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endru 于 2024-10-27 10:26 编辑
历史人物的评论应该放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否则就进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
前燕可以快速崛起,因为早在永嘉之乱时期,慕容氏腾飞的第一代创始人慕容廆就成立了经济特区,采取了各地豪族大姓统领各地流民的决策,随后收揽了大量的汉人红利。随后慕容氏与汉人豪族士族在战火中结交,斗争中成长,双方互利共生的蓬勃发展,各地豪族和士人在前燕官僚系统中的比例相当高。
等到慕容皝在死前的四年,对前燕进行了一次中兴性质的自我改革。靠着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将垃圾扫除,将一个新的局面轻装上路的交到下一任政府手上。慕容皝死于 349 年,在这之前,前燕政权此时的机体仍然是相当健康的。
慕容儁直接取消了大单于台,慕容和鲜卑贵族全部出任汉式官吏,从制度上开始胡汉合一,极力避免激化胡汉矛盾。除了缓和矛盾外,由于冉闵例子实在是太触目惊心了,这也给了慕容儁另一个启示:就是与汉人的合作再好也是需要提防的,这个世界永远是非我族人其心必异的。354 年,慕容儁开始大规模的分封诸王,一口气分封了 23 个王,并将兵权几乎全部收到了慕容贵族手上。360 年,慕容儁死后,随着最厉害最功勋卓著的帝国柱石慕容恪上位,前燕貌似避开了匈奴汉和羯赵的亡国祸根:既没有胡汉矛盾,又没有军功派的野心反噬,这个时代的军神还让所有敌国势力全都瑟瑟发抖。但在他死后仅仅三年,前燕亡国了。 慕容儁在分封诸王的时候跟宗室们耍了个心眼。西晋诸王是实封制,有封土,有官吏、军队,司马诸王每年都是有一笔封地收入的;而前燕诸王是虚封,并无实土,也因此并没有封地的定期收入。所以每个王爷们也开始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把本该的封地好处拿回来。因此,诸王都开始在主政地方的时候去侵占国家的户口将其圈入军营的控制和保护,每个慕容王爷都有着数量庞大的“营户”。由于国家账面的户口在诸王的侵占下越来越少,也就导致了原有的徭役和税赋越来越重,由此很多百姓为了逃避徭役赋税,也开始主动依附于诸王的羽翼下成为隐性的营户。国家开始陷入了一个越来越快的堕落循环。慕容恪死后,悦绾上疏后被慕容暐安排专办此事,朝野震惊,随后居然清查出来了百万级别的私藏人口! 慕容恪,没有成为石虎,成为了前燕的霍光。慕容恪的胜利,也意味着是军功集团的胜利。因为这些年慕容恪军功卓著,统掌六军,枝枝蔓蔓都是他的系统。慕容恪也用他的宏大宽仁保证了前燕的政局在随后的六年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战无不胜。但是,也是在慕容恪手中,慕容鲜卑军功贵族的强大既得利益群体迅速板结化,也成为了慕容氏后面亡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前燕出了慕容恪稳固住了主少国疑的政治局面,却因为自己是军功集团的总代表根本不可能去改革已经不适应建国后国家发展的军队贪污和军封匿户问题。没有慕容恪,前燕不一定会如此顺利的冲出东北,河北最终的走向也许还会混沌很多年。但也正是因为慕容恪这位前燕功高无二的太宰采取的放纵政策,让前燕的军队系统迅速的朽烂。 前燕算是成也慕容恪,败也慕容恪。 偶尔看到前燕的历史,想到多年以前玩的游戏,留言讨论一下,感觉这儿的版主好像推崇慕容恪过分了,慕容恪,字玄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