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446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智力:119 的陸法和 [复制链接]

帖子
1792
精华
2
积分
1771
金钱
14089
荣誉
46
人气
152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9:18: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laichoon 于 2013-1-22 09:21 编辑

统帅:82
武力:51
智力:119
政治:83
魅力:95

特技:半仙
“神算+洞察+解毒+祈愿+待伏+反计+火神+百出”


“神算+洞察+解毒+連環+待伏+反计+火神+百出”

以上是以他的传寫給的五圍
智超諸葛,王猛,張良,李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92
精华
2
积分
1771
金钱
14089
荣誉
46
人气
152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3-1-22 09:20:28 |只看该作者

但凡历史上的神人大能都有些与众不同的来历,本文要介绍的这个“半仙”陆法和也不例外,不过他的来历更神——就是空白。也就是说没人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也没人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他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或者石头里蹦出来一般出现在了世人面前。他隐居于江陵百里洲,衣食住行和苦行的僧侣一样。村里的老人在他小时候看见他,就发现他的脸色沉稳没有变化,大家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1)。有人认为他是来自嵩山,到处远游。不久,他就进入荆州汶阳郡高安县的紫石山,住到了山里。人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大约在梁武帝普通七年至中大通四年间(公元526-532年)(2),蛮人文道期造反,人们往山里逃,这时他们才发现陆法和的做法有先见之明(当然,这也许是凑巧)。

    隐居其间,陆法和还曾经到过八迭山(3),那个地方很多人生了病。陆法和通晓医药,采药为他们治疗,不出三服药就痊愈了。这些人都拜他为师。除了看病,云游期间,陆法和还展示出许多玄妙的本事。他为山中毒虫猛兽授戒,这些毒虫猛兽就不再叮咬人或吃人。他坐船停泊江湖时,就在岸边做个标记,说“此处放生。”打渔的到了这里就没有收获,有了一点收获,就会风雷大作,使人感到恐惧。一旦放生,风雨就会平静。一次,他曾经到襄阳城北大树下,在地上画出二尺见方的一块,让弟子在这里挖掘,发现一个长达一尺半的大乌龟。他用手杖敲打乌龟壳说:“你想要出来却没有办法,已经在这里呆了数百年了,今天若不是遇到我,怎么能够见到太阳?”(4)他三度放生,这只乌龟都返回来,最后一次才消失在草丛里。还有一次一个小弟子觉得好玩砍了一条蛇的蛇头。当他来见陆法和时,陆指着他的裤裆问:“你为什么杀蛇?”这时,这个小弟子才发现蛇头咬着裤裆不放。陆法和于是让他忏悔,为蛇做了回法事。还有人想试试刀快不快,就找了头牛,一刀砍下牛头。他来见陆法和的时候,陆对他说:“有一头断了头的牛正急着向你索命,若不做点善事,一个月内报应就来了。”(5)这个人不信,几天后果然死了。陆法和大能不仅能预测,还能看风水。他经常给人看房子和墓穴的风水。一次他对一个人说:“你不要把马系在磨上。”这个人有一次外出,走过乡间,到了一户人家,他看见门侧有个磨就把马系在磨的柱子上。当他走进门的时候,突然想起陆法和的告诫,出来解马,但是马已经死了。

    如果世间太平,也许陆法和就完全以一个“半仙”的姿态被遗弃在野史之中了,可是偏偏他生逢乱世,虽然隐居仍然对世事有所关心,因此他又以另一种面目留在了史册之中。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东魏大将侯景派人来梁朝请求归顺时,隐居的陆法和跟弟子南郡的朱元英说:“施主和我一起打侯景去吧。”朱元英觉得他的话很奇怪,就问他:“侯景来投降我们,正是要为我国效力,师父说要去打他,这是为什么呢?”陆法和说:“正式因为这个,所以要打他啊。”(6)其实陆法和的话有些故作玄虚,当然佛门讲究悟性,这个朱元英恐怕没能悟到陆法和的这个层次。我们现在很难断定陆法和究竟是有特异功能还是足够的睿智。因为侯景这个人就不是个善茬,他只是服高欢,其他人都难以驾御,又狡诈多谋。他在叛变东魏时就曾经向西魏和梁朝首鼠两端,因此就算做了梁臣也难保其一心,对于这种人应该在适当的时机除掉他。这点梁朝朝廷内许多有识之士也看得十分清楚(7),由此看来陆法和对政治的嗅觉相当灵敏。

    到了第二年侯景反叛梁朝,渡江进攻建康时,陆法和正居住在青溪山。朱元英到山中寻访他,问:“侯景现在包围了建康,这件事情我们该如何应对?”陆法和说:“人们采摘果实应当选择果实成熟的时候,不用去摇动,自己就掉下来了。施主等到侯景这个果实熟了就可以了,何必多问呢?”这个话的玄机在于,陆法和已经得出侯景必败的结论。但是,朱元英似乎不开窍,坚持问,陆法和回答:“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8)

    他等果实成熟整整等了四年。梁简文帝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侯景沿江而上讨伐湘东王萧绎,将湘东王萧绎的主力军王僧辩包围在巴陵城。同时,他派任约率五千兵逆流而上准备袭击兵力薄弱的江陵城。陆法和于是前往江陵求见萧绎,要求对方同意他去打任约。这个时候萧绎正是腹背受敌,找不到帮手之时,有人愿意为他分忧哪有什么不允许的。更何况,从后来看,陆法和根本没问他要兵卒,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所以,萧绎立即加封陆法和为信州刺史(9)。陆法和在江岸边召集了八百名蛮族中的弟子(包括他为之治病的那些),两天后就出发。他们与萧绎派去解救巴陵的胡僧祐部于五月癸未日出发(10)。陆法和登上船只时说了句:“好多兵马啊。”在陆法和看来,这次作战并不困难,不需要这么多人。拿这与胡僧祐率部出发时的悲情告白(11)相比,就明显看出陆的乐观了。当然,陆法和的这种乐观,是源于他判断侯景一定会失败。凡人与“半仙”大能的区别大概就在于此。

