9也同样记载在太初之时一起来到尚是一片混沌的明界今世。
知晓了混沌和浑沌的区别,我们就知道了《幽城》和《轩辕剑》关于宇宙起源的本源设定是一致的。那就是混沌。至于弥兰纳巴口中所言的“浑沌”,则应是无序的混沌创劈为有序的世界后留下的。这也就是弥兰纳巴口中创世的秘密。
可以看出幻剑煌熇的铸剑材料乃是宇宙起源的本初之物,那么混沌究竟是一种什么元素?
对此的解释为「混沌: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道教称为“元气状态”《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为物,谓之太一”。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又依道教观点:太一者,东皇太一也,为元始祖气,九阳之精。
也就是说混沌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九阳之精的元素。
而厉字其中的一个意思是凶猛,按照罗睺神最初制剑时所定的要求「替剑使锻铸此世间至凶至强的神兵」果然混沌化厉是在适合不过的铸剑材料了,至阳至强至凶至厉。只不过连罗睺神自己也没想到,自己铸出的剑魔其魄实在太过凶厉,完整状态下,连有自身一半实力的剑使都无法驾驭。可以说幻剑煌熇这把剑铸的实在完美过头了,以至于不得不将剑魄和形体分开,以残缺的形式出现在世上。
既然有如此上好的铸剑材料,若没有相应的制剑工艺无疑是大大的浪费,幻剑的成剑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关于幻剑的制作方法,《幽城》中只用一句话就交代了,化之27:以创命秘法塑造为剑魔的形与魄。
创命秘法是罗睺一族特有的秘术,对此罗睺神十分骄傲:蕴之37:女娲在明世仿其形貌所创造之人族不独其能力与外貌难登大雅之堂,其生命短暂脆弱,所到之处嘈杂喧嚷,就像爬满各处的蝼蚁般令吾厌恶。
从蕴之37中所载来看,罗睺一族的创命秘法抛开外貌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说,最少其能够大幅度强化生命体的能力和寿命。对比女娲创命之术下诞生的人类,就其结果而言,那确实高了不知道多少个等级。
从化之27中,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一条信息,罗睺一族的创命秘法不但可以将没有形体的混沌塑造成有形之物而且还能够将没有意识的混沌塑造成有自我意识的魄。这都是通过一种叫做幽壤的秘法实现的。化之26:幽壤乃是我族创命神技的独门秘法,他不但可以经由化枢灵座雕塑为众命诸物的雏形,亦能经由化枢灵座化蕴转为种种必要之物,但若未经行仪便以化枢灵座炼化幽壤,化蕴的结果常会出人意料......
    幽壤应该是罗睺一族特有的产物,否则仅仅只是一个独门秘法无论如何都不能用雕塑来形容,因为秘法只是用来实现某个目的的方法,是一个催化的过程,它是无法代替被催化的原料的。
关于罗睺一族创命秘法的相关情况还有一条记载,创之62:创命之间的化蕴神台,乃是操控诸命化座的枢纽,借由罗睺之匙之力操御化蕴神台,便可将精魄封融入化蕴灵座所创造的素胚之中,除此之外,他亦能将分离的魂体重新融合,不过以目前的创命之法,此举只有一次之限......
从创之62来看,创命秘法结合化蕴神台能够完成几种很独特的仪式,他能将分离的魂体重新融合,这包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意思。
在了解这个重要意思是什么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有关魂魄的知识。
魄指人的精神灵气。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参阅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签》卷五四《说魂魄》
上面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生物皆有灵魂,魂魄是构成所有生命的基本。魂和魄一共分为十个部分,分别归类为三魂和七魄,分别主管不同的部分。其中魄是指生命本身的各种能力,分别表现在力量、体力、反应、智力、精神力(魔力/灵力)、魅力、潜力等七份。魂则分为记忆、情感(情欲)、思想等三份。
大家一定还记得游戏当中,夏侯仪利用化蕴神台为冰璃修复魂魄一事,现在我们知道了魂魄各自代表的意义后就能明白创之62中包含的重要意思是指什么了,那就是整个创命之术的过程,这也就是创命之术的秘密。
了解了创命之术的全部知识,那么创命之术的意义也就浮现出来了。其意义就是:罗睺一族可以通过幽壤自由的创造身体的雏形也就是素胚,同时又能藉由秘法自由构造素胚需要的魂魄,然后再将这些魂魄藉由秘法和素胚融合起来,最后在融合的过程中再使用秘法仪式将融合后的生命体进行大幅度的强化……
这就是最完美的创命之法,可以尽情的创造出世间最完美的生命体。无怪乎罗睺神对女娲的造人之术不屑一顾,而郸阴更是对这杰出的“人偶”致以了最崇高的赞叹。
战国晚期大学者荀子曾经概括了铸造铜剑的整个过程:刑(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剂)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
在铸剑当中传说中还有一个仪式那就是祭剑,通常以活人祭之,处女为多。以祭剑之法所铸的剑最有名的当属干将、莫邪。祭剑主要是为了让所铸之剑拥有“生命”(自我意识),意即剑意,也就是常说的通灵。因为只有使用者和宝剑心灵相通,合而为一,这才能发挥宝剑的最大威力,否则一个与剑不合之人是无法使用或发挥出宝剑能力的。
而创命之术赋予给幻剑煌熇的意义就在于让幻剑煌熇不但成为了一把绝世凶剑更是一把有着生命,有着自我意识的凶剑,只有本身就带着强烈杀意的凶剑,才称得上此世间至强至凶的神兵。

