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维也纳伯爵
- UID
- 1829308
- 主题
- 7
- 阅读权限
- 60
- 帖子
- 3978
- 精华
- 2
- 积分
- 3249
- 金钱
- 6238
- 荣誉
- 86
- 人气
- 1
- 在线时间
- 115 小时
- 评议
- 0
- 帖子
- 3978
- 精华
- 2
- 积分
- 3249
- 金钱
- 6238
- 荣誉
- 86
- 人气
- 1
- 评议
- 0
|
本Mod全名为“十七世纪:征战利沃尼亚”。
由波兰著名的“火与剑”制作组全程制作。目前已经公布的国家为沙俄王国、瑞典王国、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
主题为俄國為控制大利沃尼亞而與波蘭、立陶宛和瑞典進行的長期戰爭。由1558年俄皇伊凡四世派兵入侵利沃尼亞开始爆发,至1582年战争结束。
利沃尼亚(Livonia)或译“立窝尼亚”是欧洲北部的历史地区。1558年1月,沙皇伊凡四世政府借口立沃尼亚骑士团与立陶宛结盟反对俄国,派兵4万从北部攻入立窝尼亚。占领纳尔瓦、多尔帕特(今塔尔图)等要塞,并包围里加主教区,因害怕其他国家插手,曾一度暂停进攻。立沃尼亚封建主乘机与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蒙德二世·奥古斯都缔结条约,将立沃尼亚置于波兰、立陶宛保护之下。1560年,俄军又从中部攻入立沃尼亚,占领大片领土。1561年,骑士团瓦解,立沃尼亚本土和立陶宛合并。瑞典也出兵干涉,占领爱沙尼亚北部地区。从此,俄国入侵立窝尼亚的战争,遂转变为俄国对瑞典、波兰和立陶宛的战争。1562年,伊凡四世率军8万从南部进攻立陶宛,并占领波洛茨克,威胁其首都维尔诺。此时,俄国统治集团发生政变,沙皇忙于处理国内危机,前线俄军连遭失败。俄军前线统帅A.M.库尔布斯基于1564年投向立陶宛,形势变化得对俄军不利。1569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正式合并为波兰立陶宛王国(史称“卢布林合并”),加强了同俄国争夺的力量。同时与俄国结盟的丹麦国王不赞成在立沃尼亚本土用兵。1576年,波兰—立陶宛国王斯特凡·巴托里与瑞典、土耳其、克里木汗国结成同盟,反对俄国。1579年,波兰—立陶宛联军收复波洛茨克后进入俄国境内,翌年占领战略重地大卢基,1581年包围普斯科夫,在俄国境内形成一条“波兰走廊”。在长达5个月的普斯科夫攻防战中,双方多次利用坑道进行爆破与反爆破。在北方,瑞军占领纳尔瓦、科列拉,进军卡累利阿。到1581年末,芬兰湾南岸出海口几乎都在瑞典掌握之中。俄国被迫与波兰(1582)、瑞典(1583)媾和,放弃在立沃尼亚占领的土地。战争持续了25年,但由于伊凡四世树敌太多,力不从心,劳民伤财而一无所获。虽然在立沃尼亚战争中,伊凡四世一无所获,但却给俄国后来的统治者们留下了一个未尽的海洋之梦。
到17世纪的历届俄国政府,继承了伊凡四世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的“事业”,后期开始加强对南方的进攻。但这一时期,俄国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夺取了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
位于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西起乌拉尔,东临太平洋,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俄国正式形成时版图的3.5倍。从伊凡四世统治末期(1581年)叶尔马克率领哥萨克部队入侵失必儿汗国算起,到1639年俄国势力达到鄂霍次克海岸为止,俄国扩张主义者只用了60年的时间,就从乌拉尔山脉推进到了太平洋西岸。
[ 本帖最后由 萨瓦力克 于 2009-10-26 09:26 编辑 ] |
-
总评分: 金钱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