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37744
- 主题
- 0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22
- 精华
- 0
- 积分
- 11
- 金钱
- 399
- 荣誉
- 0
- 人气
- 0
- 在线时间
- 58 小时
- 评议
- 0
- 帖子
- 22
- 精华
- 0
- 积分
- 11
- 金钱
- 399
- 荣誉
- 0
- 人气
- 0
- 评议
- 0
|
原帖由 Gremlin 于 2008-8-22 15:56 发表 
星河3是垃圾...虫子做得跟超能勇士一个效果,最后的大boss就是奥特曼风格,机器人基本没出过正面,特效又不爽,剧情又不像2那么有起伏 坏了星河系列的名声 ...
无语了,真是没看过原著的人说这话。
我承认,此片在特效上确实不如第一部,但其意义与忠实原著上远强于第一部,你好好看看第二部,里面有很多东西与纳粹极像,思想层面远强于第一部。
我把GOOGLE的一些东西放上来你看看。
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美国科幻空前绝后的优秀作家”、“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四大才子之一”的罗伯特·海因莱因诞生于1907 年7月7日,1925年进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作为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的士官在海军服役。1934年,海因莱因因病退役,重返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但很快又因病辍学。在成为一名科幻作家之前,海因莱因从事过许多职业。当过银矿矿工,作过建筑商,甚至还动过从政的念头。
《星船伞兵》是海因莱因最流行的作品之一。1997年,曾执导《机器战警》、《魔鬼总动员》,以及《本能》等高票房影片的国际级导演保罗·范赫文将其搬上银幕,创下了一亿两千万的(全球)票房佳绩,成为大场面科幻片的典范之作。
这部影片在我国也拥有一个庞大的观众群——他们不仅仅只是科幻迷。即使是6年后的今天,从许多电脑或电子音像商场里还经常可以听到人与虫的厮杀声,看到虫族从屁股喷出流星炮击毁人类宇宙远征军战舰的火爆场面——商家仍然喜欢用这部影片的DVD做音响测音碟或展示显示器的诱人效果。
但是,这部电影实际上与它的蓝本小说相去甚远。范赫文严重曲解了海因莱因的原著,将一本严肃的、富有思想性的科幻名著变成了华而不实的媚俗“快餐”。
电影与小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小说虽然属于星际战争题材,但作家讲述的重点却不是战争,而是年轻的主人公为取得公民权所经受的严酷考验。在海因莱因的很多小说中,都有一个严父形象占据着小说的核心地位,《星船伞兵》也不例外,甚至出现了多个这样的形象。他们实际上是作者的代言人,通过他们的言行,作家畅快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对西方政治及社会生活的独特思考与观点。而这一切在电影中却都被淡化了,范赫文将重点放在了更具画面冲击力的人类与“臭虫”两大种族的血战上。这种定位大大降低了影片的思想性。
《星船伞兵》是一部富有思想性的小说,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夹杂着大量的道德与政治讨论。海因莱因这部作品不仅流露出了作者对天赋人权的质疑,更描绘了一个只有被训练成一名军人才能成为“公民”的“理想社会”,以及一场灭绝性的战争。本书一出版便引起轩然大波。一些评论者认为,这简直是对政治的放肆挑战。海因莱因因此戴上了“法西斯主义”的帽子,这种批评的声音一直到海因莱因出版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月亮是个严厉的女人》才渐渐消散。
海因莱因的后期作品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法西斯分子,而是一个深受进化论哲学影响的自由意志论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星船伞兵》的确流露出作者对暴力教育的崇尚(这对当时乃至当下的教育理论也是一种反动)。据说作者当初是将它纳入少年科幻系列来写作的,正是因为书中的暴力描写才使它最终以成人小说的形式被出版。
很多情况下,说一部作品富有思想往往意味着它读起来会很吃力,但《星船伞兵》却是个例外。海因莱因不仅酣畅淋漓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更游刃有余地保持了故事本身的强大吸引力。主人公成长之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会牵动着你的情感与神经,即使是那些讨论,也因观点新奇而别具魅力。因此,这本书虽然招来了很多批评,但它最终还是获得了1960年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