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840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帝国海战联网对战心得——从抢T到纳尔逊突击 [复制链接]

帖子
6
精华
0
积分
7
金钱
5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09:19:5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文是在下根据在联网对战的情况下得到的经验对前辈 kau76901的神帖“全军破敌:海战战术讲座”的一点补充。本文于游侠论坛首发。


1, 舰队部署:
由于网络对战时的对手是玩家而不是电脑,所以事先很难对对方的舰队部署做出预判,本人见过对手采用单纵队,双纵队,三纵队,甚至一列横队;而对手的战术意图在部署完成之前也无从推测。所以己方的舰队部署一定要以灵活为优先条件。在舰队大于6艘战列舰时推荐使用双纵队,而在舰队大于12艘时推荐使用三纵队,各纵队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使变阵容易。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使纵队的纵深变浅,使得起手后对对方做出针对性的变阵容易一些。另外每个纵队在部署时应向后布置一点,先导舰应保持在对方炮火射程的2倍以上;这样可以使我方的变阵和机动安全进行。

2,关于抢T的一些感受:
        T字头战术最早的的经典成功运用是日俄战争时的对马海战,日本人成功地抢得了头T优势并歼灭了俄国舰队,而这次战例发生于1905年,和帝国全战的时代晚了最少一个世纪。那么为什么纳尔逊一类的海军天才没有在那时就开始运用呢?我认为主要是当时火炮性能的原因,纳尔逊时代的海军火炮射程太近,所以即使整个舰队抢到T字头优势,超过10艘以上的战列舰展开以后也无法同时开火,舰队火力优势无法最大发扬。而同样由于射程太短,很有可能在敌方先导舰被瘫痪前对方纵队就中间突破了我方纵队,也就是说以大舰队为单位即使抢到了T也极有可能被对方纳尔逊突破。

        有人可能会问,我这么说是不是在否认T字战术在帝国全战中的实战价值?不是的,T字头的原则是利用位置优势最大限度发扬我方火力,最大限度限制敌方火力,而纳尔逊突击成功后所造成的位置优势实际上是一种十字形的T字优势。我所说的以大舰队为单位抢T的问题是因为因为射程原因我方的位置优势无法起到最大限度发扬我方火力的作用,而敌方位置劣势持续时间又太短 -由于是人类玩家,很难出现瘫痪先导舰后面全被堵的情况。

        既然以全体舰队为单位的抢T效果不好那么改成小型分舰队的抢T不就行了么。根据我的经验分舰队的规模在5~3艘为宜,多过5艘无法完全发扬火力,少过3艘无法快速瘫痪被攻击的先导舰。至于头T还是尾T的问题,我认为除非敌舰是在完全逆风行驶否则尾T效果十分不好。

        小型分舰队抢T攻击的流程如下:1)先以单纵队或双纵队取得舰队T头优势,此时敌舰在射程之外较为理想 (至于如何机动,前辈 kau76901的神帖“全军破敌:海战战术讲座” 里面有) 2)视舰队位置分出一分舰队对敌先导舰进行T头炮击而后T头内转实行U形包抄。目的是把敌先导舰装入U形口袋以最大发扬火力(说是U形,其实在实战中经常会变成大于90度的v形)。3)此时敌方后续舰只应会试图绕开被先导舰堵住的通路,此时保持在敌舰队上风的我舰队剩余舰只应再以分舰队抢头T的模式给敌以打击,不过此时的打击建议于T头位置使用链弹先瘫痪其试图改变航向的新的先导舰,这样做一般会严重影响对方的突围行动并打乱其编队使其舰只发生拥塞,近一步影响其火力发扬 (连续两艘先导舰都被打瘫,而且还有我舰的堵截,产生拥塞无法避免) 4)继续形成局部火力优势,直到将敌歼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方舰队较大,而且是单纵队,后半部的敌舰可能会成功改变航向逃掉,但因为我方有一定上风优势,而且逃掉的那部分离我方较远,很难快速对我形成外围包抄,而我方在解决完敌方的前半部后数量优势就会很明显,这时再不济同舷炮战也可取胜。

        关键是我方在发起攻击前要占有上风头T,若没有上风优势那就需要大家的接敌路线完美无缺,否则很容易为敌所乘。还有舰队在抢T机动中最好呆在敌火力以外,否则容易产生一些意外情况。