    虽然此时他以“入世”的姿态出现了,但是“半仙”的光环却没有丝毫减弱。原来江陵一带建了很多供奉神仙的祠堂,人们经常在那里祈祷许愿,本来一直很灵验,但是自从陆法和率军出发之后,便没有一次灵验的了,于是大家便以为这些神灵都跟随陆法和的军队到前线去了。而且陆法和带兵作战仍然和以前悠游山林时一样,禁止军队捕鱼打猎,如果有人违反了,半夜就有猛兽造访军营袭击违反这个规定的人,或者此人的船只会船缆松掉而漂走(12)。这些东西被人越说越玄,于是陆法和的名声更响了。

    两军出发后实际取向不一,当胡僧祐遇到任约的部队后没有直接前往巴陵,后撤与陆法和会师于赤沙亭,接着到了赤沙湖,两军与任约军相对。六月甲辰日,陆法和又一次显示了其“半仙”的大能,他不穿铠甲,乘坐快船,顺流而下一直到距离任约军营一里处返回。无疑他是去侦察的,但是回来却说得玄妙不已:“我看他们军营的龙睡着一动不动,我们军营的龙活跃,应该立即进攻。如果等到明天,我们可以不损失一个人就消灭他们,但是这样有不好之处。”(13)于是,以火船为先遣,发起进攻。这个时候,梁军遇到一个与赤壁之战时一样的问题,就是风是吹向他们的,逆风纵火倒霉的只会是自己。这时,陆法和便现身作法,用白羽毛做的扇挥舞了一下,居然风向转了。其实,毫无疑问的是,陆法和挥动羽毛跟风向转之间并无联系,实际很可能只是陆法和善于辨识天象,知道风向会变,故作玄虚而已,又被后人夸大渲染而已。

    这个“半仙”出招非同凡响,不仅改变风向,还“制造”幻觉。对手任约上阵一看,如同前秦苻坚草木皆兵一般,把杀来的梁军看成是在水面行走的神人,也吓坏了,于是军队溃败,许多人掉进水里淹死。打完仗,梁军一收拾战场,忽然发现敌方主帅任约不见了。这时,陆法和大能出来讲话了,说:“明天午时就能找到他了。”到了次日午时,大家还是没找到任约,有人来问陆法和,怎么预言不灵验了。这陆法和不慌不忙地说:“我在这个地方水干的时候曾经建了一个佛塔,告诉大家,这个寺庙其实是个标示贼人所在的标志,现在大家应该去那找找啊。”(14)大家按照他的话去找,果然在水里找到了任约。他正抱住佛塔顶部的相轮,仰着头,鼻子露出水面。梁军一拥而上将其擒获。任约请求立即处死他,但是陆法和说:“看施主的相,不会死于兵器,而且你和湘东王还有一段缘分,他不会杀你,你也不用想那么多,你以后还有机会为他效力呢。”(15)任约被押解往江陵之后,果然没有被杀,后来还被任用(16)。


    陆法和、胡僧祐消灭了任约的军队,侯景闻风而退。因为胜利两人都升了官,其中陆法和晋升护军将军。战斗结束后,两人抵达巴陵与王僧辩会师。陆法和跟王僧辩说:“我已经打断了侯景的一条胳膊,他没多大能力了,施主最好乘胜追击消灭他。”随后,他上书请求返回。大约就在六月,他到了江陵见到湘东王萧绎说:“侯景已经不足为虑,平定他是很自然的事情。蜀地的乱贼就要来了,请派我去守巫峡迎击他们。”湘东王于是让他率领部队前往(17)。他亲自动手,与诸将士运石头填进长江,三天后江水分流,他用铁索拦住江面,还在峡口两岸筑起两座城池。

    梁简文帝大宝三年四月(公元552年)(18),在蜀中的武陵王萧纪自己称帝。八月,他派遣军队东下,准备消灭湘东王萧绎。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五月,萧纪的军队进逼西陵,攻势很猛,陆法和求援,梁元帝萧绎派任约、刘棻、王琳去增援他。陆法和指挥诸路援军一起出击(见(17)的注释),一仗就彻底击败了萧纪的军队。陆法和抓住了萧纪的三个儿子,送到了江陵。期间,军队前进到白帝城,很久没表现自己的陆法和又要表现自己的能耐了。他跟人说:“诸葛孔明可以算得上是名将了,我见过他,他在这个城旁埋着一斛多的弩箭箭头。”(19)他插了个标志让人发掘,果然挖出一斛多的弩箭箭头。
    同年九月丙子,梁元帝让陆法和做了都督、郢州刺史,并封江乘县公。过了一段日子,陆法和在上奏的公文私人朱印的印文中不称臣,而是自称司徒。这个司徒可是三公之位,需要有大功大德者才能位居,更何况这样的官职只有皇帝可以授予,私人怎么可以自称呢?所以,这公文到了梁元帝那里便引起了他的疑惑,他问仆射王褒:“我未曾有封陆法和这个人三公之位,为什么他要在公文中这么自称呢?”(20)在这里需要知道,梁元帝萧绎是个猜忌心很重,心狠手辣而又虚伪狭隘的君主,他觉得谁冒犯了他就会把对方下狱或杀死,但是这次他没有立即表现出不满,只是疑惑,可见陆法和对于这件事情看得很透彻。王褒回答:“他自称道术高潮,或许是已经预测到了。”梁元帝于是以陆法和功勋还是挺大的为理由,在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三月戊申加司徒的称号,其他职务不变。由于缺乏资料,笔者很难推断这梁元帝究竟是什么想的。不过笔者大胆做一种推测,也许梁元帝真的没有让陆法和当三公的打算,但是陆法和一向预测准确却是很让帝王担心的东西,这次王褒的回答从某种程度上证明陆法和并无法看透皇帝在想什么,反而让他觉得心安。不管如何,这种讨要官职的手段也算世所罕见了。

  这个时候,陆法和的部下已经从最初的八百多人扩充到了数千人。他对所有的部下都称呼为弟子,用佛法教化,不动刑狱和军法。在商贸集市,他不设官员管理,只是在过道上放一个空的上了锁的箱子(21),上面开一个孔可以放钱。生意人根据货物的多少,计算其应缴纳的税款,自己放到箱子里。负责税收的部门在黄昏时打开箱子,记清楚款额等条目,运送到库房之中。他在任上,平时不大爱说话,一旦有所议论,则表现出相当的口才,无人能驳倒他。不过,他说话带蛮族口音(22)。

