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楼主: 蛋疼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毛利的石高............................................................... [复制链接]

帖子
1221
精华
0
积分
615
金钱
2039
荣誉
0
人气
2
评议
0
21#
发表于 2011-4-20 10:26:54 |只看该作者
D51029880 发表于 2011-4-20 05:04
甲斐粮产低人口不多只有点金山   但是信玄时候家臣团很团结上下一心 ...发挥了甲斐的最大实力 ...


但同时拼命也要打下信浓,信浓的石高是甲斐的倍数。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221
精华
0
积分
615
金钱
2039
荣誉
0
人气
2
评议
0
22#
发表于 2011-4-20 10:28:42 |只看该作者
金银仍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商业税收、粮食、人口远这重要的多。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0
精华
0
积分
485
金钱
2739
荣誉
5
人气
3
评议
0
23#
发表于 2011-4-20 11:20:5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D51029880 的帖子

就那幾個金山讓老虎挖光了,結果小老虎時候哭了。。。
野望裡面唯一有名字的就是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0
精华
0
积分
485
金钱
2739
荣誉
5
人气
3
评议
0
24#
发表于 2011-4-20 11:23: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蛋疼樣 于 2011-4-20 11:32 编辑


佐渡的產量:1601年に発見され1989年に閉山される約390年間の間に掘った金は累計で78トン、銀2330トンあったとい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0
精华
0
积分
485
金钱
2739
荣誉
5
人气
3
评议
0
25#
发表于 2011-4-20 11:32:4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zeromn 的帖子

因為金山畢竟會用完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0
精华
0
积分
485
金钱
2739
荣誉
5
人气
3
评议
0
26#
发表于 2011-4-20 11:39: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蛋疼樣 于 2011-4-20 11:48 编辑

【轉貼】日本戰國大名金銀略說
  

  

古樂府云:“快馬常苦瘦,健兒常苦貧。黃禾起羸馬,有錢始作人。”  


【伊達砂金】
  
戰國大名所顯示的軍事能力常過於其實際領地所能擔承。原因之一,是領地內的金山銀山。
  
奧州從平安朝之末、鐮倉幕府之初起就是黃金的國度,藤原氏在此建起中尊寺金色堂。文明十五年(1483)十月十一,伊達成宗從這裏出發,越窮山惡水而抵京都。他向將軍之父義政及夫人日野富子、將軍足利義尚、管領細川政國、政元以下一干人遍贈砂金,出手慷慨(給將軍的禮物清單是:刀二十三柄、馬九十五匹、砂金三百八十兩、錢五十七貫。——信輔按)。
  
大永二年(1522),伊達稙宗(稙宗的名字,就賴將軍足利義稙之賜)受領陸奧國守護一職。砂金換得了前無古人的功效——在稙宗以前,幕府分置奧州探題、羽州探題,至此始有陸奧守護,伊達家對陸奧的統治權被承認了。
  
砂金是當時通行的贈答品。十七世紀中葉自中國傳到日本的“灰吹法”(冶煉白銀時分離銀鉛之法——原文的意思似說灰吹法是冶煉黃金之法,但俺查到的資料只稱其用於煉銀,存疑以請教諸位讀者)使開礦過程頓然一變,甲斐的武田、越後的上杉及駿河的今川,都控金礦爲自己的財源。

【信玄的棋石金】
  
武田家遍地金山。這樣說的確是誇張了,但若沒有金山的支援,百戰披靡的武田軍未必能存在於世。東山梨郡的黑川金山、西八代郡的中山金山,黑桂山、保山、雨畑山等等,都有不小的名氣。信玄時代引進灰吹法等先進冶金方法,不再費力淘取砂金,故而甲州並不像奧州那樣以砂金出名。鑄煉出來的金塊各式各樣,人稱甲州金。小粒圍棋子般的被叫做“棋石金”,扁圓的小金幣名爲“分判”,種類多逾一百三十種。元祿時代以後的新甲州金與信玄時代的甲州金頗難區分。
  
