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24881
- 主题
- 0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22
- 精华
- 0
- 积分
- 11
- 金钱
- 63
- 荣誉
- 0
- 人气
- 0
- 在线时间
- 3 小时
- 评议
- 0
- 帖子
- 22
- 精华
- 0
- 积分
- 11
- 金钱
- 63
- 荣誉
- 0
- 人气
- 0
- 评议
- 0
|
中国的农业应该突出,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奢侈品出口大国,瓷器,茶叶,丝绸在西方都是高级消费品需求量很大,清朝的白银基本上全是出口换来的"外汇".鸦片战争前中国的GDP占世界3分之一,一是靠农业强,一是靠出口强.西方人为了扭转对中国贸易的一边倒逆差,才出阴招对中国出口鸦片的.
西方的经济主要靠掠夺,靠农业连糊口都难.农业应该忽略种粮食,而只保留种植园(经济农庄)生产少量金子.食物主要依靠畜牧业(西方人以肉食为主),所以畜栏应该增强.另外应该赋予西方士兵掠夺能力(通过打仗直接产生金钱).通过设置一个卡片"战争赔款".打此卡后.消灭敌方单位和建筑物都有钱赚.
中国的军事单位,明朝应该突出火器和重步兵(明朝在火气上的造诣比清朝强多了,清朝末期的时候李鸿章看到明朝造的开花炮弹时曾大发感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用的还是吴三桂造的火炮).应该给明朝增加一种佛郎机,把现在的红衣炮改成弗朗机,此炮优点是速度快,但威力稍小.红夷大炮应该是重型前膛炮,加上开花炮弹,一直到清朝末期(后膛炮出现之前)都不过时. 明朝应该有一只最强的骑兵袁崇焕旗下的"关宁铁骑"(袁崇焕屡次帅关宁铁骑以少胜多大败满清铁骑经典战例为明末"京师保卫战").
清朝应该突出骑兵,步兵以绿营兵(短枪无装甲的汉军小兵)为主,长刀兵根本就是明朝的御林军,清朝根本没有.明朝时的御林军用的是日本进贡的御林军大刀,根据明朝的要求将日本刀加长而成,质地精良,战力强大,御林军大刀的普及版就是戚继光版的斩马刀(仿的不是日本原装,连锻造方法都不一样).明朝时日本通过堪合贸易和进贡的形式向中国输出了大量的日本刀,此种御林军大刀就是其中一种,日本人只做好刀条,拿到中国后在制作配件和装饰.
清朝的骑兵应以骑射为主,腰刀近身攻击.没有大刀、连枷和流星锤。清朝应该有一种十分强大的骑射兵。
原版的欧洲骑兵(冷兵器骑兵)都太强了,事实上欧洲骑兵根本不是中国骑兵的对手,战力差的远。论冷兵器欧洲根本不是亚洲的对手。
日本的武士应该改的贵一点,造的慢一点。日本的武士阶级相当于欧洲的职业骑士和中国的侠客。日本有一个专门的武士阶层(就是靠这个吃饭的阶级),日本的武士都是从小就接受专门训练培养出来的,长大后受雇依附于日本贵族,就是相当于贵族的门客打手。根本不同于一般的征召平民兵,其战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成本绝对要高的多,训练也要慢的多。为了弥补武士数量的不足,日本也征召大量普通士兵(农民兵),一般配备鸟铳(火绳枪),相对于武士来说不需要复杂的技能训练(热兵器的优点—不需要太多技术),就可以成军。战国时代日本的鸟铳因此很普及,但是日本没有火炮,所以在朝鲜败给中国(中国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日本人的鸟铳够不着咱们)。中国的军队建制和日本有很大不同,中国军队除将领外几乎都是征召的平民军,没有几个会武术的(中国的侠客似乎从来不热衷于军事,学武只是健身而已,数量少根本没有形成阶级)。中国步兵相对于日本步兵来说优势是打正规的野战,兵团列阵对抗。日本武士擅长单兵作战,不讲配合,打仗从来都士混战没有什么章法。(戚继光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发明了鸳鸯阵,用鸳鸯阵打倭寇屡试不爽)
日本的骑兵并不突出(小小岛国山地崎岖,没有强大骑兵产生的基础)
日本的经济也是靠农业和出口(日本也出口瓷器) |
-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