    除了治理地方之外,陆法和还在郢州治所江夏建造和收集大量战舰,准备袭击襄阳,由此入武关,进攻西魏政权。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梁元帝的疑心,派人制止他的行为。他一眼看穿了梁元帝的戒心,于是上书说:“我是佛门子弟,我连佛祖的宝座都不稀罕又怎么会想要皇位。只不过因为在“空王佛所”与您有段因缘,看见有因果报应要来,所以以此帮助您而已。现在既然被怀疑,是这个业力无法改变啊。”(23)于是,他以一种大圆薄饼设供。

    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西魏大军进犯江陵,陆法和立即从江夏抵达汉口,准备赶赴江陵增援。不知什么原因,梁元帝居然让远在岭南的王琳和建康的王僧辩来增援,却不许近在咫尺的陆法和增援。他派人传达旨意说:“我自己能破西魏贼军,你只须镇守郢州,不要有行动。”(24)在此,很难理解梁元帝的做法,他究竟是不信任陆法和呢(25),还是担心别的势力乘机对郢州下手(参见后文北齐军救江陵不成转进临江)。但是,陆法和在接到旨意之后立即返回郢州,用白垩粉涂在城门上,穿戴白色粗布衣衫、裤子和头巾,用大绳子束腰,坐在苇席之上整整一天才脱掉——这分明是丧服丧仪啊。可见,陆法和已经预料到事情的结局了。果然,江陵失陷,梁元帝遇害,于是他又拿出来这套丧服穿戴起来,哭泣着为梁元帝吊丧。而那些被西魏军抓去的梁朝臣民到了西魏,果然看见大圆薄饼,这又一次证明了陆法和的洞察先机。

    此前,陆法和曾经在江陵百里洲造寿王寺。他故意将佛殿的梁柱截短了,并且预言:“再过四十多年,佛法有一次大劫难,这个寺庙地方偏僻,可以免遭劫难。”(26)当西魏军占领荆州时,焚毁了宫室。他们想拆了寿王寺的佛殿修理宫室,结果发现那个梁太短,于是没有拆。后来,北周武帝为了打击寺院经济势力而采取了灭佛政策,当时该寺庙属于陈朝境内,所以没有被这次运动波及。这些都成为证明陆法和先知先觉的事例。

    同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五年)十月,北齐派清河王高岳率军救援梁朝,还没到江陵就失守了。次年正月,高岳率军抵达临江,陆法和以郢州一州之地投降北齐,还杀了不肯投降的长史江夏太守王珉(王琳的哥哥也叫这个名字,莫非是同一人?)。在此乍一眼看,很难理解陆法和的投降行为,所以只能作一些肤浅的推测。首先,在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十二月(27),江陵失陷以后,梁朝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和司空南徐州刺史陈霸先拥梁元帝第九子13岁的萧方智为皇帝。次年正月,西魏政权扶植梁朝宗室萧詧在江陵建立后梁傀儡政权。由此可见,梁朝到此已经分崩离析,以陆法和的一贯见识,也不会不意识到王僧辩与陈霸先之间迟早要两雄相争(28),到时候内斗不可避免。尤其皇帝年纪小,内斗之后,时机一成熟,废主自立这样的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而且,当时南方巴蜀大部、江北淮南之地多已沦陷,仅保有江南和小片江北土地。侯景之乱已经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正在进行的和即将进行的内战(前者指王琳与西魏扶植的后梁的战争)还将进一步损耗江南的力量,因此留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很难尽忠尽力。对梁朝已经失望的他和一些地方官员自然就另择人主。不过,从后文来看,这种选择似乎不是一种尽心臣属的行为,只是换环境求安的举措罢了。


    在投降之后,也许是出于不信任,北齐军队的统帅高岳将其护送前往北齐。二月,陆法和被北齐文宣帝封为大都督荆雍江巴梁益湘万交广十州诸军事、太尉公、西南道大行台。看起来这些官名足够吓唬人,但是仔细一分析根本就是虚衔。首先这个十州中七个(荆雍江巴梁益万)不是在西魏控制下就是在西魏扶植的后梁控制下,另三个(湘交广)处于南朝其他力量控制。而所谓都督,难道北齐真的会把自己的军队交给他来指挥?这是荒诞的。所谓西南道就是上述诸州吧,虚实也很好理解了。至于太尉,更是个尊敬的头衔而已。

    然而早在正月,梁朝江州刺史侯瑱就奉命进军江夏,北齐军大约立不住脚,只能弃城而退。陆法和究竟先回北齐还是随着一起撤退似乎说法不一,不过估计是先行送的邺城(29)。幸运的是北齐文宣帝高洋早就听说了他的“半仙”大名,因此对待他非常虔诚谦逊。这位鲜卑天子备下接待三公的仪仗队,在邺城城南十二里设下帐篷迎接他。陆法和远远地看见邺城,就下马踏着道家的禹步作法。迎接他的北齐吏部尚书辛术对他说:“你既然从远方来投诚,皇上又以这样的大礼诚心接待,你为什么要做这种法术呢?”(30)陆法和有没有回答史书没有记载,大概是没有回答,因为以他语出惊人而言,有精彩的答话应该有所记载,亦或又弄玄虚故意不答。他只是手持香炉,走在车辆的后面,到了馆驿。第二天,文宣帝接见他,赐给他通幰油络网车和一百多名护卫。上殿通报姓名时,当着文宣帝的面,陆法和不称官爵,不自称臣子,只说自己是荆山居士。这里固然陆法和是出于自身信佛的原因,但是不能排除他有意为之的可能。要知道这样的做法是相当聪明的,因为就在当年的八月,文宣帝以佛道两教相互不同,想只尊崇一种宗教,于是召集两个教派的学者辩论。最后,佛教胜出。文宣帝命令所有的道士剃发做和尚,甚至杀了四个不服从的道士,造成北齐境内出现没有道士的局面(31)。也许有人会问,这个是八月,那个恐怕是二三月的事情,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我们要知道,一个具备帝王之器的帝王,他必然有相当的城府,先抛出个信号。除了上述的迎接之礼,再结合后文的赏赐,他如此厚待佛门的陆法和,无疑是个伏笔。而且,帝王讲究的是乾纲独断,他真的是看你辩论时候的表现决定舍谁尊谁的吗?不是。他其实心里早有一个判断了,所谓的辩论是给大臣和天下人看的,是让他们知道,信奉谁不是单纯出于皇帝的喜好,而是在公理天道上说的通的。其实,这种所谓的公道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东西。

