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怪 于 2016-8-10 20:02 编辑
先马方舟试用—“光污染”的电竞神器(外观与结构)http://game.ali213.net/thread-6093514-1-1.html 先马方舟试用—“光污染”的电竞神器(灯光与散热)
http://game.ali213.net/thread-6092415-1-1.html
先马方舟试用—“光污染”的电竞神器(竞争力对比与总结)
http://game.ali213.net/thread-6092829-1-1.html
同步至百度先马吧
http://tieba.baidu.com/p/4720050262
http://tieba.baidu.com/p/4720239747
http://tieba.baidu.com/p/4720264326
前言:
说起机箱,不得不说机箱观念的改变,在以前,电商还没普及的时候,我们的组装电脑都会在电脑城安装为主的,固定的铺位,免费的保修装系统,是那时候最为靠谱也是唯一的选择。
而电脑城装机,因为价格的不透明,利润最高的,莫过于机箱和电源,所以大多数朋友去装机,包括我在内,也会尽可能的选择价位最低的山寨机箱,因为贵的机箱也好不到哪里去,能用就行,这成为那时候DIY主机的主题。
随着电商的普及,人们对机箱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机箱慢慢成了最为重要的零件,机箱不但满足能用,而且要好用,更重要的,是长得帅。电商中的主机,往往同价位配件性能几乎是一样的,而销量最好的主机,往往是拥有一个绚丽机箱的产品,这反而成为了买家选择重要的指标。
我接触先马,是在2014年的时候,那时候使用的是先马的幻影战机,虽然外观丑,但是其出色的做工,优异的散热性能,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慢慢发现,无论是电商,网吧,甚至公司,很多时候都会看到先马的身影,在100-250元区间的机箱,先马部队性价比优异,便宜,好用,是我们对先马的印象。
而地面部队的先马,这次竟然弄了个499大元的中高端机箱轰炸市场,那就是先马的方舟机箱。而我回想一下,500元区间的佼佼者,正是NZXT的小幻影,恰好公司采购一台新的主机,用的正是小幻影机箱,方舟VS经典的小幻影,是先马的信心,还是不自量力,就让我试用一下吧。

先马方舟的外观:

当我摸到方舟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不像是先马的机箱啊。机箱主体外壳,使用了磨砂的金属,这种黑色的磨砂金属,感觉十分类似一加手机的“砂岩黑”后盖,侧面板是两块很厚的有机玻璃板,

前面板,和顶部,各有一块可拆卸的散热网,好处是更换风扇或者清理,不用拆开机箱,轻轻摁下去,散热网就会弹出,这是个很不错的设计,因为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如果天气真的太热,散热差,甚至可以把散热网拿走,大幅提高散热性能,这是我愿意看到的。

散热网是三层结构,两层金属网中间,还夹着一层很细的金属网,这对比维京战士的海绵散热网有了很好的提升,维京战士散热不好,海绵网就是最大的原因。

两侧各自采用一大块厚重的有机玻璃,钻孔后,由六颗螺丝固定,这样确实成本不低啊。

但略感诡异的是,机箱主框架,竟然还保留了普通侧板的扣位,我查了下原因,那是因为本来先马方舟是采用另一种半透有机板,后来更换了。如果给我选择,我会觉得现在的好,因为方舟就是个胖子,如果再采用原先的侧板,估计一般电脑桌都是放不下了吧。

虽然侧板透光度不高,扣口不明显,但如果里面装了灯条或者发光的风扇,那就很明显,并不美观,建议先马予以改进。

之前维京战士机箱一大吐槽点,在于机箱所有的塑料板都太容易刮花了,即使很小心,但还是各种小刮痕,而方舟的有机侧板,却很好的解决了问题,我使用一周了,还没有一条小刮痕,倒是其静电导致黏上了不少的尘埃。

