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80942
- 主题
- 1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101
- 精华
- 0
- 积分
- 51
- 金钱
- 666
- 荣誉
- 0
- 人气
- 4
- 在线时间
- 207 小时
- 评议
- 0
- 帖子
- 101
- 精华
- 0
- 积分
- 51
- 金钱
- 666
- 荣誉
- 0
- 人气
- 4
- 评议
- 0
|
其实说到底,整个3国的斗争还是归结为封建贵族门阀高层之间的斗争.
为什么整个中原以及北方在遭受了多次战乱的洗礼之后"十室九空"而曹操仍然能够以一国之力藐视孙刘联盟?恰恰是因为战得够乱,杀得够彻底.黄巾之乱,董卓野望,群雄争霸.中原的战火把当时在中原的整个秦汉朝遗留下来的高层士族彻底的梳理了一遍.仅仅留下了几支紧紧依附最高领袖的名门望族,比如曹操嫡系夏侯家(夏侯兄弟),司马家(司马3子),贾家(甲鱼老狐狸).而之前的什么何,皇浦,袁,丁,马,乔之类的传统或新兴大门阀早就被杀得7零8落.曹操也看到了这点认为氏族们的反抗力不会很强.所以他敢杀,杀得彻底,杀得到位.当然,这也造成了一个副作用.就是屠徐州的恶评.那是因为他根本就是冲着徐州的贵族去的,而贵族们唇亡齿寒则趁机发动舆论贬低曹操.其实死老百姓什么时候不是死?贵族们才没把平民放在眼里.镇压黄巾杀的那些可全是地道的百姓,杀了几百万史书也就记个年月日某于某处杀贼多少多少.一个赤壁就挂了几十万,溃散的败兵沿途不知道又祸害了多少,放到历史上也就评个曹大败,兵溃.这也从一个方面证实了士族的力量足可以完全抹黑一个人.当然严格算来曹操还算接了个好摊子,地盘上门阀实力不强.在他又杀又扶之下,还发布纳贤令广招寒衣,利用平民来制约贵族.没有了反对的声音,高度集权下自然可以发挥100%的实力.
其实孙策也看到了这点,他也想杀想扶.可惜,江东门阀太牢固,中原的战乱从来就没有对这片土地进行大的洗礼.刚杀到了一半,就被那谁(名字一下想不起来)的门客刺于野外.徒落得个有勇无谋,不计后果的莽夫评价.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江东贵族门阀的势力有多大.当然也就仅仅是杀到了一半就可以给他老弟孙权铺了个几十年的平稳道路,也算不错了.数一数吴国门阀,周家(美洲狼),张家(2张),陆家(几代都督),鲁家(鲁肃).周家势力比较小伴随着孙家政权兴亡,张家陆家则基本是孙家未兴他已在,孙家灭亡他仍旺的存在,可能会跟孙吴一条心吗?当初赤壁之前夕周瑜抛出狠话:江东谁都能降,就是主公你降不得.大耳方也是早早就认定对抗曹操,只能指望周瑜鲁肃两人劝孙权联盟抗曹.曹操更是高明,未及战就先对江东门阀劝降,以打乱江东布置.他清楚只要给江东大佬们一个机会,他们就可以撇开孙家把东吴送到曹操手里.
刘家,就更明显了.大耳家穷,没有显赫出身,没显赫出身就代表背后家族实力不大.三国前期,除了关张根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才.徐州3让还是陶谦看清楚了动乱本质,他错失了或根本没有依附曹操的机会,而子孙也没有占地为王的能力.无法进行实力抗衡或长久利益交换,这完全是被曹操屠族的下场.西川政权为什么会那么快就能过渡到大耳手里?因为刘章不蠢.他明白大耳能闪击直插成都门下,代表西川的门阀不可能跟他一条心.所以只好老老实实的拱手交权.成都门口的那番话根本不是什么为百姓而开城门.而是直接点明:"看在兄弟没把你未来的老本弄坏的份上,放兄弟一码"如果当地士族真跟刘璋一条心,哪怕大耳闪击到他官邸门口他都可以带着张任进山打游击.所以对捞地盘的方法上看还是得赞一下卧龙和凤雏这两大军师.面对士族门阀曹操是杀,孙策也杀.前者杀得千古骂名,后者连自己也赔了进去,而两大军师则是一口气直接打散人家的精神寄托,另外造个新神.而大耳死后,后主昏庸.蜀国的士族势力再次抬头.那谁在诸葛北伐的关键时刻都还敢延误军机,军粮送晚不管还贪污.结果孔明还不敢杀,被迫以爱才为名放了一码.当然,其后来的自杀估计也就是家族与政权的默契球,以1条人命换取家族的利益,和朝廷的面子.
家国家国.先家后国.这就是古代士族门阀的看法,不管当今天子轮谁坐,首先就是要保证家族的繁荣昌盛,在这个前提下,能带给家族好处的才是老大!纵观整个三国的争纷背后,处处充满了封建门阀的黑手.而摆在明处的英雄们又有多少背地也如表面上的风光?多少龙套表面委琐背后强势?看看三大英雄的后代下场:孙皓最后被司马氏所杀,刘家因啊斗的"不思蜀"而泯然乱世,或得善终却也不再出现于历史.曹氏和夏侯氏更是被司马氏这个大得让曹操都不敢下手的家族杀得干净.再列几个一直活跃无比的门阀贵族:1.贾氏的贾逵三国时期跟曹家混.儿允开始还跟曹家混,情况不对就投靠司马氏给原主子曹氏弄了个灭门.允女南风,允甥谧更是导致五胡乱华的关键性人物.2两晋时期"王与马共天下"的中兴明相王导,王羲之3父子,就是江北王氏的出身.三国时期家族代表:王修,哭袁覃尸级表忠义而官拜魏国中郎将的那个.王基,官拜魏镇南将军.3江南陆氏,这个就不用说了吧.一家子的都督.两晋后期都还见到他们的身影.
因此,要说三国里谁最风光,还是要数那些躲在群雄背后偷着笑的门阀大族的族长们了.送死自然是族里的小辈们出马,风险和压力自然有那些风尖浪口的群雄们承担.他们只需要躲在阴暗角落里施加本族的影响或控制局势或依局势而投,他们才是真正的三国主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