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xbox360.tgbus.com/zixun/qtxg/201303/20130317095921.shtml
领导90年代游戏业界,伟大的创造者。
以 《D之食卓》等游戏而广为人知的游戏制作人饭野贤治先生于2月20日去世,年仅42岁。许多著名游戏人也对此表示悼念。这再次让我们感受到饭野先生作为一名游戏制作人的存在是何等的巨大。
Togetter上很多人都对饭野先生的去世表示扼腕叹息。 饭野先生以代表作 《D之食卓》一跃成名,之后更开发了 《ENEMY ZERO》 《REAL SOUDN~风之遗憾~》等话题作品。虽然在1999年的 《D之食卓2》之后便淡出了家用游戏开发,但这几年在iPhone APP、Wii平台的 《你与我与立体》我们再次看到了饭野先生的名字。
虽然其作品鲜明而强烈的个性在玩家中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对于当时处于进化正中的游戏业界来说,总是先行一步的饭野先生的作品,犹如照亮游戏未来的探照灯一般的存在。很遗憾的是其大多数作品在现在的主机上都玩不到了。在此就让我们带着追悼,重新回顾一下饭野先生的作品。
《D之食卓》(1995年/3DO、PS、SS)
玩家扮演主人公罗拉,在3D之馆内进行探索的冒险游戏,这便是使“饭野贤治”之名为世人所知的代表作。不管是采用在当时还很少见的3DCG还是如电影般的表现手法,在当时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无法记录也无法读取存档,而且不在2小时内通关的话就会进入BED END的 游戏方式也相当印象化。目前这款作品只能通过中古硬软件来玩,许多玩家希望能够有数字版发布。
《ENEMY ZERO》(1996年/SS)
在宇宙船这一闭锁空间中,与看不见的敌人(ENEMY)进行战斗的动作冒险游戏。不以视觉而是以“声音”来判断敌人的位置这一系统是游戏的特征。但由于其过于恐怖/难度太高,笔者当时并没有通关。
虽然最初准备在PS上发售,但由于与SCE方面的纠纷,而投向了SS。在SCE主办的 《PLAYSTATION EXPO》上发表平台转移的消息这一事件更是沸沸扬扬。
这款作品现在也只能通过中古SS硬软件来玩……
《REAL SOUDN~风之遗憾~》(1997年/SS、DC)
本作没有游戏画面,而是以广播剧一样的形式展开故事的 互动声音剧。虽然续作以及系列化的预定也曾发表,但最终只发售了 《风之遗憾》。
之后移植到了DC平台,DC版中则会配合场景显示单幅画面,这一变更着实令人遗憾。另外本作也一样,至今没有复刻和数字版发布。
此外,得知饭野先生过世的消息,曾担任脚本的坂元裕二先生免费公开了 《风之遗憾》的脚本。
D之食卓2(1999年/DC)
虽然标题是 《D之食卓》,但只有主人公同是罗拉这一点与前作有关联。游戏内容上则完全是另一款作品。本次以雪山未舞台,并加入了枪战的偏动作射击类游戏。体力恢复的方法是 杀死兔子等野生动物来食用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
乍一看是很常见的生存恐怖类游戏,但故事具有很强的信息性,尤其是终盘的展开,值得一看。
同样,本作至今也没有复刻和数字版发布。
《你与我与立体》(2009年/Wii Wear)
《D之食卓2》之后就淡出家用游戏开发的饭野,于2009年在博客突然宣布 《GET BACK》。之后发售的便是这款作品。
在摇摆不定的魔方上,利用名为“ニンゲ”的生物进行类似推箱子的游戏。感觉上很像玩具里很常见的 《平衡游戏》的数字版。本作有以往的饭野先生的作品不同的流行感,由此我们也可以略知10年里饭野先生的一些变化。
这里虽然没有提及,但还有诸如与 《moon》的西健一一同开发的 《newtonica》(2008年)、隐去饭野贤治的名字发售下载量仍然突破10万的 《one-dot enemies》(2009年)等iPhone APP。
虽说最近以iPhone APP为重心,但回过头来想想,现行的游戏硬件上能玩的作品如此之少,实在是很受打击。即便有些挑挑拣拣,但这些都是90年代游戏中不可或缺的作品群。真心希望能够以数字版的形式发布或者复刻。
饭野先生经常被称为 “奇才” ,“异端分子”,但将这些词藻放在一边,我不禁会想,饭野先生想要做的东西,才正是游戏的正常进化吧。90年代的游戏打破以前固有的外壳,向着下一个阶段前进。饭野先生便是这其中,最有力的敲击、最早飞向外面的世界的伟大的制作者。让我们祈祷饭野贤治先生冥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