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21882|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时期“南阳”这个地方有很多名人吧? [复制链接]

帖子
460
精华
0
积分
231
金钱
128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5:44: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偶然发现好多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扯上南阳了

孔明躬耕南阳,火烧新野,南阳陈震,南阳黄忠。。。。。

这三国时期南阳郡真的有这么多名人?

刚刚又发现原来甘兴霸,魏文长,还有“大将文聘”,还有那个许攸都是南阳人。。。。。。

不容易啊,一个地方出这么多同时期的三国名人

[ 本帖最后由 whaidaxin 于 2008-10-9 01:28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通直散骑侍郎
正六位上 因蘇家守護代

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2445
精华
0
积分
1485
金钱
4641
荣誉
26
人气
3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8-10-4 06:15:28 |只看该作者
南阳是大郡,光武龙兴之地,户口百万,是荆州最初的治所
不过诸葛亮和南阳没什么关系,诸葛亮的躬耕地只可能是襄阳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剑阁工作组【制作】

悬河之辩

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1448
精华
3
积分
1926
金钱
747
荣誉
60
人气
21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8-10-4 08:07:48 |只看该作者

随便转一篇

曾有人说,东汉末年南阳是曹操的势力范围,诸葛亮隐居于此,如何不惧兵火战乱。即便是诸葛亮居此无恙,但刘备与曹操却是冤家对头,他怎么也不可能到敌占区的南阳三请诸葛亮,这无异于蹈虎狼之穴或者说自投罗网。事实真的如此吗?
    
  建安二年(197年)从父诸葛玄死后,17岁的诸葛亮只好离开襄阳,在南阳卧龙冈躬耕自食,与烟波钓徒为伍,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才出仕于刘备。在这十年时间里,干戈扰,兵火连绵,南阳自然也不是一片弦歌不辍的乐土。建安元年(196年)军阀张济自关中来到南阳,未几死去,由其侄张绣带领其众,屯驻宛城。翌年正月,曹操击张绣至宛,张绣投降,旋因曹操强纳张济之妻,张绣举兵复叛,被曹操击败后,逃奔于穰(河南邓县境),与刘表合势。这年冬,曹操再次南征至宛。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围张绣于穰地,四月,“田丰劝绍(即袁绍)袭许(河南许昌),操解穰围而回”。五月,破张绣、刘表联军于安众(河南镇平东南)。建安四年(199年)冬十一月,张绣皈依曹操,跟随他北上攻打袁绍。袁绍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曹操不得不兔搏狮子,全力以赴,因而未遑他顾,盘踞于荆州的刘表趁机攫取了南阳。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破袁术于官渡(河南中牟)。六年,曹操击刘备于汝南(河南息县)。刘备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河南新野)”。七年,曹操击袁绍子袁谭、袁尚于黎阳(河南浚县),“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河南叶县)”。叶县当时属南阳郡管辖,在南阳以北200里之遥,可见南阳已在刘表掌握之中,建安八年(203年)八月,曹操“征刘表,军西平”。
    
  西平在南阳东北数百里,揆诸情理,曹操攻打远在荆州的刘表,至少应把兵力部署在南阳以南至汉水北岸地区,而他只到了西平,联系他前几次攻打张绣均是到宛、至穰的情况看,足以证明南阳周围已为刘表所控制,他无法前进,才军于西平的。从此之后,他有好几年未再征伐刘表。
    
  一直到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才总戎南征。适逢刘表病故,九月,他到达新野,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顺利进军江陵(湖北江陵)。从曹操的活动日程可知,自建安四年张绣归降后,曹操四处出征,戎马倥偬,先是破袁绍,接着又攻打袁尚、袁谭,建安十二年又北征乌桓,到这年年底,北方才告平定,其中虽一度攻打刘表,驻到西平便返旆(pèi)而还,直到建安十三年八月,才腾出手来,再次南征刘表。
    
