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541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中国三大千古一帝和世界一帝 [复制链接]

帖子
87
精华
0
积分
44
金钱
152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0:50: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近闲着没事翻看了一下历史书籍,发现咱中国名族的历史,大概也就分为了两个阶段,总共由三位千古一帝和一位世界级别的大帝开创出来的。
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威加四海,万邦来朝!
开拓者:始皇帝嬴政!
由嬴政一扫六国,统一天下开始,然而真正让嬴政成为千古一帝的功绩,不是扫平六国,而是车同轨,书同文的大功绩。
如果没有文字的统一,或许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就如同现在的越南,很久以前他是属于中国的,到了宋朝就开始独立出来。
之所以脱离咱一大十早月,与宋朝的弱小有关,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教化的关系,越南人使用的不是汉字,说的也不是汉化,对于中国自然也没有多少的归属感。而其他的地方,例如偏远的岭南,不管发生过多少次的叛乱,朝代的更迭,最终都是属于中国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说的是汉化,用的是汉字,从灵魂的深处,血液的源头,他们都被秦始皇烙上了汉人的印记。
后世不管经历多少个朝代,敢于真正不计后果,投入开发岭南,造福后世子孙的帝皇只有一个:秦始皇!秦朝时期,岭南地区是真正的烟瘴之地,没有所谓的鱼米之乡,人过去了很难存活下来,即便是在宋明时期,那里也是用来流放官员的,也只有秦始皇才有魄力将三十五大军投入岭南进行大开发。
光是这一点心胸魄力,后世的汉武帝和唐太宗都略逊了秦始皇半筹。
继任者:汉武帝!
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到了汉武帝这一代,汉朝的实力终于达到了顶峰,终于有实力队塞外名族进行了征讨,霍去病封狼居胥,陈汤喊出了放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
不管后世怎么评价汉武帝穷兵黩武,可是他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正是在他手中,汉人这个称呼传遍塞外,汉人的骄傲和荣耀刻进了咱们的骨子里!
大成者:唐太宗!
唐太宗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古一帝,不是因为他扫灭窦建德之类的军阀,而在于他再次扬威域外。经历了五胡乱华的糟蹋,汉人的威名早就不复存在,中原大地被域外民族视为狩猎的场所,任意往来劫掠。唐太宗忍辱负重,签订白马之盟,暗中舔砥伤口后,直接扫灭了一大票的外民族,获得了天可汗的称号。哪怕到了今天,在美国依旧有着唐人街的存在,可见这位大帝的魅力和影响,在中华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三位千古大帝的存在和努力,铸就了汉人的辉煌和骄傲,而另外一位千古一帝,直接开创了中国的另一个时代,站在汉人的角度上,他是个杂碎和垃圾,可是站在胡人的角度上,他的伟大和非凡,超越了嬴政,胜过了汉武帝和唐太宗,绝对称得上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帝皇。
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另一个时代:卑躬屈膝,为奴为婢的开创者!
开国皇帝也有命好和命衰的区别,无疑老赵同志的命好到屌爆啊!五代第一英主柴荣,三十九岁,正当人生巅峰的时刻就积劳去世了,可见呕心沥血到了什么程度。结果最后竟然便宜了咱们的老赵同志,如果柴荣泉下有知的话,估计会直接气得活过来,生生把老赵给掐死。
接着咱们看看老赵同志的对手都是些什么人:南唐后主李煜,蜀后主孟昶,汉后主刘鋹,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你会发现这些都是堪比刘婵的极品君王,更为可怕是吴越之主钱俶,在赵匡胤还未统一天下时就主动上前求吞并,没错,重要的话说两遍,是主动上门……求……吞并!
有着这样一群渣对手,按理说统一天下没有任何的难度,可是咱们的老赵同志依旧坚强的做到了,没有一统天下!这样的能力,放眼中国历史,不知有多少帝皇得为老赵同志伤心流泪啊!
咱们用另一个皇帝来跟他对比,或许会更加的突出一些!
大家都知道的大耳贼刘备,先别急,看看咱们刘大耳朵的后半生,勇夺荆襄六郡,吞并西蜀和汉中。六郡咱们就不说了,那些对手跟赵匡胤的对手没有多大的区别,就是西蜀的刘璋,人家也是在坚决的抵抗了三年,最后实在没有任何的希望,这才选择投降。而同样占据西蜀的孟昶,人家赵匡胤还没亲自上阵呢,大片的地盘还在他手中呢,可他还是急着献城投降。就这表现,这对比,如果咱们的刘璋同志生在五代十国,绝对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了。
再看看刘大耳夺汉中的对手,夏侯渊!曹操虽然打败了马超,可真正平定凉州的人确实夏侯渊,放眼整个中国历史,虽然谈不上是名将,但总能混上一个大将的头衔,而这还不是刘大耳的终极对手,再看看后面的陆逊,前面的曹操,然后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赵匡胤的那群猪对手,那么好的环境,那么好欺负的对手,居然还没办法统一天下,如果刘大耳泉下有知,估计得感慨自己是多么的命苦咯!
