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金书红颜录 红颜录主角:在侠客与霸主之间?
查看: 414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剧情] 红颜录主角:在侠客与霸主之间? [复制链接]

逸仙

帖子
1807
精华
4
积分
2016
金钱
16955
荣誉
30
人气
125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03:59: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denisnx 于 2013-4-3 04:01 编辑

说明:本帖中的内容主要取材自对慕容版主一些观点的一个回应,原帖见http://game.ali213.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63684&page=2#pid67637964,在这里做了点小改动与扩充。慕容版主的精彩言论大都收集于其《红颜录随笔》中,相信有心人已经都有所了解了。

作为以金庸小说为基本背景,同时又带着极强的批判精神而独立创作出的、剧情最丰富的同类游戏的作者,慕容版主无论在游戏中还是在论坛上都对金庸小说中宣扬的许多观念进行了富于反思的批评。在阅读这些引人入胜的批评的同时,我也有些自己的想法,而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于游戏主角的理解,特别是他与金庸原著中的那些侠客们的差异。红颜录中的主角似乎从侠客走向了霸主,而这一点与金庸小说中原本宣扬的侠客观是格格不入的。正是因为如此,《红颜》的剧情才会让许多玩家或惊愕,或迷茫,或赞叹不已,抑或难以接受。然而,隐藏在情节和人物性格上的差异背后的,还有创作者在一些基本理念上的差别。这一差别究竟是什么呢?

金庸的武侠小说写的本来就可以说是“成人童话”,之所以是童话,乃是因为在他的书中德行与成就最终说来是统一的。书中塑造的各个侠客,不管经过多少艰难险阻,最终都成就了一番无愧于他们的德行与人格的事业。如果从一种更加“现实主义”的观点看,郭靖恐怕几乎不可能活着走出赵王府,段誉年纪轻轻就得抛尸荒野,即使侥幸逃生终生也与上乘武学无缘。但在这些童话的背后却隐藏着金庸的价值观,也就是他借郭靖之口说出的“侠之大者”四个字。所谓“侠”,在金庸那里指的主要是对正义的追求,而他所理解的正义是在事功标准之外的,这一点特别体现在他对胡斐的侠义精神的赞扬上。慕容版主常常批判金庸的这种正义观,认为他所描写的那些人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认为事功标准才是唯一的,或者至少是最高的正义标准,但同时似乎却又不无矛盾地认可“杀一人而利天下不为也”这种正义观。初看起来,在这里似乎仅仅是一个语词之争:金庸和慕容版主对“侠”或“正义”这个词的理解不同,双方为它们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意思,而如果人们按照传统的含义把金庸笔下的那些人物称为“侠”的话,人们完全可以给慕容版主塑造的主角换一个称谓,如“帝王之才”。但在这背后我怀疑还存在一个更为深刻的分歧,即双方各自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的差异。金庸在小说中所赞扬的,大多是“平民英雄”式的郭靖式英雄,他们出身平凡,却又自强不息,为了追求正义,在特定的时代,按照特定的能力,做出了种种虽各自不同,却都无愧于心,也无愧于时代的行动。慕容版主所欲赞扬的则是成就伟业的帝王,与金庸小说中的主角相比,可以称之为成吉思汗式的英雄,不管慕容版主心目中的帝王跟后者在其他方面有多么大的不同。金庸在《射雕》新版后记中讨论了这两种英雄,并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前者的喜爱。我个人,以及我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读者都和我一样,都更欣赏或更喜爱那些平民英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尊重慕容版主和其他人对成吉思汗式英雄的欣赏乃至推崇。与此同时,我们深知金庸小说的童话本质,即他笔下的那些侠客不仅在武功上,而且在行动的原则上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也是极为罕见的,是高度理想化了的圣人。但问题在于,慕容版主往往批评金庸笔下的那些大侠们的作为无法完成帝王之才所能完成的那些事业,以此对其童话本质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希望从一种更加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去刻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但最终却用一个“惜花”的新神话取代了金庸式武侠的旧神话。而即便我们把“惜花”这一部分的童话性质的内容放在一边,我们也不必赞同这种“现实主义的”、帝王式的英雄观,更不用说将其看作是最高的乃至唯一的理想人格了。因为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世上的文学干脆都变成为帝王将相们的正传或者外传好了(尽管这十几年一直热播的种种辫子戏或准辫子戏(辫子戏的精神+其他时代的背景)的风行使得这一点看上去似乎不是那么荒谬)。说到底,慕容版主与金庸在理想人格问题上的差异最终只能归结于个人喜好上的差别,而没有任何更多的根据,一句“我就是更欣赏、更喜欢我创作的游戏主角这样的人物”也许是对所有质疑者的最直接、也最充分的回答。

