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尸走肉》
不过,自第一部《僵尸之地》以来,我们已经被太多太多僵尸电影和美剧养*了胃口,市面上这个题材的影视作品似乎有些饱和了。纯种恐怖片?早看腻了;讽刺幽默片?又没有那么好笑。僵尸们要么是出没于商场里,要么在机场中徘徊,要么去超市里吃人,要么在田野里群聚,当“活人”和“僵尸”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僵尸电影也越来越无法再勾起观众们的兴趣了。
新千年以来,僵尸们以各种形式、各种类别、身着各种服装、甚至各种“性格”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品种多样,花色齐全,有僵尸古装剧(《傲慢与偏见与僵尸》),有纳粹僵尸片(《死亡之雪》),有反乌托邦僵尸科幻片(《天赐之女》《28周后》),有僵尸喜剧(《僵尸肖恩》),还有僵尸浪漫言情片(《温暖的尸体》)……

《傲慢与偏见与僵尸》
当然还有无数不入流、就为了撒一撒番茄酱、让漂亮姑娘们裸一裸叫一叫的廉价僵尸电影电视剧们。
2000年以后,僵尸电影其实暗搓搓地经历了一次“复兴”,近来年,这些影片的核心不再是乔治·A·罗梅罗电影中的那些蓝领们了——他们的导演也变成了蓝领。
虽然技术欠佳、预算低下、满屏的番茄酱和滑石粉惹人瞩目,资方也不愿意多给钱,然而这完全抵挡不住一批又一批导演们创作新僵尸片的热忱,一方面看,这样为传统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也许是好事,电影拍得多了,基数大了,总会有优秀作品的诞生。

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1968
但是另一方面来看,僵尸电影对于“暴力”的容忍和鼓励程度,也比其它类别影片要高。僵尸不是人类,所以砍头、碾碎、四肢撕裂、内脏飞溅什么的戏份简直是家常便饭,比同样情节发生在人类身上的其它恐怖片都要来得直接。不是说“暴力”成分不好看,而是一旦观众们对于暴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有多少人在下功夫琢磨剧情、打造角色呢?
不少僵尸电影也因此变成了“干就完了”的无脑血腥片,越来越卡通化。当然了,你也可以说,老子看僵尸电影就是为了图个爽,谁tm关注剧情啊。

《白魔鬼》
自有声电影的早期阶段开始,僵尸电影就已经存在了,1932年的《白魔鬼》算是公认的第一部僵尸长片电影;而1943年的《与僵尸同行》,也是这个类别中最早出现的经典之作。在那个年代,美国僵尸电影更多探讨的是奴隶制遗留下来的产物,会提到种族间的张力,和对于异族通婚的恐惧。
而当下的僵尸电影中,主角们往往都在忙着把僵尸用电锯锯开,或者往人家身上开枪开出个洞,或者干脆像红桃皇后一样,“砍了他们的头!”

总结最近的十年中,烂番茄新鲜度排名最高的10部僵尸题材电影,与5部美剧。它们有些是硬核僵尸题材,对于人类大脑的每一口品尝都格外认真;有些是披着僵尸题材外壳的伦理作品,实际上温情得让人涕泪横流;有些影片爆笑程度和僵尸的血腥程度成正比,看完偏偏又能引发观众们在这个题材中一般不容易产生的深思。这里面你看过几部呢?
让大小银幕上的血浆泼得更猛烈些吧!Long live the und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