其实统不统一天下无所谓,咱们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赵匡胤心太软,不愿意灭了其他的国家,能力神马的先放一边好了。咱们先来看看他的作为,他的贡献。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也都因此称赞了赵匡胤上千年,然而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一策略,却是中国第二个时代开启的征兆!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宋朝的名将曹彬、潘美等人,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前后的表现大概就能知道,赵匡胤的政策对武将的打击究竟有多么的致命!
汉唐时期,中国的文武关系都是平等的,只有到了宋朝,到了赵匡胤这里,才开始实行以文驭武,而且赵匡胤还下令不杀士大夫,其实就是不杀文官,所以文官开始无所顾忌的残害武将。华夏风云里快要被捧上天的狄青大家都知道,可是有谁知道他在文官面前的憋屈史?韩琦当着狄青的面杀了他的爱将,狄青愣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于是那句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汉的话开始在宋朝流传!宋朝武将的脊梁开始断折了!事情虽然是韩琦干的,可是根源却是在赵匡胤那里,没有他定下的政策,没有他的杯酒释兵权,汉人的武将何时那样憋屈过?
可是问题来了。塞外民族入侵的时候,该用什么去抵抗呢?
或许你会说用兵马,可是赵匡胤却告诉了你不同的答案,他会告诉你,用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什么汉武帝,唐太宗之类的不过两个傻逼而已,扬威域外还用什么兵马,只要几句微言大义,之乎者也就能办到了。哪还需要打什么仗,养什么兵马!
可事实上真是这样?
只要你看去翻看一下宋朝彪悍的历史,你就会发现,辽人几乎天天都在抽赵匡胤的耳光,而赵匡胤却笑嘻嘻的问:你的手打得疼不疼啊,你刚才打了我的左脸,要不我把右脸伸出来再让你抽几下?
割地求和,纳款进贡,这些在汉唐时期,都是域外民族向中原王朝干的事情,也只有到了赵匡胤的手上,汉人开始了向胡人称臣朝拜,割地进贡,从这一点上,站在胡人的角度,你应该可以发现赵匡胤的伟大和超凡了吧!
汉朝时冒顿想要进军中原,没有得逞,五胡乱华时,北方中原大地的汉人几乎全被屠戮干净,可是仍有冉闵率众抵抗,胡人再怎么凶残,永远都不能让汉人屈服,因为汉人的脊梁永远都是直的,血液永远都是热的!
冒顿、石虎那些异族将领办不到的事情,为什么铁木真,皇太极办到了?难道是铁木真和皇太极特别的牛逼?
当然不是,不过是因为后面那两货命好,赵匡胤在他们之前,先将汉人的脊梁打断,先让汉人的血性消失了,所以才有后面铁木真奴役汉人建立的元朝和皇太极建立的清朝,真要算起来,两个异族建立王朝的最大功臣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胤和他的杯酒释兵权!
直到了现在,为什么日本不敢向俄罗斯发难,却老是向一大十早月叫嚣,我只能说,呵呵,自个想去!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09
精华
0
积分
325
金钱
5979
荣誉
1
人气
101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 11:15:07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才,文采飞扬,讽刺深刻,实在佩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74
精华
0
积分
655
金钱
7136
荣誉
6
人气
72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6-11-1 12:09:48 |只看该作者
心中有帝皇者,永世为奴!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
精华
0
积分
6
金钱
165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16-11-1 12:29:08 |只看该作者
赵匡胤是死的早,他在的时候对少数民族动兵可没吃过亏,他弟弟上位后北伐一仗把赵匡胤所有的精兵全部败光了。。。而且赵匡胤死的莫名其妙,壮年猝死,野史有烛影斧声的说法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40
精华
0
积分
170
金钱
4875
荣誉
0
人气
3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6-11-1 18:07:52 |只看该作者
别的也许有些道理,但什么三大千古一帝世界一帝的评判方法恕我拒绝苟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86
精华
0
积分
145
金钱
2464
荣誉
0
人气
15
评议
0
6#
发表于 2016-11-1 18:54:12 |只看该作者
赵光义才是最坏事的那个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449
精华
0
积分
4804
金钱
26469
荣誉
6
人气
191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6-11-1 19:10:30 |只看该作者
赵匡胤出身行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
精华
0
积分
44
金钱
152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16-11-1 21:38:55 |只看该作者
太史慈233 发表于 2016-11-1 12:29
赵匡胤是死的早,他在的时候对少数民族动兵可没吃过亏,他弟弟上位后北伐一仗把赵匡胤所有的精兵全部败光了 ...

