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37495|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代号装甲2 键盘操作&英雄&奖章&am [复制链接]

帖子
80
精华
2
积分
440
金钱
2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15:20: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前言:先声明一下,以下内容是从run目录下的en.pak文件中提取出来的。但是这个游戏到现在为止我只玩了三分之一,所以还没有真正熟悉这款游戏。里面有一些词汇是意大利和德国的词汇,这个不太熟悉,说得也不一定对。英语不太好的朋友就凑或者看吧!武器性能稍后奉上。

我认为在玩以前先不要看隐藏任务,那样的话就好象知道了谜语的答案再去猜谜语。
所以我将隐藏任务的内容隐藏了,如果你真的需要回帖可见。但是我认为看过了再玩就失去了游戏的乐趣了。每个人的看法不太相同,随大家的便吧!![/COLOR]

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对以前的一些错误做了修正。增加了关于北非战场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随便看看吧!


视角控制[/COLOR]

移动: 按下鼠标右键(RMB)或者将指针移到屏幕边缘

旋转:按下鼠标中键(MMB),左右移动鼠标

倾斜: 按下鼠标中键(MMB),上下移动鼠标

缩放: 上下滑动鼠标滚轮

小地图移动: 在小地图上按下左键(LMB)并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键盘(CDV设置风格)  [/COLOR]               

  W  -  停止
  E  -  攻击
  R  -  移动

  S  -  车辆: 调头/倒车
  S  -  士兵: 手榴弹,燃烧瓶,划船, 等等.

  D  -  退出
  F  -  特殊命令 (例如拖车连接/分开)

  X  -  自由移动
  C  -  站岗
  V  -  被动防守

  Q  -  站
  A  -  蹲
  Y/Z  -  匍匐
  
  N  -  选定下一个单位

  SPACE  -  暂停
  BACKSPACE  - 两倍速度游戏
   
  F6  -  快速保存
  F9  -  快速载入

  F8  -  全屏 开/关
  F10 -  显示任务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键盘   (STORMREGION 风格)[/COLOR]   

  S  -  停止
  A  -  攻击
  M  -  移动

  B  -  车辆: 调头/倒车
  D  -  士兵装备1
  F  -  士兵装备2

  U  -  退出
  Y/Z  -  拖车连接/分开
  G  -  进攻
  H  -  医治/修复/补给

  ,  -  自由移动
  .  -  站岗
  /  -  被动防守

  X  -  站
  C  -  蹲
  V  -  匍匐
  
  N  -  选定下一个单位

  SPACE  -  暂停
  BACKSPACE  - 两倍速度游戏
   
  F6  -  快速保存
  F9  -  快速载入

  F8  -  全屏 开/关
  F10 -  显示任务目标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0
精华
2
积分
440
金钱
2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5-10-13 15:26:17 |只看该作者
男主角[/COLOR]
1、Dario DeAngelis
2、Sergio DeAngelis
3、Wolf
4、Jeffrey S. Wilson
5、James Barnes
6、Hans von Gr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0
精华
2
积分
440
金钱
2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5-10-13 15:29:16 |只看该作者
  盟军任务[/COLOR]
01 Breakthrough at El Alamein 突破阿拉曼  1942,11,2(想了解更多可以观看沙漠兄弟连El Alamein(2002))

主要目标:[/COLOR]
1 、Barnes必须活着
2 、撤退到Kidney山脉并守住
3 、营救损坏的坦克并使用他们
4 、打败轴心国的守军并占领村庄

隐藏目标:至少占领一座88mm高射炮

02 Tobruk 托布鲁克 1942,11,13(电影也是有的,老片子了Tobruk (1967))

主要目标:[/COLOR]
1 、Barnes必须活着
2 、Barnes必须和特工人员在制定地点会合,得到轴心国的战争计划
3 、夺回英国行政中心
4 、夺取路旁的检查站

次要目标:至少摧毁50%的德国护送队(30个中的15)[/COLOR]

隐藏目标:
1 、使用敌电台发动空袭
2 、德国护送队全部被摧毁(共30个)

03 Kasserine Pass (凯塞林山口)1943,2,18 (详见后面的帖子  非洲军团的最后辉煌――凯塞林山口战役)

主要目标:[/COLOR]
1 、 Wilson 威尔逊必须活着
2 、 在下个通知到来以前守住Kasserine村庄
3 、 撤退到南方的补给站并守住
4 、 捕获一辆“虎”式坦克
5 、 夺回Kasserine村庄

隐藏目标:
1、 找到旧地道并利用它侧击敌军
2、 夺取德军炮兵阵地

03b Tunis 突尼斯 1943,5,7(详见后面的帖子  北非战场之英意演义)

主要目标:[/COLOR]
1 、Barnes必须活着
2 、Wilson 必须活着
3 、在德军到达突尼斯突尼斯之前,在市郊建立环形防御
4 、至少摧毁50个轴心国单位并且不能让多于20个敌军进入市区
5 、将Wilson和Barnes巴恩斯带到突尼斯外的制定地点
6 、在轴心国电台压制88mm高射炮火,停止空袭

隐藏目标:
1、 至少夺取一门88mm高射炮
2、 Only minor Axis forces made it to Tunis. Excellent work!

04 Operation Husky    胡斯克行动 1943,7,9

主要目标:[/COLOR]
1 、 Barnes 必须活着
2 、 将Barnes带到transformator,并将其标记为盟军轰炸机的目标
3 、 从后面攻击轴心国的防御阵地,支援登陆部队
4 、 解放村庄
5 、 在登陆前摧毁意大利军30%的装甲部队

隐藏目标:在登陆前摧毁意大利军50%的装甲部队

04b Crossing the Volturno   穿越沃都尔诺  1943,11,15

主要目标:[/COLOR]
1 、 Barnes 必须活着
2 、 Wilson 必须活着
3 、 占领左面岛上的敌军补给站
4 、 压制中间岛上的三个88mm高射炮
5 、 到达右面岛上的船库
6 、 尽量摧毁德军的装甲车

次要目标:占领德军炮火观察哨[/COLOR]

隐藏目标:
1、 夺取至少一门88mm 高射炮,保护自己的军队免受空袭
2、 除去碉堡侦察兵
3、 消灭德国军官

05 Monte Cassino  (卡西诺山)  1944,1,17
卡西诺:意大利中部亚平宁山脉腹地的一座城镇,位于那不勒斯西北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城和附近的蒙特卡罗・卡西诺本尼迪克特修道院在激烈的德国联盟战斗中(1944年2月-5月)沦为瓦砾。

主要目标:[/COLOR]
1、 Barnes 必须活着
2、 Wilson 必须活着
3、 占领所有的德军检查站
4、 发动反击夺回丢失的检查站
5、 Barnes和Wilson必须徒步到达山顶来看清轴心国的部署

隐藏目标:
1、 占领路旁的了望塔
2、 使用铁路桥


06 Anzio-Cisterna  1944,5,25
安奇奥:意大利中部一城市,位于罗马东南偏南的第勒尼安岸。二战中盟军军队于1944年1月22日在安奇奥登陆。

主要目标:[/COLOR]
1、 Barnes 必须活着
2、 Wilson 必须活着
3、 占领火车站
4、 占领城镇中心
5、 保证城镇中心的安全
6、 夺取K5铁道炮'Anzio Annie'
7、 在火车离开以前占领火车站(早上6点)
8、 使用 'Anzio Annie'轻松的击退德军的进攻

隐藏目标: 使用火车到达'Anzio Annie'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0
精华
2
积分
440
金钱
2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5-10-13 16:20:03 |只看该作者
轴心国任务 [/COLOR]

01 Sidi Barrani (西迪・巴拉尼) 1940,12,9

主要目标:[/COLOR]
1 、 Dario DeAngelis 必须活着
2 、 侦察制定地区
3 、 发现Sergio的飞机
4 、 控制两个 oases(绿洲?)
5 、 追踪并找到Sergio
6 、 马上撤退到制定区域

隐藏目标:
1、 占领隐藏的补给站
2、 压制敌防空部队

02 Mersa Brega  1941,3,31

主要目标:[/COLOR]
1 、 Dario DeAngelis 必须活着
2 、 突破英军的防御占领补给站
3 、 压制西面路上的两门榴弹炮
4 、 Hans von Gr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0
精华
2
积分
440
金钱
2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5-10-13 16:22:19 |只看该作者
南斯拉夫任务[/COLOR]
01 Operation Sheathed Saber  1943,9,9

主要目标:[/COLOR]

1 、 Sergio DeAngelis 必须活着
2 、 Wolf 必须活着
3 、 找到游击队营地
4 、 Sergio DeAngelis必须到达意军总部
5 、 为Sergio占领德军机场
6 、 找到更多的游击队

隐藏目标:秘密的从瀑布后面通过

02 Running the Gauntlet  1944,5,25

主要目标:[/COLOR]
1 、 General Tito 必须活着
2 、 Randolph Churchill 必须活着
3 、 Wolf 必须活着
4 、 护送Tito和Churchill到安全的地方
5 、 Tito的随从必须活着

隐藏目标:
1、 收集所有的空投供应箱(3 of 3)
2、 使用高架电车轨道
3、 使用矿车

03 Reclaiming Belgrade 收回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首都)  1944,10,20

主要目标:[/COLOR]
1 、 Wolf 必须活着
2 、 Aleksandr Vladimirov 必须活着
3 、 在村子里招募新的游击队员
4 、 窃取德军武器武装村民
5 、 在德军到来以前摧毁75%高射炮
6 、 在德军到来以前摧毁50%装甲车
7 、 在苏军的帮助下突破德军
8 、 阻截运载德军坦克的火车
9 、 在虎式坦克到达德军以前摧毁他

隐藏目标:
1、 找到到达德军武器隐藏处的秘密通道
2、 使用拖车牵引占领的高射炮

04 No Easy Way Out  1945,5,1

主要目标:[/COLOR]
1、Wolf 必须活着
2、守住补给站
3、让Wolf在桥上的标记处放置爆炸物(共三个)
4、摧毁德军炮火
5、将Wolf带到记号位置
隐藏目标:占领雷达站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0
精华
2
积分
440
金钱
2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5-10-14 13:09:09 |只看该作者