然而,即使是对于这种“千古一帝”型的主角,他的行动准则是否就是他自己所认定的真理与所追求的价值呢?慕容版主经常强调个人意志的重要性,用她的话说也就是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我想借助于马克思·韦伯的一组区分来讨论这一问题。韦伯在《以政治为业》一文的末尾区分了适用于政治家的两种伦理:良心伦理(Gesinnungsethik)和责任伦理。前者的核心在于个体的“良心”或“心性”(Gesinnung),不承认有任何高于个体所体认或感受到的价值之上的更高权威;后者的核心在于对一件行动所造成的结果的考量,在于对伴随于一件哪怕会造成巨大进步的行动的种种可能后果和副作用的明确洞识,以及建立在这一洞识之上的行动标准。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经典的革命叙事说的就是以千万人的性命来换取整个社会的巨大进步。在前一种伦理观看来这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一位政治家把推动社会的进步看作是他的最高使命的话。而在后一种伦理观看来事情则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没有任何权威可以告诉你,这里所谓的进步是比要牺牲了那些人的性命或福祉更加可贵,更值得追求的。韦伯在此文中指出了前一种伦理观的不足,强调了后一种政治伦理的必要性。在此我不能对他的这一学说进行详尽的、学理上的探讨,但片面鼓吹个体的良知以及意志的至高无上的价值和作用显然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是危险的。扯得远些,对于一个游戏制作者而言,他或她所做的游戏在一种很深的含义上是“他的”或“她的”,以至于这个游戏乃是他或她的(无形的)个人财产的一部分,他或她对于这个游戏有完全的支配权;对这个游戏中的一切而言,在他或她的个人意志之上,没有任何更高的权威存在。但是把这种在其自身范围内完全正确的心态移植到别的领域,特别是移植到一个哪怕是幻想中的政治家身上,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偏差。即使是要既做“千古一帝”,又“惜花护花”的主角,从一种“现实主义”的观点来看,也不能直接宣称自己想做的就是这两件事,别无其他,否则就无法获得众人的支持(参见主角和徐达常遇春的对话),也就无法真正实现他心中的这两大抱负。或者说正因为主角做到了,因此《红颜》所讲的故事才同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神话。

同时,作为与这种“千古一帝”的英雄观在逻辑上完全一致的结果,慕容版主并不讳言强权的力量。她指出:“绝对的力量,绝对的利益,才是绝对正确的真理。也是红颜录剧本想要让大家体会的原著之真谛。”这一观点并不新鲜,而实在是一个困扰了人们几千年的难题!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柏拉图在其《国家》(又译《理想国》)第一篇卷首就安排其中的一个角色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而在全书剩下的九卷中,都在借苏格拉底之口着力反驳这一观点,其中的论证颇能引入深思,但却并没有最终让人完全信服地驳倒这一观点,或至少没有提出另一个如此简洁、清晰而又深入人心的观点。在这里我不能在学理上详细探讨其中的问题,但我发现游戏最终共和线结局已经很好地表达了相反的观点。以拿破仑和华盛顿为例,在结局中作者指出,强权虽能称霸一时,但终究不及成熟的制度力量之长久。作为同样必须经受生老病死的人类,没有谁能够成为永久的霸主,只有依靠强权之外的力量——尽管我们并不能把这些力量都完全清晰地呈现出来——才能保证一个政治体的长治久安,而这才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政治家,或作为政治家的理想人格所应追求的最伟大的事业。

