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33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阿阮的武器巴乌简介a [复制链接]

天墉城·紫胤真人

帖子
1260
精华
0
积分
631
金钱
-18
荣誉
0
人气
9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5:09: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阿阮的武器巴乌,一开始听着名字,像是鸟或宠物啊,分享一下巴乌的来历和传说,估计阿阮是少数民族美女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巴乌,属竹管铜簧乐器,簧为舌形。是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族吹奏乐器。当地彝语叫“及菲里莫”,哈尼语叫“梅巴”。巴乌是流行在中国西南地区彝、苗、哈尼等族的单簧吹管乐器,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指孔(前七后一),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制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声。巴乌音量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巴乌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在民间以单管者为主,亦有双管合并而成者,称为双眼巴乌。传统演奏方式均为直吹。常用音域多不超过八度。巴乌的音色非常地柔美悦耳,很像一对钟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低诉衷肠,所以每到晚间,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己的衷情,传递爱慕之情。


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哈尼族民间流传着关于巴乌的—个古老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哈尼族有—位纯洁、美丽、善良的姑娘梅乌,与英俊、勇敢、勤劳的小伙子巴冲相爱.他俩发誓要像树枝和绿叶那样永世相伴,寨子里的人无不赞叹和羡慕他们。这事被深山里贪婪的魔鬼知道了。就趁人们歌舞时,驾巴乌着一阵狂风把姑娘掠走了,硬逼着姑娘和他成亲,姑娘不畏魔鬼的威逼和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一言不发。
于是魔鬼恼羞成怒,凶惨地割去了她的舌头,并将她扔进了深山老林。姑娘怀念着心上的恋人,整天徘徊在山林之间,有苦难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一天,树林里的仙鸟衔来了姑娘的舌头和一截竹子,让姑娘把舌头放进竹管里,告诉她“竹子会帮助你说话”。于是妨娘吹响了竹子,发出了优美的乐声,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对魔鬼的控诉。乐声传到巴冲耳边,小伙子历尽艰险,把姑娘救了出来,回到亲人的身边,重新获得了幸福。后来人们用二人的名字撷首去尾,给这件会说话的乐器取名为巴乌。从此,巴乌就在哈尼山寨世代流传。
在个旧的彝族支系聂苏人中,有着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个聋哑人死了母亲,他万分悲痛,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悲哀。有一天,他发现一截带有虫眼的竹子,放在嘴里一吹,发出了低沉悲凉的音响。他想,竹管虫眼能发响,要多挖几个洞呢?于是他用尖刀在竹管上挖了几个等距离的小孔,果然发出了抑扬顿挫的音响。他听啊、吹啊,终于用会响的竹管吹出了自己思念母亲的心情。此后,这种会响的竹管,彝语称非里的乐器就流传下来了。 关于巴乌起源的传说故事还很多很多,它们说明,巴乌是聪明智慧的各族人民在劳动中发明创造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人气 收起 理由
mchl-1 + 3 感谢分享~

总评分: 人气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场游戏〆一场梦®
仙三外问情·花楹

活跃勋章

帖子
10338
精华
0
积分
5464
金钱
1908
荣誉
21
人气
789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3-3-24 16:29:54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欢迎多来古剑,分享快乐,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
精华
0
积分
1
金钱
-313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3-3-27 04:16:26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挺有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7-24 08:37 , Processed in 0.30886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