北非战场之英意演义2

部分摘译自Time Life Book, WWII "The War In the Desert" by Richard Collier
*********************************************************
利比亚,的利波里,1941年3月12日。市中心广场开过来一队又一队的德国坦克 -- 25吨重的Panzer III 和Panzer IV。坦克都被涂上最新的沙漠迷彩色。坦克指挥官们穿着沙漠作战服,从炮塔里探出身来,注视着前方。制服翻领上的骷髅头徽章惹人注目。检阅台上站着一个蓝眼睛,个子不高但很结实的德国中将 -- 埃尔温 隆美尔。

隆美尔四个星期前才到达的利波里。这位将军甫一上任,就展示出勇敢大胆加瞒天过海的超级骗术。当隆美尔2月12日到达的利波里时,意大利人慌作一团,很多人都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但等英国人一有风吹草动立刻乘船逃回意大利。他在日记中写到:“如果英国人知道这里毫无抵抗的话,他们恐怕会长驱直入。” 将军手头上只有正在卸载的第五轻装甲师(5th Light),而且要到四月中才能全部运到利比亚。但是他决定马上行动起来。他对其他非洲军团的军官再三强调,隐藏己方兵力不足的弱点至关重要。所以才有3月12日的阅兵式 -- 就是故意来震撼的利波里市民和躲在市民中间的英国间谍。将军身旁的一位年轻随从,Heinz-Werner Schmidt中尉注视着连续不断的装甲洪流从广场尽头的一条路口涌出,越发感觉不可思议。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我对经过检阅台的坦克数量越来越感到吃惊。” 看了15分钟后,他忽然注意到一辆Panzer IV坦克一条履带有点毛病的 -- 看着很眼熟 -- 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 隆美尔让装甲部队在几个街区后拐了个弯又绕回广场!

评论:不愧是狐狸。诡计多端。海里的虾蟹在换壳时全身软弱,全无防御能力,于是就长得格外颜色鲜艳,吓唬天敌。跟诸葛亮的空城计颇有类似。

这位49岁的中将出身贫寒,但雄心勃勃。在他看来,陆军元帅布劳希契不过是个过份敏感且内向的没落贵族而已;他视参谋总长Fraz Halder 上将为只会在桌子后面办公的小卒。他自己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地杀出来的。不抽烟不喝酒,除了每天给老婆写写信,他生活中似乎唯一乐趣就是到战场上统领军队打败敌人。隆美尔向来以对敌人的弱点有着惊人直觉而著称。他的口号是Sturm, Swung, Wucht:Attach, Impetus, Weight。1940年5月份,隆美尔指挥第七坦克师 -- “幽灵师” -- 屡次从英法军队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击,扬名法国。在追击英国远征军的路上,一个法国农村老太太拍着他的肩膀问他是否是英国人。“No Madam,”他答道,“I am German” “Oh, the barbarians!” 老太太被吓得屁滚尿流...

评论:从古罗马时代起,the barbarians却总能打败civilized people

隆美尔很注重欺骗对手和隐藏自己,胆大心细。这两项素质在下一阶段的沙漠战争中将要发挥和装甲部队一样的威力。隆美尔甚至把自己的身份都隐藏了起来,直到3月8日,韦维尔的参谋还只知道的利波里来了个“General X”

虽然希特勒认为北非战场重要性不高,但他并不希望看到轴心国被打出这个地区。他命令隆美尔尽其所能地帮助意大利人。但是国防部长布劳希契明确指示隆美尔:他的任务只能是防御,德国暂时无力派出更多兵员到北非地区。两个师被调拨给隆美尔指挥。第五轻装甲师,包括第五坦克团,拥有80辆中型坦克(Panzer III/ IV)和70辆轻型坦克。五月底第15坦克师也被划归隆美尔。意军的Ariete装甲师余部,包括60辆老掉牙的坦克,也一起归隆美尔指挥。但因为外交上的原因,所有德军名义上归意大利将军Italo Gariboldi 指挥。

评论:这为非洲军团日后的落败打下伏笔。既然介入北非战场,却又不想打大。后勤兵源物资无不靠后排。纵然沙漠之狐诡计百变,却一直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支援。实力不如人,即使内能支撑一时,也不免落败。其实后来的蒙哥马力本无特殊过人之处。他只是碰巧在非洲军团最脆弱之时给了它致命一击。又是一个战略上进攻,战术上防守的例子。

隆美尔后来在日记中指出:“如果英国人在前进的路上遇到我们的抵抗的话,他们就会驻扎下来,先建立运输线,囤积弹药物资。与此同时我们就能慢慢汇集起足够力量来对抗英国人。” 他刚到的利波里几个小时后立刻亲自驾机升空侦察往东方向的敌军势态。他决定要在的利波里和英军目前所在地,El Agheila之间的Sirte村建立一个防御阵地。Gariboldi将军非常不情愿把他的部队往敌人方向前进250英里,但是隆美尔坚决要求意军行动起来。他说:“我一看意大利人磨磨蹭蹭就知道一定要把前线指挥权抓到手里。”第二天两个意大利步兵师和Ariete装甲师就上路。2月14日,首支德国部队在北非登陆。一个装甲侦察营和一个反坦克营,第二天早晨立刻赶赴Sirte村。同时为了吓唬英国人,他还让人用木头纸板做成坦克外壳,架在大众侦察车上,浩浩荡荡地开赴前线。他写信给他的夫人说:“我已准备就绪。英国人现在可以来了。”

评论:亲自驾机侦察,名将风范。决不依赖于现有情报,也决不满足于现有情报。亲自出动,掌握情况。

但是英国人却来不了了。3月4日英国人派出希腊远征军,使北非英国兵力极度捉襟见肘。昔兰尼加(利比亚东部省份)现在只是处于一种“被动战争状态”,只有一点点英军兵力驻防 -- 名义上应该有第九澳大利亚师和第二装甲师,但其实两个师大部都被送到希腊。剩下的是缺乏训练,装备差劲的步兵和一个缺乏经验的装甲旅 -- 他们的坦克在沙漠里总是不停地需要修理。英国人在利比亚其实是危在旦夕。

英国方面唯一能和隆美尔抗衡的奥康纳中将被升职,前来接替他的是Philip Neame中将,以作战勇敢著称,但却并不熟悉沙漠战术。

韦维尔将军后来承认他当时在昔兰尼加防御方面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直到三月中他才有机会亲自考察了一下班加西地区的英军阵地。他本以为班加西以南是一片悬崖峭壁之地,坦克只能从几个有限的谷口通过。让他大吃一惊的是,那些斜坡其实坦克都能爬上来。更让他不高兴的是Neame的防御布置根本就是瞎胡闹。他急令英军调整防御。“但是最让我担心的是是第二装甲师的巡逻坦克的状况,”他后来回忆道,“全军就指靠他们了。” 52辆坦克有一半正在修理中,而且坏的越来越多。

韦维尔指示Neame中将如果在El Agheila遇到进攻可以作逐次抵抗退回班加西。如过情况紧急,班加西也可以放弃以保留他的装甲部队。“此行结果令我大失所望,而且非常担忧。”韦维尔说,“但没有办法,远征军带走所有一切,我手中空空,无计可施。”

但是韦维尔仍然不认为隆美尔有足够力量发动攻击。其实德国最高统帅部也没有信心。3月19日,隆美尔飞回柏林述职。他敏感地觉察到英军暂时的窘境,认为必须马上对此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彻底改变北非的战争势态。他要求立刻批准他进攻英军。布劳希契对此仍不允许。他告诉隆美尔不可以对英军采取攻势,因为除了隆美尔手头所有,他不可能得到任何援军(其实此时隆美尔并不知道,希特勒正在秘密策划进攻苏联)。如果在五月底第十五坦克师到齐,非洲军团才可以对英军发动几个有限的打击,最远不可超过Agedabia。要拿下班加西是以后的事情。隆美尔指出,德军不能只拿下班加西,只靠班加西一地无法防守,要打就必须拿下整个昔兰尼加省。布劳希契仍不为所动,严令隆美尔五月底以前不允许有任何动作。隆美尔返回非洲后下定决心要违反命令。

评论:隆美尔从战术的角度指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错误:要打就必须大打出手。要么就不打。打又不打,不打又打,搞得前线指挥官束手缚脚,最容易出问题。



隆美尔离赴柏林之前就已经命令第五轻装师的第五坦克团做好进攻El Agheila的准备。他一回来就命令发起进攻。他对德国最高统帅部的解释是,从El Agheila出发的英军巡逻队总是骚扰他的运输线,为此他不得不把英国人赶出这一地区。

El Agheila的英军并没有做好防御,他们也跟韦维尔将军一样,认为隆美尔近期不可能发起进攻。但是在3月24日凌晨,德国第三装甲侦察营的坦克部署在一千码宽的正面,开始向El Agheila推进。坦克后面跟的是卡车,隆美尔早已指令卡车司机们“尽最大努力地搞得尘土飞扬”。Wechmar上校的很多“坦克”其实一炮都打不响,根本就是大众侦察车改装的“纸壳装甲师”。但是在漫天飞扬的尘土中看起来还蛮象那么回事。英国人吓得马上退回东北方30英里以外的Mersa Brega。

隆美尔的“纸壳装甲师”。隆美尔跟该部队指挥官说:“如果你损失一两辆这种“坦克”的话,我不会找你算帐。”

评论:大胆出击,连蒙带骗。就象打百家乐一样,用一对小三吓跑了一对Ace... 这个隆美尔如果要是生在和平时期估计就是赌场上的赌圣了。其实出名的军事家都有这个“赌徒”的性格:山本五十六,巴顿,甚至老毛...

