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平台及BIOS设置 测试平台:
CPU:
Intel Core i7-4960X
Intel Core i7-4930K
Intel Core i7-3960X
主板:MSI BigBang XPower II
内存:Corsair CMD16GX3M4A2666C11 4Gx4
显卡:MSI N780 Lightning
硬盘:Plextor PX-256M5Pro
电源:Enermax Revolution 85+ 1050W
散热器:Corsair H100i
操作系统:Windows 8 Pro 
CPU-Z识别平台相关信息:i7-4960X 
CPU-Z识别平台相关信息:i7-4930K(未超频) BIOS设置:从微星官方网站下载V2.3版本BIOS,可直接通过U盘刷新,刷新之后即可使用IVB-E处理器,新的BIOS还是Click BIOS II界面。 微星的BIOS默认是把Enhanced Turbo开启的,所以4960X上去就是所有核心同时跑单核最大睿频4GHz,会影响默认频率的测试结果,我们把它关闭,就可以按照Intel默认的Turbo Boost 2.0机制跑睿频。下面介绍超频到4.5GHz和DDR3-2400的设置: 
CPU base Clock:CPU外频,一般默认100MHz即可,如果你想使用125外频,请把它直接调到125,下边的Strap可以不用管,设Auto会自动给你选1.25x的。 Adjust CPU Ratio:这里我们直接超倍频,所以倍频设45x。 Adjust CPU Ratio in OS:在系统中是否可调倍频,如不需要,可关闭。开启后CPU-Z显示的最大倍频会是63x。 Internal PLL Overvoltage:Internal PLL,在超比较高的CPU主频和内存频率的时候需要开启。 Enhanced Turbo:增强睿频,所有核心全跑单核最大睿频的倍频。例如4960X就是跑4.0GHz。 Legacy Tweaking:可增强3DMark01等程序的跑分。 OC Genie Function Control:OC Genie功能控制,可选择在BIOS中启用或者在板载按钮启用。 My OC Genie:可自定义OC Genie超频幅度。 Direct OC Button:板载超频按钮,可提高/降低倍频的那一组,不过目前似乎对IVB-E不起作用,开了也不生效,有可能是ME驱动版本没跟上。 DRAM Frequency:内存频率,这里我们选DDR3 2400MHz。 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如果你的内存是专门针对X79平台优化的XMP,也可以开启。 DRAM Timing Mode:内存时序调节方式,选择Link就是所有通道一起调节,选择Unlink就是每个通道单独调节,Auto则是根据内存的SPD设置。 Advanced DRAM Configuration:内存时序设置,待会再介绍。 Memory Fast Boost:在热启动时跳过内存自检,可开启。 供电及电压部分: 
Vdroop Offset Control:防掉压设置,通过电压测量点测试我们发现75%是比较准的。 Digital Compensation Level:数字供电补偿,为加强供电能力可设为High。 CPU Core OCP Expander:CPU过电流保护控制,超频之后为了避免可能触发过电流保护,可设置为Enhanced。 CPU Core Engine Speed:CPU供电PWM频率设置,这里我们调高到1.5x以减小供电波纹。 CPU Core Voltage:CPU核心电压,这里我们超频到4.5G需要1.335V,每一颗CPU会有所不同。 System Agent Voltage:VSA电压,设为默认的0.9V就足够内存跑DDR3-2400了,而DDR3-2666则需要提升至1V。 CPU I/O Voltage:VCCIO电压,这里我们稍微加一点,到1.15V以保证CPU稳定。 CPU PLL Voltage:CPU PLL电压,一般风冷超频下不需要动,保持默认1.8V即可。 CPU Override Voltage:这个override电压作用还未知,设置值是0-255,应该是对应某个参数的二进制表,对CPU电压无直接影响,对稳定性似乎也没有太大影响。 DDR CH_A/B/C/D Voltage:内存电压,可分别设置主板两侧两个通道的电压,左侧为A/B,右侧为C/D。使用一样的内存的时候,可设置为相同的值。 
CPU周边功能设置,超倍频后节能会自动关闭,在默认状态下,我们可以看到4960X的睿频机制,只有单核心能到4.0G,双核到六核依次为39、39、38、37、37x倍频。 