    随后,文宣帝在昭阳殿设宴招待陆法和和他的弟子们,赐给他上百万的钱,千段绸缎布匹,甲第一区的宅地,一百顷田地、二百名奴婢和其他物品。得到这些赏赐之后,陆法和免除二百名奴婢的奴隶身份,让他们各自谋生去。他还把得到的钱财布帛等物在当天就全部散给众人,把皇帝赐予的宅所改建为佛寺,自己只住在一个房间里,跟普通人没有区别。三年后,他再次成为太尉,依旧被人称为居士。他这种种低调行为固然与其信佛有关,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政治上的求安。因为这个文宣帝的任性胡为也是出了名的,经常侮辱宗室亲戚和大臣(32)。而且从前文的判断来看,他也很清楚皇帝尊崇自己的原因。

    就这样,陆法和这个“半仙”在北齐平静地度过了一段时日。在其再次任太尉的天保九年(公元558年)到文宣帝驾崩的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十月之间的某一天(33),身体毫无疾病的他忽然叫来弟子,告诉他们自己将于何时死去。到了那个时候,他烧香拜佛之后,坐在绳床上溘然而逝。弟子们用香汤洗了他的尸身,然后准备放进棺材里的时候,尸体开始缩小,最后缩到三尺多。文宣帝知道后令开棺查验,发现只剩一具空棺材。(羽化成仙?)

    “半仙”尽管已经故去,但是余波却没有结束。他生前在他居住的房间墙壁上写字,然后又用涂料涂上,如今这墙壁的表层剥落了,露出了里面的字,是两句谶诗,分别是“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递代坐。”和“一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第一句解释出来就是北齐文宣帝高洋能做十年天子(34),他的儿子高殷只有做百日天子的命(35),之后换作高洋的弟弟(即跟高洋为一代人)高演做一年皇帝。第二句解释是娄太后(神武帝高欢的妻子)生的三个儿子高洋(文宣帝)、高演(孝昭帝)、高湛(武成帝)都做了皇帝,高演和高湛一共在位五年(36)。这些究竟是陆法和所写还是后人附会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正史上关于他在北齐表现大能的唯一一次记载,这说明了什么呢?与他侍奉梁元帝的比较来看,他大约是在求安吧。

    不过,陆法和虽然信奉佛法,但是“半仙”在异性问题上也并非空白。他当年在荆州和郢州的时候,就有一个自称越姥的二十多岁年轻的女子和他来往。这个越姥平时身穿法衣,也不嫁人,一直跟随陆法和。十多年后,陆法和抛弃了她,于是她和别的男人过日子,生下好几个儿子。从记载来看,似乎陆法和跟她之间象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关系,而没有正常的性生活。(37)

    “昔人已乘黄鹤去,人间空留半仙名”。陆法和的一生可谓来也神秘去也神秘,但褪去神秘玄虚的外表,我们看见的是一个睿智而又富有个性的人。也许有人要问,他的这些神迹仙行都是真的吗?无疑,就算是正史记载的,也未必确实,在这些事迹中肯定有夸张和忽悠的成分。有一些甚至是后人的伪造和附会(以文宣帝的崇佛,为之鼓吹也不是什么不合理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完全否定这些也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世间确实有些未卜先知的人存在。笔者的亲戚中有亲眼见到这种人的,也和陆法和刚出现时一样,隐居于偏僻之所。因此,在没有亲身经历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去彻底否定这些记载。反正,不管信与不信,读者权当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幕幕有趣的剧作好了。