听说德国人占领了El Agheila,邱吉尔3月26日发电报给韦维尔将军:“你是否在等乌龟把脖子伸得再长一些再下刀?” 韦维尔将军回电解释他的部队是如何被希腊远征军架空;同时仍然认为德国人不可能有大的后续动作。3月30日他还给Neame将军打电话告诉后者不要太担心德国人,起码一个月之内他们不会搞什么名堂。” -- 第二天隆美尔就开始攻打Mersa Brega。

隆美尔在El Agheila休整了一星期,但是他担心如果他在这里坐等第十五装甲师的话,英军会趁机把Mersa Brega附近的一条峡谷改造成天险。那时Mersa Brega就可望而不可及了。第五坦克团沿海滨公路推进,遇上英军在峡谷地区的坚决抵抗。到傍晚时分战事一时成胶着状态。半夜隆美尔派一个机枪营绕道北方,翻越了一座很高的沙山,突然出现在英国人侧翼。英军迅速放弃了Mersa Brega。

第二天早晨隆美尔由空军侦察得知英国人还在继续北撤,没有停下来做抵抗的打算。昔兰尼加省的大门对隆美尔大敞而开。虽然他被严令禁止进攻英军,但是“我没法拒绝这么绝妙的机会”。

他命令第五轻装师开往Agedabia。4月2日,一阵短暂的交火后,Agedabia和附近的港口Zuetina被拿下。Gariboldi将军企图阻止隆美尔继续前进,声称“任何后续行动都将被视为违抗军令”。德国人根本不尿他那一壶。“我已决定要紧咬着撤退的敌人追击,”隆美尔说,“要一举解放整个昔兰尼加省。”

隆美尔把他的部队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向北沿海滨公路向班加西推进,一部向东攻打Maaten El Grara,第三部从中间直取Antelat/ Msus。他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作战计划,他只是在不停地试探英军的弱点并加以攻击。很快Neame将军的部队就陷入总撤退。

隆美尔设在Agedabia附近的前进指挥部里头,通信员们急匆匆地进进出出传达着各种消息。参谋长Georg Ehlert上校不停地在地图上标准各部队的位置。隆美尔本人大部分时间坐在他的校正机里在天上飞来飞去,协调催促各部队的进展。有一支德军部队受阻而停了下来,这时隆美尔的Fieseler Storch校正机从头上飞过,扔下一个信筒。指挥官读完纸条目瞪口呆:“如果你还不马上前进我就下来 隆美尔”

评论:兵团指挥官就在头顶上,敢不兢兢业业,努力进攻? 对于部队的紧紧把握,可见一斑。

不过隆美尔极端追求前进速度也给他造成不小麻烦。4月3日,第五轻装师报告所有车辆油料即将告罄,需要四天时间才能补满。隆美尔马上命令他所有的卡车原地卸货,空车返回师级油库,24小时之内必须带足油料给养赶回部队。这是一个豪赌 -- 24小时内他的人马全部被遗弃在沙漠里,动弹不得,万一遭到攻击不勘设想。但是这意味这第五轻装师只需一天而非四天又可以继续行动。

评论:巴顿也陷入同样的麻烦。闪电战必须伴随着超乎常规的后勤补给,其实称做闪电后勤战更恰如其分。直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以美军后勤力量之强大,还常常使部队陷入缺枪少炮,缺吃没穿的地步

同一天,远在的利波里的Gariboldi将军虽然对隆美尔甘冒风险违抗军令无可奈何,却又一次地试图阻止他。“他要我停止一切行动,除非有他的书面指令,”隆美尔回忆说,“我才不会让好机会白白溜走呢。谈话因此变得火药味十足。”

当夜德军占领被英军遗弃的班加西。在给他夫人的信里,隆美尔表达了他孩子般的狂喜同时又掺杂着对上级不知会有何反应的忧虑:“亲爱的露西,我们从31日起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的利波里和罗马的领袖们又要惊惶失措了 -- 恐怕柏林也是如此。我违抗了所有的命令,因为机会实在太好了... 后来人一定会称颂我这么做... 英国人自相践踏惊慌撤退... 你应该能理解我都高兴地睡不着觉。”

隆美尔一点都没有夸张英国人的败相。他那迅速而神出鬼没的推进精确地制造了他需要的效果:恐慌与混乱。轴心国突破Mersa Brega造成了英军长达一星期的五百英里大撤退。少尉Roy Farran后来描述那一段时间为英军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七个时刻之一。根本没有组织和命令,英国人乱哄哄地30人挤在一辆卡车上,缺乏睡眠而精神紧张,满面黄土看起来就象黄疸病患者。

英国人传统的冷静和坚毅荡然无存。在Antelat,一个军士长高叫道:“撤退!德国人来了!”,以至于Crichton中尉不得不威胁要枪毙他。在Msus,一名中尉听说有一队德国人正在接近,惊恐中他炸毁了全师的燃油库 -- 后来发现到来的其实是英军巡逻队。

Neame将军从他在班加西东北50英里远的指挥部徒劳地一封又一封地给部下发电报,企图收拢部队,却根本没有打算到前线走一趟。4月2日韦维尔亲临前线评估形势,他立刻意识到Neame根本控制不了局面。他马上要奥康纳来接管部队。奥康纳4月3日到达前线,建议由他担任Neame的顾问,因为“临阵换马无济于事”。其实奥康纳有此议也不完全是耍手腕:“败军之中接过帅旗我如何能装得很高兴!”

奥康纳此时出现也改变不了时局。隆美尔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声势。“越来越明显,敌人已经真得认为我们很强大。”隆美尔在日记中写到,”这个观念至关重要,必须不停地发动大的攻势来维持。” 他绝对不错过任何机会。英国第二装甲师在战斗和撤退路上损失了大量坦克后退守Mechili。隆美尔马上把Mechili定为他的下一个打击目标。三个德军纵队转向Mechili:第五轻装师的大部从Ben Gania出发;第五坦克团在得到Ariete装甲师的援助后从Msus出发;还有第三装甲侦察营从班加西出发。

另一支部队沿海滨公路向Derna推进。撤下来的第九澳大利亚师在Derna沿着一条干河床企图建立防守。到4月6日,因为德军沿海滨公路推进对澳大利亚人造成很大威胁,第九澳大利亚师匆匆撤退。实际上澳大利亚人撤退的尘土警醒了同时也在Derna的Northumberland 燧发枪连。E.O.Martin中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甩下,也带着部队赶紧撤退。

当晚Neame和奥康纳将军因为彻底失去了跟第二装甲师的联络,意识到自己也面临着危险,也决定撤退。两个将军同乘一辆车,连夜赶往100英里外的Tmimi。夜色中他们的座车错过了一个路口,向着Derna开去。凌晨三点,Neame将军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座车正在Derna郊外的一支运输队中间。黑暗中听到有外国口音在说话,Neame的司机还在说:“肯定是他们雇佣的塞浦路斯司机。” 几秒钟后将军们就看到德国冲锋枪从窗口伸了进来。此后三年他们俩一直呆在意大利北部的战俘营直到大战结束。

在广袤无限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不光是英国人迷路,德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隆美尔的前锋部队很快就超出Agedabia指挥部无线电通讯距离。他每天都要座着他的校正机花上好几个钟头去寻找、协调这些部队。频繁的沙暴常常使隆美尔的校正机和其他联络引导机无法起飞。Olbrich中校的第五坦克团从Msus出发,在沙漠中迷路了一天多。隆美尔座着他的小飞机发疯似地到处寻找他的部队,差一点就早早地退出了战争舞台:从空中发现一支看起来很象Olbrich的部队,他在这支部队头上绕圈飞行,直到地面部队布板指示了一块平坦的地面。在他的飞机落地前的一瞬间,隆美尔发现士兵戴的是英式头盔。他的小飞机迅速拉起,地面立刻射来一阵密集的机枪子弹。幸亏只是尾翼上打了个窟窿。

评论:what if... hoho, 要是当时英军枪法好点,往后几年少费多少劲!

尽管不少部队迷路走失,汽油也越来越紧张,4月7日,德意部队还是包围了Mechili。包围圈内是英第二装甲师的残余和印第三摩步旅,还有其他几个没跑掉的英军小部队。隆美尔向第二装甲师长Michael Gambier-Parry少将写信促降,被拒。第二天一早英国人企图突围,正碰上轴心国部队总攻。除了少数几个英国人跑掉,大部分都做了俘虏,包括Gambier-Parry少将。

隆美尔兴高采烈地看着手下从少将的指挥车里往下卸东西。他俯身拣起一幅大号的防沙护目镜,“战利品呵,我也拿一份 -- 从将军到将军,很合适。” 他调整了一下系带,把护目镜戴到军帽上 -- 在后来的22个月中他就是以这个形象出现在无数张照片上的。沙漠之狐的传奇就这样产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0
精华
2
积分
440
金钱
2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5-10-14 13:16:00 |只看该作者

北非战场之“十字军”战役

奥钦列克将军在他57岁时接管英国中东军政长官一职。他毕业于桑赫斯特军校,参加过一次大战,驻扎过印度。稳步升迁。他与部下同甘共苦,深受部下爱戴。奥钦列克甫一上任立刻对英军面临的各种战略战术问题进行全面检讨,以对付那个简直不可战胜的隆美尔。奥钦列克对手下很有说服力,对付上司也颇有办法。在他的坚持下,邱吉尔不得不同意英军下一次攻击必须在奥钦列克得到足够援助之后,也即从夏天推迟到11月份。

评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前线指挥官没有准备好后方领袖就要求贸然出击,多数要吃败仗。如唐玄宗逼哥舒翰出战潼关。英军前期的失败也不能全怪罪韦维尔将军。首相大人的瞎指挥也负有重要责任。和上级处不好关系的将军战场上也难以有所建树。奥钦列克一出马就拿捏住邱吉尔 -- 你不是要我出头么,那好,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然而奥钦列克的一个致命弱点是选拔使用下级军官时眼力不佳。他相信用人不疑 - 每当他决定选用某人时,他会认为此人一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命令而无需监督。当他用错了人的时候,往往就会因为他的固执而难以修正错误。

奥钦列克到达开罗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重建西非沙漠军团。当发现希特勒正陷足于苏德战场时,邱吉尔决心乘机在北非打开局面,为此他下令将西非军团规模扩大两倍,并更名为第八军。奥钦列克选派Cunningham将军为第八军军长。Cunningham在1941年初只用了八个星期就轻松地击败意大利在东非的军队而声誉鹊起。

评论:别忘了海尔 塞拉西皇帝的土著也打败过意大利人... 现在看打败意大利人真不能算什么“声誉”呵...