赵匡胤的皇位是窜来的,他自然也怕别人走他的老路,所以收回了所有武将的兵权,就连他的结拜兄弟石守信也不信任。还搞了一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政策。孙子兵法讲的知己知彼,在还没开始打仗之前,宋军就先输了一半,不知已!自己手下有多少将士,身为统帅的两眼一抹黑,没错,是两眼一抹黑。因为士兵不是自己带的,手下将领有吃空饷的惯例。什么是吃空饷呢,就是说实际手下有五千,但是上报朝廷就成了一万,其他的五千人就是捏造的。当然了,统帅也不敢真去统计手下的实际兵力,所以在上战场之前,他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手下究竟有多少的士兵,敢上战场的能有多少,有实力拼杀的占了几成,带着众多的问题,宋朝的将领就踏上了出征的不归路。

等到上了战场,可以打胜战的时候,宋朝的将领又犹豫了。该不该打胜仗呢?这是一个让人蛋疼的问题,打输了自然没有好果子吃,可是打赢了呢?赵匡胤会怎么想?别忘了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要是让他知道你在军中树立了威信,你会有什么样的下场。究竟是要死自己,还是死全家呢?正是带着这种特别纠结的问题,所以后世的史学家评价北宋就用了一句话,北宋无大将!
没错,包括赵匡胤在内,没有任何一员将领称得上的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更别说是名垂青史的名将了。
举个例子来说,杨业大家都知道吧,杨家传里他是被潘美坑死的,但实际上坑死他就是赵匡胤的篡位,产生的君主与武将之间严重不信任。
当时宋军出征,潘美是一路统帅,而且他的确有着不凡的才能,知道仗该怎么打,可惜的是,身为统帅,他没有实际操作军队的权利。没错,真正操控军队的是皇帝派出的监军,看似不可思议,然而这就是大宋的真正格局,潘美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在死自己和死全家之间做出了选择,宁愿背着败军的黑锅,也不愿让监军去打小报告,以至最后死全家。
杨业有着大将的才能,看出了辽兵的虚实,可惜他没有潘美的眼力,以为宋朝的男儿可以凭借战功获得荣华富贵,所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所以监军给了他两个选择,死自己?还是死全家?没办法,杨业最终只能战死,而在这期间,潘美有能力救他,可是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死潘美全家。别怀疑,情况就是这么严重,潘美实际上有能力控制手下的军队,有能力援救杨业,可如果他展现出来的话,气量比赵匡胤更加狭窄,手段更加狠辣的赵光义,绝对会让潘美死全家。
还有以治军严谨出名的开国大将曹彬,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居然再也没有能力管束自己的部下,呵呵,赵匡胤的一道政令,让北宋的将领,一个个从猛虎变成了病猫。
当然,这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让汉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是赵匡胤颁布的募兵制度。
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征兵的目的很简单,开疆拓土,保家卫国。可是到了赵匡胤这里,他募兵的唯一目的,仅仅只是保证宋朝百姓在天灾人祸面前不造反而已。
至于像收复幽云十六州这种事情,你能想象赵匡胤想用什么办法吗?用买,没错,身为一个开国皇帝,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横扫天下之气概的奇葩,他居然设立了封桩库,准备用金银向辽国买回幽云十六州,如果让其他的开国皇帝知道自己跟这样的窝囊废并列,估计在黄泉之下会把他围殴致死!