所以幻剑煌熇不愧为罗睺神浸尽心血之物,当得起宇内无双四字。
----------------------------------------------------------------------------------------------------------------------

转载请标明作者

[ 本帖最后由 jessica101 于 2008-4-15 23:52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2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suncheng2004 + 20 + 1 ^^辛苦了
海滨小猪 + 40 文章不错,继续努力!

总评分: 金钱 + 60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呢喃的歌声

帖子
2746
精华
1
积分
1723
金钱
3094
荣誉
15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8-2-3 21:53:39 |只看该作者
后记
本文虽因意气之争而起,对轩辕剑略有偏颇,但所引所出皆承前人之考据以应自我之思路,全文之论或有出入,亦不远矣!
由于神话、历史所涉典籍过多,本与本之间或有出入,古人继承各本之言论也有很大不同。例如关于阪泉、涿鹿之战地点之论,多有争议。
因此本文在行文之时已经尽量选择比较信服和经得起推敲的结论,但疏漏之处难免,还望指出共勉。

------------------------------------------------------------------------------------------------------------------------------------------------

因论坛排版、上色过于繁琐,我将原版放至1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下载观看

[ 本帖最后由 jessica101 于 2008-2-5 22:19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呢喃的歌声

帖子
2746
精华
1
积分
1723
金钱
3094
荣誉
15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8-2-3 21:54:27 |只看该作者