“我之所以选择Cunningham,”奥钦列克后来写道,“是因为我对他在Abyssinia表现出的迅速果断影响深刻。我希望我军不再依赖沿海地带,能够进入内地,从更宽广的侧面袭击敌人。” 很不幸的是,Cunningham从来就没有指挥过坦克部队,而且对此也不感兴趣。而这恰恰是跟隆美尔这样的敌人对阵所必须的能力。

Cunningham就任第八军后的头一个任务就是指挥“十字军”战役。这是英军即将发起的最大规模的攻势战役。其目的是要彻底消灭敌人的装甲力量,解除托布鲁克的围困,重新占领整个昔兰尼加以至的利波里。

11月中,在“十字军”战役发起前夜,Cunningham将军和他的手下个个信心十足:战争部不遗余力地提供所有装备以保障此战役 -- 第八军现有118,000名士兵,超过700辆坦克,600门火炮,200门反坦克炮,还有大量其他各种车辆和武器。还有最新成立的沙漠空军近650架飞机可随时提供支援。

轴心国方面,隆美尔手里的牌根本无法与此相提并论。他把一些驻非德军的小单位整合起来组成了第90轻装师(也称“非洲师”)。原来的第5轻装师被重新命名为第21坦克师 -- 其实也就是换了个名字,没有任何补充。隆美尔现在指挥的是非洲坦克集团 -- 包括原来的非洲军团(Afrika Korps)(现有第15、第21坦克师和第90轻装师)和两个意大利军团共六个师。一共有119,000名士兵,但他只有400辆坦克 -- 其中150辆还是老旧的意大利货,另50辆在英军发动“十字军”战役当天正在维修。更严重的是,轴心国驻昔兰尼加的空中力量现在只有550架飞机,已被英国皇家空军从数量上压倒。而且隆美尔也几乎不可能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任何援助 -- 苏德战场上德军最初的迅速进展已经被迫放慢,隐患频传。

Cunningham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三十装甲军团(XXX Armored Corps)由C.W.M.Norrie中将率领,从第八军司令部所在Fort Maddalena向西出击,绕过德军从Badia向南直到Sidi Omar的防线。然后其下属的第22和第7装甲旅将直奔Gabr Saleh, 切断隆美尔反攻的主要通路。Cunningham希望隆美尔把他的装甲部队派到Gabr Saleh,这样英军装甲部队就可以聚而歼之。之后英军就可以或者北上消灭德军Badia总部,或者往西北进军解救托布鲁克。隶属三十装甲军团的第4装甲旅将挥师西北,直扑德军背后,以保护第7装甲旅右翼。

同时行动的还有A.R.Godwin-Austen中将率领的步兵第十三军团(XIII Corps)。他们在行动之初将在轴心国防线东南方向对意大利守军进行骚扰性进攻,吸引其注意力。当Norrie的装甲部队消灭了隆美尔的坦克后,他们将一起向托布鲁克进军。由十三军团来对付隆美尔的步兵和工事。托布鲁克的守军也会向东南方发动接应性的突击。所有这一切,照Cunningham的计划,应在一星期内完成。[cchere.net 西西河 MacArthur]

隆美尔也有他自己的计划。他最终说服德国最高统帅部同意对托布鲁克再次发动攻击。夏天时他留下了意军继续围困托布鲁克。11月初他开始把他的德国师调回托布鲁克,准备在11月21日再次发动攻击。

但是英国人率先下手。11月18日凌晨,第三十军团越过德军防线,在广阔的沙漠上展开。Cunningham和Norrie的司令部一起前进以便于指挥行动。(评论:靠前指挥,不错。)沿途鲜有抵抗,第22和第7装甲旅很快于当日黄昏占领Gabr Saleh。

当Cunningham在Gabr Saleh忐忑不安地等待隆美尔的反击时,Bardia的德军司令部一片混乱。隆美尔一直在计划他的二次托布鲁克战役,对于英军的突然行动毫无察觉 -- 这要归功于皇家空军的努力使德国空军不能肆意侦察,以及英军在行动前一周对于部队行动的周密隐蔽。隆美尔不但被英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还对于英国人前进到了哪里也一无所知。非洲军团指挥官Ludwig Cruwell中将建议隆美尔立刻放弃对于托布鲁克的计划,马上派出两个坦克师南下收拾英国人。隆美尔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计划,他宁愿相信这只是英国人的一次探索性进攻。

评论:没有足够的情报佐证,再聪明的将军也要做出发昏的判断。看来当时英德双方主要的情报手段是空中侦察。

Cunningham在没有等到德军的情况下,向西向北派出装甲纵队搜索德军。此时隆美尔才开始明白自己对形势的最初估计是错的。他批准Cruwell中将的建议并派出装甲部队南下迎击英军。随后的一系列激烈战斗使英军损失了50辆坦克,德军损失约30辆。不过英军得以占领Sidi Rezegh的一个机场,缴获跑道上的19架飞机。Cunningham将军没有等来他预计的隆美尔的反攻,遂认为战役进展顺利,于20日返回Fort Maddalena的司令部。

评论:发昏了。敌人的主力尚未出现,也没有被消灭,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切顺利。不过是缴获19架飞机而已,德国坦克呢?

他其实大错特错。隆美尔已经意识到英国人是要大打出手,他迅速抛弃了托布鲁克计划。11月22日,德国第21坦克师的70辆坦克出现在Sidi Rezegh,猛攻英第7装甲旅。英第22和第4装甲旅先后赶赴战场救援。但是逐次添兵,回天乏术。入夜时分德国第15坦克师赶到,英军第4坦克旅的指挥部被攻克,旅长被俘。当日英军损失300余人和100多辆坦克。占领的机场也丢掉。

评论:看来的确是德国人的战术“涵养” 比较高,装甲部队对阵,英军装甲旅显然不是个,连旅长都让人抓去了。

不过这一切跟次日损失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11月23日是德国的“阵亡将士日”(Totensonntag) -- 纪念一次大战中阵亡的士兵。从清晨开始,隆美尔集中他的坦克集群,对Sidi Rezegh的英军部队逐个攻击。当夜幕降临时,整个沙漠里到处都是燃烧着的英军车辆。所有英军部队都损失惨重,尤其第5南非旅,5700人中有3400人伤亡。这一天英军遭受了自开战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隆美尔无可非议地赢了“十字军”战役第一阶段。当天晚上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危机已经过去。我现在很好,充满自信和幽默。” 虽然他数量上不如敌人,却给了英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他自己也损失严重 -- 至少一打高级军官阵亡,约250辆坦克损失。(评论: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考虑到他只有400辆可用的坦克,这个损失比例实在太高)但是他总能集中起他的装甲力量,协调步兵,炮兵,反坦克炮和空军一起进攻,从而可以以少胜多。“当你把两辆坦克分开让它们一个一个来跟我对阵时,这跟一辆坦克有什么区别?”他后来审问被俘英军指挥官时说,“你们把三个装甲旅一个接一个地送了进来。”

评论:逐次添兵,兵家大忌。老毛讲话,集中优势兵力。五个手指头捏到一起就是拳头。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逐次添兵都是错的。当年朝鲜战场上甘岭战斗,志愿军面对美帝优势火力,只能以逐次添兵的方式打消耗战,不过那是特例。

英第八军司令部里电台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坏了,Cunningham将军只能靠传令兵来接收消息。23日夜间当他得知英军遭受的巨大损失时他痛心疾首。他甚至认为应该宣布“十字军”战役失败,然后撤回埃及,重整兵马。他给奥钦列克将军发电报,强烈要求后者亲临前线评估形势。奥钦列克迅速飞抵前线并做出估计:“我认为隆美尔现在大约跟你一样糟糕。我命令继续进攻,使用所有力量打击敌人,哪怕用上你的最后一辆坦克。”

评论:奥钦列克实在是厉害,一眼就看到问题关键。当战斗到最困难的时候,你以为你马上就要支持不住了时,对方往往也是最困难之时。这时就看谁能咬牙坚持下去。就象山下奉文打新加坡,英国人坚持不住了就投降,岂知山下奉文炮弹都没剩几发了。
说到这想起外国鬼子描写北洋军阀们混战的情景:“胜利属于首先发现对方在逃跑的一方。”

并非英军所有行动都不走运。两天前Cunningham命令第十三军团 - 包括新西兰师,第4印度师和一个坦克旅 - 开始前进而不必等待装甲战的结果。第十三军团向北运动,占领Fort Capuzzo并切断Badia地区轴心国军队的退路。

为缓解德军前线部队的压力,仍然兴奋不已的隆美尔做出一个大胆的计划:“速度是关键。”他告诉他的军官们,“我们必须最大程度地利用对敌人打击所造成的震撼效果。” 11月24日凌晨,当Sidi Rezegh地区的剩余英军尚在战战兢兢之中,隆美尔率领他的非洲军团和两个意大利师越过敌阵,冲向东方。他的目的要越过前线,打击英军后方。希望以此迫使Cunningham将军放弃进攻,退守埃及。他无视德军已经遭受的重大损失,也听不进Cruwell将军的意见 -- 后者建议首先解决Sidi Rezegh地区剩余英军再说。

评论:大胆,实在是大胆。就象武侠小说里一样,面对敌人刺来的一剑,不退反进,迎锋而上,属于同归于尽的打法。能吓就把对方吓住了,万一对方没被吓住自己结局会很惨。这个隆美尔实在是个超级大赌棍。

德军的进攻是如此迅速和出乎意料,英军的后续梯队迅速崩溃。就向隆美尔在昔兰尼加第一次进攻时那样,英德双方部队一起向着东方狂奔六个小时,最后谁都不知道自己跑到哪里,敌我混乱不清。夜幕降落时,一名英军交通警察忽然发现自己指挥的是德国车队。隆美尔和Cruwell将军一整夜都和一群英军呆在一起 -- 德国人乘坐的是一辆缴获的英军指挥车,黑夜里根本看不见车身上的德军标志。

评论:又一次死里逃生。不过原文没有交代德国佬是如何发现这一切还能全身而退的...