  从建安四年至十二年这八年时间里,曹操忙于征伐,对南阳实在是有心无力,距南阳最近的刘表,当时“从容自保,境内无事”,趁机问鼎南阳,怎能说南阳一直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呢?
诸葛亮在其叔父病殁时才17岁,尚不到弱冠之年。刘表与诸葛玄是旧交,本应照拂朋友之子,何况他当时手握节钺,生杀予夺,皆可自专,安排诸葛亮在自己幕下供职,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刘表到底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后来诸葛亮娶襄阳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其岳母与刘表的后妇蔡氏是同胞姐妹,刘表是诸葛亮妻黄氏的姨父,刘表子刘琮又娶蔡氏侄女,诸葛亮之妻与刘表之子又是表兄妹,即使有这种背景,刘表仍然不能任用。
    
  刘表在东汉末年是以“八顾”之一著称的,但他心胸狭窄,“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因此,怀才抱艺之士,多弃他而去。如“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别驾韩嵩探查曹操虚实,刘表反疑韩嵩通敌,欲杀韩嵩,赖其妻蔡氏说项,才囚而不诛;祢衡为当时名士,刘表不能用,便送给江夏太守黄祖,结果为黄祖所杀。又如庞统、马良、马谡、杨仪、杨等,后来都成了刘备的谋士或战将。
    
  刘表并不是不尊重人才,也不是不想得到人才,而是他太注重已经成名的大家,不屑于那些崭露头角的“小荷”,这就导致了人才群在他眼皮子底下,他却视而不见的情况。当时襄阳有一大批“杰出青年”:诸葛亮、庞统、徐庶、孟公威、石广元等,当时都很年轻,也都没什么名气,因此根本就不在刘表视野之中。
    
  诸葛亮对刘表没有过多的直接评论。他在《草庐对》中曾对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其主”应指刘表,这里即蕴含着诸葛亮对刘表的评价。诸葛亮对刘表的看法,当然应是他自己多年观察的结果,但也不排除庞德公(庞统的叔叔)、司马徽(诸葛亮的老师)等人对他的影响。在《世说新语·言语》注引《司马徽别传》中说:“徽字德操,颍川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除庞德公、司马徽之外,裴潜、杜袭、和洽对刘表也有贬词:“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裴潜语)“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tè)间其中者。”(和洽语)
    
  诸葛亮一生谨慎,尤其在择主的问题上,他有着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具有雄才大略、审时度势、礼贤下士、“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一代英主。刘表居安自保,充其量是个据守一方的军阀而已,诸葛亮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前途、命运,特别是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托给这样一个人呢?历史注定刘表不会用诸葛,诸葛也不会选择刘表。于是,诸葛亮选择了离开襄阳,时间很可能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左右,这个时候,南阳已经结束战乱,安定下来。
    
  他这一走,却给后世走出了许多纷争,许多纠葛。
    
   2002年1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节选了两篇关于诸葛亮的古文:一是《隆中对》,二是《出师表》,如此集中地反映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在解放后的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可是,在教材使用中,人们却发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隆中对》的题解中注明:“隆中,山名,在现在的襄樊。”这倒不错。其次,在《出师表》中对“躬耕于南阳”的解释是:“南阳,郡名,在现在湖北襄阳一带。”这倒让人纳闷了:湖北的襄阳在汉代属南郡,与南郡一水之隔的南阳郡辖37县,是并立的两个郡,南阳什么时候到南郡去了?第三,教材前边的彩页上,上边是岳飞书写的《前出师表》,下边是隆中的武侯祠牌坊,给人的感觉是岳飞书写《前出师表》是在隆中所为。岳飞在南阳武侯祠一气呵成的书法名篇《前出师表》,这可是没有争议的!更见“技巧”的是岳飞的这篇书法有头有尾,就是没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话,因为这是诸葛亮说的,如果有了这句话,躬耕地的“隆中说”岂不是动摇了?把这三处联系起来看,似乎存在一条明显的逻辑推理:《隆中对》应是在隆中的谈话(其实应该是《草庐对》),南阳又在襄阳,岳飞书法《前出师表》和古隆中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似乎真的是千古铁案了。
    
  正当人们对国家颁布的通用教材何以出现如此错误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2003年7月18日《襄樊晚报》刊发了该报记者释喻的文章——《〈隆中对〉复出的背后》,该文用五个部分(起源、提案、奔波、成功、声音)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襄樊方面为使《隆中对》重上语文教材而五上北京“做工作”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内幕。文章还引用一学生家长的话说:“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不会再有襄阳、南阳之争了,毕竟在教科书上已经把这件事情说得很明白了。”他们“明白”了,我们却糊涂了——到底诸葛亮躬耕在南阳,还是襄阳?
    
