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阵形是在足球比赛中球队如何将球员布署在球场上。阵形上大致可分为攻击阵形或防守阵形。形容阵形的方法由后卫开始计算至前线,但不把守门员计算在内。例如,4-4-2阵形是指有四个后卫、四个中场及两名前锋,通常以三至五个数字来形容阵形。无论职业或业余均有各自足球阵形,只是排阵的严谨程度不同。
在阵形上配合战术运用,例如使用4-4-2阵形,可以主攻、防守或平排去排阵。
阵形是可以在比赛进行时改变,但需要俱乐部适应阵形的改变的位置。球队改变阵形的原因大致是改变攻击或防守模式,或有球员被逐离场后,进行补位工作。部份阵形是动态,俱乐部可在转换前或后的位置,例如4-2-4阵形可转换为2-4-4阵形。
早年 在19世纪的足球比赛中,并未流行防守性足球,排阵主要是攻击阵形。 1872年11月30日的首场国际性比赛,由英格兰对抗苏格兰,英格兰排出七至八个前锋(阵形为1-1-8或1-2-7);而苏格兰排出六个前锋(阵形为2-2-6)。 英格兰方面,一个球员进行防守工作并负责开出任意球及一至两个球员负责在中场并把球踢上前场进攻,重于个人的控球技术,以长传急攻为主。苏格兰则以小组渗透的方式进攻。即使 整场比赛都是进攻式足球,也只能战平0-0。 旧式阵形金字塔阵形 (2-3-5阵形)1884年英格兰球队普雷斯顿首创获得长期成功的阵形-“2-3-5阵形”;阵形原本称为“金字塔阵形”,数目字名称是后期补充作为参考的。到了1890年代,这阵形成为英国球队的标准阵形,从而扩展到全世界。其后稍作变更,直到1940年代“2-3-5阵形”仍为大多数顶级球队采用。 “2-3-5阵形”首次令阵形达到攻守平衡,当球队防守时,两名守方球员(后卫)负责看守攻方的内锋(或称为辅锋,攻击线上的第二及第四名球员);而中场球员(中卫)则看守其他三名前锋。中间的中卫球员是阵形中的关键角色,负责协助组织球队的攻击及钉牢通常被认为对方最危险的球员-正中锋。 
金字塔阵形
这个阵形被认为是引发1至11球衣顺序编号的阵形,但当套用在常用的“4-4-2阵形”时并不合适,编排如下: 编号 | 2-3-5阵形 | 4-4-2阵形 | 01 | 守门员 | 守门员 | 02 | 后卫(右后卫) | 右后卫 | 03 | 后卫(左后卫) | 左后卫 | 04 | 中卫(右中卫) | 中后卫/正中场 | 05 | 中卫(控球球员) | 中后卫 | 06 | 中卫(左中卫) | 正中场/中后卫 | 07 | 前锋(右翼) | 左中场/前锋 | 08 | 前锋(右辅) | 右中场 | 09 | 前锋(正中锋) | 前锋 | 10 | 前锋(左辅) | 正中场(控球球员) | 11 | 前锋(左翼) | 前锋/左中场 |
采用金字塔阵形的球队 - 乌拉圭国家队,1930年世界杯冠军:
- 阵容:Ballestero;Mascheroni 及 Nasazzi;Andrade、Fernández 及 Gestido;Dorado、Scarone、Castro、Cea and Iriarte。教练:Alberto Suppici。
- 阿根廷国家队,1930年世界杯亚军:
- 阵容:Botasso;Della Torre 及 Paternoster;J.Evaristo、Monti 及 Arico Suárez;Peucelle、Varallo、Stábile、Ferreira 及 M.Evaristo。教练:Juan José Tramutola。
多瑙河流派
1920年代由奥地利国家队、捷克国家队及匈牙利国家队演绎的“多瑙河流派”(Danubian school)足球阵形是“2-3-5 阵形”的变奏,直到1930年代奥地利国家队将这阵形推上顶峰,阵形讲求团队互相的短传及个人的技巧。 采用多瑙河流派阵形的球队 奥地利国家队,1934年世界杯殿军:
- 阵容:Platzer; Cisar and Sesta; Wagner, Smistik 及 Urbanek; Zischek, Bican, Sindelar, Schall and Viertl. 教练:Hugo Meisl 及 Franz Hansl.
条理阵形 
条理阵形
“条理阵形”(意大利语:Metodo)于1930年代由意大利国家队教练维多利奥·波佐(Vittorio Pozzo)设计[1]。“条理阵形”是从“多瑙河流派”衍生,建基于“2-3-5 阵形”而成,波佐了解到球队的中卫需要更多的支援压制对方的中场以取得优势,因此波佐将两名前锋置于中场稍前,形成一个“2-3-2-3”的阵形。“条理阵形”比以前的阵形加强防守力,而容许更有效率的反击。意大利国家队采用这阵形连续赢得1934年及1938年两届世界杯。 WM阵形