最后,无论是结局中所表达的对共和政体的推崇,还是上面提到的对传统上人们所理解的正义的肯定,都似乎表明,慕容版主并不是真正相信或鼓吹这种以强权代公理,以成败论英雄的逻辑。私意以为她所真正反对乃是一类可以戏称为“公知体”的言论。这些言论常常给人以不接地气的感觉,把政治当作纯粹理念的领域,把一些长期以来用作理想的口号当作不证自明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他们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他们所想象的这一套在人类如此悠长的历史中,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慕容版主或许正是在反对这些观点时言论偶尔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真理大概总是游走于两个极端之间,只不过大家都很难准确地刻画出它的踪迹罢了。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人气 收起 理由
慕容玄恭 + 60 + 2 感谢分享~

总评分: 金钱 + 60  人气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58
精华
3
积分
1308
金钱
13488
荣誉
22
人气
88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3-4-3 07:36:59 |只看该作者
楼上和楼上上,
个人认为讲得太文,
考虑得太多,
真有那么复杂?

正好这两天天看到几句狗血:
别人给的,靠不住。
想要什么,我自己去拿。
就连汉家女儿也不能保护,谁之过?
你们不成,那就我来。
跨越千年,正是为此。

以上。

使用道具 举报

逸仙

帖子
1807
精华
4
积分
2016
金钱
16955
荣誉
30
人气
125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3-4-3 17:01:40 |只看该作者
arthurhahn 发表于 2013-4-3 07:25
企图证明“力量即正义”,或企图证伪“力量即正义”,本质上都是哈耶克所谓的“致命的自负”。因为“正义” ...

感谢你一直以来的耐心回复。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即当主角在游戏过程中逐渐“成长”为所谓“千古一帝”式的人物的同时,他同时也几乎不可避免地要成为一个大独裁者,从而使得行善的结局变得不可避免。游戏中批判了那种将权力看作是肮脏的、罪恶的,因而作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须当远离权力的非政治的观点,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政治的本质就在于对权力的依赖和使用。但在游戏的最后,主角似乎又陷入了对权力的无上崇拜而忘记了其他目标,或者说把其他目标都委质于对权力的追求之下,这样就陷入了一种权力拜物教。所谓绝对的权力绝对地产生腐败,在最后拥有绝对权力的主角如果不走向专制独裁反而是值得奇怪的了。在这里尤其不能寄希望于主角诸如“惜花护花”的良好心性,因为正如慕容版主所特意指出的,这一点在所谓“大业”——驱除鞑虏的大业,但慢慢不可避免地变成了纯粹对权力的追求——面前本来就一直处于下风。

在欧洲文学,特别是德国文学史上有一类特别的文学称之为“教育小说”(Bildungsroman),讲的一般是一个人从青少年时期起逐渐成长,在各种不同的经历中逐渐养成一种理想人格的故事。歌德的《迈斯特》是这种小说的代表。其实金庸的主要武侠作品在基本架构上倒是跟“教育小说”很相似,他所塑造的“侠之大者”也就是他心中认可的理想人格的具体表现。《红颜录》的剧本也采取了这种主角随时间成长的线索,但由于卡点多,人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看出主角的发展。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小说是欧洲启蒙后的产物,它们所讲的往往是一个普通人如何成长为一个同样普通,但在心性与行为举止各方面都成为了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故事,其中所传播也主要是启蒙的价值。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尽管后来成就了大事业,但他们所恪守的仍然是这些价值规范,当然是体现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游戏主角的成长则与之相反,是从一个普通的穿越者最终成长为一名霸主,由此丧失了原本可能看重的这些价值,而走向了启蒙的对立面。这一点或许是我和其他一些人对游戏所讲的故事感到难以接受的主要原因吧。

使用道具 举报

逸仙

帖子
1807
精华
4
积分
2016
金钱
16955
荣誉
30
人气
125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13-4-3 17:09:52 |只看该作者
easynormal 发表于 2013-4-3 07:36
楼上和楼上上,
个人认为讲得太文,
考虑得太多,

