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硬件信息交流发布区 技術貼+神預測:用數字圖片和舉例來説明未來大約10年内 ...
查看: 142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技術貼+神預測:用數字圖片和舉例來説明未來大約10年内的顯卡需求爲什麽是以3090為標準 [复制链接]

帖子
17526
精华
1
积分
9275
金钱
28139
荣誉
28
人气
321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3:43: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linkshiao 于 2022-12-26 13:50 编辑

很久沒有寫技術貼了,今天我來發熱一下,跟大家一起暢談未來。不好意思,我電腦輸入法出了問題,默認打出來的是繁體字,大家凑合著看吧。

有幾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本貼也會一并給出答案:
第一,爲什麽過去10年游戲畫面進步如烏龜爬地?因爲現在游戲行業主要要順著家用游戲主機,而家用游戲主機更新換代太慢了,就算是換代了其實還是很打臉。最近的這一代xbox series X和PS5更新,但其實性能比對上一代xbox one x和PS4 pro沒有多大提升。等會我們看天梯圖來繼續詳細説明。

第二,爲什麽過去的好幾年裏,大家都常聽到那句:我一張1060(或者1660)就可以繼續再戰XX年了。這句話其實也是映照第一個問題,還真就是這麽神奇,真被它說對了,我自己就可以用自己的實例證明。但爲啥麽呢?

還有就是,我的帖子要討論的話題,未來10年游戲顯卡性能要求會漲到哪裏?(這就要看下一代xbox和ps的性能會到達哪裏,難不倒我,可以根據已知經驗來預測一把)


好啦,都來看一下顯卡性能天梯圖吧:最重要的節點事件其實就是2個:一個是以上一代主機xbox one x和PS4 pro的性能點-----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在5個TF左右。對PC顯卡來説什麽水平呢?就是正好在1060或者1660這裏。



而我們大家也都必須承認一個現實:游戲開發商在開發游戲時,會優先考慮家用主機的性能極限,緊緊圍繞這個性能極點,來開發游戲,你不能怪這些黑心boss不出力,人家也是被商業環境限制著呢。沒辦法。

所以從2016年之後,你就發現,游戲畫面(或者游戲對顯卡性能的需求)基本上就停步了,一張1060打天下!

然後因爲第二個節點其實已經到來了:兩年前,新一代家用游戲主機xbox series X和PS5到來了,那你們這群開發商不是終於可以放開手和脚啦?
但是!
其實目前這新一代的xbox和ps的性能相對之前沒有多少提升,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只是從5個TF,提高到了11個TF左右。(11個TF的水平在顯卡中是哪裏呢?只是1080Ti的水平。而1080Ti其實跟1060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屬於N年之前的老古董了.....這真叫一個大尷尬啊.....)

而且,按照游戲開發商的長久以來的尿性,它們在新一代主機剛發售兩三年裏根本不會去全力挖掘新主機性能全部潛力,只會縮手縮脚地慢慢提升游戲畫面。(原因一是尚未熟悉新的開發環境,二是可以節約開發成本)

所以我五年之前,買了一張1070顯卡之後,這些年裏面,我一直都是4K開全最高特效(包括最近的瘟疫傳説安魂曲),沒有啥大問題。我這張1070的性能大約是單精度浮點運算8個TF,理論上比現在的新一代家用游戲主機(11個TF)差了許多,以新一代家用游戲機為標準開發出來的新游戲我這張卡理論上是跑不順暢的。但實際上麽,8個TF依舊可以混混日子。不過換顯卡的日子是越來越近了,我能感覺得到。


這一次換新顯卡,我的目標不僅僅是接下來5年内不需要再換新,而且可以定的稍微長遠一點,接下來10年不用再換新顯卡!
這是可以實現的,怎麽實現?需要以家用主機未來性能發展趨勢為依據,如果可以預測出來未來的家用游戲主機性能發展趨勢,那麽反正游戲都是以家用機性能極限為標準開發的,只要達到未來家用機的標準就可以了。


個人預測本代家用游戲機未來3~5年内會有一次半代升級,就是搞個ps5 pro這樣的加强版主機,不算是完全換代升級。個人預測ps5 pro的性能應該是單精度浮點運算在15~20個TF範圍内。縮小點範圍,應該會在17~18TF左右(同性能顯卡可以參考2080Ti,大約17個TF-------所以我之前有個帖子推薦未來升級買2080Ti,道理就是卡在這個點)。