隆美尔准确地觉察到了他对英军造成的混乱,可惜低估了奥钦列克将军的个人意志。如果让Cunningham自己做主的话,他很可能已经取消“十字军”战役。奥钦列克将军在Fort Maddalena呆了两天,他不停地派出后援部队。奥钦列克告诉他的部队“敌人正试图虚张声势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 我们必须牢记我们的目标是消灭他们,而不被敌人所迷惑。” 他对隆美尔的评价是:“他正在做垂死挣扎,但他跑不了多远。他的坦克纵队根本得不到后勤支援,我敢打赌。”

评论:奥钦列克眼力高明,看穿了隆美尔的把戏。再厉害的装甲矛头也需要有后勤油料的支援,否则一旦油料用光就是非铁一堆。狐狸遇上高明的猎人,棋逢对手。

他猜对了。隆美尔突入埃及15英里,但是11月26日他的坦克不得不退回Badia加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一路冲杀过来时经过了两个巨大的英军油料弹药储存地,却没有发觉。

最后总计起来,隆美尔的突袭得不偿失。在他开始远袭前,胜利的天平其实是向他倾斜的。但是当他的反击攻势收尾后,英军却得以继续进攻。在德国坦克退回Badia加油的当夜,新西兰师与托布鲁克守军会师。托布鲁克岌岌可危的形势一时得以缓解。南面,当隆美尔远袭东方时,剩余的英第4和第22装甲旅得以重整部队,并把战场上打坏了的德国坦克一一破坏到不可再用。(评论:这一着实在是黑。坦克这种技术兵器,很多时候只是比方说履带损坏或者变速箱损坏,跟不上部队进度只能丢弃。如果有后勤部队给拖回去修巴修巴就又是一辆好坦克。英国人乘机打死老虎,不厚道 )德国坦克在Badia加完油后又赶赴托布鲁克解救局势,却被英国装甲部队挡住。直到晚上英国人退后掘壕时,德军才得以继续向西推进。

奥钦列克11月25日返回开罗后面临着两个难题:头一个是Cunningham的去留。奥钦列克和他的参谋都认为Cunningham在敌人的打击面前不能自持,颜面丧尽。参谋总长Arthur Smith中将认为Cunningham已经“失去对部队的控制,他自己也业已崩溃。” 让他继续担任第八军指挥官无疑将会继续恶化局面;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刻把他撤职又会伤及本来就不高的士气,同时在轴心国看来也几乎是承认英军的失败。奥钦列克最后决定:“或对或错,只能这么做了。” 11月26日,Cunningham被撤职,送进开罗的医院,接收身心双方的治疗。

评论:不明白为何开头说奥钦列克固执己见不肯认错。在俺看来这位奥钦列克将军临阵换马,干脆利索,很有名将风范。

下一个难题就是谁来做继任者。奥钦列克选定,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强令”,开罗的总参谋长N.M.Ritchie少将为第八军的新司令。Richie做奥钦列克的参谋长多年,应该能明白并执行老上级的心意。

44岁的Richie少将是英陆军里最年轻的将军。他出生富有,英俊潇洒,处事乐观。第十三军团指挥官Godwin-Austen将军称Richie “信心十足。” 但是后来他补充说,并非所有人都这么看。自Richie一次大战担任营长后就再也没有带领部队作战过。

其实这都无所谓。奥钦列克事实上指挥着部队,Richie只不过是他的代理人而已。奥钦列克12月1日抵达前线,又呆了十天。在奥钦列克的总指挥下,英第八军重整旗鼓,继续进行“十字军”战役。但是隆美尔仍然锲而不舍地努力阻挡英军的步伐。虽然他和英军的坦克数目现在是1比4,但他仍然成功地又一此封死了托布鲁克的突破口。不过没有后援补给,他无论如何也顶不住英军的压力。一个星期后他被迫西撤40英里,退到Gazala。轴心国部队早先在这里预筑了一条防御线。

评论:隆美尔后来叹息到,他在战场上的胜负其实早就由双方的后勤官决定了。没有后援没有补充,打一点少一点,什么样的将军也赢不了。

隆美尔的防线从Gazala向南延伸了约40英里。12月15日,Richie从东方正面进攻防线的同时,派出一个装甲旅绕过防线南端,试图从后面切断敌人退路。隆美尔决心要保留部队为日后做打算。虽然意大利指挥官激烈反对,认为他那没有机动能力的步兵会被抛弃,隆美尔还是下令在包围圈合拢以前撤退。轴心国军队沿着旧个月前他们进军的同一路线撤退。尽管英军在后紧追不舍,隆美尔仍然努力使撤退井井有条,使所有部队 -- 包括意大利步兵 -- 安全退回 El Agheila。他甚至在Agedabie抓住机会,对紧随其后的英军装甲旅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以7辆坦克的代价消灭了37辆英国坦克。

无论他的撤退有多干净利索也不管他的防御有多坚强,隆美尔这一次是结结实实地栽了。“十字军”战役总算给英国人带来一次胜利。1942年1月初,滞留在埃及的轴心国部队,在Badia,在Halfaya山口,都停止了抵抗。从11月18日至1月中,英军俘虏了33,000名轴心国士兵,击毁300辆坦克。英军损失坦克比敌人还要多,不过只损失了一半的人员。并且他们重新占领昔兰尼加,把隆美尔赶回1941年3月的出发点。“我们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首相大人如此写道。

评论:隆美尔靠虚张声势唬得住英国人一时,唬不住一世。兵锋太盛,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 靠哄骗装出来的强大攻势不可能持续多久,就象靠伟哥振作起来的雄风药效过后还是一样的疲软...  英军在奥钦列克的率领下,在后期采取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实打实战术,就象蓉妹妹和靖哥哥对拳,不管蓉妹妹耍什么花招,靖哥哥一个“亢龙有悔”过去,蓉妹妹总是招架不住的。


北非战场之托布鲁克的陷落  

1941年12月,千里之外发生了几件对沙漠战场影响深远的事件:日本人在远东对英国属地发动攻击,迫使伦敦不得不把北非急需的人员物资转运到远东。年底,德国空军对马尔他岛的轰炸越来越剧烈,德国潜艇也进入地中海,意大利袖珍潜艇对亚力山大军港的破坏活动在加剧。所有这些都使英军的后勤补给越来越困难,同时也使轴心国相对轻松了许多。1月5日,隆美尔接收了54辆新坦克和一大笔油料。现在他有信心对英军的前沿阵地发动攻击 -- 他知道英国人现在很虚弱。

1月21日,轴心国军对从El Agheila出发,向北推进。隆美尔很快就占领了英军弃守的Agedabia和Beda Fomm。原计划这次行动只是扰乱英军继续进攻的步伐,但很快演化成一场全面的进攻。(评:隆美尔的特点:决不拘泥于计划,一旦有机可乘马上抓住机会钻空子。)1月23日,隆美尔进入英军放弃的班加西,缴获大量战争物资,包括1300辆卡车。2月6日他已经把英军赶回Gazala。两星期内Richie的部队损失了40辆坦克,40门火炮和1400名官兵。

Richie面临巨大而复杂的危机:他的手下开始对他失去信心。Godwin-Austen发现Richie有种令人不安的习惯 -- “他总喜欢跟你征求意见,然后再反其道而行之。” 更糟糕的是,Richie还喜欢越过他直接对他的第十三兵团越级指挥。结果二月初Godwin-Austen请辞兵团指挥一职。奥钦列克不得不把第7装甲师师长W.H.E.Gott少将调过来接管第十三兵团。

其他指挥官也发现Richie远不如Godwin-Austen那么镇定自若。“Richie那会儿很混乱,” 接管第7装甲师的F.W.Messervy少将回忆说,“今天要从这里反击,明天又要从那里反击。盲目乐观,不肯相信部队正遭受攻击。当他计划调用第1装甲师进行反击时我向他报告了该师的状况,他马上飞到我这里指责我在跟他唱对台戏!”

远在开罗的奥钦列克察觉到问题,派他的老朋友Eric Dorman-Smith少将前来调查。Dorman-Smith回去后告诉奥钦列克Richie“对于时局没有预见”,并建议撤换之。奥钦列克认为他“已经撤了一个指挥官。如果在三个月内再撤一个的话将对部队士气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所以他决定先留着Richie。

自冬至春,双方暂时都按兵不动。轴心军和英军在Gazala一带形成约60英里长的对峙线。英军防线上布满地雷,沿途到处都是加强支撑点。每个据点都被地雷、铁丝网、反坦克壕和碉堡所环绕,里面储存了足够支撑一星期的给养弹药。据点里的守军任务是阻止任何德国坦克从他们地段经过,同时能对附近任何遭受攻击的据点迅速增援。

5月底,隆美尔准备好了反攻计划。当轴心国步兵和坦克从Gazala防线北方向守军发动试探性进攻时,隆美尔亲率非洲军团和一个意大利师向南绕道Bir Hacheim。然后他将转向北方从防线后方袭击英军。此后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诱人的目标:攻占托布鲁克。

评:沙漠战场上无险可守。每当地形允许时,攻击一方总是绕过防线从后面进攻。英军一开始攻打打意大利据点是这样,隆美尔退守Gazala线英军进攻也是这样 -- 甚至五十年后的海湾战争联军用的还是“左勾拳”战术。在平平坦坦的沙漠上划上一条线然后指望敌人不能逾越,多半要被人从后面包了饺子。

轴心军于5月26日开始从北方发起进攻。27日凌晨隆美尔率领他的纵队 -- 总计约10,000辆各种车辆(评:果然是财大气粗了,居然有上万台车。这感觉跟“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一样) -- 绕过Bir Hacheim侧击英军。他留下一点意大利部队缠出Bir Hacheim的守军,自己率队向东北方向展开。在Bir Hacheim东北方大约5英里处,他击溃了第一拨敌人:印第三摩步旅。到中午时分他的部队已解决掉另外三个装甲/摩步旅。

不过当天下午他遇上未曾预料到的抵抗:英国人最近收到的一批美制28吨格兰特坦克。格兰特坦克75mm主炮发射的高爆弹可以有效地穿透德国装甲。(评:美国佬的技术优势初现威力。其实格兰特上面的37炮穿甲能力更优于75mm炮。75mm本意是用来发射高爆榴弹对付步兵和碉堡的。)

