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any 于 2016-6-12 14:42 编辑
《魔兽》电影近来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票房更是一再刷新纪录。不过,作为版权拥有者的暴雪却对这部电影不太满意,甚至有意收回版权自己拍。 这一切的背后,似乎有着非常令人震惊的内幕 一年前,在暴雪服务超过20年的COO Paul Sams离职。当时许多人在猜测,是Paul觉得暴雪不行了,要换条船。但当专业影评人,以及被邀请媒体人,到巴黎提前欣赏到魔兽电影后给出的评分和评语,以及综合看暴雪对这部电影的态度,才揭示了Paul离开真正的原因——Paul牵头和传奇影业达成的协议,可能会葬送这部电影,也已经给暴雪常年来特别珍视的这部IP抹黑。和内部多位知情人士讨论过,均表示虽然高层们的态度并不清楚,但是种种迹象都支持了,Paul的离开和魔兽电影有直接关系。 到底发生了什么?暴雪和传奇双方的协议到底是怎么签的导致了现在的局面,也直接导致了COO的离职呢?也导致了,之前有传闻称魔兽电影在贩卖游戏改编权,这非常可笑但却是千真万确的情况。 暴雪COO离职,背上了电影的锅 作为COO的Paul,主管的是营销运营部门,不过暴雪是一家重研发的公司,生态链应该是研发的老大们>Paul的。这个是背景。 去年6月,Paul宣布辞职。就在魔兽电影的粗剪版,提交给研发的老大们观看后(3,4月左右)不久。已经观看该电影的专业人士给出的平均分是31分,想象一下研发老大们当时的心情。时间上,相当吻合。 我们再看Paul的离职理由,Paul称要回德州和妻女团聚,而暴雪不能忍受远程工作。知情人士透露,这个理由基本是搪塞之词。 为什么呢?Paul保持了很久周末从尔湾(暴雪总部)回到德州,周一再回去上班,这个模式,为什么突然要打破?其次,Paul离开后,没有人接任COO的工作,其中一部分工作被分配到了Paul的下属暴雪欧洲的负责人身上,暴雪受不了德州到加州(两个州南北紧连着,且尔湾在加州南部)的距离,却受得了美国到欧洲的距离?而且,暴雪在Paul家所在的城市,有一个较大型的办公室,Paul大可以在这个当地的办公室上班,也好过几个时区的差距对吧? 再看之前众多人猜测的Paul认为暴雪不行,所以要换公司的猜想。Paul Sams是怎样一个人呢?在德州有大片庄园,在美国超级碗某只球队中有股份的人。也就是说,他的选择基本可以排除钱的影响。而在暴雪20年,2015年绝对不是暴雪最困难的一年,也不是最顶峰的一年,20年间有太多的诱惑和机会,都没有离开,且守望先锋上线在即,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故或者说黑锅要背,何以离开? 还有说因为魔兽世界资料片的失利引咎辞职之类,拜托,研发不归Paul管的。 令人尴尬的合作态度 电影上线在即,原本应该是合作无间的传奇影业和暴雪娱乐,却呈现出非常奇怪的状态。 传奇影业邀请全世界媒体到巴黎参加的首映,没有暴雪的身影。 国内的首映,原本暴雪和负责暴雪产品在国内运营的网之易都有准备参加,并提前跟部分媒体有一定的沟通,但实际上,国内的首映仪式据目前的消息,网之易恐怕不会参加,而暴雪方面没有参与邀请任何媒体,全部由传奇影业话事。网之易的负责人李日强,会出现在国内玩家自己组织的首映活动上,而非官方首映式。听起来还蛮尴尬的不是吗? 双方的交集,目前仅体现在游戏的官网上,由腾讯负责制作的电影官网抱歉通过搜索竟然没搜到。游戏官网有推送相关首映活动的信息,以及游戏内和电影互动的内容:幻化物品。可是,官网上连个电影的专题都没有,合作等级还不如和麦当劳的异业合作。 背后原因:电影制作合约!!! 导致双方这种态度的,被指原因就是魔兽电影的合约。 