武田領地內金礦豐富,但流通貨幣卻要依靠中國流入永樂銅錢。金子除奉納佛寺、神社外,多半供軍費之用,黃金再多,與百姓無分。
  
《甲陽軍鑒》品第四十八載,三河浪人川原村傳兵衛以戰功見賞于信玄,信玄讓他兩手抓起棋石金,取這樣的整整三捧,作爲賞賜。武田信虎之弟勝沼信友居城附近發掘出過棋石金,每粒重十四五克,傳兵衛一捧以十粒計,就有三十來粒,價值在人民幣十萬以上。
  
一次戰功賞金十萬,必有死士爲之效命。

【謙信上洛的背景】
  
地近越後出羽兩國交界處的鳴海金山,素有越後黃金山的諢名。戰國後期,上杉謙信兩次上洛,獻上大額黃金以填朝廷和將軍的胃口,都是因有“天正越座”金幣鑄造的背景。
  
上杉領內的另一大金山爲佐渡金山。駿河今川家則坐擁安倍金山、富士金山,小田原北條領內也有伊豆金山存在。
  
石見國大森地方的石見銀山(大森銀山),是尼子晴久、大內義隆、毛利元就諸雄虎視眈眈之物。佐渡的鶴子銀山早爲上杉家劃奪。
  
戰國大名攫奪一切。然而黃金的力量比之土地的力量,仍落下風,直到戰國之末。信長出世之初,織田家領地內沒有值得一提的金銀礦產,這並未阻遏他的腳步。

【信長崛起】
  
大量武器彈藥的購入、兵糧的調運,同樣耗資巨萬的築城,第六天魔王定然是那個爲征服爲揮霍而生的人。說是信長及秀吉的經濟力量壓服了戰國諸強也無不可。
  
天正八年(1580),信長納山名家領地于麾下,但馬的生野銀山隨之成爲信長的直轄地。他委任生熊太兵衛爲代官,引入灰吹法,白銀産量以此激增,到江戶時代已是全日本第一。
  
信長直轄的銀礦還有攝津多田銀山等地。後來秀吉家康當政,繼承他的政策,先後把生野銀山劃入直轄,其經營用心亦苦。
  
另外,信長歡喜他人獻金。穴山梅雪之降,就進以黃金二千枚,換得一命。黃金于此已經成了破落大名的最後保身手段。

【一萬枚、九萬枚和兩萬八千枚】
  
信長的繼承者秀吉,對礦山經營的積極不下於他。秀吉經營礦山的方式有二,一是在直轄礦山及某些大名領地內的礦山,由他委派代官,直接統治,如但馬的生野銀礦;二是交由當地大名管理,劃一部分上貢豐臣家,如常陸佐竹的久慈金山。
  
這樣處置之下,信長及秀吉積聚的財富難以想象。安土城貯藏有黃金一萬枚。進一步控制了金銀礦產的秀吉自不甘落其下風,慶長三年(1598)“藏納目錄” 記載,各地金山産黃金四千三百九十九枚,白銀九萬三千三百六十五枚。秀吉最後留給秀賴的大阪城藏金,共計黃金九萬枚,白銀十六萬枚(《慶長中外記》載金銀目錄)。就以當時與現在的米價比來約略算一下也遠遠超出宮本又郎試算的兩千四百一十六億日元(《戰國の貨幣價值》,引自《歷史のへ招待》)。
  
據說淀君掌控這筆財産時,在各地修造寺社,揮霍巨萬。再負擔起大阪兩陣的高昂軍費(天正十八年(1590)征伐小田原,秀吉曾出黃金兩萬枚爲軍需。大阪兩陣雖然是守城戰,但前後招徠了上萬浪人入城的豐臣家,所費絕不在少),扣去城破後散失毀壞在大火中的金銀,大阪城廢墟裏還是清理出黃金兩萬八千枚、白銀兩萬四千枚。這是比較可靠的數位了,然而又是如何的可觀啊。

【秀吉的財力】
  
信長之後的秀吉對鑄錢大有興趣。天正十五年,秀吉仿永樂通寶及唐宋錢幣而鑄成天正通寶,這是皇朝十二錢之“乾元通寶”後,六百三十年來第一次以日本年號鑄錢。
  
繼而在天正十六年,秀吉又鑄“天正大判”。大判一枚十兩,重約一百六十五克,純度甚高,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金幣之一。猴子的鋪張氣派,於此也可見一斑。
  