当第二天夜幕降临之时,由于英军的拼死抵抗和新式格兰特坦克的优势,两个德国坦克师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被阻于Gazala防线后面约十英里处。轴心军被逼入一段大约100平方英里的地带,被英国地雷和碉堡包围。意大利工兵从雷场里开辟了一条通路,向隆美尔提供补给。不过英军炮火使得这条补给路线时断时续。动弹不得的轴心军现在坐以待毙,应该是Richie最好的猎物。远在开罗的奥钦列克察觉到这一天赐良机,马上给Richie发电报催促Richie立刻采取攻势。

Richie却并没有准备好。他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和他的两个军团指挥官反复讨论推敲各种行动计划。当英军坐失良机时,隆美尔却在悄悄聚集兵力。6月1日,他突然在Gazala防线上打出一个大窟窿,保证了他的后勤线通畅。他消灭了100多辆英国坦克,抓获3000名俘虏,基本上全歼了第150步兵旅。Richie仍然保持着他那奇怪的乐观。在给奥钦列克的情况简报里他声称:“我为第150步兵旅力战被歼而感到悲伤。但是我仍然相信情况正在每日好转。”

评:坐失良机,失职。Richie当参谋出身,反复推敲行动计划是其最拿手的。问题是战机如白驹过隙,一瞬即逝。随便干点什么也比什么都不干强。从另一方面讲,沙漠之狐这次赢得很侥幸。如果不是Richie这种笨蛋,而是奥钦列克亲临指挥,恐怕狐狸就得自己去趟雷场。据说隆美尔当时一度想到要投降。

隆美尔现在一边抵挡着英军从北部发起的徒劳攻击,一边转向南方着手收拾Bir Hacheim。Bir Hacheim对于英军至关重要,而且比隆美尔想象的要坚固的多。从5月27日就开始进攻该地的意军没有任何进展。该地由3600名自由法国军在Pierre Koenig准将的指挥下防守。法国陆军的声誉誉自法国陷落后一落千仗,自由法国军队决心洗刷耻辱。隆美尔原计划24小时拿下Bir Hacheim,最后却花了一个星期还多。“我在非洲还从来没有打过这种恶仗。”他后来在日记中写到。

6月2日至6月10日之间,德国空军出动1300架次空袭Bir Hacheim,同时隆美尔的地面部队不分昼夜地炮击守军。隆美尔数次敦促Koenig投降,每次都被法国人干脆地拒绝。6月10日守军弹尽粮绝,Richie下令撤守该地。Koenig身先士卒带领约2700名士兵冲出德国人的包围圈。天亮后德国人冲进据点,却只发现一些伤员和遗弃的装备。

Bir Hacheim既克,隆美尔转头沿Gazala防线一路向北,逐个据点扫荡英国守军。他的迅速行动抵销了敌人的坦克优势。到6月的第三个星期,他已经把敌我坦克数量比拉回2:1。

评:12月初,英德双方坦克数量比还是4:1。德国坦克部队占尽上风,有隆美尔的指挥过人之处,也有德国坦克的技术优势和训练优势。Panzer III是世界上第一种每辆车都装有无线电的坦克,这种通信优势对于装甲部队协同作战极端重要;德国坦克的装甲经过表面增强处理,英国穿甲弹打上去就碎。其实英国人41年4月就缴获了一辆四号坦克,可直到次年3月份,才有人想起来要研究研究它 -- 然后才发现德国坦克装甲的秘密;更要命的是英国人喜欢强调坦克在行进中射击 -- 想象一下没有火控系统的帮助,坐在摇摇晃晃的车里如何能打中几百米外的目标!德国坦克就实际得多,训练中强调的是行进中短停射击。

Gazala防线已成废墟。隆美尔现在把视线再次投向托布鲁克。

1942年6月的托布鲁克防守力量比头年削弱了许多。这部分因为英军不得不把人员物资转投入其他战场,还因为第八军过于相信那条Gazala防线。奥钦列克并无死守托布鲁克的计划。早在2月4日他就发布命令宣称:“如果敌军有可能攻陷托布鲁克的话我军可以酌情放弃阵地。” 他进一步解释说他不愿意把整师的部队钉死在托布鲁克。他的计划得到伦敦首肯,而且英军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炸毁托布鲁克的贮存设备,开始撤离。

目前托布鲁克守军是由H.B.Klopper少将率领的约35,000名南非士兵。大部分官兵包括Klopper本人都是刚到托布鲁克不久,缺乏战斗经验。很多地雷都在去年“十字军”战役中被起出以便于守军出击。还有些地雷被重新布到Gazala防线,因为托布鲁克看起来已经很安全了。

在六月份不幸的日子里,当轴心军粉碎Gazala防线并逐步逼近托布鲁克时,守军疯狂地加固工事。不过他们仍然不知打起来后究竟应该死守工事还是逐步放弃。Richie对此并无只字片言的安排。

其实英国高层指挥官们对此也是一片茫然。6月15日,当Gazala防线最后一个据点陷落后,奥钦列克收到首相大人的电报:“我认为现在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放弃托布鲁克。” 随后的几封电报中邱吉尔进一步把此要求作为命令提出。奥钦列克不得不致电Richie要求他防守托布鲁克。

评:要了命了。上层举棋不定,下面人只能干瞪眼。政府高层对于战场指挥官横加干涉,恶果如此。感觉邱吉尔似乎跟老蒋一个毛病,特喜欢对在军事上指手画脚,过一把打仗瘾。

Richie开始企图在托布鲁克原有防御半径以外30英里处挡住德国人。但是6月16日防守该线的英军遭到德国坦克反复打击,损失惨重,Richie不得不令该部撤往埃及,遂使托布鲁克于18日重陷轴心国包围之中。

“对我们每个士兵而言,”隆美尔写到,“托布鲁克就象征着英军的抵抗。我们现在就要灭掉它。” 非洲军团和意大利二十军团于6月20日在德国空军的协助下开始攻击托布鲁克。整日150架轰炸机出动580架次。“它们在守军头上以一种非常壮观的方式俯冲投弹。”隆美尔的情报官Freiherr Von Mellenthin上校写到,“巨大的烟尘从守军工事里升起。当我们的炸弹落到守军头上时,所有德国和意大利炮兵一齐开火,炮击和轰炸所投放的火力总量非常惊人。”

评:本文并没有提及的是,与德军集中所有火力相反,英军采用了一个奇怪的均分方案:所有火炮和飞机平均分配给所有旅级单位。结果是英军从坦克大炮到飞机,全部平均分配给步兵部队作为陪衬 -- 这反映了大英帝国军事思想之落后。

当守军匆匆布下的地雷区一被清除,德国和意大利步兵便蜂拥而上,与守军展开近身肉搏战。步兵后面跟着德国坦克。下午晚些时分,当托布鲁克的陷落已成定局时,Klopper下令炸毁价值上千万美元的物资囤积。不幸,他的大部分电话电报线也被一起炸毁,他根本控制不了他的部队。晚上9点他从仅剩的一条电话线向Richie报告局势:“我控制不了局面。”Klopper喊道,“所有坦克战损,一半火炮打光了。如果你反击的话,通知我一声。”

Richie没有计划任何反击。他于次日凌晨6点给Klopper最后的指令是:“我已无法对托布鲁克局势做全面了解。你只能依靠你自己对局面的判断来决定是否需要停止抵抗。”

6月21日上午9:40,Klopper向隆美尔投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把他通信线路炸毁的爆破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隆美尔大发了一笔横财:俘虏了2000台车辆,包括30辆可用的坦克,400门大炮,足够支持他的坦克跑遍全埃及的油料,5000吨给养和大批弹药。

评:哭笑不得啊。Klopper少将日后在战俘营里应该把那个负责爆破的工兵连长揪出来狠揍一顿。不过任何事情有好有坏。隆美尔大发了一笔后一时间信心膨胀,吹嘘靠在托布鲁克的缴获他就可以打下埃及 -- 结果是凯塞林元帅攻打马耳它岛的战役被推迟。事实上正是因为马耳它岛迟迟没有被攻克,才导致沙漠之狐后勤上捉襟见肘... 这可真是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隆美尔只花了不到24小时就完成了他几个月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据报道说,他当时向被俘英国军官宣称:“先生们,对你们而言战斗结束了。你们象狮子一样英勇战斗,只是被驴子率领着。” 次日他即被希特勒提升为陆军元帅。后来当他亲手接过元首授予他的权杖时,他写信给夫人说:“我倒宁愿他再多给我一个师。”

托布鲁克的陷落对于盟军是个严重打击。首相大人称之为“令人震惊而悲哀的损失”。他是在华盛顿会见罗斯福总统时得知这个消息的。他当时对此的评论很简短:“非常令人不安。” 不过首相身边的参谋长H.L.Ismay将军注意到首相从来没有如此畏缩过。

首相当然对此极为不安:他自己的政治生命因此而出现危机。他的国家能否生存也有赖于此。当他回国后他还要面对下院对他的弹劾进行投票。

虽然后来他赢得下院的支持,但是英国政府仍然面临巨大危机。通向埃及的大门大敞而开,隆美尔正杀气腾腾打过来。他向自己的部队宣称他们可以10天内饮马尼罗河。在拿下托布鲁克后的一星期内,他已经前出到Mersa Metruh -- 越过利比亚边境140英里远。再走一半路程就可到达亚力山大。

当隆美尔深入埃及时,亚力山大和开罗也在紧张准备应对入侵。英国领事馆和军政部在匆忙焚烧文件,上空终日环绕着纸灰和烟。汽车卡车载满逃难的人,堵塞着公路。火车也挤满逃离的难民。在亚力山大,Barclay银行一天之内被恐慌的人群提空了一百万英镑。在开罗商人们开始囤积居奇。有人开始大量倾销手提箱;还有人大力推销胶带,宣称是防备空袭的最好物品。唯一不受时局影响的人是英国大使Miles Lampson爵士。他在Mohamed Ali俱乐部开了个80人参加的大party。“至少隆美尔来了后,”老爵士宣称,“他知道到哪里来找我们。”