你说的这个简单的道理很有意思,但是我的观点就在于,下定决心“我来”的那个“我”,真正进入到《红颜》的世界后,就会慢慢丧失掉他的自我。一心只想保护汉家儿女的那个“我”与最后成就霸业的那个“我”虽然有着某种程度的连续性,如记忆,但是在一种很深刻的意义上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外在的行动准则已经变得截然不同了。而随着原先那个自我的丧失,他一开始所追求那些目标和理想其实到了最后是实现不了的。按照游戏设定的那个成吉思汗式英雄的主角形象,最后如果还能“惜花护花”,在我看来这不啻一个比金庸的武侠童话更为天真的童话。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456
精华
3
积分
1352
金钱
5416
荣誉
0
人气
237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3-4-3 17:35:49 |只看该作者
arthurhahn 发表于 2013-4-3 07:25
企图证明“力量即正义”,或企图证伪“力量即正义”,本质上都是哈耶克所谓的“致命的自负”。因为“正义” ...

有个问题:
逻辑上的悖论在于:“致命的自负”最大的恶果就是让人自以为是神,于是本着设计天堂的初衷制造地狱。但一旦接受了“穿越”的设定。穿越者确实就是“神”。除了无法被证明也无法被证伪的“可能存在的更好自发秩序”,你没法指责穿越者的“致命自负”是错的。

穿越也通常有两种设定,一种是穿越后可以变更历史,一种是穿越后不能变更历史。
如果穿越后可以变更历史,则穿越者所知的历史便已无效。以一套虚妄的历史来评价当下,不过妄人而已,此种情况下,穿越者没有作为神的资格。
如果穿越后不可以变更历史,则穿越者所知的历史仍有效。那么穿越者本来就不具有影响历史发展的能力,此种情况下,穿越者没有作为神的能力。

综上,无论哪一种设定下,穿越者自以为是神,不认为npc和自己在人格上是对等,从而做下许多自以为是的举措,可能导致历史走向更阴暗的深渊,对此,不能说“没法指责穿越者的“致命自负”是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王老子 失日

帖子
3795
精华
1
积分
2131
金钱
6275
荣誉
2
人气
133
评议
0
6#
发表于 2013-4-3 17:39:02 |只看该作者
新人学习了(真心话。

使用道具 举报

金书游戏工作组【美工】
三國志專區 圖翁
川先生
仁者必爱Q版·智者必画Q版

白金会员勋章精华勋章荣誉勋章金书区最高荣誉勋章

帖子
6710
精华
18
积分
9245
金钱
12020
荣誉
216
人气
1282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3-4-3 20:44:09 |只看该作者
影响人和被人影响,是人这个社会动物的天性。
这种“影响"行为的一方面,就是敬畏。

当一个人物被意淫到没有任何缺陷,他必然也就失去了敬畏的对象,他为了掩饰灵魂空洞,自然只好把自己当做神来崇拜敬畏。

这个悖论,在主角没有天敌、没有导师、唯我独尊这个神设定的同时就注定了。
他道德是好是坏倒是其次,首先他就没有完整的人格人性。
好在你们还可以说他就是神。神解释。

所以不要用“侠客、霸主”这些人格描述来理解主角,你只能把他抽象成一种形而上的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的清高和易碎,都是主角的名片。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东邪

白金会员勋章精华勋章活跃勋章

帖子
12353
精华
17
积分
9968
金钱
7212
荣誉
15
人气
2409
评议
0
8#
发表于 2013-4-3 21:30:18 |只看该作者
难得有思想火花的碰撞,深刻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24
精华
0
积分
262
金钱
673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13-4-3 21:38:20 |只看该作者
可以写论文鸟……

使用道具 举报

金书游戏工作组【剧本】

金书区最高荣誉勋章

帖子
972
精华
2
积分
1347
金钱
2027
荣誉
44
人气
206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13-4-3 22:02: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爪机不便,简单补充几句: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有若干阅读层次。消遣是一种读法,代入是一种读法,观照是一种读法,解构是一种读法。

作为一款游戏的脚本,最应该满足的是玩家的代入感。但正如金庸认为韦小宝不可代入,jj曾公开表示过,慕容二本就不是为了代入而设计的。当然,一定有人代入慕容二,正如有人代入韦小宝。