查普曼铜胸像

WM阵形
“WM 阵形”于1920年代中期由阿森纳主教练查普曼(Herbert Chapman)创出,用以应付于1925年修订的越位条例,由三名防守球员在守方底线前减到两名即为越位。为此“WM 阵形”增加一名后卫(中后卫)抗衡攻方的中锋,及平衡攻守的阵势。 “WM 阵形”的成功导致1930年代末期几乎为所有英国球队采用。从前“WM 阵形”亦被称为“3-2-5 阵形”或“3-4-3 阵形”。
WW 阵形 “WW 阵形”从“WM 阵形”演变出来,由匈牙利籍教练马尔顿·博科文(Márton Bukovi)将 3-2-5 的 WM 反转而成[2]。由于博科文的执教的球队MTK匈格利亚(MTK Hungária FC)缺少一名有效率的正中锋,因而需要将这个位置的球员移后到中场作为控球球员,两名辅锋之一则专责防守任务,形成一个“3-5-2”的阵形(亦可说成“3-3-4 阵形”),亦被视为“4-2-4 阵形”的雏型。1950年代早期博科文的同胞古斯托·西贝斯(Gusztáv Sebes)带领匈牙利国家队时亦采用相同阵形而取得成功。 [编辑] 4-2-4 阵形

4-2-4 阵形
“4-2-4 阵形”试图结合强大的攻击力及防守力,构思作为对僵硬的“WM 阵形”的回应。亦可算是“WM 阵形”的进化版本。“4-2-4 阵形”是首个采用数目字组合的足球阵形。 4-2-4阵形首次由Márton Bukovi使用,创造4-2-4阵形分别有两人,包括法维奥·科斯塔(Flávio Costa), 这位1950年代初的巴西国家队教练及匈牙利的教练贝拉·古特曼(Béla Guttman)。不过只有1950年的巴西队才能发展真正的4-2-4。
Costa将“diagonal system”理念在巴西报章O Cruzeiro刊登。 1950年代后期古特曼到巴西协助匈牙利发展4-2-4阵形。 4-2-4阵形可增加球员的阵形和体能,阵中可造出六名前锋及后卫,两名中场兼顾两项职务。4名后卫可增加后卫数目,但会与中场更接近,因此此为著阵攻击阵形。 留空的中场为由两名后卫保上,除了夺取对手的球外,还会传球以及走动配合攻势。 此阵形需要所有球员有技术及主动。4-2-4阵形更需要战术配合以及只要两名中场防守可能出现问题。 在球队4-2-4阵形由帕尔梅拉斯及桑托斯使用,后来巴西国家队在1958年及1970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使用此阵形,当中包括了比利及扎加洛。在巴西队取得成功后此阵形亦广泛地应用。 采用“4-2-4 阵形”的球队
巴西国家队,1958年世界杯冠军:
- 阵容:Gilmar; Bellini, Djalma Santos, Nílton Santos, Orlando; Zito, Didi; 加林查, 瓦瓦, 比利, 扎加洛. 教练:Vicente Feola.
