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楼主: 小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绍在何进手下的时候英勇果断,为啥自己做君主反倒优柔寡断,连出昏招? [复制链接]

帖子
1918
精华
0
积分
963
金钱
2115
荣誉
0
人气
9
评议
0
41#
发表于 2012-6-13 19:02:30 |只看该作者
zxc_cn 发表于 2012-6-13 18:56
怎么没人吐槽曹老板当年在朝廷舍身刺董卓,多热血多爱国啊,后来呢?

曹操自己解释过,权利越来越大,野心也越来越大,他自己都没否认过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
精华
0
积分
3
金钱
7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42#
发表于 2012-6-13 20:06:48 |只看该作者
用亲而不用贤!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21
精华
0
积分
515
金钱
5759
荣誉
0
人气
41
评议
0
43#
发表于 2012-6-13 21:26:47 |只看该作者
缺点被演义放大了,官渡之战其实曹操胜得很险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55
精华
0
积分
128
金钱
2155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44#
发表于 2012-6-13 21:29:17 |只看该作者
单纯是因为输给了曹老板而已啊{:10_335:}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55
精华
0
积分
128
金钱
2155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45#
发表于 2012-6-13 21:30:02 |只看该作者
越女剑仙 发表于 2012-6-13 13:06
LS亮了,官渡袁绍病重死了?

他不是说的是“可能”么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27
精华
0
积分
64
金钱
128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46#
发表于 2012-6-13 21:40:07 |只看该作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73
精华
0
积分
588
金钱
5384
荣誉
0
人气
7
评议
0
47#
发表于 2012-6-13 22:59:35 |只看该作者
袁本初若不是四世三公的袁氏长子,而袁氏若不是士族领袖。那么袁绍只怕早就死在十常侍之乱了。而且袁绍一生,除了打败了幽州的公孙瓒、青州的田楷、黑山起义军之外,军事建树是在是乏善可陈。
而且袁绍最大的愚蠢就是没有政治头脑。若不是他的愚蠢,曹操岂能战胜代表着北方士族利益的袁绍?
運命は天に昇っていて鎧を戦って胸以前勲功に足の下に何時のみんなにかかわらなく適切で敵を置いて于吾掌中に合の戦求の死を展開してそれで戦争者の生求は不死であってそれで戦争者は必ず死んで想念は不定の唯時者のみんなの差を運ぶ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90
精华
0
积分
145
金钱
9571
荣誉
0
人气
2
评议
0
48#
发表于 2012-6-14 12:25:19 |只看该作者
跟年期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13
精华
0
积分
268
金钱
3888
荣誉
1
人气
4
评议
0
49#
发表于 2012-6-14 12:34:09 |只看该作者
家大业大,想的就多了,通俗就是光脚不怕穿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507
精华
0
积分
3258
金钱
10538
荣誉
0
人气
26
评议
0
50#
发表于 2012-6-14 12:44:23 |只看该作者
不一样的,做主帅你的一举一动关系全局,做幕僚,你随便说,说错了也没关系,采不采用是主帅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505
精华
0
积分
753
金钱
434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1#
发表于 2012-6-14 13:59:46 |只看该作者
袁绍起家靠的是四世三公的家势,而且他本人也确是袁家年轻人中比较不错的,至于后来输给曹操,就是多方面的原因了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42
精华
0
积分
652
金钱
4105
荣誉
8
人气
0
评议
0
52#
发表于 2012-6-14 14:12:29 |只看该作者
本初还是不错的~要看是和谁比嘛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7
精华
0
积分
59
金钱
1460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53#
发表于 2012-6-14 14:47:05 |只看该作者
zone007c 发表于 2012-6-13 22:59
袁本初若不是四世三公的袁氏长子,而袁氏若不是士族领袖。那么袁绍只怕早就死在十常侍之乱了。而且袁绍一生 ...


袁本初若不是四世三公的袁氏长子,而袁氏若不是士族领袖。那么袁绍只怕早就死在十常侍之乱了。而且袁绍一生,除了打败了幽州的公孙瓒、青州的田楷、黑山起义军之外,军事建树是在是乏善可陈。
而且袁绍最大的愚蠢就是没有政治头脑。若不是他的愚蠢,曹操岂能战胜代表着北方士族利益的袁绍?