奥钦列克可没有这么想。他于25日飞抵Mersa Metruh,将Richie就地解职并接管第八军。他把部队一口气撤到El Alamein的预筑防线后。El Alamein离埃利边境240英里,距亚力山大市只有60英里。El Alamein地处沙漠边缘,易守难攻,北接地中海,南面是由山岭围成的Qattara洼地,低于地平700英尺,不可逾越。

奥钦列克命令部队驻扎下。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内他风餐露宿,与部队同甘共苦。他试图用自己的平静和自信来给饱受蹂躏的第八军注入信心。整个七月份隆美尔在不停地攻打El Alemein,奥钦列克以娴熟的战术应对。双方一时有攻有防,战线胶着。

对于远在伦敦的邱吉尔内阁来说,以及对英国公众而言这些都远远不够。奥钦列克不得不对过去几个月里第八军遭受的损失,尤其是Richie的指挥无能负责。邱吉尔和英国民众对此耿耿于怀。奥钦列克的声誉开始因为手下人的失职而蒙上阴影。邱吉尔认为应该选拔一位新的沙漠军团指挥官以振奋民心。

评:公平地讲,奥钦列克其实跟隆美尔也算棋逢对手,屡次识破狐狸诡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每当时局危险,总要奥钦列克出面才能化险为夷。只不过他选错了手下,最后被首相大人出于政治目的当了替罪羊。

八月中两位英国人到达开罗。一个是H.L.R.Alexander将军。他是敦刻尔克海滩上最后一个撤退的指挥官。他镇定自若,拥有第一流的军事头脑。据说即使是在敦刻尔克那样兵荒马乱的时刻,Alexander将军作为一个老牌绅士仍然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泰然自若地坐在海滩上的早餐桌前慢慢地享用他的面包果酱。现在他要接替奥钦列克的中东军政长官一职。

另一个新进人物是Bernard Law Montgomery中将。敏感机智,健谈而充满热情,对敌冷酷而又不拘常规 -- 从个性上讲蒙哥马利和彬彬有礼的Alexander将军根本是两路人,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后来成为工作中的好伙伴。

8月12日,也即蒙哥马利接管Richie第八军军长职务的前一天,他在开罗Shepherd's旅馆和Alexander将军和下午茶。Alexander将军只给蒙哥马利一个很简短的指令:“到沙漠里去打败隆美尔。” 第二天,54岁的蒙哥马力即启程动身,带着这个简单而又艰巨的任务,奔赴前线。

评:又一个将星出现。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隆美尔打得不错,或者说英国人犯了太多错误而被隆美尔一一抓住不放。本文没有提及的一个事实是英国人已经破译了德军的埃尼格玛机,再加上意大利人用的是瑞典造的更低档C38m密码机,所以轴心国的无线电通信对英军几乎是透明的。英国人掌握着大量的信息优势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只能说明这一阶段的英军指挥系统实在是思维老旧,指挥混乱,协同不力,问题多多。
【转帖】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0
精华
2
积分
440
金钱
2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5-10-14 13:23:38 |只看该作者

阿拉曼战役

地图中间部分各道路的交汇处就是凯塞林隘口(Kasserine Pass)
东北偏北方为斯贝特拉(Sbeitla)
远处东南偏东方即为西吉・布・吉特村(Sidi Bou Zid)
凯塞林隘口直通北边的塔莱(Thala)
西北方是特贝萨(Tebessa)――由于墨所里尼的愚蠢指示,德军永远也到不了那里了。