- 凯尔特人,1966-67年欧洲冠军俱乐部杯冠军("里斯本雄狮"):
- 阵容:罗尼·辛普森(Ronnie Simpson);杰姆·克雷格(Jim Craig)、比尔·麦克尼尔(Billy McNeill)、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托米·格梅尔(Tommy Gemmell);博比·默多赫(Bobby Murdoch)、贝尔蒂·奥尔德(Bertie Auld); 杰米·约翰斯顿(Jimmy Johnstone)、威利·华莱士(Willie Wallace)、斯蒂维·查尔莫斯(Stevie Chalmers)、 博比·雷诺克斯(Bobby Lennox)。教练:乔克·斯泰恩(Jock Stein)。
- 巴西国家队,1970年世界杯冠军:
- 阵容:Félix; Carlos Alberto, Brito, Piazza, Everaldo; Clodoaldo, Gérson; Jairzinho, 比利, Tostão, Rivelino. 教练:扎加洛.
现代常见阵形 现代足球的常见阵形。阵形是根据各球员的特性迎合球队的需要。例如将一名后卫调到清道夫。
4-3-3 阵形 “4-3-3阵形”是由“4-2-4阵形”发展出来,由巴西国家队于1962年世界杯所采用。多了一名中场球员是用来增强防守,中场可以在不同战术发挥效果。三名中场一般紧贴来加强防守。 一个4-3-3的阵形包括一名防守中场(通常是4号或6号)以及两名攻击中场(通常是8号或10号),在1960年代被意大利、乌拉圭及阿根廷使用。 意大利队4-3-3版本会使用边锋。在国家队中1974年及1978年荷兰队在世界杯使用此阵形。 在足球队上,最常用此阵形的球队是1970年代初期的阿积士,赢得三项欧洲赛冠军。车路士在若泽·穆里尼奥执教下使用此阵形。在阵形中迫使对手防守,他亦会将两名边锋退后形成4-5-1阵形。 2006年世界杯,西班牙国家队使用没有边锋的4-3-3阵形。三名前锋改为更锋传统前锋的打法。 
4-3-3阵形
采用“4-3-3 阵形”的球队 - 希腊国家足球队,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
- 巴西国家队,1962年世界杯冠军
- 费耶诺德,欧洲冠军俱乐部杯1970年冠军
- 尤文图斯,意甲1994/95年度冠军及欧洲冠军杯1995/96年度冠军
- 罗森伯格,挪超,连续13年赢得联赛冠军,以及10次晋身欧洲冠军杯
- 兹德涅克·泽曼所执教球队
- 切尔西,英超2004/05年度、2005/06年度冠军及2009/10年度冠军
- 里昂,法甲2001/02年度、2002/03年度、2003/04年度、2004/05年度、2005/06年度、2006/07年度冠军
- 巴塞罗那,西甲2004/05年度、2005/06年度冠军,欧洲冠军杯2005/06年度冠军
4-4-2阵形