(1)《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为“耆老自幼见之,容色常不定,人莫能测也。”,《北史》陆法和传记载为“耆老自幼见之,容色常定,人莫能测也。”暂时取信后者。因为一个信佛的人,似乎不应该喜怒形于色。另外,这个“自幼见之”不知道是老人以回忆的口吻说,小时候见他怎么怎么还是看见他小时候如何如何。笔者暂时用后者,因为笔者认为后者可能性更大。
(2)这个时间是推理出来的,根据《梁书》王僧辩传“王为荆州,仍除中兵,在限内。时武宁郡反,王命僧辩讨平之。”王即为湘东王萧绎。《陈书》淳于量传“荆、雍之界,蛮左数反,山帅文道期积为边患,中兵王僧辩征之,频战不利,遣量助之。”可以知道,文道期叛乱发生于湘东王萧绎担任荆州刺史后不久。《梁书》元帝本纪“普通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另外根据《周书》贺拔胜传“太昌初......又使人诱动蛮王文道期,率其种落归款。”太昌年号仅使用一年,对应梁朝为中大通四年,则文道期的叛乱最早应该结束于该年。
(3)《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为“八迭山”,《北史》陆法和传记载为“八叠山”。
(4)《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以杖叩之曰:‘汝欲出不能得,已数百岁,不逢我者,岂见天日乎?’”
(5)《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法和曰:‘有一断头牛,就卿征命殊急,若不为作功德,一月内报至。’”
(6)《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及侯景始告降于梁,法和谓南郡朱元英曰:‘贫道共檀越击侯景去。’元英曰:‘侯景为国立效,师云击之,何也?’法和曰:‘正自如此。’”
(7)《梁书》何敬容传记载“敬容对曰:‘得景遂死,深是朝廷之福。’”同书萧介传记载“太清中,侯景于涡阳败走,入寿阳。高祖敕防主韦默纳之,介闻而上表谏曰:臣抱患私门,窃闻侯景以涡阳败绩,只马归命,陛下不悔前祸,复敕容纳。臣闻凶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昔吕布杀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刘牢反王恭以归晋,还背晋以构妖。何者?狼子野心,终无驯狎之性;养虎之喻,必见饥噬之祸。侯景兽心之种,鸣镝之类。以凶狡之才,荷高欢翼长之遇,位忝台司,任居方伯;然而高欢坟土未干,即还反噬。逆力不逮,乃复逃死关西;宇文不容,故复投身于我。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细流,正欲以属国降胡以讨匈奴,冀获一战之效耳。今既亡师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陛下爱匹夫而弃与国之好,臣窃不取也。若国家犹待其更鸣之晨,岁暮之效,臣窃惟侯景必非岁暮之臣。弃乡国如脱屣,背君亲如遗芥,岂知远慕圣德,为江淮之纯臣!事迹显然,无可致惑。一隅尚其如此,触类何可具陈?......”
(8)《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元英往问曰:‘景今围城,其事云何?’法和曰:‘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何劳问也。’固问之,乃曰:‘亦克亦不克。’”
(9)《梁书》元帝本纪“世祖遣游击将军胡僧祐、信州刺史陆法和帅众下援巴陵。”之前陆法和为隐居之人,自此后有官职记载,那么理论上来说,陆法和应该是这次觐见湘东王萧绎,请求出击任约而获得该职务的。
(10)引文参见(9),另据《梁书》胡僧祐传“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资治通鉴》梁纪二十“僧祐时坐谋议忤旨系狱,绎即出之,拜武猛将军,令赴援,戒之曰:‘贼若水战,但以大舰临之,必克。若欲步战,自可鼓棹直就巴丘,不须交锋也。’......任约向江陵,法和自请击之,绎许之。”明显可以看出,两军一开始在目的和行军路线上都不一致。《梁书》元帝本纪的记载太简略了。
(11)《梁书》胡僧祐传记载“元帝乃引僧祐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候,令援僧辩。将发泣下,谓其子玘曰:‘汝可开朱白二门,吾不捷则死。吉则由朱,凶则由白也。’”
注:(10)(11)部分可参见拙文《胡僧祐小传》
(12)《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或亡其船缆”。以丢失船缆
(13)《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谓将士曰:‘聊观彼龙睡不动,吾军之龙甚自踊跃,即攻之。若得待明日,当不损客主一人而破贼,然有恶处。’”
(14)《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约逃窜不知所之。法和曰:‘明日午时当得。’及期而未得,人问之,法和曰:‘吾前于此洲水干时建一刹,语檀越等,此虽为刹,实是贼标,今何不向标下求贼也?’”
(15)《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法和曰:‘檀越有相,必不兵死,且于王有缘,决无他虑,王于后当得檀越力耳。’”
(16)《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记载“帝拔任约于狱,以为晋安王司马,使助法和拒纪,谓之曰:‘汝罪不容诛,我不杀汝,本为今日!’”
(17)《梁书》元帝本纪记载“大宝三年四月乙巳,益州刺史、新除假黄钺、太尉武陵王纪窃位于蜀,改号天正元年。......八月,萧纪率巴、蜀大众连舟东下,遣护军陆法和屯巴峡以拒之。”《资治通鉴》梁纪二十记载“大宝二年.....六月......陆法和请还,既至,谓绎曰:‘侯景自然平矣,蜀贼将至,请守险以待之。’乃引兵屯峡口。”《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记载“承圣二年......护军陆法和筑二城于峡口两岸,运石填江,铁锁断之。”《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乃请还,谓湘东王曰:‘侯景自然平矣,无足可虑。蜀贼将至,法和请守巫峡待之。’乃总诸军而往,亲运石以填江。三日,水遂分流,横之以铁锁。”这些资料相互矛盾,必须先确定时间。根据资料大宝二年、三年、承圣二年分别为公元551、552、553年。分析以上资料可知,陆法和应该在回军后就向梁元帝提出了申请,但是无法确定时间。但是从四月萧纪窃位之后四个月内萧绎没有举动而言,就算说的早,也没得到批准。而从筑城来看,应该不是一天两天能成功的,因此《资治通鉴》的说法应该理解成从大宝三年八月开始到承圣二年完成的防御措施,而不是当年修筑的。另外从上面的记载结合当时王琳部队反叛尚未平定来看,《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的“乃总诸军而往”是不实的,是为了珍惜文字而略记。实际是陆法和先到峡口,后来增援各部归他指挥而已。
(18)《梁书》元帝本纪记载“大宝三年,世祖犹称太清六年。......承圣元年冬十一月丙子,世祖即皇帝位于江陵。”。也就是说在梁元帝的纪年中一直使用梁武帝的太清年号,而在建康应该使用的是大宝年号。大宝三年在《资治通鉴》中不存在,这个年份该书按照元帝继位的承圣元年来纪年。这是必须阐明的,否则讨论这段历史就会对时间产生迷惑。
(19)《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军次白帝,谓人曰:‘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自见之。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镞一斛许。”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
(20)《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梁元帝谓其仆射王褒曰:‘我未尝有意用陆为三公,而自称何也?’”