据内部人士透露,双方的合约中,暴雪在电影上不投入一分钱,也不限制传奇影业电影版权的运作,但是要求控制剧情和电影品质。看到这里,影视业内人士,或者熟悉各种IP交易的同学,应该秒懂了。这个条款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暴雪在魔兽电影上,没有实际控制力,或许根本都不参与电影收入的分成。就连腾讯都参与投资了,暴雪竟然自己不出钱。 从目前大家对魔兽电影票房的预估,以及电影已经卖出去的授权收入来看,很容易得出暴雪当时肯定是脑抽了的结论。谈定电影拍摄协议的时候,魔兽世界如日中天,正是暴雪大把现金在握的时候。电影总投入大约1.6亿美元,大约只是暴雪当年一个季度的净利润。 最终,主导合约谈判的Paul Sams签下的,是这样一份合约(虽然可能各条款是高层综合的意见)。同时去年看完粗剪影片后,研发老大们的态度虽然从未明确表达,但暴雪总部的一些传言和氛围表明了他们对电影的不满意,之后就是Paul的离职。 再之后,就是暴雪自己开始组建影视部门。 传奇影业很明显嗅到了一些味道,且作为商业公司,要做的就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在这个情况下,第二部制作很可能是拿不到了,而且反正IP不是自己,能卖钱最重要,所以才有了一堆不知所谓,甚至毫无贴合度的合作。比如和某家互联网金融的合作,请问魔兽跟这个有什么关系吗?是不是兽人们早有投资的话,就不用面对被燃烧军团夺走家园? 还记得当年魔兽和可口可乐的合作吗?被全世界奉为异业合作的经典案例。可口可乐的代言人化身魔兽中的人物,拍摄广告片,5亿瓶魔兽主题的罐装可乐,赠送游戏内换购积分……直接提升了可口可乐当季15%的净利。冰火暴风城的主题,以及物料效果,比10年后的这个广告,大概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抱歉,这不是我要的魔兽,和已签合约的暴雪没有选择不同,我有选择,我抵制它。 
等你们看了电影,看到单薄的人物刻画,奇特设定的洛萨,一言不合就开打的各种逻辑问题的时候,不需要强迫自己说,为了情怀我就是支持,因为它不是你梦里的那个艾泽拉斯
。相信很多魔兽玩家都为这部“经典情怀”刷了不少票房,短短几日,国内票房收入就已突破9亿大关。ps.不出意外,今天就能破10亿了。 但在北美,《魔兽》电影的表现却差到让人跌破眼镜。据外媒报道,在周五正式上映后,《魔兽》电影在美国首日票房仅1070万美金,远远不及国内一天票房3亿人民币的疯狂,而且这1070万还包括310万的预映收入。 
此外,根据预测,《魔兽》电影有能力在本周末在美国入账2570万美金,而这一预估数字也仅仅能让《魔兽》电影排在周末档第二名,位列《招魂2》之后。而考虑到《魔兽》电影是部投资达到1.6亿美金的超级大片,这样的收入毫无疑问也只能为它带来“糟糕”这一评价。 而在谈及这部电影时,不少外媒还打趣了《魔兽》电影在美国最后上映这一奇怪安排:“其实很正常,要是美国先上映的话,如潮的恶评肯定就会影响这部电影在海外的市场。” 
熟悉《魔兽争霸》系列和《魔兽世界》的玩家自然明白《魔兽》电影的剧情仅仅是游戏背景故事的一小部分,暴雪也自然不会在一部《魔兽》电影后就收手不干。 不过,后续的《魔兽2》甚至《魔兽3》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这部《魔兽》电影能为暴雪和传奇影音带来盈利,而不出意外的话这意味着《魔兽》电影得有至少5亿美金的票房...局势多艰,暴雪死忠粉们还是得努力多看几遍啊... 《魔兽》电影的成功让不少玩家想到了暴雪现在最热门的游戏《守望先锋》,那《守望先锋》会推出电影作品吗?现在暴雪故事开发总监James Waugh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守望《守望先锋》电影正在推进中! 
