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713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觉刘封死得挺冤的,我是说史实上的,不是演艺里的,演艺里被丑化了 [复制链接]

帖子
1107
精华
0
积分
554
金钱
4543
荣誉
0
人气
9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8:46: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nxfd 于 2012-5-2 20:11 编辑

生平简介  

三国志11刘封形象



  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泌的外甥,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后,暂时安居于荆州。当时刘备尚未有儿子,于是便收刘封做了庶子(不是义子,属过继收养),但不久后甘夫人又为刘备生育了刘禅。及后刘备入蜀,从葭萌关反攻刘璋时,要求留守荆州的诸葛亮等人率军增援。刘封当时年仅二十余岁,但已武力过人,于是率军随同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进攻益州,所过之地战无不克。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封跟随刘备北攻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彻底占领汉中全境,另外又派遣宜都太守孟达率军攻占了房陵郡。其后孟达又挥军进攻上庸郡,刘备暗地里担心孟达难以独力取胜,于是遣刘封从汉中顺沔水南下去统领孟达的军队,刘封率军与孟达上庸合兵一处后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占领上庸后刘封迁为副军将军。
  同年秋七月,刘备被群下拥立为汉中王,其后刘备没有选择刘封为继承人,而是立年仅十三岁的阿斗(刘禅)为王太子。刘封的处境和地位变得日益尴尬。
  关羽樊城襄阳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援助,但被刘封和孟达却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关羽战败后,刘备因此怪罪于刘封、孟达二人。此前刘封与孟达因争吵不和,相互怨恨,刘封遂抢夺了孟达的仪仗乐队。孟达既畏惧刘备可能会治其不对关羽进行援救的罪行,又忿狠不满刘封的行径,遂写信向刘备告辞,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
  

新三国刘封形象


  孟达降魏后与夏侯尚徐晃一起攻打刘封,曾写信劝刘封投降,劝他要意识到自身在刘备阵营中所处的尴尬地位,警告他“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但刘封没有听从。后上庸太守申耽申仪背叛刘封,刘封被击破后退走成都。刘封来到成都后,诸葛亮顾虑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怕他日后威胁到刘禅的地位,造成日后祸患,劝刘备要及时将其除掉。最后刘备下令赐死刘封。刘封叹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刘备听说之后为刘封悲伤流涕。

刘封被杀原因  从史书来看,刘封被赐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援助关羽,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怀恨在心。另外就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对继承人刘禅造成威胁,故赐死刘封。从“先主为之流涕”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备有不忍之心,但这么做确是不得不为之。其实刘封的死,也是这人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辨明自己所处的不利的政治位置,未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所导致的。用孟达的话来说,就是:“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


  

三国群英传7 刘封头像


  公平来说,刘封其实没有辜负刘备,至于因他不发兵援助关羽,不是导致关羽败亡的直接原因。关羽要求刘封援助是在兵败之前,而不是小说中关羽被围麦城之时。三国志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关羽是要求的是“相助”而不是“相救”,而且是关羽率军围困襄樊之时,此时关羽并未处于不利境地。所以关羽的败亡从道理上至少不能直接归咎于刘封不发兵相助的,何况刘封那一支偏师即使加入作战,或许也不能影响结果。刘备即使因此从感情上怨恨刘封,也没有到一定要诛杀他的地步,何况他与刘备还有父子之情。所以,不助关羽显然不是像小说中描绘的刘封的“罪行”,那么刘封之死到底是缘于何事呢?其实从孟达给他的劝降信中可见一斑。


  

