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27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战国经济与物价  关闭 [复制链接]

帖子
20812
精华
2
积分
11685
金钱
17239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21:19: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日本江户时代金、银、铜钱三种货币并通流行,遇到高额兑付时江户会使用黄金,而大阪更习惯采用白银,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两地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在幕府公定的场合,货币的比值通常是:金1两=银50匁=钱4000文,由于江户所在的关东大多使用黄金,故而关东地方还指定了:金1两=4分=16朱的牌价;习惯使用白银的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相应的也有了:银1匁=10分的汇率;至于铜钱方面,则是无论东西统一为:钱1贯=1000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比率并不是稳定的,在某些特别的时期几乎每天都会有所波动,而且大多都是在贬值。

    物价的不稳定,对于生活在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件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可是,头疼归头疼,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

    那个时代的人与现在人相比较起来,对于米的依靠程度可以说是非常的高,按照人均1日5合米的主流说法来推算,一年需要消耗1.8石的米粮,而衍生到全国就是3250万石,这数字对于当时的稻米产量来说绝对是惊人的。受到产量、战乱、饥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米价经常高涨,大阪的商人则乘机将大量囤积的稻米以原价格的1.5倍出售给那些急需粮食的百姓。

    按照记载,刨去丰收、歉收等特殊情况,稻米的价格通常是这样的:

    1.商人大量收购时:米1石=金1两。

    2.武士出售禄米时:米1石=金14朱。

    3.庶民小额购买时:米1石=金1两10朱。(关西地方)

    4.庶民小额购买时:米1石=金1两11朱。(关东地方)

    当然,以上只是为了方便比较,庶民购买米粮总是按升或合来计量的。

    虽然说,百姓要用比较高的价格来换取自己亲手种植的赖以生存的稻米是件不太合理的事情,但是比起之后因“货币品质低下”、“享保饥荒”、“天明饥荒”、“天保饥荒”、“幕末之乱”而引起的米价爆涨来还算是幸运的。据说在天保四年,因为出羽洪水,江户米价升到金1两4斗的地步;五年继续上涨,为金1 两2斗;七年更是创出了金1两1斗2升的历史最高价。

    商人的暴利,幕府的无能,庶民只能要求上苍的保佑,但是天保年间的百姓似乎并没有得到上天的庇护,即便是现在想来,仍然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

    让我们从凝重的心境中走出来,继续探索幕初这个时期各层面的人群的基本生活状况。

    1.农民

    作为农业立国是时期来说,农民是天下真正的主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养育的整个国家。那么,他们的生活状况是如何的呢?请一起看看这样一个中流农家。

    1)家庭构成:1夫、1妻、1子、1女,共同耕作田1町、畑5反的地方。

    2)年度收入:米20石、麦6石、萝卜2万5千根。这里,假设萝卜以每根5.4文的价格全部出售,可得铜钱135贯。

    3)年度支出:

    年贡:米5石(田)、钱3贯(畑);地租:米5石。

    消耗:肥料50贯、运费(舟、车)50贯、短工雇费5贯。

    食物:米2.5石、麦4.5石(以小麦为主食,蔬菜自给推算)。

    衣宿:盐、茶、油、纸8贯,农具、家具8贯,炭薪4贯,衣料3贯。

    交际:年始年末杂费8贯,串亲戚的礼钱4贯。

    那么,这样总和下来是:米12.5石,麦4.5石,钱143贯。

    4)岁末节余:如果将剩余的米(7.5石)、麦(1.5石)、和所有的萝卜变卖成铜钱那么,应该可以得到钱170贯(30+5+135),扣除上面支出的143贯,剩余应该为27贯。

    这样推算下来,这样的一个中流农家一年下来可节余27贯,与史料出处作者所写“即使一、二月也冒着严寒不停地工作,年终所余不过数金,全不够医药之费”的注释到相吻合。只是,肥料和运费真需要花费金25两之多吗?或许这些也都有地主或商人们控制着吧!