(21)《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但以空槛钥在道间,上开一孔受钱。”槛本指栅栏,如果是栅栏状物体就不用开孔装钱了,因为有足够的空隙。于是,个人判断应该是一个箱子。
(22)朱大渭先生在《六朝史论》一书所载的《梁末陈初豪强酋帅的兴起》一文中写道:“法和语‘带蛮音’,有蛮族弟子800人,部曲数千人,‘唯以道术教化,不以法狱加人’。显然他是蛮族酋帅,兼宗教首领。”个人以为,朱先生的道理说得通,不过不是唯一的解释。陆法和信佛在他的传里写得很明白,因此他不是原始宗教的巫师。至于蛮族弟子,是因为他帮那些人治病的成果,未必能证明他就是出身蛮族。语带蛮音也不说明问题,以笔者为例,在杭州则被人当成上海人,在上海则被人当成杭州人,口音受环境影响是很正常的。陆法和经常和蛮族弟子相处,语带蛮音很合理。
(23)《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梁元帝使止之,法和曰:‘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人应有报至,故求援耳。今既被疑,是业定不可改也。’”
(24)《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梁元帝使人逆之曰:‘此自能破贼,但镇郢州,不须动也。’”
(25)《南史》元帝本纪记载“因裂帛为书催僧辩曰:‘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他一直在等待王僧辩的援军,但是没能等到。
(26)《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法和始于百里洲造寿王寺,既架佛殿,更截梁柱,曰:‘后四十许年佛法当遭雷电,此寺幽僻,可以免难。’”
(27)《梁书》敬帝本纪记载“三年十一月,江陵陷,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司空南徐州刺史陈霸先定议,以帝为太宰、承制,奉迎还京师。”《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记载“十二月......王僧辩、陈霸先等共奉江州刺史晋安王方智为太宰,承制。”和“甲寅......时城南虽破,而城北诸将犹苦战。日暝,闻城陷,乃散。”根据《二十史朔闰表》十一月初一为癸未日,则甲寅日为十二月初二日。那么,江陵城陷已经是十二月初,那么建康方面得到消息不应该是十一月,自然不会出现十一月就让萧方智承制的事实了。《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显然发现了这个问题,进行了修改。
(28)虽然《南史》王僧辩传记载“初,僧辩平建邺,遣陈武守京口,推以赤心,结廉、蔺之分。且为第三子頠许娶陈武章后所生女......情好甚密”但是同书亦说“其长子顗屡谏不听。”,《梁书》王僧辩传记载“霸先倜傥多谋策,名盖僧辩,僧辩畏之。”《梁书》杜龛传记载“龛,僧辩之婿也,为吴兴太守。以霸先既非贵素,兵又猥杂,在军府日,都不以霸先经心;及为本郡,每以法绳其宗门,无所纵舍,霸先衔之切齿。”可见王僧辩的儿子看出陈霸先对自己的父亲有威胁,王僧辩的女婿和心腹又看不起陈霸先,内讧只是迟早的事情。
    另外《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记载,段韶在当年对梁朝和东方战线的梁军曾经有过一个判断“承圣三年六月......韶曰:‘梁氏丧乱,国无定主,人怀去就,强者从之。霸先等外托同德,内有离心,诸君不足忧,吾揣之熟矣!’”这句话可以作为陆法和投降背景和王陈交恶的旁证。
(29)《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梁将侯填来逼江夏,齐军弃城而退,法和与宋莅兄弟入朝。”《北齐书》文宣帝纪记载“六年春正月壬寅,清河王岳以众军渡江,克夏首。送梁郢州刺史陆法和。”《北齐书》清河王传“六年正月......获梁州刺史司徒陆法和,仍克郢州。岳先送法和于京师”
(30)“辛术谓曰:‘公既万里归诚,主上虚心相待,何为作此术?’”
(31)《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记载“八月......齐主还邺,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学者论难于前,遂敕道士皆剃发为沙门;有不从者,杀四人,乃奉命。于是齐境皆无道士。”
(32)《北齐书》文宣帝纪评语“亲戚贵臣,左右近习,侍从错杂,无复差等。征集淫妪,分付从官,朝夕临视,以为娱乐。凡诸杀害,多令支解,或焚之于火,或投之于河。沉酗既久,弥以狂惑,至于末年,每言见诸鬼物,亦云闻异音声。情有蒂芥,必在诛戮,诸元宗室咸加屠剿,永安、上党并致冤酷,高隆之、高德政、杜弼、王元景、李蒨之等皆以非罪加害。尝在晋阳以槊戏刺都督尉子耀,应手即殒。又在三台大光殿上,以锯锯都督穆嵩,遂至于死。又尝幸开府暴显家,有都督韩悊无罪,忽于众中唤出斩之。自余酷滥,不可胜纪。朝野惨憎,各怀怨毒。”虽然这段文字之前有个前句“六七年后”,实际他的残暴早就显露了。举几例:
1.《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承圣三年三月......太保安定王贺拔仁献马不甚骏,齐主怒,拔其发,免为庶人,输晋阳负炭。”(承圣三年即北齐天保五年)
2.同上,“承圣三年三月......齐中书令魏收撰《魏书》,颇用爱憎为褒贬......既成,中书舍人卢潜奏:‘收诬罔一代,罪当诛!’尚书左丞卢斐、顿丘李庶皆言《魏史》不直。收启齐主云:‘臣既结怨强宗,将为刺客所杀。’帝怒,于是斐、庶及尚书郎中王松年皆坐谤史,鞭二百,配甲坊。斐、庶死于狱中,潜亦坐系狱。”
3.同上,“承圣三年八月......乙亥,齐仪同三司元旭坐事赐死。丁丑,齐主如晋阳。齐主之未为魏相也,太保、录尚书事平原王高隆之常侮之,及将受禅,隆之复以为不可,齐主由是衔之。崔季舒谮‘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帝禁之尚书省。隆之尝与元旭饮,谓旭曰:‘与王交,当生死不相负。’人有密言之者,帝由是发怒,令壮士筑百余拳而舍之。辛巳,卒于路。久之,帝追忿隆之,执其子慧登等二十人于前,帝以鞭叩鞍,一时头绝,并投尸漳水;又发隆之冢,出其尸,斩截骸骨焚之,弃于漳水。”
4.《资治通鉴》梁纪二十“大宝二年十二月......使人鸩中山王,杀之,并其三子,谥王曰魏孝静皇帝,葬于邺西漳北。其后齐主忽掘其陵,投梓宫于漳水。齐主初受禅,魏神主悉寄于七帝寺,至是,亦取焚之......彭城公元韶以高氏婿,宠遇异于诸元。开府仪同三司美阳公元晖业以位望隆重,又志气不伦,尤为齐主所忌,从齐主在晋阳。晖业于宫门外骂韶曰:‘尔不及一老妪,负玺与人。何不击碎之!我出此言,知即死,尔亦讵得几时!’齐主闻而杀之,及临淮公元孝友,皆凿汾水冰,沉其尸。孝友,彧之弟也。齐主尝剃元韶鬓须,加之粉黛以自随,曰:‘吾以彭城为嫔御。’”
(33)正史中连大概的时间段都查不到,这是推测出来的。《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三年间再为太尉,世犹谓之居士。”天保六年初为太尉,此不是死后追赠,因此天保九年应该还活着。另同传记载“文宣令开棺视之”,而文宣帝崩于天保十年十月,所以推测出这个时间段。
(34)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十月,满打满算9年零5个月。
(35)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十月甲午日-乾明元年(公元560年)八月壬午日,前后大约200来日。
(36)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八月-大宁四年(公元565年)四月,4年零8个月
(37)《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法和在荆郢,有少姬,年可二十馀,自称越姥,身披法服,不嫁,恒随法和东西。或与其私通十有馀年。今者赐弃,别更他淫。有司考验并实。越姥因尔改适,生子数人。”根据校勘记,在“别更他淫”后有文按曰:“这是越姥呈告官府的话,故下云‘有司考验并实’。上面叙事,与此语联不起来,当有脱文。”所以,笔者也很难描述清楚,不过这样的事情不写清楚也罢。