三国征战 中刘封形象


  孟达的劝降信中林林总总一把字,说的不过是两个道理:一,自从阿斗为太子后,刘封已经在政治上处于十分尴尬和不利的境地;二,识时务者为俊杰,“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孟达所言刘封的“祸”其实就是参照第一个道理的结论。当年刘备收养刘封,不是因为他长得可爱或者英勇无敌,刘备的目的是解决年近半百尚无继承人的问题。但很不巧,刘封刚被收养不久,刘备就有了亲儿子。阿斗小的时候,刘备事业未成的时候,继承人问题没有提及的必要,人们(刘备的手下)也就不闻不问,也许此时刘封的存在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刘备成为汉中王后,总要从法律意义上确定继承人,即明确地宣布谁为王太子。结果是花落阿斗家,刘备始终希望能由有血统关系的后代来继承大业。刘封的存在此时就显得多余了。但如果刘封为人懦弱,不理事务,没有战功,知趣装傻,也许人们也不会注意到他的多余存在。可事实相违,刘封太过显眼了,其战功虽称不上卓著但也“累累”吧,而且最糟糕的是性格刚烈,傲慢难制,从他逼走孟达便可见其为人之偏狭。阿斗年幼,刘备在世时,刘封也许不敢妄为,但如果刘备一旦归天,少主幼弱,臣兄蛮横,自然是“停尸不顾,束甲相争”,或许会演变成宫廷夺位、内耗不止的庙堂悲剧。这是诸葛亮预见却不愿看到的,也是刘备想到都不寒而栗的,更是有识之士用脚指头也能想出来的。所以孟达在信中几乎赤裸裸地说出:“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祸乱的兴起,没有不是从废除和确立继承人之间产生的)


  

三国志大战 刘封形象


  但刘备不会因此而改立刘封为继承人,因为骨肉至亲,血浓于水,这是人之常情。那么,唯一能避免悲剧发生的方法,就是多余的存在必须消失。虽然这不是刘备所希望看到的结局,但至少比起前面所讲的庙堂悲剧,除去刘封显然更符合刘备阵营的利益。所以孟达告知说:“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不是骨肉亲情喜欢离别,不是亲人愿意看到亲人遭遇祸患。有时是因为亲情转移到别人身上,喜爱换了对象。也有时时谗言诋毁离间)

  刘封之亡归咎于他威胁到了后主刘禅的地位,不得不除。但是否是因为诸葛亮的劝谏,刘备才不得已逼死他的呢?刘备是尊敬诸葛亮,但没有到百依百顺的地步,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就作出这种绝情的事来。其实连孟达都看得穿的事实,难道刘备看不到?刘备即位汉中王前,就把刘封从汉中派往上庸支援作战,其后又命令他继续驻守上庸,可见不是像史书说的仅仅是担心孟达攻取上庸独力难支。刘备把他从自己身边支走,显然就是不想因继承人问题在阵营内部闹出争议,只得让刘封离开汉中的是非之地,因为刘备没有狠心到当时就想把他做掉的地步。但刘备一时的心慈手软有可能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他给了刘封崇高的地位和权势,又让他出镇一方,这终究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爆炸时间可能定在刘备归天之时。刘封后来败退逃回成都,诸葛亮一直担忧的事情终于可以解决了,于是他劝告刘备以“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为理由,斩草除根,否则就会”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刘备知道这种事迟早要解决的,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一想到袁本初和刘景升两个“生动典型的反面教材”,作为乱世英雄的刘备,是绝对可以狠下一条心来制造悲剧的,因为要防止更大的悲剧出现,这就如孟达说的:“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诸葛亮在其间只是起到了义务提醒的作用,事实上刘备估计早已不得不下定决心了。

  其实刘封与1500多年后日本关白丰臣秀次十分相似,太阁丰臣秀吉也是为了继承人才过继秀次为子的,后不料秀吉老来得子,视若明珠,但此时秀次作为继承人已经是确定了的事实,他都已经是明正言顺的关白了。不过,狡猾的秀吉还是想尽办法诬陷罪名逼迫悲剧的秀次自裁了。这两段史实之间的相似几乎达到了纯属巧合的地步,但这就是政治,这就是政治人物不得已而为之的承担。其实这种事在人类历史上演绎了无数遍,所以与其说是相似,不如说简直就是规律,刘封就是丧命于这种政治规律之下。他也许早就想到了,在阿斗登上太子之位时;或者已经被点醒了,在读到孟达的劝降书时。所以他最后才会说“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刘备对做出这种事十分心痛,史载他为之流涕,但他绝对不是后悔,叱咤风云的人物知道有些牺牲的必要性。让刘备落泪的就是刘封的最后一句话,刘封即使可能意识到了这种结局,但他或许因为幼稚、或许因为重感情,总之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背叛刘备,没有辜负刘备。可是刘备却始终必须对大局负责,命运让他决定牺牲刘封,所以他落泪了,他为自己不得已作出的残忍选择而落泪,为刘封做出的如此不明智而又让他欣慰的不背叛的选择而落泪。这就是悲剧,两个人的悲剧,刘封与刘备的悲剧。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18
精华
0
积分
209
金钱
7001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2-5-2 19:04:09 |只看该作者
{:2:}刘封的能力确实不错。
估计是关平太寂寞,找到了刘备要求刘备要刘封下去陪陪他
太乙如临年不丰,天乙盗贼兵戈凶,地乙病死多丧祸,直符旱涝出蝗虫。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8
精华
0
积分
54
金钱
62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2-5-2 19:18:13 |只看该作者
演义里刘封对刘备确实很忠心  但就是后来被孟达忽悠了 没救关羽触了霉头
不过 作为干儿子  也怕他夺权吧 毕竟相比刘禅   刘封强太多了 还有战功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的小花猪 夏磊
2017年十佳版主
游侠元勋版主
『动作/射击游戏区』
侠盗联盟组【组长】
侠盗汉化组【监制】
永远萌系会员·小花猪·夏磊
动作游戏一统江湖.夏磊