Hynix CFR颗粒超频到DDR3-2400的参考时序,跟SNB-E区别不大。 
第三时序应该还缺少一部分,但能设置的我们已经设到最紧了。实际上BIOS设置值要比实际值大1。 CPU理论计算性能测试数据汇总及分析 以下我们将对比默认设置下3960X、4930K、4960X的成绩,以及大家都超频到4.5G及DDR3-2400的同频对比。另外我们在测试中还会加入3770K、4770K的数据对比。 我们先看CPU部分整体测试数据汇总。 
我们看到,在默认设置下,4960X得益于比3960X睿频单核心和六核心都提升0.1G的频率,取得了小幅度的领先,而4930K的单核心和六核心睿频与3960X都一样,在同架构下,提升并不明显。 在超频到4.5G之后,两颗IVB-E处理器的AIDA64内存写入成绩不正常,是软件版本问题,相信后续软件会改善。相比SNB-E有提升的项目也基本集中在SuperPI、3DMark物理测试和渲染类上,和SNB到IVB、IVB到HSW的进步很相似。 我们再看4960X和4930K的比较。在WINRAR这样对缓存和内存极度敏感的测试中,4960X和3960X表现出比4930K更大的优势,其它测试则影响不大。4930K在和4960X同样超频到4.5G时大多数项目成绩仅差1%以内,所以4930K在大多数情况下,性价比是要高于4960X的。 相比3770K和4770K,4960X在多线程方面以核心优势完胜,单线程方面4960X基本和3770K持平,但要落后4770K。 CPU计算类测试结果及分析 下面我们把测试项目分类分析,首先看计算类,包括Super PI系列、3DMark系列物理测试与国际象棋。 
Super PI 1M基本看核心及L1缓存,所以最先进的HSW架构4770K取得第一,3770K、4930K、4960X同属IVB架构,成绩基本在误差范围内,而SNB-E架构的3960X则要慢个0.2秒。 
Super PI 32M则在核心、缓存的基础上,更加考验缓存与内存,内存延迟对成绩有比较大的影响。HSW架构还是由于更快的L1缓存而取得领先,3770K则因为我运行DDR3-2666内存,延迟更低而取得第二名,4930K、4960X基本处于同一水准,比3770K稍慢,但我觉得IVB-E的L3缓存更大,按理说应该至少不会比3770K差才对,可能是主板BIOS优化还不到位。 
多线程方面,国际象棋由于算法比较旧,所以从Nehalem架构之后似乎都没有太大提升,只随着频率的提升而提升。所以3960X和4930K、4960X在同频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并且以多出50%线程的优势大幅领先3770K和4770K。 


3DMark物理测试系列,4960X比3960X有大约4-5%的提升,4960X相比4930K并无太大区别,并且都以核心优势和3770K、4770K拉开很大的差距。其中3DMark Vantage的差距最大,3D11和FireStrike则小一些,后两者对内存效能更为敏感一些。 内存及缓存相关测试结果及分析 内存相关项目我们以AIDA64为主,但AIDA64目前还未能很好支持IVB-E处理器,表现为写入和延迟不正常(待确认)。但从读取和复制的情况来看,SNB-E在同频下和IVB-E差距不是很大。 在默认设置下,SNB-E和IVB-E平台都跑1333的四通道内存,超频后都跑2400 10-12-11-28四通道,IVB平台跑2666 11-13-12-28双通道,HSW平台跑2933 11-14-14-35双通道。 
在默认设置下,IVB-E和SNB-E的内存效能都差不多,IVB-E稍微略有提升一些。超频之后,由于IVB和HSW平台tRDRD跑5,所以读取和复制并不是当前频率下的最佳成绩,而3960X在超频之后表现非常强劲,内存读取和写入都达到68000MB/s以上,如果超CPU主频还会提升更多。两颗IVB-E处理器的内存成绩除了写入不正常之外,读取和复制和SNB-E差不多,说明SNB-E和IVB-E的内存效能应该处于相同水平,并且同样都是提升主频就能提升更多。 
L1缓存方面,频率和核心数直接影响最终成绩。只有HSW架构的缓存位宽翻倍,所以四核心4.5G成绩就达到了3770K的整整两倍,而4930K、4960X和3960X在同频下也因为多2个核心而比3770K提升50%。 
再看Winrar 4.20 x64自带的benchmark,跟核心、缓存、内存都有关系。在默认状态下,4960X因频率优势小幅领先3960X,4930K由于L3缓存的容量差距,与3960X拉开较大差距。超频到4.5G之后,4960X和3960X基本处于同一水平,4930K继续因为L3缓存容量差距被拉开大约8%的差距,这是我们的测试中4930K和4960X差别最大的一个。而四核心的3770K与4770K则被拉开更大的差距,4770K因为内存跑在DDR3-2933而稍微领先3770K一些。 多媒体处理及渲染类测试结果及分析 渲染类测试我们选取Cinebench R10和R11.5来做测试,多媒体处理我们选择x264 FHD Benchmark转码测试,这些项目都是IVB相比SNB提升较多的,在IVB-E对比SNB-E上,情况也一样。 