也不尽然。首先,袁绍是庶出不是嫡出(这也是袁绍被袁术记恨的原因之一了),所谓袁家家主的地位还是在袁逢病死、袁隗被诛之后凭借自己的威信和能力得到的。单以士族领袖而言,弘农杨家才真是泪流满面,杨彪被曹老板折腾得够呛。而汝南袁家至少还有袁绍、袁术,各据一方一窥神器。
而且在袁家统一黄河以北的过程中,袁绍其实还是蛮有才能的,反客为主吞掉韩馥,界桥一战拿下公孙,吸纳张燕及刘虞旧部,论谋论战论政都还是可圈可点的。其实有一个侧面的例子,就是袁绍死后北方少数民族都还受其影响很深,逼得曹老板兵行险招突袭柳城,可见袁绍的政治手腕和人格魅力。
袁绍的失败现在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认为是袁绍个人的性格问题,甚至归结于其本人的能力问题,有一定道理但绝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还是其代表的黄河以北士族的强大。由于刘秀得天下就是依靠的士族力量,袁绍基本上就是想复刻刘秀的成功。但是黄河以北士族自身实力很强,他们实际上垄断了袁绍集团的经济基础,并且极端排外(这其实是袁绍集团内部分裂的根本原因)和轻视甚至敌视中央(中央和地方豪强常年对人口和土地、地方政权控制的争夺。这也是袁绍无法“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因此,在统一黄河以北的过程中袁绍利用黄河以北士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尤其是对公孙的最后一击,说白了就是河北士族抬着袁绍打赢的)。但在后来,袁绍对他们既拉拢又防范,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譬如杀麹义、怀疑沮授)。在官渡之战的几轮决策上这个矛盾总的爆发,导致了袁绍的失败。至于袁绍死后解决黄河以北士族的问题,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其实,刘备常常说自己“每与操反,大事必成”,曹操则是每与绍反,大事必成。袁绍背后是华北儒家世家大族,曹操背后就是中原法家豪强寒族、对待少数民族袁绍怀柔、曹操就坚决,对待中央政权袁绍抵触、曹操就拥戴。而在对待地方豪强、世家大族以及立嗣等问题上,曹操更是站在了袁绍的肩膀上展现出了一位卓越政治家的胆识、魄力及智慧。当然,最后无论是老大哥袁绍还是小兄弟曹操最后其实都输了,世家大族最终放弃了**人也撕破了合作的假面具,高平陵政变为他们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
精华
0
积分
4
金钱
21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4#
发表于 2012-6-14 14:50:49 |只看该作者
袁绍生父究竟是谁不知道,但是袁绍并不算是袁家嫡传,袁术才是
还有,别小看袁绍,去仔细读读三国志之类的,去看看袁绍打曹操的前后具体措施,一番布置不能说完美无缺,但也算是中规中矩
只是那时候的曹操简直就象打了鸵鸟血一样,各种化解犹如YY小说主角
认真点看看这段历史,曹老板能打赢袁绍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507
精华
0
积分
3258
金钱
10538
荣誉
0
人气
26
评议
0
55#
发表于 2012-6-14 14:59:27 |只看该作者
看正史都知道,没关羽杀颜良。荀攸计杀文丑,许攸这个极品二五仔的出现,曹操注定也会在官渡完蛋。只能说曹操运气太好。不管袁绍犯多大错误。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6
精华
0
积分
33
金钱
52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6#
发表于 2012-6-15 18:47:57 |只看该作者
引董卓进京的馊主意就是他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2
精华
0
积分
46
金钱
82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7#
发表于 2012-6-16 16:19: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董卓要废少帝的时候,袁绍挺身而出,当时的情况是很险恶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44
精华
0
积分
422
金钱
1514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58#
发表于 2012-6-16 16:55:19 |只看该作者
其实袁绍在何进手下没少出馊主意
引董卓进京就是最臭不可闻的一泡屎,毫无政治头脑可言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44
精华
0
积分
422
金钱
1514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59#
发表于 2012-6-16 17:02:04 |只看该作者
袁绍最大的弱点就是自己不敢跳出来排版
到处想搞平衡。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51
精华
0
积分
76
金钱
117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0#
发表于 2012-6-16 17:59:22 |只看该作者
机会对于任何人都是均等的 只能说曹老板抓住了机会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21 15:10 , Processed in 0.34326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