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第一次写测试,很不专业,文笔也有限,如果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感谢Intel和游侠网举办的这次活动,很幸运能有这次试用机会,我会尽最大努力为网友们带来I5 750这颗CPU真实、严谨的性能评测。谢谢大家!
先来简单的介绍下i5处理器:LGA 1156的Core i5/i7均与LGA 1366的Core i7一样,均采用原生四核心设计,并非像Core 2 Quad四核那样由两颗Core 2 Duo封装而成。缓存系统方面,与LGA 1366的Core i7一样,采用全新三级缓存设计,L1和L2缓存为内核缓存,具有超低延迟,其中L1缓存由32KB指令缓存+32KB数据缓存组成。每个内核256KB的L2缓存(256KB x 4)。
L3采用共享式设计,被片上所有内核共享,容量为8MB。内存控制器(Memory Controller)相信大家不会感到陌生,AMD早在2003年K8时代CPU已经集成了内存控制器,一直沿用到现在的Phenom II,集成内存控制器能大幅提升内存性能。而Intel方面则表示由于时机还不适合,即使是2006年推出的Core2处理器也没有集成内存控制器,这也使得优秀Core 2在内存性能上一直处于Athlon 64 X2与Phenom系列的下风,这种情况直到去年Core i7发布后才发生改变。
集成内存控制器后的Core i7,其内存性能得到翻倍的提升,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内存延迟的现象。LGA1156的Core i5/i7依然集体内存控制器,支持DDR3-1333内存,但只支持双通道,而非LGA 1366 Core i7的三通道。
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HT),又名同步多线程技术(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SMT),最早出现在2002年的Pentium 4上,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CPU的运行效率。超线程技术虽好,但Intel为划分CPU的等级与定位,Lynnfield CPU中的Core i5/i7,规定只有Core i7支持该技术,Core i5与它无缘。
Turbo Boost,又叫Turbo Mode,故名思义,就是加速模式,它是基于Nehalem架构的电源管理技术,通过分析当前CPU的负载情况,智能地完全关闭一些用不上的核心,把能源留给正在使用的核心,并使它们运行在更高的频率,进一步提升性能;相反,需要多个核心时,动态开启相应的核心,智能调整频率。这样,在不影响CPU的TDP情况下,能把核心工作频率调得更高。通俗的讲,就是系统在进行单任务运算式,将会自动关闭某个或者某几个核心,将更多的能量传输给目前正在打开的核心,使其性能提升,因此有不少已经使用过i5的用户会发现自己的CPU,经常会处在大于20倍倍频的频率下运行。
完整的SSE 4(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4,流式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张)指令集共包含54条指令,其中的47条指令已在45nm的Core 2上实现,称为SSE 4.1。SSE 4.1指令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CPU在视频编码/解码、图形处理以及游戏等多媒体应用上的性能。其余的7条指令在Core i5中也得以实现了,称为SSE 4.2。SSE 4.2是对SSE 4.1的补充,主要针对的是对XML文本的字符串操作、存储校验CRC32的处理等。
本次试用的三件设备是 一颗Intel i5 750盒装处理器 一张技嘉P55-UD3R主板和一条金士顿DDR3 1333内存
[/url]
[url=http://www.ali213.net/]
[/url]
[url=http://www.ali213.net/]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测试的硬件情况

由于试用的内存为一根,为了模拟真实的使用情况,使用了自己的两条芝奇内存。测试并没有对比开关睿频加速技术时的性能差距,个人感觉这项技术更多倾向于节能考虑,不过单线程自动加速到3.2GHz的最高频率在日常应用的情况下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默认情况截图
[/url]
超频情况截图
[url=http://www.ali213.net/]
下面为大家带来这套平台的基准测试成绩:
1.Super pi 100万位 (用时越少性能越好)
Super PI是由东京大学Kanada Lab.所制作的一款通过计算圆周率的来检测处理器性能的工具,在测试里面可以有效的反映包括CPU在内的运算性能。在玩家群中,Super PI更是一个衡量PC性能的标尺之一。
默认频率
[/url]
超频后
[url=http://www.ali213.net/]
