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1806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left 4 dead 几种模式介绍 以及游戏杂志主编的游戏感想 [复制链接]

帖子
6856
精华
0
积分
3500
金钱
24347
荣誉
7
人气
6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4:07: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几乎每天国外l4d blog都有游戏最新介绍。。我的翻译水平一般,希望大家可以提前了解游戏模式


单人模式SINGLE PLAYER:
不连接网络,只靠自己和3个npc控制的幸存者合作,这个模式推荐给不擅长多人合作的玩家

战役模式CAMPAIGN:
在线和其他3名玩家组队,对抗由ai 控制的僵尸以及僵尸boss,这是单纯的生存模式,包括4种难度: 简单,普通,高级,专家,战役模式是体验合作的最佳选择

对抗模式VERSUS:
这个截然不同的游戏方式,专门为喜欢 玩家之间pk的 人设计的模式,4个玩家扮演幸存者,另外4个玩家扮演僵尸里的头目,头目如果被打死,20秒后会自动复活,复活点会由电脑安排在幸存者附近的地方,这种模式对于幸存者来说十分困难,因为幸存者死亡后不可以立刻复活,只有在下一张地图才可以复活。



对抗模式里,直到扮演僵尸boss的小组把幸存者小组全部杀死,双方才会交换角色(也就是之前玩僵尸的玩家现在换成了幸存者),在完成一张地图后,电脑会根据游戏中的各种因素计算小组分数,知道最后一张地图结束,电脑会计算出哪个小组是最终胜利者。



对抗模式是唯一可以由玩家扮演僵尸boss的游戏模式



下面是游戏杂志主编的游戏感想:

如果不是队伍里有2名游戏制作人员给予我们战术支持,那么我们会感到很大压力,游戏里十分注重交流,2个有经验的玩家有能力带领2个菜鸟过关,valve告诉玩家,配合是取胜的关键,所以游戏里鼓励交流和配合,对于游戏里漫不经心 或者喜欢个人主义的玩家 将导致整个团队失败,但是通过团队合作过关带来的满足感 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

[ 本帖最后由 超级小冷 于 2008-10-13 14:25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856
精华
0
积分
3500
金钱
24347
荣誉
7
人气
6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8-10-23 11:40:17 |只看该作者
游戏共4大关,每大关5小关
No Mercy
The Apartments
The Subway
The Sewer
The Hospital
Rooftop Finale


Death Toll


Dead Air



Blood Harvest

[ 本帖最后由 超级小冷 于 2008-10-23 21:53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0
精华
0
积分
100
金钱
62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8-10-24 10:42:03 |只看该作者
现在,valve公司的游戏 在这边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力了
看看这里多冷清
再看看别的版……

这些联网的游戏 要是玩的人少,我都要不感兴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8
精华
0
积分
20
金钱
31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8-11-1 15:55:34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宣传问题普遍认知度不够,当然还有别的因素,多多向你的便宜推荐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8
精华
0
积分
20
金钱
31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8-11-1 16:09:39 |只看该作者
虽然这是XBOX360的截图,但是由此可证LAN是确定会有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74
精华
0
积分
539
金钱
115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8-11-8 02:24:45 |只看该作者
好游戏不用宣传的,当时CS就是这样

使用道具 举报

S.T.A.L.K.E.R☆黄金沙漠之鹰

帖子
1287
精华
0
积分
654
金钱
2320
荣誉
1
人气
1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8-11-8 12:07:06 |只看该作者
CS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游戏公司出的~~~~

CS是民间高手做的MOD
CPU 類型:
AMD Athlon(tm) II X4 640 Processor
CPU 速度(GHz):
3.02 GHz
系統記憶體(GB):
3.25 GB
顯示卡型號:
NVIDIA GeForce GTS 450
顯示卡記憶體:
2.34 GB
硬盘:
希捷 1TB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62
精华
0
积分
332
金钱
9962
荣誉
0
人气
4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8-11-8 13:24:02 |只看该作者
关键问题是大家都不买正版的。。。或者说,正版的对我们来说,价格不菲。。。
最近装了steam,通过国内代理买了HL, HL2几乎所有的正版的key, 其中HL2 , 第一章正版代理的没卖,正好运气看见steam中HL2第一章降价,9.99刀,鉴于现在人民币 7就可以换1刀,我就顺便把这个买下了。。。
然后HL2所有的MOD对我都是free, 特别是那个叛乱MOD,做得太好了。但是搜索服务器时,居然发现国内的盗版服务器还比正版服务器要多。。。不过,盗版的服务器,玩的人很少。。。只有上网高峰的那几个小时,人多一点。。。
假设如果9。99刀换算成9.99人民币,估计玩正版的人就会多起来。。。
PS: steam是个很好的东西,以前一直觉得正版的升级很慢,而且每次重装系统都要重新输一遍key,麻烦得要死。steam上面只要你已经购买的游戏,你可以选择装还是不装,如果不装,这个游戏也是一直会列在你的激活列表上面,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装,还是不装。要装的话,它是直接从服务器上下载,速度不慢,如果正常的话,一般都是在100KB/s以上。还有,就是它会自动搜索游戏升级补丁,自动帮你装上最新的补丁,绝对省时省力。。。就是花点钱。。。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9
精华
0
积分
85
金钱
175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08-11-8 18:17:20 |只看该作者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58
精华
0
积分
539
金钱
2861
荣誉
1
人气
1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08-11-8 19:06:27 |只看该作者
其实正版真的 很美好     价格是 阻止人们靠近的  绊脚石  

如果 L4D  价格在50块 RMB  左右   估计玩正版的  会非常多

使用道具 举报

活跃勋章白金会员勋章人气勋章·初级

帖子
67309
精华
0
积分
34716
金钱
14218
荣誉
42
人气
6126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08-11-8 20:24:39 |只看该作者
只求日后地图包能不断更新。。。。。。。。。。。。。。。。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154
精华
0
积分
1577
金钱
404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08-11-8 20:55:36 |只看该作者
價格有點太貴,超過我的承受能力。在便宜點我會買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812
精华
0
积分
1917
金钱
1745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08-11-8 22:17:16 |只看该作者
只要能不断的更新战役.那么l4d绝对可以成为一个里程碑.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55
精华
0
积分
328
金钱
149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08-11-10 12:48:10 |只看该作者
好游戏不能不顶,期待和大家的对抗模式,哈哈,肯定很好玩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55
精华
0
积分
328
金钱
149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08-11-10 12:48:53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你可以破天荒的扮演僵尸头目啊,兴奋!~!~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30
精华
0
积分
516
金钱
805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6#
发表于 2008-11-20 16:36:45 |只看该作者
玩正版的话 没那网速也是很郁闷的~~~~~


[red]我也有头像了~[/red]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5
精华
0
积分
28
金钱
22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7#
发表于 2009-12-27 15:48:28 |只看该作者
对方想把游戏往大陆市场推也难啊,板鼠第一个跳出来要求改掉或者封杀,在这群老鼠眼里这个游戏是不河蟹滴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84
精华
0
积分
143
金钱
29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8#
发表于 2009-12-27 15:53:2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bat0916 的帖子

你推舊帖幹啥?不怕被扣分嗎?

[ 本帖最后由 winterHK 于 2009-12-27 15:59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5-22 10:23 , Processed in 0.40533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