首先是Cinebench R10单线程,IVB-E在这里没有优势,HSW 4770K依然仗着架构优势一马当先,3770K、4960X和4930K这三个IVB架构的基本在8000分左右,3960X则落后一些。 
再看多线程,这时候IVB-E和SNB-E借着核心数优势反超,但4770K依然表现强劲,可以小幅超过默频的4960X。在同频下,4960X和4930K领先3960X大约5.5%。 
Cinebench R11.5多线程情况也类似,不过IVB-E在这里领先SNB-E的优势更小一些,大约在3.3%。 
X264 FHD Benchmark测试,IVB-E依然仗着核心数领先,4930K和4960X同频下成绩差距并不大,并且都能拉开3960X大约7%的差距。 CPU满载功耗及稳定性测试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4960X和3960X在烧机时的最大12V输入功率。注意,这里3960X在核心电压1.35V时跑稳4.5G,4960X则用1.335V电压跑稳4.5G,不同的CPU可能会依核心体质、漏电情况和电压不同而导致功耗测量值不同。 
首先4960X在烧机15分钟之后12V输入电流为16.4A,大约折合196.8W的功耗,这时候供电温度大约在45度。 
再看3960X,在烧机15分钟之后12V输入电流为22.1A,折合大约265.2W的功耗,这时候供电温度大约在51度。 
在室温26度、裸机的条件下,我们使用海盗船H100i水冷散热器,这颗4960X以核心电压1.335V、VTT电压1.15V、VSA电压0.9V通过4.5GHz稳定性测试,最高核心温度为73度。 这个温度对于一颗六核心处理器来说可以接受,并没有出现IVB相比SNB那样温度提升非常多的情况,但在比SNB-E低了25%以上的功耗的前提下,还是比SNB-E要稍微热一些,看来钎焊确实帮助了散热改善,但核心发热密度变大还是让温度稍微升高了一些。 4930K因为体质问题无法4.5G通过Prime 95烧机测试,但这只是个例。 
来看一下待机、运行国际象棋和Prime 95烧机时的功耗对比,超频之后所有处理器节能关闭,所以待机功耗会提升不少。我们可以看到,在开启节能时,SNB-E和IVB-E的待机功耗都差不多,加上供电损耗基本测不出区别来。在关闭节能后,IVB-E的待机功耗比SNB-E有明显优势,直接少了30W。 满载功耗方面,我们手上这颗3960X在默认频率烧机时已经几乎碰触到130W的TDP,加上供电损耗,12V输入功率读数已经达到142W,但Turbo Boost并未出现降频,而IVB-E则好不少,加上供电损耗还未到130W。 超频之后,SNB-E和IVB-E的满载功耗都提升非常多,而且我们注意到,我们这颗4930K在默认时满载功耗是比4960X低的,而超频后使用同样的1.335V电压,功耗反而比4960X高,说明这颗CPU漏电情况比较严重,在电压相同时有更高的功耗,但两颗IVB-E处理器的满载功耗都得益于制程进步比SNB-E降低不少。 3D应用相关测试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IVB-E处理器对3D游戏的帧数影响。这里我们使用3960X和4770K对比4960X,并且测试4960X默认与超频状态下帧数的差异。 测试显卡使用MSI N780 Lightning,使用Forceware 326.80 beta驱动。 我们直接看测试结果: 
在4960X默认状态下,由于节能开启,会对3D效能产生小幅度影响。在超频后,4960X的3D效能和3960X、4770K差不太多,基本都在1%的差距之内。当然了,我们选择的游戏都是大型3D游戏,有一些网络游戏,或是对CPU计算要求较高的游戏,可能还是能看出一点差距来,但真正支持6核心12线程的游戏恐怕很少。 
我们看加权性能对比,以4960X默频为参照,在1920x1080分辨率下,3960X、4960X和4770K在超频之后分别都有3-4%的提升,而2560x1440分辨率下这个提升有缩小趋势。说明CPU频率主要影响帧生成时间,在帧数降低的时候,低帧数带来的卡顿感在用户体验上有变强的趋势,这时候帧生成时间的影响就相对较弱。反之,帧数很高的游戏中,每一帧持续的时间很短,帧生成时间在每一帧中所占的时间比率就会变长,就变得相对比较关键。 内存超频相关问题 前面说了,IVB-E目前由于BIOS问题,直接用100外频点2666分频是点不亮的,所以我们要用125外频来跑DDR3-2666。不过原本用的海盗船内存在跑DDR3-2666时无法通过自检(应该不是内存体质问题,在IVB/HSW上四根一起跑2666没问题的),所以我们换用四条宇瞻团购换货剩下的Hynix MFR颗粒内存来跑。 