    2.木匠

    木匠、铁匠、织缎匠,那个时期的手工业已经可以说是比较发达的了,只是诸如特殊行业的铁匠、制造奢侈品的织缎匠的数量都还没有多到足以代表手工行业基本情况的程度吧!所以,我们选取了一位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过的匠人——木匠。

    1)家庭构成:1夫、1妻、1女,住着2间4块半大小的简陋房屋。

    2)年度收入:按照1日雇佣费银5匁4分,一年工作294天(国定假还是要放的)计算,可得到银1588匁(合127贯)。

    3)年度支出:

    店租(房钱):银120匁。


    买米:银354匁。


    盐、大酱、酱油、油、炭薪等用度:银700匁。


    工具折旧:银60匁。


    服装费:银120匁。


    交际应酬费:银100匁。


    4)岁末节余:按照这样数字的计算,到了年底,这家人应该可以余留银134匁,合钱约11贯。虽然说是个手艺人,可没有自己种植的稻米和房产,日子过得反而要比农民来得辛苦,终于理解了《七武士》当中的那句“其实农家什么都有”的真实含义了。

    5)下面是罗列的一些不同行业手艺人的年收入:

    书匠5两、染匠8两、理发匠10两、面点匠10两、雕匠15两、木匠31两3分,这样一比,木匠到还算收入高的了。

    3.武士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武士。这是为下级武士,地位大约等于幕府时期町奉行所同心。

    1)家庭构成:1夫、1妻、1子,另雇佣了1男1女两个下人。

    2)年度收入:禄高70俵5人扶持。70俵(合28石),如果全部折换成现金的话就是金24两2分;5人扶持就是这家人平日用度的米粮(91石2斗5合),自然也是有领主支付的。

    3)年度支出:

    月生活费:1两(薪炭1100文、蜡烛100文,蔬菜800文、大酱、酱油500文、油250文,礼佛150文、请客300文,男主人零花、路费500文,女主人零花300文)。

    下人佣金:3两(男仆2两、女仆1两)。

    服装费用:2两。

    交际费用:3两2分(盆1两、暮2两、五节句1分、凶吉金1分)。

    这样,总和下来,一年的花消是金20两2分。

    4)岁末节余:很明显,能够继续起来的也只不过是4两,只比手艺人多出5贯而已。当然,平时的日子自然是过的好多了。

    士、农、工、商,前面的三者都基本做了探索,至于最后的商人么,除非他自己公开,否则外人是很难了解奸猾的他们到底有多少财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812
精华
2
积分
11685
金钱
17239
荣誉
87
人气
89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9 21:21:15 |只看该作者
战国物价表(1580年基准):

钱1贯文=100疋=1,000文=换算现值8-9万日圆=约可买2石米(江户价)
金1枚(10两)=44匁(约165公克)=钱10贯文
银1枚(10两)=43匁(约162公克)=钱2-2.5贯文

米1石=2.5俵=10斗=100升=1,000合=换算重量约150公斤=500-1,500文
(米价波动极大各地域也不同-下文中俸禄〝米1石=500文〞计算价为江户时期低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盐1斗=   70-150文
酒1斗=100-200文
茶1斥=   50-100文 (日文斥=中文斤)
油1升=   70-120文
炭1荷=约30公斤=150-200文

豆腐1块=   3文
馒头1个=   3文
柑橘1个=   2文
茄子10个=1文

1尺长鲷=15文
杂鱼2-3条=1文
蜡烛1根=8-10文
镰刀1把=20-25文

畳1帖=100文 (畳=たたみ褟褟米)
高级纸1束=250-270文
上䌷1反=1,500文
下䌷1反=1,000文
木绵1反= 872文
麻布1反=     83文
(布1反=1尺*2丈8尺-3丈)
(䌷为真棉绢织物)
皮靴1双=350文

九十九髪茄子=1,000,000文
松   本   茶碗= 5,000,000文
三日月茶壶=   10,000,000文

职人/工匠1日工资=50文
人夫/小工1日工资=20文..只够买5个馒头几条小鱼..不小心弄坏镰刀..就得全家捱饿..