  南阳、襄阳的躬耕地之争,绝不是从兹而始,但为了争名人诸葛亮的“躬耕之地”,竟然不惜五上北京“做工作”,这种事情也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不知道诸葛亮地下有知,听到这样的事会哭还是会笑,抑或是哭笑不得。
刘备三顾诸葛草庐,那么诸葛亮的草庐或者说他的躬耕地,应当在什么地方呢?以古代将领领军之通制,应在刘备驻屯的新野城附近的某个地方。
    
  我们可以从刘备与刘表的关系看躬耕地的所在。刘备来到荆州后,从军队到驻兵地乃至军粮的供给,无一不是从刘表手中得到的,事实上已经成为刘表麾下的部将,自然要处处受其节制。况且新野之地北有强敌曹操,南有“带甲十余万”的刘表,而刘备自己势单力薄,不敢轻举妄动,“备时羁旅,客主势殊”,只能老老实实地寄人篱下,为刘表防守荆州的北大门。
    
  尽管刘表对刘备是“以上宾之礼待之”,然而并不信任他,此中主要的原因是刘表“惮其为人”。刘备自起兵以来的10多年里,始终没有争取到自己的固定地盘,掌握的军队数量也不多,他先后投靠过曹操、袁术、袁绍等人。由于他暗中培植个人政治势力并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时间不长,不是被人驱赶出去,就是他叛离对方。因之时人如曹操、孙策兄弟以及陆逊等人都骂他是“奸猾”之人,刘备朝三暮四,对他的为人刘表心里颇为清楚。而刘表在性格上又恰恰是个“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的心胸狭窄之人,所以他对刘备表面上虽然“厚待之”,但在内心里却是很不信任的,“然不能用”,“不甚信用”。
    
  建安十二年春夏之际,曹操北征乌桓,这时“刘备说表袭许,表不从”。曹操率军北上亲征,趁其后方兵力空虚,刘备建议攻打许都,应该说这个建议是正确的,但是刘表对他怀有戒心,并未采纳。为笼络刘备,刘表有时把他请到襄阳来“宴会”一番,做做“外貌儒雅”的表示,以安抚其心,让刘备防守好北大门,但对其始终是采取不信任的态度,“重任之则恐不制,轻之则刘备不为用”,所以刘表不能不对之多加防范。随着刘备在新野驻屯日久,影响逐渐扩大,刘表对他的戒心就更大了,“表疑其心,阴御之”,对其警惕性更高了,不会允许刘备随意到自己政治和军事重地襄阳来的。而刘备对刘表的此种态度不会没有觉察,无奈自己正处于走投无路之时,没有办法。
    
  秦汉时期有普遍实行的著名军法——“擅兴法”,此法规定:率兵将领未经皇帝或上级主将的命令擅自发兵,或是将领擅自出界、离部,都要受到军法的严厉制裁。《汉书·功臣表》载:“侯李寿坐为卫尉居守,擅出长安界,送海西侯至高桥……诛。”李寿乃京师宿卫军官,未经允许擅自离开长安城送客,依军法被处以死刑。又《汉书·王尊传》载:“护羌转军校尉王尊,于押运军粮途中,遭羌族军队包围,尊以千余骑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属,会赦免归家。”可见军法规定了对将领擅自出界和离部是要严惩不贷的。
    
  汉末军阀混战乃至三国鼎立时期,军阀们对各自的率兵将领和士兵都控制得极为严格,因之也都在坚持实行“擅兴法”和“士亡法”。曹操“时天下草创,多捕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孙权“时法:谋叛,刑三族”。实施此法的目的不外乎牢固掌握将领和军队,把握战机,以取得战争胜利。
    