黄帝名号的真正意义



黄帝者,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姓姬,名轩辕。
姬者,女臣也。中国历史上,女子是不得从政的,所以女臣并非是指女性的大臣。事实上女性也可以获得官职,但一般限制在礼官一类。早在《周礼•天官》中便有此记载,“世妇掌祭礼、宾客、丧纪之事”。
黄帝乃是古帝,位立五帝之首,在禹之前。禹传位于启,立夏,夏处于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文明教化尚未开化的时期,族群之间仍是以部落为主,而这些部落中职掌祭祀、丧纪之事的便是巫,巫多是女子,所以又叫女巫。
上古时期,各部落图腾和崇拜虽各有不同,但每个部落的祭祀仪式仍是无比重要的。古人祭祀多以歌舞的形式并奉上祭品,所以职掌此职的女巫便是原始舞蹈仪式的发明者。
巫在一个部落中是具有很高的地位的,之所以巫大多是女巫,恐怕是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便留下的传统,因为女巫本身也是被崇拜的对象,这一点从早期生殖崇拜所遗留的物件中能得到证据。早期以生殖崇拜为主题的物件,多以女性乳房、臀部、女阴等为主题。所以虽日后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但生殖崇拜之习俗不改,故巫一职仍多为女性。
了解到上古时期女巫的职能,我们便可以了解到女巫其实就是女官的前身,亦就是女臣。
关于歌舞的起源,有传说是黄帝的乐官伶伦,他发明了乐器和乐律,又有伏羲伐桐创瑶琴之说(伏羲琴的由来)和女娲发明创造了笙簧。
关于伏羲,这里要提一下,伏羲一直是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史称太昊。伏羲的羲字读xi,其实羲字在先秦古音中读xie,也就是些音。把xie分开读就是xi—e,即羲俄。俄字从我,亦是娥,即女娥。而xi—e又或读成羲和,而羲和是太阳神(楚辞中王逸注:羲和,日神),所以伏羲本身也就是太阳神的象征,羲和则是从羲音中分化而来。
关于伏羲是太阳神的证明还有其他例证,如伏羲又称太昊,昊者,日天也,而太字古与大字通,故太昊也是大昊,即大日也,这些都是伏羲是太阳神的明证。
我们都知道,日在古代称太阳,月称为太阴,这种分化亦是根据古代的阴阳分化观念产生的,而阳一般代男,阴代女。
《山海经》中有这些的记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又载:帝俊妻,常仪生月,十有二。
为什么本是太阳神的象征,代男的羲和在这里成为女性了呢?
仪字,古音从我,读娥,所以常仪可以记作常娥或嫦娥(嫦字从常),大家都知道嫦娥是代表月亮的,就是月神(归藏一书所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
而月神又被认为是女娲的象征,《淮南子•览冥训》高注引《说文》中注:“女娲,阴帝,佐宓牺治者也。”阴帝即是月神。
女娲的娲字从咼(读guo),咼字古韵隶属于歌部,与我、娥同部。而羲(義)字又属我部,娲、娥叠韵对转可通用,故女娲就是女娥,即常仪,亦即嫦娥。(嫦娥偷不死药一事是嫦娥即是女娲的又一例证,后文再述)
根据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叁),三生万物的看法,阴阳(即二)乃由一(太一)生,即由道生,道是混沌的意思,
《太一生水》中又载:“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而太一者,九阳之精也,即太阳,故阴阳、神明、天地乃都是从太一中分化而成,意即他们本应源为一体。此说还可以从“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之说得证。
阴阳本应是同体,而前证娲字与羲字又属我部,则印证了这种源为一体的思想,所以月神女娲其实也就是从羲当中分化出来的,这反映到神话中就成了他们是夫妻又或是兄妹的传说。另外,从出土的一些壁画上也能寻得此证,如汉代出土的女娲、伏羲合尾图。
清楚了以上原因,我们就了解了为什么羲和在《山海经》中成为女性了。
而帝俊的俊字,俊乃夋(读qun)部,帝俊就是帝夋,夋乃象形字,形鸟。《楚辞•九歌》中载:“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暾与夋叠韵相通,暾是日的意思,所以夋也是指日,又神话中太阳多以鸟的形式出现(乌鸦),故帝俊也就是太阳神,即伏羲。
而黄帝,黄者光也,《释名》又载:“黄,晃也”,晃,日光也。而我们看到太阳散发的也是黄色的光线,故黄字当与太阳有关系。所以黄帝又可称为光帝,即太阳神。
另有《淮南子•说林训》高诱注,证曰:“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前面我已经解释过阴阳乃从太一化分,故黄帝乃太阳神。
关于黄帝乃太阳神之化身,还有其他例证,如黄帝名轩辕,轩辕即玄元,即元神、即浑沦、即混沌(沦通沌)。
另外,伏羲与黄帝也有许多事迹相重合,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黄帝、伏羲、帝俊等都是太阳神的象征,即对其人格做了神性化的处理。
所以我们前面提到,伏羲、女娲、伶伦等发明了歌舞,其实也就是黄帝发明的。
因姬又通妓、伎,伎既是女优。女优大家都知道,是指优秀的女子,又指演艺人员。故姬字可以说就是祭祀的喻意象征。
而轩辕者,又有驾御的意思,反映到和黄帝身上,就成了如下事迹:
《易•系辞》:黄帝服牛乘马。
《帝王世纪》:伏戏服牛乘马。(戏音同羲)
所以从名字上分析,黄帝的名号其实就是崇拜和仪式的象征。与黄帝名字有类似功能的还有周文王姬昌,昌通倡、娼。
周人的祖先乃姜嫄,嫄通媛和源,姜和姬是古代的大姓,而媛又是美女的意思,(见《说文》和《尔雅》),故周时常以孟姜来指代美女。例如《诗经》中的美孟姜。