4-4-2阵形
这是现代足球最传统的阵式。中场必需要协助攻击及防守的工作:其中一名中场主要负责支援前线的两名前锋,其余球员负责支援后卫及控制节奏 ,两名边锋需要在两翼支援前锋以及后卫的工作。此阵式在英国很常见,特别被称为'flat-back 4'。 采用“4-4-2阵形”的球队 - 巴西国家队,1994年世界杯冠军 (教练:彭利拿)
- 曼联足俱乐部,1998-99年三冠球队
- 阵容:舒米高;加利·尼维利、艾云、史谭、庄臣;杰斯、碧咸、史高斯、坚尼;安德鲁·高尔、约基。教练:费格逊。
- 阿森纳足俱乐部,2003/04年英超联赛不败身球队
- 阵容:列文;劳伦、苏·金宝、高路·托尼、艾殊利·高尔;皮里斯、韦拉、基拔图·施华、龙格保;柏金、亨利。教练:云加。
- 乌拉圭国家队,2010年世界杯殿军
4-4-2 钻石阵形 “4-4-2 钻石阵形”(又名为4-1-2-1-2 阵形或4-3-1-2 阵形)中场作调整。 利用宽度由边后卫支持前锋。 使用此阵形的球队 - 阿根廷; 也许是最经常使用这个阵形的球队,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中教练何塞·佩克尔曼就经常在4-3-1-2和4-2-2-2之间变换阵形。卡洛斯·比拉尔多的球队将迭戈·马拉多纳作为攻击型中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个位置被当作球队的核心,同时也是阿根廷队的关键位置。这个位置的球员通常具有更多的自由,同时还要求比组织后卫更加有创造力,他可以“打乱”阵容安排,并且在进攻区域灵活换位。其他的例子有罗纳尔迪尼奥、里克尔梅、里瓦尔多、哈吉、施丹、卡卡及托迪。防守中场是截球及补足其他球员所离开的位置所造成的空缺之关键,又被称为中场清道夫。这个阵4-3-1-2阵形的关键是保持控球及传球给队友。例如队中有邓加、弗林斯、雷东多及马克莱莱这类球员即可。
- 英格兰足球代表队; 传说中的“无翼奇迹”1966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 AC米兰2003年欧洲冠军联赛冠军 (教练:安察洛提)
- 波图 2004年欧洲冠军联赛冠军(由摩连奴执教)
- 加拉塔沙雷体育俱乐部2000年欧洲联盟杯冠军(由Fatih Terim执教)
- 皇家马德里在2001-2002年凭此阵形闯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
- 小保加,2000年、2001年(由比安奇执教)及2007年南美解放者杯(由鲁索执教)冠军
| 
4-4-2 钻石阵形
| 4-4-1-1阵形4-4-2阵形另一个版本,其中一名前锋称作第二射手通常在前锋后面。第二射手通常是创造力高的球员,通常是球队中的主控球员。使用此阵形的球队- 意大利, 2006年世界杯冠军:
- 球员:保方;森保达、简拿华路、马达拉斯、格罗索;甘莫兰尼斯、加度素、派路、柏洛达;托迪;东尼. 教练: 纳比.
- 希腊,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
- 曼联在2006-07年度朗尼为第二射手,前锋是沙夏、苏斯克查、阿伦·史密夫,另外杰斯出任左翼及C朗拿度为右翼。
- 拜仁慕尼黑,2009-2010德甲冠军,德国杯冠军,欧洲冠军杯亚军
| 
4-4-1-1阵形
|
4-3-2-1阵形 (圣诞树阵形) 
4-3-2-1阵形
4-4-2阵形别一个版本,又称为圣诞节阵形。一名中场上前成为前锋。阵形上有两名前锋以及一名射手。Terry Venables在199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首次使用。 使用此阵形的球队 - AC米兰, 2007年欧洲冠军联赛冠军:
- 球员: 迪达; 奥度, 内斯塔, 马尔迪尼, 扬古洛夫斯基; 加度素, 皮尔洛, 安布罗西尼; 卡卡, 西多夫; 因扎吉. 主教练: 卡洛·安切洛蒂.
- 巴塞罗那2004–05年及2005–06年球季不使用4-3-3阵形,主力是罗纳尔迪尼奥及久利 (在2005-06年有时是美斯 )在伊度奥之后
5-3-2阵形

5-3-2阵形

5-3-2清道夫阵形
此阵形有三名中后卫(其中一人负责清道夫)。这阵形非常依赖翼卫。两名后卫支援翼卫。翼卫负责支援防守及进攻。另一版本为5-3-2清道夫阵形(1-4-3-2阵形),只是将中间的后卫转为清道夫,可参与中场或后卫工作。 使用此阵形的球队 - 德国国家队在1990年及1994年世界杯使用此阵形,并赢得1990年世界杯冠军。
- 凯尔特人在马田·奥尼尔2001年取得优良成绩,此外亦晋身2003年欧洲联盟杯决赛。
使用5-3-2清道夫阵形的球队 - 皇家马德里,2000年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埃尔格拉为清道夫。
3-4-3阵形

3-4-3阵形
使用3-4-3中场球员将会负责进攻及防守的工作。阵形只有三名后卫,假如对方球员突破中场,他们比4-5-1或4-4-2有更大机会得分。不过三名前锋可以增加攻击能力。此阵形通常被重视攻击的队伍使用。如要使用此阵形更有效果,三名后卫及龙门必需配合好。 使用此阵形的球队
3-5-2阵形