有机面板的弯曲性, 使得右边侧板容易被稍凸出的背线挤压变形,导致接缝处不紧密,当然这是强迫症才会发现的。

接口方面,前面板和融合得还不错,顶部有控制灯光的按钮和调整机箱风扇转速的按钮,还有读卡器。但使用过程中,发现速度控制只能控制先马内置的5把机箱风扇,普通风扇并不适用,其余位置估计需要另外购买先马的风扇和专用灯条。


螺丝等配件方面,这次先马附赠了共计64理螺丝(说明书有写),10条轧带,详细的安装说明(说明书一般我都不看的)
这与维京战士那时候,螺丝刚刚好(甚至不够用),轧带送了三条,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突显出先马更为人性化的改变。
总的来说,虽然先马在没有灯光的衬托下,并说不上惊艳,甚至有点工作站的感觉,不过在质感和做工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好的散热网,更加坚固的有机板,与我之前使用的产品高了一个档次,这符合方舟的定价。附件包装的改变,
先马方舟的机箱结构:

一般机箱,安装EATX就会把背线孔挡住,导致无法使用,但方舟却做了两种背线孔,无论是ITX,MATX,ATX,EATX都可以很好的适应,处理器风扇位置的镂空,能使得安装散热器背板不用拆,这倒是延续了先马机箱的优良传统

先马在机箱内印了铜柱的安装标识,根据自己主板的尺寸,根据标记就知道应该上哪几个铜柱,这个细节很赞

主板和电源之间也留有一定的位置,不会出现维京战士在安装时候的压迫感。而且底部还有小孔,可用于走线,提供更多的走线方法。

硬盘位置方面,方舟采用了可拆卸的支架,前面有三个2.5寸硬盘位置,而后面有三个3.5or2.5寸支架,光驱位置还可以安装一个2.5或者3.5的硬盘,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绰绰有余。

不过对我来说,还是少了一个HDD位置,被迫安装在背面,不过位置确实也有空余,先马何不在空余的位置增加3.5寸HDD的安装位置,那就极好。
硬盘位置的设定,我认为2.5寸硬盘显得太多,由其有三个专用的架子,一般人都用不上,还不如多增加3.5寸,或者3.5寸2.5寸通用的支架合理。

风扇方面,顶部风扇和前面板的风扇很类似,螺丝位置开槽,可以提高更高的兼容性,这点大赞。顶部可以安装120和240mm冷排,前面板可以安装120,240,140,280四种冷排。

安装过程中,顶部位置不足够安装两个120冷排,而处理器水冷安装在前面板,遇到连个小问题。我分别使用了两款水冷,九州的水元素240和TT的water3.0 120。方舟机箱大,水元素只能刚刚好位置能贴上前面板,而TT水冷水管的左右刚好是相反的,所以位置差一点,所以只能像我这样,机箱风扇和水冷中间还夹着水冷散热扇这种实现方式。

顶部安装冷排只能安装一个散热风扇,所以要好的散热效果,只能把发光的先马扇换下来,这样感觉就没有那么帅了。

风道方面,前进后出是主流,先马在这个基础上,在主板被面板也开了孔,方便给予3.5寸硬盘散热,而PCI槽位置同样也有开孔,能吸入更多的冷风,提高散热能力。

位置利用方面,我认为还有改进空间,2.5寸硬盘位置下面的底板没有开孔,一大块位置空着,这是放手办的节奏啊,我认为可以开孔然后安装机箱风扇,当然这可能是出于结构稳定性的考虑。背面位置很多主板背面也可以考虑增加3.5寸的硬盘支架,这样空间利用率会更高。

背线方面,有大的开孔,配搭预装的魔术带,可以快速高效的把背线理好,达到不错的效果,。
总的来说,安装先马方舟,是我安装过先马的机箱中最爽的,空旷的位置,成熟的设计,没有任何冲突,也没有大的失误,方舟机箱在设计做工上面可以说进步很大,如果挡住logo,真的不觉得这是一款先马的机箱,结构合理,做工精良,是我对结构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