再看这个..
制札钱-战国百姓于战争时为避免被军队劫掠..必须缴保护费
以1590丰臣秀吉讨伐小田原时为例_
大村缴3,200枚永乐钱
中村约大村2/3
小村约大村1/3
永乐钱1枚=4文

战国职业人口比率:武士 7%、商贾 6%、其他3%、农民84%

1贯文=1,000文=换算现值8万日圆=约可买2石米
1石=2.5俵=100升=1,000合=约150公斤=换算现值4万日圆
1俵=60公斤=1袋重
1合=约150公克
1日份兵粮=米6合(900公克)+盐0.018升(27公克)+味噌0.036升(54公克)
1日份扶持米=5合/日=1.75石/年(有些大名家是女子/子供3合/日)

武士的俸禄结构=家禄+职禄+扶持米
家禄=领地石数X公有比率(战国约50%)
职禄=职务加给、现金、约总俸禄25%
扶持米=眷粮
侍(上士)年俸禄=米300俵+职禄+5人扶持米=约200-300石
组头年俸禄=约70-100石
常备(职业)足轻年俸禄=米22俵+职禄+3人扶持米=约20-30石
上忍年俸约400-500贯文(800-1,000石)
中忍月俸约12贯文(换算年俸约300石)
下忍月俸约   6贯文(换算年俸约150石)
马1匹=4-6石
6匁铁炮(口径15.8m/m)1丁=9石
30匁中筒(口径28.0m/m)1丁=40石
50匁大筒(口径33.0m/m)1丁=80石

秀吉初仕信长时年俸禄=15贯文(约30石)=换算现值120万日圆
秀吉任组头时年俸禄=50贯文(约100石)=换算现值400万日圆
秀吉任城主时年俸禄=600贯文(约1,200石)=换算现值4,800万日圆
(织田家待遇不错..难怪秀吉要跳槽)
目前日本国民平均年薪资=600万日圆

战国常备(职业)足轻年俸禄换算现值约80-120万日圆(约合台币20-30万),生活可说非常清苦,通常还必须种菜、做做手工补贴生计;不过有梦最美..有机会平步青云晋升上级武士就可享受优渥的待遇,以下统计数据最能看出上级武士与常备足轻的生活处境_
平均结婚年龄:武士23岁、足轻30岁
平均寿命:武士63岁、足轻50出头
(注:此资料出自江户中期)

以上均属常备雇佣,也就是不管有否战事都得支付整年薪俸(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咩),而兵农合一制-农民兵是属临时雇佣,农民基本上两大义务就是纳贡与夫役,被征召打仗是义务,这通常只会给予少许金钱无所谓俸禄..战国时征召的农民基本上分两类:

上层农民称军役众..被征召时担任足轻、奉公人辅助武士作战。
下层农民称百姓众..被征召时担任阵夫、也就是后勤运输支援之类的军夫。
阵夫征用率=约1人/200石

农民被征召打仗主要好处是可以减免年贡,战国时代农民收入约七成落入领主/武士收中..生活接近赤贫..想要减免年贡得用命来换..泪..

参照德川旗本八百万石、八万兵来说,基本上
100石=养百姓75人
100石=养农兵3人+75%武士俸禄
100石=养武士/常备足轻1人
所以不是因为兵农分离造就天下人..而是成为天下人方能玩得起兵农分离..

注1:当然除了以上俸禄、打仗时若建立军功也能获得赏赐甚至增加封地,除此之外有个现代日本人不太喜欢被提及的额外收入_人取、也就是抓取奴隶

注2:关于盐0.018升(27公克)-目前医学建议是每人每日不要超过6公克-日本人吃得少油清淡,但是却是重咸_我常经跟日本人一同吃便当_他们随身一瓶芝麻+海苔、一瓶酱油;饭洒芝麻+海苔、每样菜洒些酱油、汤中洒更多酱油..看得我眼珠子快掉出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24
精华
0
积分
112
金钱
25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9 21:55:53 |只看该作者
此帖是轉載的吧....貌似以前看過

轉載請註明來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4 01:55 , Processed in 0.32455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