参考资料:
(1)《北齐书》 中华书局
(2)《梁书》 中华书局
(3)《北史》 中华书局
(4)《南史》 中华书局
(5)《陈书》 中华书局
(6)《周书》 中华书局
(7)《资治通鉴》 岳麓书社
(8)《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谭其骧 地图出版社
(9)《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杜建民 齐鲁书社
(10)《魏晋南北朝史》 王仲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1)《六朝史论》 朱大渭 中华书局
(12)网络资料


感谢2000提供的《二十史朔闰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92
精华
2
积分
1771
金钱
14089
荣誉
46
人气
152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 09:42:28 |只看该作者
《北齐书》第三十二卷 列传第二十四[一]陆法和,不知何许人也。隐于江陵百里洲,衣食居处,一与苦行沙门同。耆老自幼见之,容色常不定,人莫能测也。或谓自出嵩高,遍游遐迩。既入荆州汶阳郡高安县之紫石山,无故舍所居山。俄有蛮贼文道期之乱,时人以为预见萌兆。及侯景始告降于梁,法和谓南郡朱元英曰:“贫道共檀越击侯景去。”元英曰:“侯景为国立效,师云击之,何也?法和曰:“正自如此。”及景渡江,法和时在青溪山,元英往问曰:“景今围城,其事云何?”法和曰:“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何劳问也。”固问之,乃曰:“亦克亦不克。”景遣将任约击梁湘东王于江陵,法和乃诣湘东乞征约,召诸蛮弟子八百人在江津,二日便发。湘东遣胡僧佑领千馀人与同行。法和登舰大笑曰:“无量兵马。”江陵多神祠,人俗恒所祈祷,自法和军出,无复一验,人以为神皆从行故也。至赤沙湖,与约相对,法和乘轻船,不介胄,沿流而下,去约军一里乃还。谓将士曰:“聊观彼龙睡不动,吾军之龙甚自踊跃,即攻之。若得待明日,当不损客主一人而破贼,然有恶处。”遂纵火舫于前,而逆风不便,法和执白羽麾风,风势即返。约众皆见梁兵步于水上,于是大溃,皆投水而死。约逃窜不知所之。法和曰:“明日午时当得。”及期而未得,人问之,法和曰:“吾前于此洲水干时建一刹,语檀越等,此虽为刹,实是贼标,今何不向标下求贼也?”如其言,果于水中见约抱刹仰头,裁出鼻,遂擒之。约言求就师目前死,法和曰:“檀越有相,必不兵死,且于王有缘,决无他虑,王于后当得檀越力耳。”湘东果释用为郡守。及魏围江陵,约以兵赴救,力战焉。法和既平约,往进见王僧辩于巴陵,谓曰:“贫道已断侯景一臂,其更何能为,檀越宜即遂取。”乃请还,谓湘东王曰:“侯景自然平矣,无足可虑。蜀贼将至,法和请守巫峡待之。”乃总诸军而往,亲运石以填江。三日,水遂分流,横之以铁锁。武陵王纪果遣蜀兵来渡,峡口势蹙,进退不可。王琳与法和经略,一战而殄之。军次白帝,谓人曰:“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自见之。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镞一斛许。”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又尝至襄阳城北大树下,画地方二尺,令弟子掘之,得一龟,长尺半,以杖叩之曰:“汝欲出不能得,已数百岁,不逢我者,岂见天日乎?”为授三归,龟乃入草。初,八叠山多恶疾人,法和为采药疗之,不过三服皆差,即求为弟子。山中毒虫猛兽,法和授其禁戒,不复噬螫。所泊江湖,必于峰侧结表,云“此处放生。”渔者皆无所得,才有少获,辄有大风雷。船人惧而放之,风雨乃定。晚虽将兵,犹禁诸军渔捕。有窃违者,中夜猛兽必来欲噬之,或亡其船缆。有小弟子戏截蛇头,来诣法和。法和曰:“汝何意杀蛇?”因指以示之,弟子乃见蛇头齚裤裆而不落。法和使忏悔,为蛇作功德。又有人以牛试刀,一下而头断,来诣法和。法和曰:“有一断头牛,就卿征命殊急,若不为作功德,一月内报至。”其人弗信,少日果死。法和又为人置宅图墓,以避祸求福。尝谓人曰:“勿系马于碓。”其人行过乡曲,门侧有碓,因系马于其柱。入门中,意法和戒,走出将解之,马已毙矣。梁元帝以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法和不称臣,其启文朱印名上,自称司徒。梁元帝谓其仆射王褒曰:“我未尝有意用陆为三公,而自称何也?”褒曰:“彼既以道术自命,容是先知。”梁元帝以法和功业稍重,遂就加司徒,都督、刺史如故。部曲数千人,通呼为弟子,唯以道术为化,不以法狱加人。又列肆之内,不立市丞牧佐之法,无人领受,但以空槛龠在道间,上开一孔受钱。贾客店人随货多少,计其估限,自委槛中。行掌之司,夕方开取,条其孔目,输之于库。又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时有所论,则雄辩无敌,然犹带蛮音。善为攻战具。在江夏,大聚兵舰,欲袭襄阳而入武关。梁元帝使止之,法和曰:“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人应有报至,故求援耳。今既被疑,是业定不可改也。”于是设供食,具大槌薄饼。及魏举兵,法和自郢入汉口,将赴江陵。梁元帝使人逆之曰:“此自能破贼,但镇郢州,不须动也。”法和乃还州,垩其城门,着粗白布衫、布裤、邪巾,大绳束腰,坐苇席,终日乃脱之。及闻梁元帝败灭,复取前凶服着之,哭泣受吊。梁人入魏,果见槌饼焉。法和始于百里洲造寿王寺,既架佛殿,更截梁柱,曰:“后四十许年佛法当遭雷电,此寺幽僻,可以免难。”及魏平荆州,宫室焚烬,总管欲发取寿王佛殿,嫌其材短,乃停。后周氏灭佛法,此寺隔在陈境,故不及难。天保六年春,清河王岳进军临江,法和举州入齐。文宣以法和为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太尉公、西南道大行台,大都督、五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安湘郡公宋莅为郢州刺史,官爵如故。莅弟簉为散骑常侍、仪同三司、湘州刺史、义兴县公。梁将侯填来逼江夏,齐军弃城而退,法和与宋莅兄弟入朝。文宣闻其奇术,虚心相见,备三公卤簿,于城南十二里供帐以待之。法和遥见邺城,下马禹步。辛术谓曰:“公既万里归诚,主上虚心相待,何为作此术?”法和手持香炉,步从路车,至于馆。明日引见,给通幰油络网车,伏身百人。诣阙通名,不称官爵,不称臣,但云荆山居士。文宣宴法和及其徒属于昭阳殿,赐法和钱百万、物千段、甲第一区、田一百顷、奴婢二百人,生资什物称是,宋莅千段,其馀仪同、刺史以下各有差。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钱帛散施,一日便尽。以官所赐宅营佛寺,自居一房,与凡人无异。三年间再为太尉,世犹谓之居士。无疾而告弟子死期,至时,烧香礼佛,坐绳床而终。浴讫将敛,尸小,缩止三尺许。文宣令开棺视之,空棺而已。法和书其所居壁而涂之,及剥落,有文曰:“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递代坐。”又曰:“一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说者以为娄太后生三天子,自孝昭即位,至武成传位后主,共五年焉。法和在荆郢,有少姬,年可二十馀,自称越姥,身披法服,不嫁,恒随法和东西。或与其私通十有馀年。今者赐弃,别更他淫。有司考验并实。越姥因尔改适,生子数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梟雄滅世‧血雨開章
游侠元老版主
游侠剑阁工作组 副组长
海皇七將軍·海魔女
短笛大魔恩

