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的意义】
直到工作之后看《千与千寻》才忽然发现,这部电影在前半段,反复强调了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是职场新鲜人“千寻”的打怪升职记,是部很好的“职场教科书”。
为何宫崎骏要在一部动画片里,向孩子们强调“工作的意义”呢?我们需要回顾下影片的创作背景:《千与千寻》在2001年上映,而20世纪90年代日本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它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人们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笨手笨脚却努力工作的千寻
《千与千寻》正是宫崎骏对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的一种反思和表达,它构成了妖怪小镇的世界观,真实又残酷。在日本1989年后的“平成”年代,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蜗居在家,打游戏啃老沦为“平成废宅”,2001年电影上映时,日本社会正迎来一场巨大的失业潮,而在宫崎骏的世界里,工作拥有至高的意义,“在汤屋里没有工作的人,会被汤婆婆变成动物。”
所以千寻这么娇弱瘦小,却还是要坚持拥有一份工作。她从刚开始似乎什么也不会做,直到通过汤婆婆的艰难“面试”,经历“同事”们的种种刁难,迎战工作中的第一个艰难挑战“河神”,到逐渐成长赢得众人的信任,千寻在工作的逐渐成长,和我们普通人的经历又是何其相似。
"千寻的痛哭"&"幽灵列车"
【千寻的痛哭】

人们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千寻的长大,或许是从那次在白龙面前,令人心碎的痛哭开始的。
电影中的千寻本来是个矫情又胆小的姑娘,她意外闯入了神奇世界,失去了爸爸妈妈的保护,她被吓得站不起来,只会瑟瑟发抖。当她面对凶神恶煞的汤婆婆时,只是紧紧抱住了自己,也没有被吓哭。当她终于找到工作,被前辈玲叫去找衣服时,终于获得了一点点安全感,她并没有哭,只是默默地蹲下身子,仿佛终于能舒了一口气。
人越长大,放声大哭越没有那么容易,当千寻被扔到一个无依无靠的环境中,她必须事事都依靠自己,她没有时间哭,也不能哭,她必须要抓紧一切可能,让自己先活下来,先有了生存的本领再说。那些没有哭出来的眼泪,都被瘦小的千寻咽入了肚子里。
直到白龙带领千寻看到了已经变成猪的爸爸妈妈,直到白龙拿出来饭团让她吃,她紧绷了太久的神经,才突然放松下来,千寻忍不住像个孩子一样失声大哭。每个经历过生命中艰难时刻的人,都会明白这种眼泪,到底是什么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