红颜录与其说是建构自己的世界,毋宁说是对金庸的一种解构。建构,只是为了让解构获得支点。

包括jj在内,几乎没有人把慕容二视为一个正面的偶像。工作组在推演剧情时,考虑的不是怎么做最对,怎么做最好,怎么做最有利。而是:怎么做才最像慕容二。

可以说,红颜录是在鹿鼎记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反武侠。

在我看来,红颜录是一个讲述“异化”的故事。

但,红颜录不止这一个维度。大部分人,不会选择行善。

比起小说,这大概是游戏的一个优点。

使用道具 举报

赤练仙子

帖子
13831
精华
0
积分
6959
金钱
12935
荣誉
0
人气
423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13-4-4 00:37:50 |只看该作者
个人理解,游戏把武侠世界一些不合理的人际与社会关系等冲突,变得比原著更加的激烈,事件的冲突,导致了很多原本在金大师手下原本不会出现的一些人文的冲突。
当这些冲突发生以后,我有一种怀疑武侠世界公理的一种感觉,甚至于怀疑侠的判定。
这次的卡蒙线,更加直接,正如敏殿一句。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科学毕竟还能反馈于民,但神功却不能。
个人认为武侠世界,其实在现在新思想流的不断的冲击与解构之下,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程度上的先天架构不足,在诠释思想的时候,理论不如强权是最后能够征服一切的原罪。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5
精华
0
积分
18
金钱
1470
荣誉
0
人气
3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13-4-4 01:01:31 |只看该作者
   长篇大论有意思, 原来是先客气几句, 然后一步步论证, 逐渐引出主要观点的套路, 呵呵.
   看起来像是学术讨论,在下也来对楼主的文章发表几句浅见。
  本人水平有限,客气话就不讲了,开门见山,心直口快之处,纯属不吐不快,不必见谅。
  此文第一个重要节点是把"理念差别",归结为"平民英雄"与"帝王英雄"之间的差别,以二分法加以批判,窃以为不妥,是象牙塔里那种不能设身处地去思考的学院派作风。
  其一,鸵鸟式的“平民”思想。如果说当一个人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实现理想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平民”的话,那么这个所谓的“平民”标准,更像是自暴自弃者的阿Q式自我安慰,或是故意**者的阴险谬论。英雄就是英雄,何谓“平民英雄”?如果只有金庸主角那样,靠着奇遇,不许努力不许负责任的,才能成为“平民英雄”的话,那么像闻鸡起舞的祖荻,助人为乐的雷锋,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以及无数明里暗里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他们都该是什么英雄?这世上的文学,只听说过讲述人如何奋斗最后得偿所愿或是功亏一篑的或喜或悲,又何曾有过讲述无所事事的浑浑噩噩?
  其二,比较对象错误。郭靖郭巨侠,一直是金书中受赞许推崇的对象,虽也对其有些小节上的批评,并不影响总体上的欣赏。而此文直接拿郭靖的侠,来当成金庸武侠代表和游戏批判对象,显然是为了本身论点服务的断章取义。
  其三,将金庸的“侠”笼统为对正义的追求,美化为在事功标准之外。书中对待一些龙套角色随意地致死致残,原因只是一句他惹了我,这样也能洗成是“对正义的追求”吗?而像令狐冲那样即使从“人”的角度看,也要得出个“天性凉薄”的结论的人,又岂能将其不负责的态度,美化成是“在事功标准之外”。可以说笑傲里华山的悲剧,就是首席弟子的自我与不负责造成的,他最后对得起谁了?就算换成丑化的反面人物林平之,也能比他做的更好。
  而“神话”什么的,根本就是说金庸的是神话,你的也是神话,大家半斤八两。这个,呵呵。
  此文第二个重要节点,就是两种伦理的引用,本身是个悖论,这里的问题是忽视了立场。为什么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站在楼主位置看,就“显然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是危险的”,而从我们看来,至少在当时情境下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抛弃立场,站在不相干的位置说风凉话,未必就见得高明了。
  文章在最后把“绝对的力量,绝对的利益,才是绝对正确的真理。也是红颜录剧本想要让大家体会的原著之真谛。”歪曲成强权的力量,类比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真心想不通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至少从字面上看,前者讲的是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所谓的“绝对的力量,绝对的利益”只不过是途径而已,达到目的才是“绝对正确的真理”,我想就是这个意思,而文中所提及的“依靠强权之外的力量”和“保证一个政治体的长治久安”,都可以作为一个目的而套上上面的话,这里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慕容玄恭 + 40 感谢分享~