而未來8~10年,家用主機會再換代,下代的xbox和PS6性能我個人預測是單精度浮點30~40TF之間,很小可能性靠近30TF,極大可能性往40TF靠,同等級性能的顯卡可以參考3090(36個TF)或3090Ti(40個TF)(畢竟還有8年多時間啊,這段時間過後,以低價格造出3090ti級別的gpu核心用在家用機上應該是很容易了)

所以,我個人的預測是,眼光如果放得長遠一些,以未來10年不再擔心換顯卡的出發點去選顯卡的話,3090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就是用現有數據推導出來的未來10年的顯卡需求趨勢。


不過我話還沒有講完。

顯卡gpu核心性能是一個考慮方面,但顯存還是另外一個考慮方案。

又來一個新問題:目前爲什麽這麽流行8GB顯存的顯卡?但我爲什麽這麽討厭8GB顯存的顯卡?

前面説了,游戲開發商開發游戲,是以家用主機性能為參考標準的,而目前這一代Xbox series X和PS5,它内存顯存共用,總計是16GB,理論上來説,開發的游戲,是以8GB内存+8G顯存作爲分配方案的。

可是這裏有兩個問題點:一個是你不知道開發商到底怎么實際在分配内存和顯存,它可以在運行時多分派2個GB給顯存去,以便更好的追求畫質(貼圖材質、分辨率等越高級就越佔顯存)。好了,萬一某款游戲要求就是10GB顯存了,你8GB的顯卡就吃癟去吧。
還有一個是普遍存在的:同一個游戲PC上明顯是畫質要比主機好,這是普遍情況。原因是PC版有獨有的高清材質包,也是就主機板畫質只能開到高,但PC上還有一個最高(或叫非常高)可以選,這個不是白給你選的,你顯存要跟上的。開高只要8GB顯存,非常高你就得10GB以上。不然吃癟。(請參考PC版孤島驚魂6,打了高清材質包之後,8GB顯存的顯卡只能吃癟)

這就是我之前一個帖子比較推薦2080ti的另一個重要理由,顯存要比市面上8GB多一點。別小看多出來的3GB,關鍵時刻你就知道它的實在。

但考慮到未來8~10年的下一代xbox和PS6,我就不得不説,16GB起步顯存才有希望繼續存活下去。(因爲我預測下一代家用主機顯存至少會是16GB起步)

而3090是24GB顯存,這就是它能活到PS6時代的强力底子!


結論:如果只考慮本世代家用主機時段内的PC顯卡需求,推薦2080Ti。而且不要去買8GB顯存的任何顯卡。要至少超過10GB。
如果考慮到下一代家用主機時段(10年後)還能繼續堅强存活的PC顯卡,推薦3090。或性能比的上3090而且至少16GB顯存的顯卡。

完結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人气 收起 理由
cxm13 + 10

总评分: 人气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
精华
0
积分
5
金钱
21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22-12-30 14:52:01 |只看该作者
666666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717
精华
0
积分
359
金钱
6084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23-1-10 23:29:19 |只看该作者
1070显卡4K全高特效能得几帧?20帧算是流畅玩?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526
精华
1
积分
9275
金钱
28139
荣誉
28
人气
321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23-1-11 09:06: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rcokhl 发表于 2023-1-10 23:29
1070显卡4K全高特效能得几帧?20帧算是流畅玩?

人眼的承受能力是16帧。不互动情况下24帧人眼的感觉为流畅(就是看电影时的帧数)。
玩游戏是互送,所以24帧你会觉得不流畅。这是人眼到大脑的距离短,而手到大脑距离长所导致的两者之间(接收和输出,和再接收)不同步,你肯定会觉得24帧不流畅了。
越是需要你迅速做出反应的时候,这种延迟感卡顿感你会觉得越明显。(比如枪战类讲究超级迅速反应的游戏)
老鼠传说1和2都不是这类游戏,只是看看风景的,不讲究啥眼手同步,所以只要不是低于15帧,我感觉不到卡。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599
精华
0
积分
810
金钱
2708
荣誉
1
人气
2
评议
0
5#
发表于 2023-1-11 16:37:37 |只看该作者
技术贴赞一个
I9 7940X+Thermalright IBE
ASUS ROG STRIX X299-E GAMING II
KLEVV BOLT X DDR4 3600 16GB*4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Creative  Sound Blaster ZxR
FOCUS GX1000
Crucial P5 1TB+WDC 2TB+3TB+4TB+4TB+16TB
Laptop:I7 11800H+16G DDR4 3200+RTX306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9-2 10:53 , Processed in 0.33309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