宋朝的兵制分两种,一种是禁军,一种厢军。禁军就是正规战斗部队,可惜大部分用来守卫皇帝,基本上是不上战场的,全是名门世族在里面混日子。这样的军队,想要发财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保证全家温饱。
厢军呢,就是发生干旱涝灾时,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出面将这些人编制起来,统一管制,防止他们起义。这样的部队实际上就是一群劳力,全家维持在饿不死的边缘上,想吃一顿饱只能在梦里。更为可怕的是一旦编入这种军队里,就意味着无法改行去做工或者种田,只能终生维持着不人不鬼的生活。
这样的军队,北宋有百万,也就是说有百万户人口过着这种猪狗不如的生活。金军就是面对这样的军队,所以才能长驱直入,简单加轻松的制造了靖康之变。铁木真能够横扫中原,建立元朝,因为他的对手就是上面介绍的禁军和厢军。所以说不是铁木真多么的牛掰,而是赵匡胤太过天才,想出了这种名垂千古的募兵制度。
汉唐时期流行的格言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了赵匡胤这里,格言就变成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南宋名将岳飞,可以说是命好,也可以说是命不好。命好吧,因为他不是生在赵匡胤的时代,经过北宋的灭亡,赵构就是再傻,也明白了光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根本就不可能让金人纳头就拜,俯首称臣的道理。所以他放手军权,给了岳飞一个发挥军事才能的机会。
说他命不好,也是因为他生在赵匡胤肆虐过后的年代,这是一个武将注定不能拥有战绩和威望的年代,即便赵构知道岳飞能够帮助他收复中原,可是只要想起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收复中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除掉岳飞才成了他的首选目标。
不信任的种子一旦种下,武将的脊梁一经打断,汉人从此就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后世朱元璋为啥对开国功臣那么狠,只要好好的看看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就明白了。后世明朝的战斗力为何那么底下,只要看看赵匡胤定下的募兵制度就明白了。老朱同志的老本行是个放牛娃,没有多少的文化,所以只能在赵匡胤立下的募兵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埋下了明朝被清朝灭亡的祸根!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63
精华
0
积分
232
金钱
5053
荣誉
0
人气
9
评议
0
9#
发表于 2016-11-1 22:09:28 |只看该作者
额 宋代的军人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不用这么黑,只是政策二逼了点。
汉武帝那时还有唐代,取得重大战略性胜利都是有优秀的骑兵部队,中原那个地方能养战马的好草场实在不多,燕云16州还被古代唯一的儿皇帝出卖给了契丹,还有汉武帝那时夺下来的
凉州地区在宋代是西夏的地盘。整个两宋都是苦逼的步兵肉盾抗骑兵,人家输了掉头就跑你根本追不上,所以打赢的战争只是击退战而不是歼灭战,一旦输了就是宋军被歼了。。。我记得
宋军的训练是封建时期最严格的,可惜政策和皇帝傻逼,以前汉武帝时候霍去病骑兵出去回来都是带着5,6万首级回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7
精华
0
积分
29
金钱
2194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16-11-1 23:18:09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可以看看金国和蒙古那两次不可思议的崛起,金国完颜阿骨打2万打辽国70万大胜,蒙古打那些中亚西亚国家都是势如破竹.
但是北宋扛了辽国一个世纪,南宋扛了金国半个世纪,扛了蒙古半个世纪,我不知道楼主怎么得出宋军弱逼的结论。
宋之富庶远迈汉唐,宋朝军队其实不算弱,当然要是拿来和汉唐强军比那确实有比不上的地方,不过要说不堪一击那肯定是谈不上的。
北宋能硬肛如日中天的辽国,南宋能让蒙古顿足襄阳几十年,这是实打实的战绩,不能因为没有打赢,没有出名将,就说弱吧。
武将的脊梁什么的,不能完全说是宋朝明朝打断,在宋明以前哪有什么文官武将的区分,你看以往不都是讲究出将入相,上马治军,下马治国,刘邦李世民手下,纯粹的文官和纯粹的武将都不算多吧,有不少都是文武双全的。
真正坑断了国人脊梁的是被阉割修改过的儒家思想,朱程理学。
明朝被灭也有很多原因,不过历来中国王朝消亡都是赶在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冰河期,这占了王朝消亡的不小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
精华
0
积分
44
金钱
152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16-11-3 13:28:37 |只看该作者
shiqihao321 发表于 2016-11-1 23:18
楼主可以看看金国和蒙古那两次不可思议的崛起,金国完颜阿骨打2万打辽国70万大胜,蒙古打那些中亚西亚国家 ...

首先,你真想知道宋国的实际水准,别以杨家传之类的作为根据,多读一下史书你就会知道宋国的兵和将待遇有多么的惨。
举个例子来说,狄青你应该知道吧。带着西军,就是西北的军队,常年跟西夏和辽国作战的强力军队,南下扫平侬智高的叛军,侬智高的叛军是什么情况呢,就是五千少数名族,拿着竹竿竹盾,没错就是这样的装备,宋朝对于兵器的管制非常的严格,而且岭南那个时候还很蛮荒,很少有铁质兵器,只有官府才能拥有。
可就是这样的条件下,侬智高还是横扫了整个宋朝的大片南方,打得宋朝丢盔卸甲,不得不调用西军南下,狄青就是带着西军这样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南下烧杀抢掠,然后就被北宋吹捧到了名将的高度。
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翻看一下汉唐的历史,看看有哪个将领因为剿灭一下山贼土匪就能名垂青史的。都没有,只有宋朝这种弱到几百个山贼都能攻城略地的朝代,才会把剿匪的胜利写进史书里炫耀。
吕蒙袭击荆州,陆逊火烧夷陵你应该知道吧。可你知不知道,他们都是靠着讨伐异民族开始建立威望的,也就是靠吊打侬智高那样的人建立的功勋,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些事迹,因为那些根本就摆不上台面,只有宋朝才会从矮个子里拔个将军出来充场面。
也正是因为有宋朝这个弱逼,辽国才能存了一百多年不被灭亡。
宋朝士兵的待遇,就是全家饿着肚子,自个上战场去保护那些让他们饿着肚子的人,这样的军队你以为他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宋朝武将的待遇呢?还是拿狄青来说吧。为什么侬智高能够横扫大片南方呢?因为宋朝是以文驭武,没错,就是让文官统帅军队,你能指望文官冲锋陷阵?