3,关于纳尔逊突击:
        纳尔逊突击的成功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快速突破敌方纵队并形成局部优势,而劣势是在突破之前敌方有短暂的头T优势。而在帝国全战中这种敌方头T优势极有可能使纳尔逊突击功败垂成。原因是链弹的攻击效率在头T时是最高的,若是纳尔逊突击的突破点上是艘一级或是二级战列舰而对手又选择用链弹攻击你的先导舰,那极有可能在你的纳尔逊突击成功之前你的先导舰就瘫痪了,那如果这时对方再对你进行U形包抄。。。。。。

        所以我认为纳尔逊突击可以稍做改变以后这样使用。首先我方要占有一定的上风优势然后以小于30度的角度和对方相向航行接敌,这会造成一段时间的同舷炮战,但会消除对方头T的危险,而且在舷对舷时链弹攻击效率很低。由于我方有上风速度优势所以可以在同舷炮战开始一段时间后先导舰突然内切,把敌舰队一分为二,而后继续内切以对敌舰队的前半形成U形包抄,同时在突破点上应利用T字优势使用链弹瘫痪敌舰队后半部的先导舰以在编队中制造混乱;而敌方的逆风航速劣势也使得反包抄更加困难,同时我方纵队后半部应同时内切并以头T瘫痪敌方舰队的先导舰,得手后进行U形包抄;同时进行同舷炮战的我方舰队应减速停车以求彻底包围对方,而后应以局部火力优势快速解决敌被包围的部分,然后顺风两面包抄敌未被攻击的部分。注意,应进最大努力给敌未被包抄的那部分制造拥堵和混乱以迟滞其增援被围部分的时间。

4,其他的一些感悟:
1)        卓越的机动和抢得上风是以上战术成功的关键条件;建议大家看看前辈 kau76901的神帖“全军破敌:海战战术讲座”;里面有对机动详细的讲解。
2)        敌舰在被高强度炮击后可能会爆炸,会对贴近的舰只造成毁灭性影响,所以炮击时保持安全距离是必要的。 尤其在网络对战时接舷战几乎没有意义。
3)        网络对战时一定要记得让对方禁用火箭船。我一直认为那是游戏设计的一大bug,威力大得严重脱离历史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笨得像豬 + 20 + 1 文章不错,继续努力!

总评分: 金钱 + 20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403
精华
0
积分
702
金钱
13485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10-2-27 17:47:32 |只看该作者
强帖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2
精华
0
积分
21
金钱
11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9-12-17 21:43:45 |只看该作者
火箭传就这么大威力吗?完全没发现。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7
精华
0
积分
49
金钱
68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9-7-29 19:27:1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doug13708874 的帖子

楼主所言在理 总之一句话 抢T关键抢上风抢前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
精华
0
积分
7
金钱
5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9-7-27 23:09:1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weiyvan 的帖子

受教了,你说的风的因素我完全赞成。我也发现想要完美抢T很困难,但在接战后如果有一定的位置和风的优势还是可以化为局部的T头优势。还有,我在网上其实是使用修改过的纳尔逊战术较多。另外补充一点,如果两支舰队同航而敌方较靠前有包抄你先导舰的趋势,你可以选择立即内切,从中间突破对方纵队来争取主动,但是此法只适用于两舰队在中距离或近距离同航炮战时使用,太远了内切被人头T不说,突然性也无从谈起,对方也会很容易避开;另外如果内切的方向是逆风那么万万不可内切,那是送死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7
精华
0
积分
49
金钱
68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9-7-27 22:51:14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为什么纳尔逊这样的天才不能用抢T战术 我想炮射程不是唯一原因 风更是一大原因
若是正常的实战 雾小浪小 双方都能及时发现对方的话 都会想尽量避开逆风方向 因此接战是一方如是极力抢T
另一方如不傻 知道要破T 最大的可能就是双方交火时已是在并排的两条航线上的一前一后的位置 而这两条航线应该都是侧风航向 那么就是说前方位置会占据较多优势 不像对马海战时风动力已不是唯一动力 转向较为容易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
精华
0
积分
7
金钱
5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9-7-27 21:39:21 |只看该作者
对U形包抄的一点额外说明:U形包抄除了可以最大限度发扬火力外,还对敌方可能采用一起回转的逃逸方法起到一定的扰乱和限制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99
精华
0
积分
361
金钱
4811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9-7-27 11:43:57 |只看该作者
thanks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262
精华
0
积分
635
金钱
3938
荣誉
0
人气
6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9-7-27 10:04:10 |只看该作者
BUG也要好好利用嘛............. 战术帖顶起!!!!!!!!!!!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15 05:55 , Processed in 0.38332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