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硬件信息交流发布区 1+1>2?固态硬盘RAID 0实战
查看: 196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1+1>2?固态硬盘RAID 0实战 [复制链接]

游侠剑阁工作组【美工】
三國志 美圖士
懷鈴鳥羽•錦帆遊俠
♥萌神四糸乃♥

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高级荣誉勋章综合区荣誉会员勋章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73553
精华
5
积分
44465
金钱
326336
荣誉
666
人气
277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9:07: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自:http://news.mydrivers.com/1/263/263390.htm

固态硬盘已经非常普及了,但在选购的时候,很多人会面临这么个难题:是买一块大容量的,还是买两块小容量的组成RAID 0?尤其是固态硬盘组阵列是否值得?

这个其实主要就看性能的提升效果了,尤其是单块高性能固态硬盘已经逐渐逼近SATA 6Gbps接口的传输极限,RAID的必要性似乎越来越大。Tom's Hardware近日就组织了这么一次测试。

所用固态硬盘是当今最好的选择之一:三星840 Pro。首先用两块128GB对比一块256GB,然后用两块256GB对比一块512GB,并用一块256GB作为系统盘。固件版本均为DXM04B0Q。

测试平台配置:

处理器:Intel Core i7-3770K @ 3.5GHz
主板:华硕P8Z77-V Pro
内存:海盗船Vengeance DDR3-1600 8GB×2
操作系统:Windows 8 Pro x64
磁盘驱动:Intel RST 11.7.0.1013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剑阁工作组【美工】
三國志 美圖士
懷鈴鳥羽•錦帆遊俠
♥萌神四糸乃♥

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高级荣誉勋章综合区荣誉会员勋章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73553
精华
5
积分
44465
金钱
326336
荣誉
666
人气
277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3-5-15 19:07:45 |只看该作者

【持续读写性能】

不出所料,RAID 0很威武,提升十分明显,尤其是两块256GB的写入甚至超过了单块的两倍,两块128GB的读写也都近乎翻番,读取甚至比两块256GB还要稍快一些:后者“只”提升了80%。

【随机读写性能】

首先测AS-SSD。低队列深度下,并行吞吐能力根本发挥不出来,所有配置的速度都差不多,RAID 0反而还要稍慢一些。

队列深度提高到64之后,RAID 0的优势就展露无遗了,提速超过90%,但是记住,一般桌面应用是看不到这种效果的,必须企业级的。

再看Iometer。这是队列深度1-32的平均性能,RAID 0统治了读取,但是写入方面单块512GB已经差不多快赶上两块256GB,两块128GB的则只是小胜单块256GB。

看看性能随队列深度的分布就更有趣了。RAID 0的读取速度在队列深度达到4之后就非常突出了,远远超过单块,但是写入速度受队列深度影响不大,尤其是两块128GB。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剑阁工作组【美工】
三國志 美圖士
懷鈴鳥羽•錦帆遊俠
♥萌神四糸乃♥

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高级荣誉勋章综合区荣誉会员勋章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73553
精华
5
积分
44465
金钱
326336
荣誉
666
人气
277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3-5-15 19:08:18 |只看该作者

【延迟性能】

这个RAID 0就不行了,但差距也是微乎其微,尤其是读取。

【IO性能】

Web服务器测试:100%的读取访问测试,RAID 0无敌。

数据库测试:读写混合后,RAID 0表现就不够好了,两块128GB仍旧介于单块512/256GB之间,队列深度超过16之后性能反而下来了。两块256GB还不错。

工作站测试:基本同上,唯一利好的是两块128GB不会在64的队列深度下倒退了,只是进步依旧很小。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剑阁工作组【美工】
三國志 美圖士
懷鈴鳥羽•錦帆遊俠
♥萌神四糸乃♥

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高级荣誉勋章综合区荣誉会员勋章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73553
精华
5
积分
44465
金钱
326336
荣誉
666
人气
277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13-5-15 19:09:36 |只看该作者