不能,正是因为不能,所以宋朝的文官一看军势不妙,立马逃跑,侬智高就是追在他们屁股后头横扫了大片南方。狄青知道这种状况,可是这个傻逼不选择继续拍那群文官的马屁,跟着他们带领西军一起逃跑,反而想要整顿军纪,按照军法杀了几个文官,这一下可就捅了马蜂窝了,打了胜仗又能怎样。宋朝不需要能够打胜仗的将军,狄青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回到汴京之后,这货被文官和皇帝给活活吓死了!
所谓的南宋亢元根本就是个笑话。人家铁木真对于南宋根本就没有半点兴趣,因为蒙古人都不识水性,要了你大片南方水乡有个屁用啊,难道让蒙古人下马去打鱼?
蒙古之所以灭南宋,是因为南宋那群文官脑子不清醒,以为灭亡了金朝的蒙古人好欺负,主动发兵攻打,还吹嘘什么收回故土。
铁木真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直接发兵就攻打南宋,不识水性又怎样,攻打南宋需要军队吗?需要打仗吗?不需要,大军开过去,南宋的文官只能带着小皇帝跳江自杀了。
对比才能区分高下,岳飞的岳家军够牛逼吧。可是我只能告诉你,他的军队放到汉唐时期,只能算是一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军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对岳家军的评价,可是汉唐时期的军队普遍都是这样的,曹操不过是因为战马践踏了百姓的田野就要割发代首,吕蒙的一个部下因为拆了荆州百姓的一扇门就被处死,更别说汉朝时的细柳营,连皇帝都给挡在了门外。
岳家军的战力,说白了就是汉唐时期军队的普遍战力,所以三国时期的公孙瓒,一个穷屌丝才能靠着吊打异民族蓄积功绩,成为一方诸侯的。
你再去看看所谓的兴宋四名将,除了岳飞和韩世忠,另外的两个废物,张俊靠巴结皇帝,残害武将成名,没有任何的战功,居然被称之为名将。刘光世被称为长腿将军,也就是遇到敌人就逃跑,也被称之为名将。宋朝究竟弱到了什么程度,相信不用再说了吧。别说是汉唐,就是三国魏蜀吴,哪个朝代跟他处在一起,要灭他绝对是分分钟的事情,轻松加愉快!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4
精华
0
积分
57
金钱
156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16-11-3 13:58:43 |只看该作者
。。。。。。。。。。。。。                                    除了2我还能说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741
精华
0
积分
372
金钱
7196
荣誉
0
人气
12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16-11-3 14:29: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楼主让我深深觉得:“我还是闭嘴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7
精华
0
积分
29
金钱
2194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16-11-3 20:39:21 |只看该作者
叩天 发表于 2016-11-3 13:28
首先,你真想知道宋国的实际水准,别以杨家传之类的作为根据,多读一下史书你就会知道宋国的兵和将待遇有 ...

铁木真打南宋,楼主这历史水平也是醉了→_→。。。强行说宋军弱逼→_→。。。还辽国无法存在100年→_→。。。自从唐朝大量向外输出各种科技农耕冶铁技术之后,外族就都开始崛起了,在汉朝这些技术流出去都是按叛国罪论的,所以吕蒙陆逊那才是楼主说的随便吊打。
回复里只是说了几个历史事实,楼主非要扯个完全没提过的杨家将→_→
终宋一朝,全都是步兵硬肛辽国西夏金国蒙古的骑兵,就这能延续两宋三百年,我觉得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汉武帝打匈奴之前是经历过了高祖文景三代皇帝几十年的积蓄,并且举国之力,兼具养马的宝地,这才能一举干爆匈奴。在这之前也只能和亲送钱。
唐朝打突厥打高丽西征东征扫北,那靠的是什么?开国之兵,运河科举的桃子,大一统的环境,有养马之地。但是唐在起家的过程中依然是得跪舔突厥。
宋朝有什么?