战前双方形势
  阿拉曼战役失败以后,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不断向西撤退,在巧妙地避过了蒙哥马利的几次追击后,已经逐渐向非洲军团的增援部队汉斯・冯・阿尼姆(Hans von Arnim)大将率领的在突尼斯的第5装甲集团军靠拢――在旁人看来,非洲军团已经是落日残烛,被盟军部队两面夹击最终全军覆没已经是迟早的事了。但是,“沙漠之狐”从来没有这么想,在两支盟军部队做向心运动而自己的部队在不断收缩靠拢时,自己其实已经享有了中央位置的战略利益――他们可以集中全力来打击任何一个对手。
  此时的隆美尔元帅因操劳过度,早以是一个病人,但作为一个进攻型的将领,他绝对不甘心以连续几个月的撤退作为自己非洲之行的结束礼;另外,隆美尔已经得知元首希特勒考虑用阿尼姆大将取代他在非洲作战德军的指挥权,因此,无论如何他也急需一场胜利来证实自己“沙漠之狐”是名不虚传的。在马雷特防线(Mareth Line)非常有限的防御力量得到暂时的稳定后,隆美尔决定发动一个拿破仑式的两面攻击,以发挥所谓的“内线”理论――趁其中有一方面尚来不及救援之前,首先击败西面“初出茅庐”的美军部队,假使真的成功了,那么隆美尔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自己的老冤家――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因此,在非洲军团的精锐部队第21装甲师在1月底占领了费德隘口后(Faid Pass),隆美尔制订了一个并不复杂的反击计划:运用手中仅有的装甲部队穿越西面的数个隘口,并向西北方向穿插,分割并消灭那些还是“菜鸟”的美国新手们。“美国人尚无实际战斗的经验,所以我们必须一开始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好让他们产生一种深入的无法磨灭的自卑感”隆美尔元帅如是说。
  盟军方面,自从“火炬”行动以来,北非的形势就显得一片大好,从埃及开始东面英军便一路追击似乎显得“溃不成军”的非洲军团;从西面登陆的美第1集团军也在不断向突尼斯推进,两支庞大的盟军部队在不断地做向心运动,意图把非洲军团紧紧地包围住。然而,由于第8集团军小心谨慎的行动,蒙哥马利发动的招牌式的“正面作牵制进攻,从沙漠内陆作迂回运动以切断敌退路”的进攻却因种种原因被隆美尔巧妙地避过――一直追到了马雷特防线,由于地雷、补给线等各种问题,英军的进攻在这一线暂时延缓了。另一边厢,美军在突尼斯还没有站好,身经百战的德军第21装甲师已经攻破了费德隘口,获得了一个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的“跳板”――这次突击使盟军的高级指挥官可以猜到敌人是在发动一种什么形式的进攻,却无法猜到对方真正的主攻地点――他们把这个在费德隘口上的突击当作是一种分散联军注意力的行动,并相信主攻方向将会在丰杜克(Fondouk)附近――这一错误的判断充斥在美军的指挥官当中,致使第1集团军的司令安德森把美第1装甲师的坦克分成了两个战群,其B战群便保留在丰杜克后方充当预备队,大大的降低了自己的装甲力量。到2月13日为止,美第2军和友邻的法国第19军只是零星地布置在战线上,互相之间根本形成不了什么有效的呼应;第1装甲师也被分散使用……如此种种美军在西面错误的部署,将成为后来德军各个击破战术的牺牲品,这些远渡重洋而来的“扬基”们,将为自己的无知付出宝贵的“学费”。
  整个进攻计划都很巧妙且效果将会出其不意,但很可惜的是,由于隆美尔当时无法掌握整个非洲轴心国部队的指挥权,其搭档阿尼姆将军对其进攻计划多次阻挠,不支持隆美尔的进攻计划――这为日后隆美尔无法把该战役从战术胜利引申到战略胜利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为非洲军团埋下了最后一颗定时炸弹。
  于是,这场二战中德国与美国的首次交锋即将开始。
西吉・布・吉特村(Sidi Bou Zid)争夺战
  2月14日,星期日,情人节。在沙洲月色的衬托和漫天的尘沙下,凌晨4时,代号为“春风”的进攻行动拉开了凯塞林山口战役的序幕。
此次“春风”行动由阿尼姆的副手海因茨・齐格勒将军亲自指挥(General Ziegler),他指挥着由第10装甲师组成的包括刚抵达非洲不久的第501重坦克营(据资料,当日德军投入的实际为501重坦克营的1连,大概只有11辆极早期型的“虎”坦克和16辆3号坦克)的2个战斗群:第10装甲师的格哈德战斗群从北侧突破,雷曼战斗群直接从费德隘口沿公路正面进攻吉特村;隆美尔则负责南面的第21装甲师:部队穿过马扎拉隘口后分为两个集群包围吉特村;舒特战斗群向北面突击,斯坦霍夫战斗群向西推进。
  14日早上6时30分,德军对勒西达山的炮击开始了,进攻吉特村的两个战群像钳臂一样张开,把美军第1装甲师的A战斗群(B战斗群还在北边的丰杜克,被当作了预备队使用。)紧紧地夹住。炮击开始两小时后,40辆德军坦克及Pak38、Pak40牵引式反坦克炮在炮火的支援下,与伴随步兵一起由北侧通过了勒西达山。随后,德军的部队兵分两路,一半部队前往斯贝利,剩下的大约20辆坦克以及后续抵达的包括虎式坦克在内的部队一起转向费德隘口,配合雷曼战斗群正面迎战美军的A战斗群。9时许,南面的舒特战斗群开始由克萨瑞山以北向吉特村前进,另一边的斯坦霍夫战斗群穿过克萨瑞山南侧的马扎拉隘口后向西推进。当日,德军还投入了大量的Ju87“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对吉特村和克萨瑞山的美军部队实施了不间断的对地攻击――防守吉特村的美军A战斗群不得不施放大量烟雾来进行自我保护,然而这就给经验不足的己方部队带来了极大的调动困难。
  正午,于吉特村的美第1装甲师第1装甲团3营的51辆M4“谢尔曼”坦克对德军展开了反冲击,然而,由于双方无论在装甲兵战斗素养和坦克性能上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美军付出了44辆坦克被摧毁的极其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只是稍稍延迟了德军推进步伐的效果。到下午1时,3营的战损已经达到了50%。接下来的战斗里局势更是一边倒,德军两个坦克群的钳型攻势几乎把整个A战斗群都包围了。下午晚些时候,A战群开始撤退,被命令其于斯贝利东侧重新集结。于是,德军在当天攻占了西吉・布・吉特村。
  截至2月14日,美军共损失了44辆“谢尔曼”坦克、15门自行火炮和7辆半履带装甲车,至少71日成了俘虏。并且,美国还上了一堂非常宝贵的反坦克教导课程――其装备的37mm反坦克炮对德军坦克的打击毫无作用,早已是过时之物。
  14日晚2320时分,有“绅士杰姆”之称的阿尔基中校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美第2军直属C战斗群的指挥所,接过了第1装甲团2营的指挥权,并于次日凌晨以一个加强了自行反坦克炮连的坦克营、68装甲炮兵营(缺A连)和第6装甲步兵营的兵力向吉特发动了反击――由于反击前情报严重失准(美军当时预计吉特村附近有大约40辆德军坦克,但实际数量超过了100辆),准备极其不充分,并且在德军坦克数量、质量上占尽优势,还在村子周围预设好了一个由坦克和反坦克炮组成的反坦克阵地的情况下,以逸待劳,美军为其经验不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只有4辆坦克和若干步兵逃出了那个反坦克陷阱,美军坦克部队的墓地。
  到25日止,美军已经损失了超过100辆坦克和各式装甲车辆;而德军的进攻表面上似乎很顺利,但由于指挥系统不统一,内部存在的矛盾也在慢慢滋生……
凯塞林隘口之战
  由于北线攻势的进展顺利,隆美尔在14日那天已经要求齐格勒将军趁着黑夜尽量向斯贝特拉(Sbeitla)方向扩张,然而齐格勒却说他必须获得阿尼姆**准才可以前进――德军由于指挥系统的不统一问题终于第一次暴露了,隆美尔已经不是轴心国北非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在行动中和阿尼姆同级,根本无法越权指挥阿尼姆的部队,而阿尼姆本人却极其不赞成隆美尔的进攻,认为他是冒险的,却更愿意让自己的部队向北面丰杜克一线进攻(那里正是美军主力所在)。于是,一直到2月17日,整整拖了两天,齐格勒的部队才向前推进25英里到达了斯贝特拉,并且遭到了美军早已集结好的部队的顽强抵抗。直到下午,美军的部队才开始撤退,德军部队进入了斯贝特拉。但到此为止,第10装甲师已经停止了它前往近在咫尺的凯塞林山口――阿尼姆全面反对隆美尔的冒险进攻,全面收回了他的第10装甲师。
  这边厢,南面隆美尔亲自率领的部队快速的推进,15日占领了加夫萨(Gafsa),留下了门顿上校的288特别部队(著名的非洲坦克精锐团)后,17日又前进了50英里,穿过了菲里阿纳(Feriana),并占领了美军的泰勒普特(Thelepte)机场。这时,也就正好是北面第10装甲师占领斯贝特拉前不久,隆美尔的联合作战才应该正式开始(两支部队夹击凯塞林山口),但由于阿尼姆的不配合,使行动再次延误。
  于是,一个有趣的插曲出现了,隆美尔决定把他进攻的建议呈送给墨索里尼――后者其实迫切希望能获得一次胜利,以增强其在国内已经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同时,隆美尔最亲信的参谋长拜尔莱因也说服了在突尼斯的空军指挥官,使他们同意支援这个计划。然而时间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浪费,直到18日的午夜罗马方面才来电准许继续进攻并把第10和21装甲师的指挥权都交给了隆美尔。不过可笑的是,这个“继续进攻”的命令却规定应向北进攻塔莱(Thala)和勒凯夫(Le Kef),而不是向西北穿过特贝萨(Tebessa)――按隆帅的话说,“这是一种惊人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近视”――这样的进攻正好是敌军的正面,将会和敌主力部队撞个正着。但同时,这个可笑的命令又表述得模棱两可,以至有为自己的目标服务,钻空子的机会。
  但无论怎样,部队必须先拿下重要的山口――凯塞林隘口。2月19日,虽然第10装甲师的调动被阿尼姆一再延误,德军部队还是于墨索里尼的进攻命令下达几个小时后,以3个营的微弱兵力进攻了凯塞林山口。防守该山口的美军部队是斯塔克上校(Colonel Stark)的混合部队。由于防守的一方缺乏协调,到黄昏时德军已在某些点上渗入。此时,如果第10装甲师能够投入更多的兵力,也许战斗的效果将会更好,然而,到夜间为止第10装甲师所赶到的兵力只有1个坦克一股脑、2个步兵营和1个机车营,而剩余的几乎半个师包括501重坦营在内,仍然扣留在阿尼姆手里。
  直到20日下午,隆美尔才能对凯塞林隘口发动集中的进攻――包括一个意大利营的5个营发动了全面的突击,并迅速地突破了敌军的阵地。在遭到只有一个营(一个坦克连、一个步兵连和一个野炮连)不到的英军顽强抵抗,损失了11辆坦克后,突入了谷地纵深,凯塞林隘口终于成功占领了。此后,隆美尔向塔莱和特贝萨两个方向派出了搜索支队,目的是使盟军在预备队的调动上感到困难,同时还想夺取在特贝萨美军的巨大补给仓库,迫使美军撤退(这是他自己原定的计划)。同时,邓费准将(Brigadier-General Charles Dunphie)的英军第26坦克旅(2个坦克团和2个步兵营)已经从塔莱向南移动,在距离凯塞林隘口约10英里的地方构筑了阵地。此时的盟军远想不到其实德军的兵力已经比他们想象中要弱得多。
  2月21日上午,隆美尔犹豫了,他决定停止前进,他预计21日盟军会有一个反击。然而,这是一个代价沉重的错误。那天并没有出现反击,恰好,盟军由于估计德军的部队数量十分庞大,增援部队在一天内均已赶到,使得原本在数量上已经占了劣势的德军现在处境更为困难。
  这时,一个戏剧性的转折发生了。经过从阿尔及利亚西部4天800英里的急行军,美第9步兵师的炮兵营出现在了通往塔莱的大陆上,并于21日花费了一夜的时间做准备。22日凌晨,当德军的坦克开始向塔莱推进时,就遭到了这支炮兵部队的炮火打击,这一打击极大的鼓舞了盟军的士气,并且坚定了邓费准将率领的不断向北撤退的英军部队抵抗的决心。更重要的是,炮兵的猛轰使隆帅和指挥塔莱突击部队的福里茨・冯・布罗伊将军确信,盟军主力援军已经到达,14日以来的突袭效果已经失去。
  22日上午,德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向塔莱的进攻,但已经收效甚微,相反,严重的损失已经使他们吃不消,而在个地区的美军,兵力远比他们强大。
  那天下午,隆美尔与飞来前线视察的凯塞林获得一致的结论,认为再继续进攻已无力可图,而且非洲军团兵力薄弱,已经十分疲惫,有随时遭到反击的危险。于是,非洲军团开始分段撤退。
  据不完全统计,战役中德军造成美第2军6300名士兵死亡、受伤或失踪,俘获了4026人;摧毁了183辆盟军坦克,194辆半履带式装甲车,512辆各式车辆。
  至此,为期6天的凯塞林山口战役结束了。
总结
  阿拉曼战役以来,非洲军团两翼受敌,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当德军部队被英美部队逼到突尼斯一线时,隆美尔利用美军部队的经验不足,发动了通过凯塞林隘口,直取美军后方补给仓库特贝萨的突袭。
  整体的进攻计划其实很好,利用美军部队的经验不足,防守战线上的不协调,只要德军互相配合,一定能取得不小战果,但事实证明,除了进攻的第1天由于北线齐格勒率领的第10装甲师和隆美尔率领的第21装甲师各自为战,取得了不小战果外,在关键性时刻,即两个装甲师急需配合进攻之时,阿尼姆却死扣第10装甲师不放,阻止隆美尔的所谓“冒险”进攻,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也因此导致了进攻部队后续兵力不足,无法形成连续性的突击,而美军也在数次经受打击和教训后组织防御――隆美尔最终无法把一个战术性胜利推广到战略性胜利,更加无法把非洲军团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凯塞林战役后,非洲军团命运已定,昔日DAK横扫昔兰尼加的壮举已不复存在【转帖】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华勋章

帖子
2863
精华
32
积分
8239
金钱
70140
荣誉
40
人气
75
评议
21
9#
发表于 2006-2-9 12:55:47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战役资料介绍得不错。若有其他战役资料可以以补充。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1
精华
0
积分
26
金钱
51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06-2-9 23:17:01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很有帮助!谢谢谢谢了哈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10
精华
0
积分
406
金钱
452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06-2-11 18:19:27 |只看该作者
现在正在玩,刚好可以参考参考【开心】
07 C&C3 COD4:MW Crysis The Witcher
08 Mass Effect Fallout3
09 Borderlands COD6:MW2 Dragon Age:Origins NFS:Shift
10 Mass Effect2 Fallout:New Vegas MoH2010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86
精华
0
积分
93
金钱
4521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06-2-11 21:59:36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28
精华
0
积分
264
金钱
37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06-2-12 01:12:46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很好!```````
很详细!`
谢谢分享!~~~~~~~~~
帮顶一个!!!!!!!!!!【开心】

使用道具 举报

蜀 驸马都尉

帖子
2536
精华
0
积分
1268
金钱
391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06-2-12 10:38:17 |只看该作者
请问轴心国的最后一个任务
07 sadfa 194x的某个时刻

主要目标:
1 、 完成隐藏任务
2 、 Hans von Gr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06
精华
0
积分
154
金钱
102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06-2-12 12:10:41 |只看该作者
支持噢  好详细...【支持】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53
精华
0
积分
127
金钱
236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6#
发表于 2006-2-19 20:19:32 |只看该作者
支持  绝对支持【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4
精华
0
积分
52
金钱
62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7#
发表于 2006-2-22 12:45:49 |只看该作者
回帖是一种美德!支持楼主!我要隐藏关的攻略!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68
精华
0
积分
234
金钱
52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8#
发表于 2006-4-8 20:02:32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好详细啊
正好看不懂英文发愁呢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54
精华
0
积分
77
金钱
158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9#
发表于 2006-6-22 23:16:03 |只看该作者

顶就一个字

爽~刚装好~~可以好好玩了~~PP系列~挺经典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44
精华
1
积分
423
金钱
1826
荣誉
10
人气
0
评议
0
20#
发表于 2006-6-23 01:09:27 |只看该作者
LZ的攻略相当详细,本人有意借此再完善一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9-7 01:38 , Processed in 0.42710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