2013年度杰出版主勋章元老版主勋章版主勋章女性版主勋章资深版主勋章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精华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勤劳之证写手之证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youki贡献勋章

帖子
10554
精华
9
积分
11877
金钱
17839
荣誉
468
人气
1176
评议
15

地板
发表于 2013-1-22 09:45:01 |只看该作者
神算居然配了百出,看了你这些人的特技,谁便用个人就可以统一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92
精华
2
积分
1771
金钱
14089
荣誉
46
人气
152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3-1-22 09:47:46 |只看该作者
快剑夏候恩 发表于 2013-1-22 09:45
神算居然配了百出,看了你这些人的特技,谁便用个人就可以统一了。 ...

有魔君可敵之


使用道具 举报

梟雄滅世‧血雨開章
游侠元老版主
游侠剑阁工作组 副组长
海皇七將軍·海魔女
短笛大魔恩

2013年度杰出版主勋章元老版主勋章版主勋章女性版主勋章资深版主勋章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精华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勤劳之证写手之证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youki贡献勋章

帖子
10554
精华
9
积分
11877
金钱
17839
荣誉
468
人气
1176
评议
15

6#
发表于 2013-1-22 09:49: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剑夏候恩 于 2013-1-22 09:51 编辑

魔君有强运么,有的话,无解,不然直接烧伤,单挑破之。要么物理眩晕后,打到一兵,用土墙困他一辈子。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92
精华
2
积分
1771
金钱
14089
荣誉
46
人气
152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3-1-22 09:52:43 |只看该作者
快剑夏候恩 发表于 2013-1-22 09:49
魔君有强运么,有的话,无解,不然直接烧伤,单挑破之。




魔君有專業雷擊門,只有此人
還有2個的變態恫嚇


使用道具 举报

梟雄滅世‧血雨開章
游侠元老版主
游侠剑阁工作组 副组长
海皇七將軍·海魔女
短笛大魔恩

2013年度杰出版主勋章元老版主勋章版主勋章女性版主勋章资深版主勋章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精华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勤劳之证写手之证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youki贡献勋章

帖子
10554
精华
9
积分
11877
金钱
17839
荣誉
468
人气
1176
评议
15

8#
发表于 2013-1-22 09:56: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剑夏候恩 于 2013-1-22 09:57 编辑

哦,这魔君,没强运,没物理抗晕,也不抗火,还是可以破的。直接就可以用火药炸死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92
精华
2
积分
1771
金钱
14089
荣誉
46
人气
152
评议
0
9#
发表于 2013-1-22 09:59: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aichoon 于 2013-1-22 10:02 编辑
快剑夏候恩 发表于 2013-1-22 09:56
哦,这魔君,没强运,没物理抗晕,还是可以破的。

擁有治軍,強運的我放過了,這些特技
我自己玩,100萬大軍全出動,給他打剩下50多萬
敵不過

還是留下破綻
不然跟他打會的太難看

***存檔劇本沒有燒死狀況
擁有強運+治軍=的魔君,65000一隊,可以打死我500000兵


使用道具 举报

梟雄滅世‧血雨開章
游侠元老版主
游侠剑阁工作组 副组长
海皇七將軍·海魔女
短笛大魔恩

2013年度杰出版主勋章元老版主勋章版主勋章女性版主勋章资深版主勋章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精华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勤劳之证写手之证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youki贡献勋章

帖子
10554
精华
9
积分
11877
金钱
17839
荣誉
468
人气
1176
评议
15

10#
发表于 2013-1-22 10:04:14 |只看该作者
laichoon 发表于 2013-1-22 09:59
擁有治軍,強運的我放過了,這些特技
我自己玩,100萬大軍全出動,給他打剩下50多萬
敵不過

看机会就是了,AI很SX,这么牛的人,有时会开个冲车出来,靠远射之人直接威风扫光气,有机会再用土墙困死。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92
精华
2
积分
1771
金钱
14089
荣誉
46
人气
152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13-1-22 10:09:55 |只看该作者
快剑夏候恩 发表于 2013-1-22 10:04
看机会就是了,AI很SX,这么牛的人,有时会开个冲车出来,靠远射之人直接威风扫光气,有机会再用土墙困死 ...

[size=11.818181991577148px]靠远射之人直接威风扫光气《《《《《
[size=11.818181991577148px]他遠距離來就給我下個雷擊~~~



我倒是沒有看過他開衝車
都是槍兵和騎兵居多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43
精华
0
积分
122
金钱
4861
荣誉
0
人气
3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13-1-22 11:15:06 |只看该作者
【显令人诱以官,而分五哨尽壁九丝城下。乘无备,夜半腰縆上,斩关入。迟明,诸将毕至。阿二、方三走保牡猪寨。郭成破鸡冠,获阿大。诸军攻牡猪,擒方三。阿二走,追获于贵州大盘山。克寨六十余,获贼魁三十六,俘斩四千六百,拓地四百余里,得诸葛铜鼓九十三,铜铁锅各一。阿大泣曰:“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僣号称王。鼓山颠,群蛮毕集,今已矣。”锅状如鼎,大可函牛,刻画有文彩。相传诸葛亮以鼓镇蛮。鼓失,则蛮运终矣。】---《明史 列传第一百 刘显》

打滚求蜀武帝魅力150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14
精华
0
积分
959
金钱
4899
荣誉
0
人气
6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13-1-22 16:41:35 |只看该作者
神算和待伏亮了。。。
大家居然都没发现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31 14:18 , Processed in 0.37319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