问:作为相关故事的制作人,他给这部电影打几分? James Waugh: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我和我的同事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太多心血,它就像我的孩子,我怎么可能给自己的孩子打分呢? 我本人非常喜欢《魔兽》,电影原汁原味地将魔兽元素展示给观众,比如兽人就有兽人的样子,从外到内,包括它们的信仰系统。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向所有魔兽玩家致敬。 
问:您本人参与电影的工作时间有多久? James Waugh:电影拍摄是三年半,但我写相关的稿子是从五年前开始的。 问:游戏只需满足玩家需求,电影还需考虑大众口味。为了让那些没有玩过游戏的观众也能喜爱这部电影,你们做了哪些努力? James Waugh:非魔兽玩家当然也在我们的考虑之中。如何既能满足玩家的需求,又能让对游戏毫无所知的观众了解魔兽庞大的故事是一个精妙的平衡。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之前所有改编电影都遇到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成型的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我们只能不断做大量决定来取舍。其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是我们要拍的是一个电影的连续剧情,而不是我们原有游戏剧情的延伸。这意味着创作一条相对独立的电影故事线。 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们发现原来在游戏中每讲一个故事都是为了一个战斗场景做准备,而在电影里这么做显然行不通。我们要做的是把我们在游戏中讲故事的灵魂提取出来放在电影当中。在保证人物形象高还原度的情况下,对人物的故事进行了一定的加工与修改。 问:为什么选择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段故事?很多玩家,特别是中国玩家,表示更想看到阿尔萨斯黑化成巫妖王的故事。 James Waugh:如果我们选择《魔兽世界》来改编电影的话,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应该将摄像机放在哪里。因为WOW中有上千个故事,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种族或者人物开始呢?如果你是一个暗夜精灵玩家,看到整个电影都是亡灵或者牛头人的故事你会很难受。而且WOW的世界观有太多定义需要解释,非玩家将很难跟上电影的节奏。 其实一开始,是传奇影业主动找到我们,问我们想拍什么样的电影。最后我们给出的答案是,魔兽系列的核心是红色对战蓝色,也即联盟对战部落,回到最初,就是人类对战兽人。记得war1的封面就是人兽对战,也是后来所有魔兽故事的起源。 以后如果我们拍更多电影的话(续集?),我们会知道故事是怎样发展,其他种族是怎样融入到我们体系当中。就好比在游戏中我们也在不断加入新种族,像暗夜精灵就是在war3里才出现的。将来我们有机会的话,一定会拍阿尔萨斯的故事。 
问: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对于《魔兽》,你是否也有一些遗憾呢? James Waugh:这也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我希望能看到我的想法都变成现实,当然这是所有创作人员都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一定要说遗憾的话,我担心有些时候,我们的电影太想要去满足一些“Master”(这里是指职业影评人或者影视圈资深专业人士?)的理想和需求。但说实话我觉得我们也满足了,我相信他们也会喜欢这部电影,我为它而骄傲。 问:在中国有个笑话,说暴雪是一个电影公司,九年做CG,一年做游戏。想问您是否负责游戏CG的制作? James Waugh:对,所有游戏CG都要先由我写好剧本,然后再开始制作,包括《守望先锋》的动画。 问:既然说到《守望先锋》,那么接下来会不会有《守望先锋》或者其他游戏的电影? James Waugh:希望能有这个机会。我个人目前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守望先锋》,对它的世界观创造很满意。我们现在有很多大的计划,关于守望的世界观如何转换成电影。相信你已经发现我们出了守望的官方漫画,以及小的短片。我们后续会推进守望电影的进程。而暴雪的其他游戏,包括暗黑、星际等等,我们也都希望推进。这些故事都值得被搬上银幕。 问:你如何向非游戏玩家推荐《魔兽》? James Waugh:如果你喜欢漫威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的话,那你就会喜欢《魔兽》。我们这部电影也是非常让人兴奋,同时充满趣味,能把你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问:那你觉得魔兽电影和《权力的游戏》有什么差别?
问:会不会有魔兽的电视剧?因为魔兽的故事太庞大,电影感觉承载不下。James Waugh:魔兽的宇宙更大,角色更多,是更倾向于塑造英雄的电影。而《权力的游戏》整体比较阴暗,有很多尔虞我诈,贪婪暴力的成分,这也是制作者想要追求的效果。魔兽里的角色性格也罢,故事情节也罢,更像《霍比特人》,《指环王》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我更愿意把魔兽归类到漫威电影的类别中去。
James Waugh:那意味着很大的工作量……(可是我们很想要啊——记者补充)我们都希望《魔兽》电影能够成功,如果超级成功的话,为什么不呢?所有事情都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