游侠元勋版主元老版主勋章版主勋章资深版主勋章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高级荣誉勋章人气勋章·高级人气勋章·初级勤劳之证资深水手勋章游侠之星2017十佳版主勋章2013年度杰出版主勋章2014年杰出版主勋章侠盗工作组一周年专属勋章2015年杰出版主勋章侠盗工作组二周年勋章侠盗工作组三周年勋章

帖子
246123
精华
0
积分
134105
金钱
302523
荣誉
879
人气
22537
评议
89

地板
发表于 2012-5-2 19:27:02 |只看该作者
就是因为听信了孟达的一句“将军乃螟蛉之子”而决定不发兵的吧?
耳根子真软。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79
精华
0
积分
453
金钱
3366
荣誉
1
人气
3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2-5-2 19:28:12 |只看该作者
311里刘封有特殊遗言
“父亲大人,
一直以来,承蒙眷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76
精华
0
积分
238
金钱
4246
荣誉
0
人气
2
评议
0
6#
发表于 2012-5-2 19:40:53 |只看该作者
亲儿子不解释!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81
精华
0
积分
141
金钱
1261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2-5-2 19:43:35 |只看该作者
只能说刘封实在没有政治头脑 有了阿斗后刘封能力又比阿斗强。。。。刘备能放心吗。
至于关羽的死 说实话关羽是自找的 谁叫他嘴那么贱 关羽就是那张嘴害了自己 说实话在刘备阵营里有几个人对关羽好的。。。。
打长沙的时候还和黄忠惺惺惜惺惺呢 结果5虎将的时候就不乐意。。。。{:0000:}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500
精华
0
积分
1261
金钱
7711
荣誉
1
人气
11
评议
0
8#
发表于 2012-5-2 19:52:51 |只看该作者
lee02 发表于 2012-5-2 19:43
只能说刘封实在没有政治头脑 有了阿斗后刘封能力又比阿斗强。。。。刘备能放心吗。
至于关羽的死 说实话关 ...

关羽傲上而亲下,这种人注定没有好结果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07
精华
0
积分
554
金钱
4543
荣誉
0
人气
9
评议
0
9#
发表于 2012-5-2 20:02:06 |只看该作者
xialei_026 发表于 2012-5-2 19:27
就是因为听信了孟达的一句“将军乃螟蛉之子”而决定不发兵的吧?
耳根子真软。 ...

你那是演义里的桥段。
史实上刘封不发兵是正确的决定。关羽那次出兵本来就没有经过刘备同意的擅自行动,还要刘封出兵帮他。就算刘封出兵,一样会败,说不定连上庸一起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097
精华
0
积分
1068
金钱
8250
荣誉
1
人气
87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12-5-2 20:08:14 |只看该作者
只能怪关羽这个傲慢的垃圾背后说刘封坏话 本身刘封不计前嫌想去救的 但是关羽这个人缘太差了 太嚣张目中无人 纯粹咎由自取 除了极个别徐晃张辽周仓外 没人喜欢这个绿帽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10-12 14:47 , Processed in 0.29981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