  寄人篱下的刘备自然懂得违反“擅兴法”的结果,只能忠于职守,在刘表指定的驻军范围内活动,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刘表的命令他是不敢擅自兴兵或外出的。建安七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建安八年刘表“使(备)拒夏侯、于禁等于博望”。说明刘备的军事行动是受刘表节制的,没有刘表的命令他绝不能擅自行动。
    
  从新野到襄阳(今湖北襄樊市)直线距离有一百多华里,古代军将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莫过于骑马。刘备三顾诸葛草庐,兴师动众,惊动乡里,刘表对此不会没有耳闻,这肯定会触犯他的“疑忌”之心,而且刘备的举动一旦超出新野地界,擅离部属,就违反了“擅兴法”。刘备绝不会冒此风险,到襄阳的隆中去访求诸葛亮的。因此诸葛亮的躬耕地不可能在襄阳隆中。
    
  掩映于苍松翠柏中的南阳武侯祠,是诸葛亮当年曾经结庐居住、荷锄躬耕的地方。全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的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位于南阳市区的卧龙冈上。据说从晋代开始,南阳人就在卧龙冈上建祠修院,对诸葛亮进行纪念。以后历经兵火,屡建屡毁,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又按照原貌再次重建。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剑阁工作组【制作】

悬河之辩

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1448
精华
3
积分
1926
金钱
747
荣誉
60
人气
21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8-10-4 08:09:43 |只看该作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
精华
0
积分
5
金钱
4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8-10-4 12:02:10 |只看该作者
我耐心地看完了,总结出一点不是襄阳,而是南阳

使用道具 举报

不生不灭 天雷磐长

帖子
4275
精华
1
积分
2538
金钱
6480
荣誉
20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8-10-4 12:21:18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丹阳比较厉害

很久没看动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剑阁工作组【顾问】
武士
魏 越騎校尉

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4944
精华
0
积分
2678
金钱
5015
荣誉
20
人气
59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8-10-4 14:05:59 |只看该作者
不是说南阳在山东琅邪吗?..............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70
精华
0
积分
135
金钱
41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8-10-4 15:07:40 |只看该作者
南阳,司隶,杨洲,都是当时才俊的会集地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907
精华
0
积分
1964
金钱
3160
荣誉
1
人气
3
评议
0
9#
发表于 2008-10-4 15:10:54 |只看该作者
在河南嘛!貌似确实靠近新野!!!!!!!!!!!!!!!!!!!!
干掉英特尔!气死英伟达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9
精华
0
积分
60
金钱
104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08-10-4 15:41:21 |只看该作者
因為是中原地區
中原地區多出人才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19
精华
0
积分
310
金钱
831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08-10-4 17:30:18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的隐居所是在湖北,专家最近推翻了河南一说。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55
精华
0
积分
138
金钱
400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08-10-4 17:46:22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申华 于 2008-10-4 12:21 发表
我觉得丹阳比较厉害


那是 那里眼镜便宜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6
精华
0
积分
23
金钱
21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08-10-4 19:14:31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寥廓江天 于 2008-10-4 08:07 发表
曾有人说,东汉末年南阳是曹操的势力范围,诸葛亮隐居于此,如何不惧兵火战乱。即便是诸葛亮居此无恙,但刘备与曹操却是冤家对头,他怎么也不可能到敌占区的南阳三请诸葛亮,这无异于蹈虎狼之穴或者说自投罗网。事实真的如此吗?
...

其实要说当时某诸侯不用人,有一点是必须考虑的,但几乎没人重视。

——士庶天隔!