爲保證天正通寶的流通,秀吉付給諸侯良錢(良錢原是相對惡錢而言,永祿十二年(1569)信長發佈《擇錢令》,規定其兌換比例)六萬貫。天正大判一枚,相當金質永樂通寶十枚(???原文是“天正大判一枚は、金貨の永樂通寶十枚”)、銀質天正通寶五十枚,或禦用銀五百匁;良錢四百枚,當銀質天正通寶一枚。不過天正通寶仍多用於賞賜臣僚、贈答大名,民間主要持有的是中國銅錢。
  
文祿元年(1592)的文祿通寶,是專爲賞賜侵朝戰爭有功武士所鑄。其時秀吉令京都商人後藤德乘負責鑄造金幣(文祿通寶),堺的大黑常是鑄造銀幣(丁銀),攝津的末吉勘兵衛則鑄造銅錢(流通貨幣)。慶長年間,有稱爲“太閣一分金”的長方形金幣鑄行,四枚可抵一兩。
  
此外還有“分銅金”,指分銅型的金貨。號稱“太閣分銅”的大分銅,熔一千枚大判爲一大金塊。大阪城就藏有這樣的大分銅。能造起黃金茶室的秀吉,自不在乎誇顯這點豪富。
  
這時,秀吉與其他戰國大名的財力差異,顯然現出。小田原北條家的使者上洛謁見秀吉,見京都的町屋全是板葺,就乍舌不已,回去向家主北條氏政嘖嘖稱道。氏政甚爲惱火,下令把小田原的町屋全數改爲板葺,這一下百姓叫苦連天,只得把屋子外表裝飾成板葺,屋根依舊是草葺的屋根。板葺與草葺,也就是秀吉與尋常大名的差別了。

【金賦】
  
《多聞院日記》記載,當時十兩大判的金元一枚,可值米三十到六十石。據宮本又郎的論文,一石相當於六萬日元左右。所以,黃金一枚在今天相當一百八十萬到三百六十萬日元。就算是二百五十萬日元好了;這樣計算,白銀十兩可當五十萬日元。
  
天正十七年,秀吉做了一件稱爲“金賦”的事。是年五月二十日,秀吉在聚樂第召集親族、公卿以及諸大名,賞賜黃金六千枚、白銀兩萬五千枚。如果按前面的計算,秀吉的付出相當於二百七十五億日元這麽龐大的數位。
  
(注:該書出版於一九九二年,日元匯率當有變化,折算不出。)

【上杉謙信的後繼者】
  
天正六年(1578),上杉謙信突然去世,沒有指定家督的繼承者。
  
上杉景勝,阪戶城主長尾政景次子,母爲上杉謙信之姊仙桃院。謙信的養子和外甥。
  
上杉景虎,北條氏康第七子,娶長尾政景女。曾做過武田家養子,末後成爲謙信的養子。景勝佔據春日山城,迫景虎逃出春日山,入上杉憲政的居城禦館。因此景勝和景虎的爭位稱爲“禦館之亂”。
  
景勝的支持者是長尾等越後豪族,景虎則有兄長北條氏政。此時甲州武田勝賴的動作,對雙方來說彌足輕重。
  
武田勝賴最初應氏政的請求,進逼景勝軍。景勝見事態危殆,取出謙信多年積藏的黃金,先以數千兩賄賂勝賴重臣長阪長閑齋、迹部大炊助,再向勝賴提出談判。最終,景勝讓出上野一國,換得武田的助力。
  
天正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上杉景虎戰敗,自殺。《北條記》大爲憤懣地記述道:“勝賴今度耽大欲而卻義理,殺我如玉之三郎。”
  
這次出於金錢考慮的出賣,決定了二百萬石上杉家的主人。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221
精华
0
积分
615
金钱
2039
荣誉
0
人气
2
评议
0
27#
发表于 2011-4-20 12:08:07 |只看该作者
胜赖选择支持景胜并非因为黄金的收买,武田与上杉同样面临织田进攻的压力,有共同敌人的情况下,利益争端就可以放一边,而北条家会援助武田家的态度不可信。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0
精华
0
积分
485
金钱
2739
荣誉
5
人气
3
评议
0
28#
发表于 2011-4-20 12:10:2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zeromn 的帖子

轉個帖而已。。。。。。都知道氏政一直都很曖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31 18:26 , Processed in 0.32004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