3-5-2阵形
此阵形与5-3-2相似,除了两名翼卫改为边锋。因前正中锋的主要职责是防止反击。很多队伍使用正攻击中场及两名防守中场,中场阵型形成W型。 使用此阵形的阵容 - 阿根廷,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 巴西,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 格拉斯哥流浪自1991年至1997年羸得苏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冠军。
- 克罗地亚,由布拉泽维奇执教夺得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季军。
- 莫斯科中央陆军,2005年欧洲联盟杯冠军(由Valery Gazzaev执教)
- 俄罗斯
- 圣保罗足球俱乐部, 2005年国际足联世界俱乐部冠军杯冠军
- 华盛顿联队,2004年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杯冠军,在2004-06年由Piotr Novak使用
- 伊朗,3次亚洲杯冠军,全由Frank O'Farrell使用。
3-6-1阵形

3-6-1阵形
这个罕见的阵形是确定球队在中场控制权。在个别的阵形中非常少见,主要是维持比分。比较常见的3-4-2-1,使用两名翼卫及正中场成为球队重心人物。其中一个可做自由人,为第二前锋及中锋控球在脚。.单一前锋是必要的,目标未必为球队得分,亦可以传给其他球员助攻。球队在比赛上领先,他们希望控球在脚,利用短传浪费时间。当时间流失,一名重心球员会在侧边发动攻击。希丁克是其中一名教练会使用此阵形。 使用此阵形的球队 - 韩国队,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殿军。
- 澳洲队,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第二轮。
4-5-1阵形

4-5-1阵形
4-5-1是一个防守阵形,不过如果两名中场(边锋)具有攻击性的话,可以发挥4-3-3效果。此阵形可在0-0或球队领前使用,正中场可以控制比赛节奏,由于中场相当紧迫,迫使前锋失去控球权 。由于只有一名前锋,中场需要压前进攻,而防守中场负责控制比赛节奏。 另外个阵形版本由车路士主教练摩连奴使用。此阵形的另一个版本是4-1-4-1,阵形只有一名前锋以及边锋需要持球前进。一个大场负责控制比赛节奏及支援防守。这样进攻时可随心进攻,防守时会有一名中场防守。 还有另一版本为4-1-3-1-1,前后各一中场负责进攻和防守,三名正中场则控制比赛节奏,既能运用两翼传中,亦可三人回防。 使用此阵形的球队 - 挪威国家足球队在90年代初期及中期相当成功。
- 利物浦足球俱乐部, 2005年欧洲冠军联赛(史提芬·谢拉特为球队的指挥官)
- 阿仙奴,在2005-06年球季经常使用法比加斯负责进攻及亨利为单一射手。
- 里昂足球俱乐部,2001/2002、2002/2003、2003/2004、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 法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 法国国家队:1998年世界杯冠军。
4-2-3-1阵形

4-2-3-1 阵形
此阵形在西班牙及法国相当常见,这是很有效的防御阵形,左右中场及后卫可以在反击时参与攻击,在防守上,与4-5-1阵形相当相似。主要是让中场保持控球机会。单一前锋将会很有力量及很高去保持控制让中场参与进攻。此情况下,对方防守球员尽早退后,留有空间给进场中场。此阵常经常在球队有一名主要控球球员时使用。 使用此阵形的球队 - 法国国家队:2006年世界杯亚军。
- 葡萄牙国家队:2006年世界杯殿军。
- 荷兰国家队:2010年世界杯亚军。
- 阵容:斯特克伦博赫;范德维尔、海廷加、马泰森、范布隆克霍斯特;范博梅尔、尼热尔·德容;罗本、斯内德、库伊特;范佩西;教练:范马尔韦克
- 德国国家队:2010年世界杯季军。
- 皇家马德里 2001/2002年欧洲冠军联赛冠军。2006/2007年西甲冠军
- 罗马足球俱乐部:2005-2006及2006-2007年意甲第四及亚军
5-4-1阵形

5-4-1阵形
这是着重防守的阵形,只布署一名前锋。不过后防可上前,使阵形改为3-4-3。 不完整阵形
当球队其中一名球员离场时(主要是接获红牌),球队通常将阵容改为防守,例如是4-4-1或5-3-1。除非比赛必须胜出(例:在附加赛或淘汰制比赛)球队会使用攻击阵形4-3-2或4-2-3。当一名球员离场时就会破坏了阵形,球队会全力注重进攻及防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