太祖死的不明不白,得位不正的太宗草草出兵和辽国打了个僵硬局面,西夏吐蕃大理辽国包围网四面顾忌,没有养马之地全是步兵防守有余出击不足。
当然,楼主说的宋朝重文抑武的策略确实蠢这是事实,这会造成打起仗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再能打的军队遇上愚蠢的指挥官都是发挥不出战斗力的。
但是这不能得出宋军弱的结论。不然岳飞拿什么打那么多胜仗?中兴四帅全是吹出来的?他们手里的兵个个都是从无到有自己训练出来的?
楼主请不要回复了,感觉你的情绪很激动,不适合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07
精华
0
积分
536
金钱
6996
荣誉
3
人气
23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16-11-3 21:42:49 |只看该作者
楼主就是千古一历史学家
铁木真跟冒顿比较,是铁木真命好
皇太极建立清朝早在N世纪前就已经有赵匡胤帮忙
长知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3
精华
0
积分
102
金钱
6151
荣誉
0
人气
9
评议
0
16#
发表于 2016-11-4 19:41:56 |只看该作者
真心想说,史实不全错,史论不全对,历史逻辑……还是不说了……
楼主在建议别人不要只看杨家将之余,也不要只着眼于自己手中的那些会上网的高中生都能掌握的史料。
其实,赵匡胤的功过并不那么重要,随便得出哪种结论,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我比较关心的其实是“千古一帝”的提法,从秦始皇到现在不过两千余年,一晃眼就出来三个,我们的“千古”是有多短?呵呵。
没什么“千古一帝”,始皇未必强于孝公昭襄,汉武未必胜过文景昭宣,太宗确实出色,但前有高祖后有玄宗,要不是一个被玄武门赶下了台,一个活得太久后期昏聩了,功业都未必会比李二差,何况李二真心占了只活了半百的便宜,真活得久了,真不一定能比晚年的李隆基英明到哪儿去。
任何一个成就了大功业的人物,除了自身的禀赋能力,也要看看外部环境、手头的资源等各种条件,没谁就是生下来注定成就辉煌霸业的。
其实,始皇奋六世余烈,汉武承文景的积累,唐宗也不是开国之君,武德之治也功不可没。
倒是赵匡胤,真心没从“上边”得到什么像样的东西……可怜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
精华
0
积分
44
金钱
152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7#
发表于 2016-11-6 11:57:57 |只看该作者
cyrilpoisson 发表于 2016-11-4 19:41
真心想说,史实不全错,史论不全对,历史逻辑……还是不说了……
楼主在建议别人不要只看杨家将之余,也不 ...

赵匡胤从柴荣手里继承了后周啊,当时后周是五代十国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如果柴荣不死,一统天下是必然的。关键是赵匡胤继承了之后施行的政策,那叫一个让人蛋疼。以前都是文武平衡,各展所长,赵匡胤一上台,首先废了武将,再带歪文臣的志向。文臣失去了制约,心思开始用篇了。
后世我们说到奸臣,首先想到秦桧,蔡京之流,这些都是有学识的文臣,可一个个都把心思放在怎么争权夺利上。
为啥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赵匡胤给他们设定了前提,你只要当了文臣不谋反,那就等于有了一块免死金牌,贪污没关系,祸国殃民没关系都不杀头,而且宋朝时与文官共天下,只要你在文臣里面分量足,可以说是当了半个皇帝,所以到了宋朝,文臣几乎没有气节了,想要当一个好文臣,要干的第一件事,不是让百姓富起来之类的,而是要先杀武将。
像韩琦杀了狄青的爱将,狄青只能痛哭流涕,屁事不敢干,从此韩琦名扬天下。张俊自个打金军,被人打得屁滚尿流,没办法只能杀了抗金名将曲端,于是成了兴宋四名将之一,秦桧更牛逼,直接一个莫须有废了岳飞,可惜他的时间挑得不好,如果是在岳飞朱仙镇大捷之前动手,他也会成为兴宋名将之一。
秦始皇说他是千古一帝,是说他的胸襟气度,敢将三十五万大军投入完全蛮荒的岭南进行大开发,历史上只有他一个。
唐太宗说他是千古一帝,同样是他的心胸气度,除了他,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说得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话来。
汉武帝的确是继承了文景的荣光,可是在群臣反对的压力下,没有他的长远目光和坚毅心性,又有哪个皇帝敢举全国之力远征,打下汉朝的赫赫威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
精华
0
积分
44
金钱
152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8#
发表于 2016-11-6 12:10:31 |只看该作者
Tszkei 发表于 2016-11-3 21:42
楼主就是千古一历史学家
铁木真跟冒顿比较,是铁木真命好
皇太极建立清朝早在N世纪前就已经有赵匡胤帮忙

去好好的想一想,如果岳飞和他的岳家军还在,铁木真能够灭掉宋朝?或许像岳飞那种程度的名将很罕见,但是像常遇春,徐达那样的将领,每朝每代都不少见,关键是有没有他们上场的机会。
如果赵匡胤不实行以文驭武,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一套,宋朝的名将将会有一大堆。如果赵匡胤不实行虐民的政策,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会是渣渣?如果赵匡胤不鼓励文臣虐杀武将,宋朝真正有能力的武将会全部死在自己人手里?