而嫄作源解时,又涉及到另外一个故事。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成而异德,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这是姜、姬两姓为古时大姓的由来。
关于黄帝和炎帝的顺序关系,从《白虎通义》、《三皇五帝本纪》等诸多典籍上来看也都记载了黄帝继炎帝后而兴,这些都说明了炎帝族较黄帝族更为悠久,故为尊。而上所举炎帝、黄帝乃兄弟说,又可证炎帝、黄帝二族间十分紧密的关系,故周王虽姬姓,其祖却别姓姜。而炎帝以姜水成,所以为姜源,以视其尊敬。
这里另解释下附宝之说,《帝王世纪》在关于黄帝的文字中是这样记载的:“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
在汉代的纬书中,称太阳为曜瑰宝,称月为附宝(副宝)或灵附宝。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女娲乃月神,有娲氏人,而有蟜氏即是有娲氏(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中引古本写作有娲氏)。故与《国语•晋语》里所载相符。
以上观之,凡古之神名,皆蕴涵有某种意象,而以名号为意象者,以黄帝为最。下还有一例可证。
前文,我曾经提到过《山海经》中有关于羲和的记载,曰: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大家注意看这里的十,关于十这个量词,在先秦典籍中曾大量出现并且含有着重要意义。我列举部分如下:
后羿射日,射九日留一日。
《道德经》:一为天,二为地,三为天,四为地……九为天,十为地。
天干地支中,天干(又称十干)之数为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吕氏春秋》和《礼记•月令》中有五方帝与五佐神之说,合为十。
我前面曾花了很大力气来讨论伏羲,读过一些史书的人都应该知道,伏羲创造了九宫八卦,演变为后世的易学,此为阴阳二气学的重要理论,易中讲究六九之数,其卦的爻变皆从其卦象的六九之变而起。古人又有九九归一之说,可知九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量词单位,但为什么还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呢?
这又要从原始的太阳神崇拜说起。从考古发现看,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器物的装饰图案中,常有一种十字或类十字的符号,这种十字图纹也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上。
对于这种十字纹的含义,我国已故丁山先生曾指出乃是太阳神的象征。其说引《左传昭公五年》:“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水十位。”故认为十字形即日神的象征。
关于十字纹,不光是中国,在世界各地的远古遗留文物中亦有大量的发现。一位西方考古学家(E•simmel)曾指出:十字为古代一切民族所尊崇的记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耶酥的十字架,以及后来的十字军。)
另有《符号的传播》一书中,记述了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古代亚述人用以表示他们的上帝的一个十字形徽纹。他指出:“十字代表了他们的天神Ana。他的表意符号由四个符号组成,从圆周也可以说是当中的菱形成直角向外放射。圆周和菱形在楔形文字的碑文中代表着太阳——而太阳不正是在宇宙空间光芒四射吗?对亚述人的等边十字形还能作一个更恰当的解释是:这种十字在开始时只是表示太阳照射的四个主要的方位。后来变成了发光体的符号,并且由此自然的演变成统治上天的至上神的符号。这种情况在迦勒底人、印度人、希腊人、波斯人(可能也包括高卢人和美洲的远古居民)那里都可以看到。
回到中国的历史,以这种十字纹和太阳母题的文饰图案大量的出现在商周秦汉的铜镜、铜鼓以及宫殿瓦当之中。
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中古传说中,铜镜的发明被归为太阳神黄帝。《轩辕黄帝传》:帝铸镜以象物,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
我们还需要注意,镜,在中国文化中并非单纯的用具,而是具有辟邪意义的神器。如《抱朴子》记登山者:“以明镜径九寸以上者背之,则邪魅不敢近。”又《本草纲目》记:“镜乃金木之精,内明外暗,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魑魅忤恶。凡人家宜悬大镜,可辟邪魅。”
汉镜上还常铭有“五月丙午”的日期,丙午是一个吉祥的时辰。“丙午为火”(《左传•昭十七年》)。“五月火正”(《淮南子•天文训》)。所以“五月丙午火遂,可取天火,保吉祥兮宜子孙。君子宜之,长乐未央。”(《天津博物馆藏汉阳燧铭文》)
(笔者注:关于镜的传说还存在于日本神话中,如天之岩户传说,日后再表)
以上铭文与记载,可以解释并确证秦汉古镜上的十字中心文饰,确实是太阳神的象征。
那十字纹和黄帝有什么关系呢?前文我已经讲过了,姬者女臣也,也就是女巫,而巫字在甲骨文当中就是一个与十字纹十分相似的符号。所以黄帝的姬姓代表的便是十字纹的太阳神崇拜,这也十分符合黄帝作为太阳神象征的身份。
而且,巫主祭祀,祭祀的内容当然是所崇拜之物——太阳神,这一切都在指出其与十字纹的联系关系。
知道了十字纹的含义,再回头去看前文我所列之涉及十字之典故,当可看出,无不是在指向太阳。(古代太阳神崇拜经演化之后,异化繁多,日后纂文再述)
《山海经》中有一句话:有神十人名曰女娲。
按此说,则应为“有神巫,人名曰女娲”这便可以讲的通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黄帝作为太阳神和中华始祖之象征,其名号也早已糅合了各种非常的含意。