总评分: 金钱 + 4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逸仙

帖子
1807
精华
4
积分
2016
金钱
16955
荣誉
30
人气
125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13-4-4 01:20:32 |只看该作者
arthurhahn 发表于 2013-4-3 22:02
爪机不便,简单补充几句: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有若干阅读层次。消遣是一种读法,代入是一种读法,观照是一 ...

如果我正确地理解了你的意思的话,你认为在《红颜》中主角的所作所为不是按照某个既定的框架而直接设定的,而应当被看作是一开始设计的人物性格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乃是十九世纪以来兴起的现实主义的小说的基本立场。我已经感觉到这是游戏作者在创作游戏中所欲遵循的一个原则,但是我的质疑就在于,第一,把这一原则贯穿始终,则剧情设定的官方结局(指除行善外)是不大可能的,这一点你应该也是同意的。换言之,《红颜》的剧本并非一个现实主义的小说,而依旧是一个浪漫的,或许是过于浪漫的童话。第二,我并不认为这种“现实主义的”“解构”式的阅读策略是对金庸小说的一种很好的阅读策略。谁都知道金庸的武侠世界是一个浪漫的、理想化了的世界,要想解构出其中的种种神话性的要素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在我看来其小说的或许是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把这个理想化了的世界写得足够有真实感,把里面的理想人格的化身——侠客们写得有血有肉。如果把这些都“解构”掉了的话,我看不出他的小说对于类似《红颜》剧本这样的再创作还有什么在背景事实——如郭靖会降龙十八掌,杨过喜欢小龙女——之外的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逸仙

帖子
1807
精华
4
积分
2016
金钱
16955
荣誉
30
人气
125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13-4-4 01:42:38 |只看该作者
道其常 发表于 2013-4-4 01:01
长篇大论有意思, 原来是先客气几句, 然后一步步论证, 逐渐引出主要观点的套路, 呵呵.
   看起来像是学术 ...

感谢你的热心回复。简要回应如下:
第一,我在主帖中根本没有宣扬你所谓“鸵鸟式的‘平民’思想”。金庸小说中的确有不少奇遇式的主角,如段誉、虚竹、石破天等。武侠小说作为俗文学的一种,有这些增加一点趣味性也没问题。但是我主张的“平民英雄”是郭靖,或者还有杨过、乔峰这样的人物,他们当然也离不开奇遇,但是与个人奋斗显然是分不开的。金庸真正看重的“侠之大者”无疑要从这些形象身上去寻找。此外,平民英雄与帝王英雄之间的区分乃是金庸本人在《射雕》后记中做出的,我在这里只是引申了他的说法而已。

第二,郭靖虽然不是慕容版主主要批评的对象,但显然与《红颜》主角所代表的理想人格是格格不入的,而同时他又是金庸心目中“侠之大者”形象的最重要的化身之一(胡斐至少也同样重要)。拿他来对比有助于澄清我要说明的两种理想人格之间的差别。

第三,龙套角色的死伤原是武侠小说中难免的情景,毕竟侠客们不是法官,他们的行为即使有正义性,也不是现代法治下所要求的那种正义。但一般而言,在大节问题上,我感觉那些“侠之大者”们并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或许你能举一些更具体的例子?令狐冲是隐逸之士,不是“侠之大者”,这是金庸心目中另一种理想人格,但不是他的武侠小说中树立的主要典型。如果说郭靖更接近于传统儒家的理想的话,令狐冲则更接近于道家的理想。你拿预先设定的一套儒家的—世俗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他,恐怕意义不大。

对于你下面对我“无立场”的批评,我想说的是,我并不认为立场是虚无的,不重要的,并不持一种肤浅的普世主义的态度,但却坚信立场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至高无上的,在其背后还有另一套具有约束力的法则,而这一套法则是不随着力量的强弱,利益的多寡而转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金书游戏工作组【剧本】

金书区最高荣誉勋章

帖子
972
精华
2
积分
1347
金钱
2027
荣誉
44
人气
206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13-4-4 06:10: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denisnx 发表于 2013-4-4 01:20
如果我正确地理解了你的意思的话,你认为在《红颜》中主角的所作所为不是按照某个既定的框架而直接设定的 ...