【PCMark基准性能】

PCMark 7、PCMark Vantage得分基本都差不多(除了128GB RAID 0在后者略慢)。不同的项目里RAID 0有升有降,综合来说彼此就抵消了

【拷贝与综合性能】

文件拷贝是发挥多硬盘优势的最佳场合之一,而面对不同的文件类型,ISO镜像这种单一大文件在两块256GB上更快,程序、游戏这类零散的则让两块128GB更加突出。

AS-SSD总成绩,RAID 0当仁不让。

以上成绩汇总,256GB、128GB RAID 0都比单块快了60%,相比于单块的512GB也快了整整50%。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剑阁工作组【美工】
三國志 美圖士
懷鈴鳥羽•錦帆遊俠
♥萌神四糸乃♥

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高级荣誉勋章综合区荣誉会员勋章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73553
精华
5
积分
44465
金钱
326336
荣誉
666
人气
277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3-5-15 19:10:05 |只看该作者

【实际应用性能】

看完了耀眼的基准成绩,再看看实际应用里表现如何,均测试五次取平均值。

Windows 8启动时间:从出现自检屏幕开始用秒表手动计时,出现桌面图标时为止。

意外的是,RAID 0在这里并无优势,两块128GB虽然快了0.7秒,但是两块256GB反而慢了0.5秒,还好最大差异也不超过1.1秒。

Windows 8关机时间:运行三分钟后关机,到断电时为止。

两块128GB最快,两块256GB则最慢,但也差了仅仅0.4秒而已。

Windows 8/Photoshop启动时间:首先启动系统,然后通过脚本打开Photoshop CS的图片编辑器,载入一张15000×7266、15.7MB的图片,完成后关闭Photoshop。

还是只有最多1.1秒的差距。

程序启动时间:打开一个PPT幻灯片然后关闭PowerPoint;启动Autodesk 3ds max2013命令行渲染器,渲染100×50分辨率的照片(这么小是因为测试的是硬盘而非CPU);启动ABBYY FineReader 11内建测试工具,转换一个测试页面;启动MathWorks MATLAB内建测试工具,执行一次;启动Photoshop CS6载入一张29566×14321、501MB TIFF格式图片。

最快的反而是单块512GB,两块256GB则最慢,不过2.4秒钟的差异还不到3%。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剑阁工作组【美工】
三國志 美圖士
懷鈴鳥羽•錦帆遊俠
♥萌神四糸乃♥

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高级荣誉勋章综合区荣誉会员勋章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帖子
73553
精华
5
积分
44465
金钱
326336
荣誉
666
人气
277
评议
0

6#
发表于 2013-5-15 19:10:29 |只看该作者

【结语:跑分很好看 实际没啥用】

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测试,结果更有趣。

如果看基准测试成绩,固态硬盘RAID 0非常诱人,性能提升相当明显,比如两块256GB 840 Pro联手后的持续读写速度都接近了1GB/s,这是单块硬盘在SATA 6Gbps接口下永远无法做到的(一般读取高于500MB/s,写入很难超过500MB/s)。

不过在随机性能中,RAID 0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处,单块有时候反而会更快。只有在队列深度达到16甚至是32的时候,RAID 0才体现出了威力,不过这种情况在桌面环境中根本碰不到,必须是工作站或者服务器里。

而在系统和程序启动速度这个实用性测试环节里,RAID 0就更没用了,甚至是不同容量的固态硬盘都没什么明显差别。这时候只能去欺负机械硬盘。

那么,装机的时候到底该买两块小容量固态硬盘组RAID 0,还是一块大容量的?答案似乎很明显:买一块大的吧。

得出这一结论不仅仅是因为性能,还要看其它因素,比如说价格,一块256GB一般要比两块128GB加起来更便宜,再比如说可靠性,RAID 0里有一块硬盘挂了,你就死定了。

当然了,如果你的工作是编译大工程、移动GB级别的媒体文件、捕捉无压缩AVI视频,双固态硬盘RAID 0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55
精华
1
积分
1350
金钱
6280
荣誉
17
人气
23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3-5-15 23:25:04 |只看该作者
咋在数码之家看完之后这又出来了?……………………

RAID没TRIM是不行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10-11 19:09 , Processed in 0.30153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