明朝朱元璋,说白了就是一个放牛娃,你能指望他制定出好的政策?
在决定治国政策时,在汉唐和宋朝的国策之间,他坚定的选择了赵匡胤的政策,造就了明朝士兵战斗力只有五的事实。
明朝的兵制跟宋朝的厢军差不多。不过人家朱元璋以为自己比赵匡胤牛逼一点,所以制度更加变态了一点。赵匡胤的制度是终生制,朱元璋的制度是子孙制。
也就是说在明朝,你只要当了兵,你的子孙后代都得当兵。别人家士农工商四户,该发财的发财,该当官的当官(他们的子孙永远不用当兵,没有半点风险),只有你家的子孙,没有战事时当农民,有战争了拿起兵器就得上战场,杀敌立功了,功劳首先是人家文官的,要是战死了,你的孩子接着上,直到你家断子绝孙为止。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少的战斗力,自己好好想去。
就是面对这样的军队,皇太极才能攻下明朝,建立清朝。
如果皇太极和铁木真是生在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年代,你真以为他们能够灭掉汉唐?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7
精华
0
积分
29
金钱
2194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19#
发表于 2016-11-6 14:59:08 |只看该作者
叩天 发表于 2016-11-6 12:10
去好好的想一想,如果岳飞和他的岳家军还在,铁木真能够灭掉宋朝?或许像岳飞那种程度的名将很罕见,但是 ...

楼主该好好补一下历史,或者起码百度之后再来讨论。
首先,打仗可不是说的那么简单,汉武帝灭匈奴当然有他自身雄才大略,也有卫霍名将的因素在,但是当时汉朝对匈奴,已经处于科技碾压的状态了,人匈奴除了有好马,手里的兵器连铁器都没几个,汉武后来马政之后,匈奴更是连战马这唯一的优势都几乎抵消了。但是之后辽国金国对宋朝,第一战马依然是碾压,宋朝都是步兵打骑兵,第二,宋除了弓弩以外,其他的战甲和长短兵器都没有什么优势。
另外,铁木真这辈子都没和宋朝正面干过,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灭北宋是金国的事,灭南宋是铁木真孙子忽必烈的事。南宋在襄阳抗蒙古几十年,蒙哥汗终身没打下襄阳。不过蒙古是真的强,相比起来,清就是瞎吹出来的。
再次,灭明朝的是李自成而不是清。努尔哈赤终身没进的了山海关,而如果没有吴三桂,皇太极也只能在东北或者蒙古草原瞎转悠,根本打不进中原。至于后来的南明,我反正不觉得这也算明朝→_→。

至于文人气节?南宋亡国,崖山十万士子投海殉国算什么?明朝倒是真的没有气节了,因为已经对元朝卑躬屈膝过一下,文人的膝盖就没有了,再跪一下清也算不了什么,钱谦益水太冷,还不如河东君一个女人有骨气。不过这也和资本主义萌芽有关,晋商那块,清一入关就变成皇商了,明朝还在期间就和野猪皮眉来眼去送粮食送兵器→_→。
再次次,水能载舟覆舟根本不是唐太宗说→_→。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3
精华
0
积分
102
金钱
6151
荣誉
0
人气
9
评议
0
20#
发表于 2016-11-6 15:01: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yrilpoisson 于 2016-11-6 15:13 编辑
叩天 发表于 2016-11-6 11:57
赵匡胤从柴荣手里继承了后周啊,当时后周是五代十国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如果柴荣不死,一统天下是必 ...

不错不错。咱们不抬杠。所以好好说话。
始皇发兵岭南有他的实际考量,就像汉武凿空西域为的也不是西部大开发。不能因为始皇作出了最早的扩张岭南的举动,就定义为雄才大略地敢于开发。你可以说后来有了实际的客观效果,但以客观效果来评价历史,恰恰是一个容易造成混乱的方法,因为历史逻辑必须一致,不能在某人身上如此,在另一人身上就不如此,以此逻辑,炀帝全力完成运河工程,真正意义上贯通中国南北,为后一千年的中国整体化作出的贡献是怎么估量都不过分的,为什么炀帝就不是千古一帝呢?