AIDA64内存测试成绩比DDR3-2400时有所提升,但写入速度依然不正常。当前最新版本的AIDA64 3.00.2594 beta也提示该版本的测试并未完全为该CPU优化。 在内存电压1.68V、VTT电压1.15V、VSA电压1.025V时,可通过HyperPI 32M 12匹马测试,Memtest由于时间关系未测。 
相信如果有一套好内存,在BIOS优化到位的前提下,在IVB-E平台上跑四通道DDR3-3000不是问题。 如果使用8条内存组满64GB容量,高频就变得很考验主板电气性能,这时候我们只能上到DDR3-2000 CL9的频率,到DDR3-2133就无法进系统了。 
之前我们做过SNB-E平台不同内存频率下的AIDA64读取测试,其实四通道内存在提升频率时还是有性能提升的,但和IVB/HSW不一样的是,在使用四通道时,提升CPU主频也会提升内存效能,因为四通道内存的带宽很大,在DDR3-1600时理论带宽就已经达到51.2GB/s,CPU内存控制器吞吐量本身已经构成瓶颈。 总结及选购导向 总的来看,IVB-E作为一个制程进步、架构没改变的新产品,它的推出主要是取代上代SNB-E,继续兼容LGA 2011接口,现有的X79主板大多数通过更新BIOS即可直接使用。IVB-E性能相比SNB-E并没有太大提升,而功耗却明显下降,这也是符合制程进步类CPU发展进步规律的,并且,毕竟SNB-E推出到现在近两年,多线程性能依然是处于顶级水平。 性能方面,IVB-E相比SNB-E同频部分项目提升3-7%的情况和IVB相比SNB很类似,而默认的4960X比3960X提升100MHz的频率,性能提升幅度也会更加多一些,4930K也比3930K默认频率提升100MHz,4820K则相比3820多了不锁倍频随意超频的功能。 功耗方面,根据我们的测试,IVB-E默认频率下满载功耗将比SNB-E低20%左右,超频之后功耗虽然大幅增加,但也会比SNB-E低20-30%,不仅如此,待机功耗在未开启节能的情况下可以低30W,对于同架构的CPU来说,仅更换新制程就能有这么大提升,我们认为这已经是比较好的表现了。 从超频能力上看,IVB-E的超频能力略让我们失望。我们手上这颗4960X以1.335V电压稳定在4.5GHz,和3960X普通体质相比并没有什么改变,不像IVB相比SNB那样几乎可以低0.1V电压超频到同一频率,并且直接拉倍频到5GHz无法进入系统,4.9GHz可以进系统但不能跑测试。而3960X只要体质不是太差、再加上一张供电系统良好的主板,超上5G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令人欣慰的是,IVB-E由于使用了钎焊工艺,并且是原生六核心,发热量并没有比SNB-E增加太多,但在功耗低了25%的情况下,满载温度也比SNB-E高几度。所以如果正式版或者后期的IVB-E体质转好,还是可以期待它的超频能力的。 极限超频方面,Intel的22nm工艺可以在更低温度工作,不像32nm很容易碰到coldbug,所以目前已经有不少极限超频玩家把IVB-E处理器超上6GHz以上,在同频效能比SNB-E更高的3DMark物理测试中,IVB-E能以更高的频率跑3DMark,无疑可以让这些世界纪录再一次被刷新。 
IVB-E的发布对现有平台的影响: 对SNB-E用户的影响:IVB-E是取代SNB-E的,由于性能并无明显提升,功耗下降不少,如果原有SNB-E平台用户不是很在乎功耗,可不必升级;如果你可以把现在的CPU卖掉不加太多钱换IVB-E,可考虑升级,但请记得升级前务必更新BIOS。 对HSW/IVB平台的影响:由于HSW架构的先进性,同频率下IVB-E单线程能力稍微弱于HSW一些,但多线程会凭借核心数优势反超,如果你是需要多线程工作的用户,在预算许可的前提下可优先考虑IVB-E。而IVB平台单线程性能与IVB-E相当,但超频能力可能会比IVB-E更强,所以选择哪个,恐怕就是预算决定了。 对AMD平台的影响:AMD APU及FX系列处理器现在由于CPU部分性能和Intel拉开很大距离,所以不会对IVB-E构成威胁,基本上处于完全不同的两种定位级别,适合低成本用户。但是使用FX处理器做多线程工作的用户,IVB-E的多线程能力还是会比FX强不少的,但你付出的投资代价可能远远比性能提升多好多倍。 所以,IVB-E对于不同用户的选择取向其实很简单,用得着多线程,预算足,就上,如果只是一般日常办公娱乐使用,就没必要花那么大价钱投资这个顶级平台了。 综合评价:新一代旗舰,工艺提升功耗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