                                                                                                                                          ——读《诸神的起源》之笔记

附记:本还想与笔记中一并探讨各神话书序,以及夏人及商人始祖名讳之意,奈何古史积累尚浅,留作日后。


PS:不知道为什么,论坛上伏羲的羲字默认是秀戈羲,真正的羲字应是 羊我 義

PS2:上说 義乃羲本,当属我之误。《说文》载:“羲,气也,義音。”    因两字叠韵,可转,故我认为相通。从之。后查《经典释文》曰:“義,本作羲。”是羲通作義。

[ 本帖最后由 jessica101 于 2008-4-18 11:25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81
精华
0
积分
934
金钱
7909
荣誉
9
人气
1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8-2-3 21:54:28 |只看该作者
轩辕剑、幻剑争论原来源远流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呢喃的歌声

帖子
2746
精华
1
积分
1723
金钱
3094
荣誉
15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8-2-3 22:35:2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xhj888 于 2008-2-3 21:54 发表
轩辕剑、幻剑争论原来源远流长了

就我知道的,很早前在汉堂之家的论坛上有过类似争论~
这边的大概在近几天才出现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沙之弓手
轩辕剑 清风剑客

帖子
703
精华
0
积分
412
金钱
2271
荣誉
6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8-2-3 22:39:19 |只看该作者
文化底蕴的文章
支持楼主发文
期待着文章的补完
不用签名就要为百度打广告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7
精华
0
积分
19
金钱
15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8-2-3 22:40:21 |只看该作者
《幽城幻剑录》啊…………可惜了一部这么优秀的RPG,现在听说过的人恐怕也不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26
精华
0
积分
263
金钱
149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8-2-3 22:42:59 |只看该作者
轩辕剑系列感觉已经不行了~最新那个就图象好些~剧情简直~哎,看看天地劫的神话设定,创作真是下了功夫的啊~

天地劫三部曲最高~其他通通一边去~

使用道具 举报

呢喃的歌声

帖子
2746
精华
1
积分
1723
金钱
3094
荣誉
15
人气
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08-2-3 22:53:18 |只看该作者
下篇不知道3天内能否完成~~~~~光资料就要找很久,某些东西还要翻书找,网上查不到~~~
我还想写一篇外篇,《九仪天尊剑考》,不过手里关于九仪天尊剑的资料太少了,当初因为 寰神结 不好玩,我也没怎么玩......
希望有爱的同志多多帮忙!