说到刘表不用诸葛亮——
琅琊诸葛氏避祸荆州,能有多大势力,当地华族接受他了吗。
要知道,刘表白衣入荆州,依靠的主要是蔡蒯两家,都是荆州豪门,他能把谁的位置给诸葛亮,又敢把谁的位置给诸葛亮。若孔明已经颇有名气,还可以简拔人材的名义用他。但很可惜,孔明仅仅是初出茅庐,刘表能给他什么?
又:年少有才,孔明想必也是心高气傲之人吧,至少不屑为百石之官,弃刘表而择大耳也就顺理成章了。

说到刘表不用大耳——
这简直是玩笑,给大耳一个新野容身已经是慧眼识人了。
要知道,刘表是谁?世称八俊,皇家近支,白衣取荆州,重权在握。
大耳是谁?八秆子打不着的冒牌皇族,无赖出身!做过什么事?三英战吕布?你还以为那真有那事啊。入主徐州,可又稳了多久。传说中的衣带诏,事泄跑路。如此经历,世人眼中又会如何看待?

有很多时候,不是看不到才能,也不是不想用,而是根本没办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6
精华
0
积分
23
金钱
21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08-10-4 19:27:23 |只看该作者
三国乱世前期,相对之下南方普遍比较安宁,这也就意味着文化传承紧密,大量人口避祸南下,也带来大量的人才、书籍和学术。
在汉朝,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始大发展。荆北地带已经可以算是最和平与繁华的地带。
黄巾之乱前,汉朝学术中心在洛阳、颖川。乱后颖川消失。
董卓进京前,学术中心在洛阳。废帝、迁都、匈奴入寇,洛阳彻底变成死城。
赤壁之战前,学术中心在荆北。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60
精华
0
积分
231
金钱
128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08-10-4 21:00:3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microkof 的帖子

没想讨论诸葛亮到底躬耕在哪,而且即便是在湖北襄樊,当时也属南阳郡的

只是觉得当时许多人都是南阳籍,看三国演义时候发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
精华
0
积分
5
金钱
1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6#
发表于 2008-10-4 21:31:28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同学,南阳理工的,相当厉害,呵呵
古今南阳好像不在一个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60
精华
0
积分
231
金钱
128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7#
发表于 2008-10-4 21:40:26 |只看该作者
不能说不是一个地方,当初好像南阳郡的郡守在宛——也就是现在的南阳

三国时候的南阳郡有很大范围的。

PS:新野现在还有火烧时候的遗址,况且新野现在还属南阳管辖。

毕竟即使现在南阳市依然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市,200万的人口足以证明是靠很长时间的从古到今的持续安然发展出来的。

我也同意古时很多人来南阳避难的说法。。。。。。。

毕竟古时南阳郡北有伏牛山脉,南有长江天险,地处群山之中的一个盆地,在那个没有飞机的年代的确适合名人隐居。
而且有白河之水可保不旱,雨水多时长江之水想淹到南阳也需N远才可。

[ 本帖最后由 whaidaxin 于 2008-10-4 21:44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03
精华
0
积分
152
金钱
34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8#
发表于 2008-10-4 22:51:43 |只看该作者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其实隆中地理位置在襄阳城外二十里,行政区域却属于南阳郡的邓县,所以说襄阳、南阳都对,都属荆州,刘表管辖。

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十三州。荆州辖地辽阔,横跨大江南北,史称荆州有“百城八郡”,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两省全境,河南南阳盆地,广东、广西和贵州边缘地区。

赤壁之战后,三国各自占领了荆州的一部份。

使用道具 举报

青铜圣斗士·天龙座·庐山升龙霸
地上的月影

荣誉勋章

帖子
4537
精华
3
积分
4839
金钱
16415
荣誉
197
人气
0
评议
0
19#
发表于 2008-10-5 01:40:22 |只看该作者
南阳诸葛庐,看来南阳的地方不小。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她横由她横,明月照大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63
精华
0
积分
832
金钱
5615
荣誉
0
人气
2
评议
0
20#
发表于 2008-10-8 05:41:51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曾天下第七 于 2008-10-4 14:05 发表
不是说南阳在山东琅邪吗?..............

诸葛原籍在山东琅邪(今山东沂南南)………………南阳在今天湖南境内。

[ 本帖最后由 suuwee 于 2008-10-8 05:44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30 18:47 , Processed in 0.40784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