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航海类的游戏来说,预估整体国内玩家应该在800万左右,全球5000万级别,这也不是个小数目。”青猫说。
投靠大厂这条路,在行业鲜花着锦的时候,小团队可能还会端一下架子,到了这个冬天,他们注定会有一场场激烈的竞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即使版号放开,也可能会做数量的限制,这样一来,大厂势必会将有限的版号分配给更挣钱的项目,小型工作室要活下去,只能拼产品和服务。
第三条路出海看上去还是比较美。一直以来,一些国内公司在这条路走得不错。智明星通靠着一款《列王的纷争》,有70亿元的总流水,根据智明星通的数据,这款手游在2016年7月单个用户付费高达644元。
国内也有一些重度游戏一直在海外保持着活跃度,比如《列王的纷争》已经运行了4年,沐瞳的《Mobile Legends》和游族的《Legacy of Discord – Furious Wings》都运营超过了2年。
然而,海外市场比人们想象的残酷得多。
海外是个高门槛市场,在分析区域市场情况时有一个重要指标: “本土产品占有率”。这个数字越高,竞争就越激烈,外部游戏的进入门槛和竞争门槛也就越高。仅以日韩看,“我们发现日本本土产品的占比维持在80%左右;2016年时韩国市场的封闭程度最高,超过90%,今年已经降低到了73%。”游族网络副总裁兼海外发行负责人刘万芹告诉《第一财经》。
目前,海外的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像日韩欧美这样的成熟市场,中国游戏公司基本上都没有赶上‘最初的红利期’。每个区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不同,不能以大家在国内市场的经验来臆断海外的发展情况。”刘万芹说。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面对的对手不仅有国内的同行,还有成熟的海外开发商。这是一场比拼时间、金钱、经验的持久战,马太效应非常明显。
“在页游时代,东南亚地区买一个用户的转化成本是0.2~0.3美元,现在是1美元以上了。港澳台地区能达到五六美元,欧美、日韩买量成本会更高。”昆仑万维旗下游戏Game Ark副总裁郝冬梅告诉《第一财经》。
但大公司显然是有优势的,“打个比方,小公司买个量要10美元,我们可能就几美元,有没有经验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而且,现在留给买量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Game Ark CEO 黄新颖告诉《第一财经》。
小公司出海第一站一般选择的是繁体区,也就是港澳台,然而这个区域如今已经趋于饱和,产品之间短兵相接。“这里人口就2000多万,玩游戏的可能几百万,每周都有十多款新游戏,竞争是非常白热化的。”郝冬梅说。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出海的游戏公司越来越多,流量的价格也被哄抬得越来越高。这也让游戏公司们需要做更多的组合营销,包括请代言人、打电视广告、做线下推广等等,让发行成本增加了不少。Game Ark今年在全球发行的游戏《龙之谷》,很长时间在东南亚地区排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前列。这款旗舰产品在成绩背后是几百万美元级别的营销费用做支撑,包括请当地头部女团做代言人,请YouTuber和网红播主KOL等等。
根据移动应用数据公司SensorTower的数据, 2018 年 9 月,国产手游作品在海外市场收入排名Top 30中,头部要么是资本雄厚的大厂,要么是出海多年的老人们:网易,腾讯,IGG,FunPlus。而根据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平台App Annie的2018年上半年海外游戏收入最高的中国游戏排行,前3名还是IGG、FunPlus和智明星通,上榜也多是游族、昆仑这样经验丰富的厂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