使用道具 举报

游戏问答小精灵
林家堡 少堡主

帖子
2369
精华
0
积分
1295
金钱
9319
荣誉
11
人气
8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08-2-3 22:58:15 |只看该作者
争论这个 - -||
一直觉得米多大意思。。。。。。
虽然2把都是游戏里的剑~
但是轩辕的史料比幻剑多多了~

誰曰邪人無道,劍中更有愛梅之邪,
常望梅顏,傲骨冰痕,最終持潔,
碾碎塵土,仍為護生春泥,世又幾何?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8
精华
0
积分
5
金钱
6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08-2-3 23:04:51 |只看该作者
人生就为一口气~这样比真是太有意思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706
精华
0
积分
1363
金钱
4086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08-2-5 13:59:27 |只看该作者
真奇怪,最近一直很有空在逛游侠,却没有发现这么一片文章,倒是刚才无聊在百度贴吧看到转的这篇文章。
因为最后是“未完待续”,又在百度上搜了下这篇文章想找找下篇,结果又找回游侠。


附上幻剑煌熇图,个人感觉造型就比轩辕剑帅多了。

[ 本帖最后由 wjb007 于 2008-2-5 14:04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5
精华
0
积分
48
金钱
16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08-2-5 15:19:21 |只看该作者
幽的画面和音乐可能不如同时代的天之痕,但是战斗系统的亮点使它成为我心中当之无愧的经典。

作为不同公司出的作品,游戏本身的世界观设定就有差异,相同的只是都借鉴了中国古代神话而已,硬要比个高低似乎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呢喃的歌声

帖子
2746
精华
1
积分
1723
金钱
3094
荣誉
15
人气
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08-2-5 22:20:47 |只看该作者
终于完成了~~~累死我了~~~~~接近2W字............好久没一次性写这么长的东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706
精华
0
积分
1363
金钱
4086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08-2-6 08:13:50 |只看该作者
下篇终于完成啦,辛苦了,我慢慢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201
精华
0
积分
601
金钱
368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6#
发表于 2008-2-6 08:53:27 |只看该作者
希望能做成电子书的说= =
20字破解。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44
精华
0
积分
572
金钱
546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7#
发表于 2008-2-6 10:35:58 |只看该作者
好长好深入呀!!!!!!!!!!!!!!!!!!!!!!!!
游戏的时间是越来越少啊!!!

使用道具 举报

We Stand Alone Together
游侠元老版主
『中文/角色扮演游戏区』
軒轅劍 乾坤劍雄
Call of Duty4☆SASの消逝之MP5
★★★★★★★★★

元老版主勋章版主勋章资深版主勋章勤劳之证日游工作组贡献勋章

帖子
9758
精华
1
积分
5402
金钱
40624
荣誉
32
人气
15
评议
6

18#
发表于 2008-2-6 12:44:44 |只看该作者
牛帖,支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座天使·雷米尔
从五位下 刑部少辅

帖子
3042
精华
0
积分
1762
金钱
10793
荣誉
24
人气
6
评议
0

19#
发表于 2008-2-6 13:18:06 |只看该作者
此贴不得不顶 ~~~~~~~~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浩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人孤儿寡妇,狐媚而得天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呢喃的歌声

帖子
2746
精华
1
积分
1723
金钱
3094
荣誉
15
人气
0
评议
0
20#
发表于 2008-4-15 23:55:56 |只看该作者
在4楼更新了关于黄帝的一些新的认识,文中主要例证引自《诸神的起源》一书,糅合进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理解,亦是对全书的一个自我补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5-23 14:23 , Processed in 0.37557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