我其实不在意说始皇、汉武、太宗是不是有作为的皇帝,他们肯定是有作为的,这个不必讨论。我只是说没必要用一个“千古一帝”刻意把他们抬高到远胜其他有作为皇帝的地位上。始皇的作为更多不是因为他的胸襟,而是他的刚愎和野心;汉武也一样,太宗在玄武门的时候已经把残忍和贪婪演绎够了,后半辈子的成就也就是在为玄武门洗白,证明自己篡位是合理的,因为自己有作为。说真的,要没有后半辈子的努力,李二在历史上的结论还不如炀帝呢。你可以说他说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也不能说他只是说说而已,但真的去翻翻史书,还是有不少皇帝真心做得不比他差,而且还只做不说——当然这样的确实不算多。李二是不是真做到了别的皇帝做不到的纳谏,这个我们可以各持己见,无所谓,但李二绝对做了一件别的皇帝没做过的事,那就是御览及修改本朝实录,从他开始,在任皇帝看自己的起居注并加以美化修改成了惯例,中国官方史就是从李二开始没法看了。这也算是他的心胸气度吧……
还是那句话,短短千把年,总不能有仨“千古一帝”吧,哈哈……有作为的皇帝不一定是好皇帝,好皇帝也没什么好夸扬的,以天下奉一人,做得多好都是应该的。
千古一帝的话题到此为止。
剩下的,是一些史实,因为出入较大,所以拿出来讨论,出入不大的就略过了。

赵匡胤夺取了后周政权确实是的,但相比于始皇继承的是一个基本碾压六国的虎狼之秦,汉武拿到的是个休养了数十年之久仓廪丰实的大汉王朝,太宗抢来一个经过武德之治全国一统的大唐,赵匡胤无非就是抢到了实际控制区域不过于今天的河南、山东、陕西、部分山西、河北的区域性王国而已,和周边一群废柴比,是挺强的,和空手套白狼已经握有燕云之地的契丹相比,孰强孰弱其实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的。说什么柴荣不死,一统天下是必然的,这个你所谓的“一统”是不是包括燕云,我不知道,姑且相信柴荣不死就能搞定其他各个割据势力,但在我对当时历史条件的理解里,柴荣就算活100岁,收复燕云恐怕也不是什么必然的事——我就不说是肯定做不到的了——只说不太可能上嘴唇碰下嘴唇的那么必然吧……何况是抢了皇位又要对内部进行新一轮的洗牌,资源大量内耗的赵匡胤了,你可以说赵匡胤欺负孤儿寡妇,私德上有污点,但不能因为他有生之年无法收复燕云就把他的见识和能力贬低到过分的程度。
赵匡胤没有废掉武将集团,“杯酒释兵权”是不是真的存在本就存疑,就算真的存在,看看被释兵权的名单,其实赵匡胤废掉的是从前朝遗留下来的实权准军阀集团,至于由他本人打造起来的宋初军人集团,其实保留得相当完好,名将如曹彬、潘美、郭进等一个个都精神抖擞,此后平灭南唐、南汉、后蜀、后汉、包括最终失败但开局都相当好的的两次北伐,主力基本都是赵匡胤一手打造的军人集团。
宋朝文官地位确实高,对五代时期军人气焰滔天,其他人包括读书人命不如狗的纠正有点矫枉过正了,但不能只盯着蔡京和秦桧,在整个北宋的光辉时代里,像寇准、李沆、王旦、吕端、富弼、范仲淹、包拯这样有个性有作为的文官,其数量质量总体上未必差于同时代的武将,包括像争议很大的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韩琦,在容忍皇帝的其他缺点只看其作为成就就能说某某是千古一帝的逻辑下,也不能对文官不看作为只看个性缺点。说文官因为有了不杀的惯例就没了气节和喜欢贪污,这个结论真心有点觉得像看演义了。应该说王荆公变法,客观上加剧了朝中的党政之前,北宋文官乱搞的程度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而且北宋的文官混蛋的不少,霸道的不少,奢侈的不少,没气节的真心不多,包括秦桧在内,这王八蛋客观上卖国是板上钉钉的,权势熏天贪污多多多半也不假,但他主和的政治主张,有多少是因为没骨头没气节,这个存疑。我们可以说主和主战,哪个是更正确的,哪个是更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但最好不要说哪个主张是道德上高尚的,哪个主张就是没气节的。这样的历史思维,我不大感冒。
最后,呃,不得不提醒一下,杀曲端的,是张浚,而不是张俊。张浚虽然也是两宋间的名臣名将,却没有名列“中兴四将”。张浚是文帅,张俊是武将,风马牛不相及。我们提出历史主张,首先要保证自己提出的史实基本上是有据可依的,不然主张看上去再正确,也没啥说服力。






已有 1 人评分人气 收起 理由
仙盗张 + 1 精彩!=b

总评分: 人气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9-8 01:22 , Processed in 0.36196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