叹气,你显然并未完全理解我的意思。嗯,是我文体的问题。

另外,你对文学理论的认识过于胶滞,忽略了西游补和红楼梦以来的另一脉体系。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01
精华
0
积分
201
金钱
327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6#
发表于 2013-4-4 09:14:30 |只看该作者
把游戏作者和金庸比,对游戏作者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3
精华
0
积分
27
金钱
99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7#
发表于 2013-4-4 15:57:49 |只看该作者
看着大家讨论的这么热烈,我也从有序和无序的角度,来谈谈主角和红颜录的世界观。

整体上说,红颜录的世界是有序的。力量定下规则,规则下有权利和义务,遵循规则者有自由,违背规则者受惩罚。
这样的有序,是现实的。它的现实性在于,实力而不是德性是秩序最后的、最坚强的护盾。实力定下的秩序,是处在实力者的立场上,为实力者服务的,德性不是秩序的决定因素。
寄托和弘扬特定道德诉求的作品,很难坚持这种现实性的有序。而会采用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德性是秩序的决定因素,德性定下秩序,秩序即是德性,遵循德性者因遵循德性必得、终得自由,违背德性者因违背德性必受、终受制裁。这样的作品,也是有序的,但是在这个方面,是理想的,童话色彩的,而不是现实的。金庸先生的书中有没有这样的成分?是有的。
在我的理解中,红颜录反对对德性和秩序间的关系做这样的非现实的理解,主张用实力而不是德性来诠释秩序。所以红颜录中,会有一些不怎么道德、或者道德性不那么全面的规则得到践行的事例,来表明这一点。但我并不认为,慕容姐姐在红颜录中,抛弃了道德这一因素,而是在秩序的现实性的基础上,调和道德和秩序的关系:被实力所肯定的有德性的秩序。有德性的秩序因为实力的支持,必得、终得维护,在实力的支持下遵循有德性的秩序,必得、终得自由,违背有实力支持的德性的秩序终得、必得惩罚。
从这个意义上说,红颜录的现实性中又有那么一点理想主义的色彩,或者说它寄托了一种实力、德性和秩序一致的理念。

红颜录有没有特定道德诉求,有没有因为这种诉求而不那么坚持现实的有序性的时候呢?我认为是有的,这种道德的诉求就是女性的解放、**地位的平等和女性价值的体现。姐姐曾说过,首先是女人和男人的区分。
这是红颜录的一条界限,在这里现实性服从于道德性,秩序等同于德性:女性必须得到解放、**的地位必须平等,女性的价值和能力须得到充分的体现。任何违背这一秩序的行为,即使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也会得到修正,行为人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当然,依照慕容姐姐现实主义的理念,这里德性、实力和秩序也是有调和的。虽然德性决定了秩序,但是秩序总是得到实力的保障的。红颜录中的各位女性,相对于原著的描述,是要更加人格独立、武艺高强、才华横溢的。特别体现在红颜录这个世界的决定性的力量:慕容二的意志,是受各位女性角色的影响和制约的。

在整体现实的有序的红颜录中,有一个例外,就是主角慕容二,他是无序的。不仅因他是规则背后的力量,是创制规则,而不受规则的制约。而且因他的行动的一般依据是自己的好恶。
作者塑造了一个在力量上不可被征服,在意志上不可被制约的,依照自己的意欲行事的半神。他的意欲可以是侠客式的,可以是隐者,也可以是帝王式的。欲之所向,无往不利。
他是秩序的例外,也是秩序的本身。
玩家可以评价他,但不能改变他。
本作这个半神,只受唯一的真神的支配。他在多大程度上现实,多大程度上童话,多大程度上伟大,多大程度上卑微,都取决于真神赋予他的个性。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慕容玄恭 + 30 感谢分享~

总评分: 金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10-16 10:39 , Processed in 0.38217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