在默认频率下成绩为13.248秒,测试时睿频加速技术将单颗核心的主频自动提高到了3.2G,极大地加快了运算速度。超频后主频为3.99GHz,Super pi 100万位的成绩提高到了10.487秒。
2.内存带宽测试
默认频率
[/url]
[url=http://www.ali213.net/]
由于i5 750 CPU集成内存控制器的缘故,内存的读、写、拷性能都非常强劲。(超频后的内存时序EVEREST不能正确识别,实际为8-8-8-20-1T)
3.国际象棋测试 (倍数越大性能越好)
Fritz Chess Benchmark 就提供了一个机会用来验证一下你的电脑到底有多快。由于国际象棋的运算大致仍旧是依靠电脑的高速处理能力,将每一个可能的走法以穷举算法预测,从中选择胜算最大的最佳走法。所以用它来衡量对比不同的PC系统中,CPU的运算能力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默认频率
[/url]
超频后
[url=http://www.ali213.net/]
在默认频率下使用4线程进行运算成绩为16.92倍,睿频加速技术再一次将主频提升至3.2GHz。超频后成绩提升非常明显为23.95倍,40%的性能提升实在抢眼。
4.CINEBENCH R10测试 (得分越高性能越好)
CINEBENCH R10支持Windows XP和Vista的X86/X64系统,以及PowerPC和Intel架构Mac平台,最高支持16个处理器心! CineBench使用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 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Maxon公司表示,相对于之前的9.x版,R10版更能榨干系统的最后一点潜能,准确体现系统性能指标。
测试包括两项,分别针对处理器和显卡的性能指标。第一项测试纯粹使用CPU渲染一张高精度的3D场景画面,在单处理器单线程下只运行一次,如果系统有多个处理器核心或支持多线程,则第一次只使用一个线程,第二次运行使用全部处理器核心和线程。第二项测试则针对显卡的OpenGL性能。
默认频率
[/url]
超频后
[url=http://www.ali213.net/]
本次仅测试了CPU性能,默认频率下的Cinebench R10单核测试成绩为4325,4核心成绩为14176,超频后成绩为单核5609,4核心19795。
5.3Dmark06测试 (采用全默认设置 得分越高性能越好)
作为英特尔新一代中高端处理器产品,其性能的好与坏,更多的用户是用游戏来进行测试, 先来看一下基准测试性能,更多的游戏测试将在今后几周内陆续放出。
默认频率
[/url]
超频后
[url=http://www.ali213.net/]
超频CPU的同时也对显卡进行了小范围超频,为得是尽量模拟真实使用情况。默认频率下的成绩为16075,超频后成绩为18947
6.3Dmark Vantage测试 (采用全默认Performance设置 得分越高越好)
默认频率
[/url]
超频后
[url=http://www.ali213.net/]
超频CPU的同时也对显卡进行了小范围超频,为得是尽量模拟真实使用情况。默认频率得分为P9860分,其中GPU得分为9157 CPU得分为12812,超频后得分为P11465,其中GPU得分为10218 CPU得分为18086分。
7.功耗测试
节能环保大家一向很关注的问题,下面来一起看看一套i5 750处理器,GTX260+显卡的平台到底有大功耗。
平台运行情况
[/url]
主机默认待机功耗
[url=http://www.ali213.net/]
主机运行3Dmark Vantage时的功耗
[/url]
超频后主机待机功耗
[url=http://www.ali213.net/]
超频后运行3Dmark Vantage时的功耗
[/url]
从测试上来看整套平台的功耗并不高,在默认情况下待机功耗一直维持在90W左右,跑测试时在210W上下浮动。
超频至3.99G电压为1.2V QPI电压1.21V 内存电压1.58V时,待机功耗120W左右,相比默认提高了30W左右,执行测试时功耗一直在240W上下浮动对比默认的210W也是提高了30W。
建议:有意购买i5 750的朋友们购买电源时需要注意的是,以测试主机为例,虽然超频后的功耗也仅为240W左右 但这并不是整机全负荷负载,加之电源装换效率问题,请尽量选择450W以上 +12V单路输出大于18A的电源。
8.总结:当英特尔进入全面进入45nm微架构时,除了其性能以及超频潜力大幅度提升之外,其功耗控制方面做得也非常的不错,通过上面的测试,Core i5 750处理器无论是在系统空载还是满载的情况下,整套平台功耗都控制的相当好!
最后在盒装自带风扇的基础上摸索了下最高跑pi频率,轻松突破10秒大关:
[url=http://www.ali213.net/]
感谢大家的浏览 谢谢!
看评测参与投票赢大奖,投票即可获得进入获奖名单候选的机会,支持该文章请到这里投票: http://ihero.ali213.net/WJArticlesDetails.aspx?AticleID=3&WJI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