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位下 兵部少辅
- UID
- 480267
- 主题
- 0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30
- 精华
- 4
- 积分
- 815
- 金钱
- 533
- 荣誉
- 0
- 人气
- 0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评议
- 0
- 帖子
- 30
- 精华
- 4
- 积分
- 815
- 金钱
- 533
- 荣誉
- 0
- 人气
- 0
- 评议
- 0
|
转贴一篇:决战关原
改变日本历史的关原合战从来都是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其焦点便是:关原合战的胜败是否是在战前已经注定,假如西军战术运用得当,能否打赢东军。
在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决定战争能否胜利的有三个要素,即天时,地利,人和。战斗双方的人数,军队素质,指挥者和战术运用都可以归到人和之中。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关原合战。
首先谈一下,地利。有人可能要问为何不先说天时?这个等会就会说明。关原合战之前,西军于15日凌晨抵达,先于东军,有充分的布阵时间和机会,并可抢占有利地形。从后来的形势看,西军也确实在这些方面占到了便宜。所以,在地利方面,西军占优。
其次,再说天时。关原合战当天,天降大雾,东军虽然后至,然而却因为这场大雾的缘故,使西军不敢冒然行动,这就给东军以喘息的机会。而西军在这之前所取得的种种优势也都大打折扣。(这就是我先说地利再说天时的原因。)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现在我们得出东军占天时,西军得地利,故而西军依然有优势。下面就着重来讨论一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和。
要说人和,首先要从关原合战的根源说起--太阁丰臣秀吉死后,武将派和文吏派决裂,并且势同水火。而这一切,又都因为身为丰臣秀吉亲信的石田三成在文禄之役中偏袒文吏派所致。
秀吉统一日本以后,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进而想迫使朝鲜,菲律宾,台湾,琉球前来朝贡。幻想统治中国大陆和朝鲜,先后发动了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在文禄之役前期,日军两个月就攻占了京城,开城,平壤三大都城。由此引发两大先锋小西行长(文吏派)和嘉藤清正(武将派)争功,石田三成偏袒文吏派。这也就间接导致关原合战之前,大部分能征惯战的武将派大名投靠家康。从两派的派名上就可以看出,行军打仗,文吏派必然不及武将派。平壤战败后,日军厌战反战情绪弥漫。留在名护屋本营的羽前大名最上光义在写给家里的信中讲道:“日本人早就想逃出京城,都这样想:当和尚也好,只要能留下一条命。我也在盼望,能在活着的时候重新踏上故国芳香的土地,哪怕喝上一杯家乡水也好。”由此,可以看出诸大名对丰臣统治的失望。所以,在人和之中,当时上层武士和强势大名多偏向于东军。
经过文禄,庆长两役后来的惨败,日本远征军的士气十分低落,国内人民也对此失去信心。葡萄牙传教士弗洛伊斯在谈到他在北九州耳闻目睹的情况时曾说:“人们非常厌恶征集壮丁,认为那无异于去送死。妇女们在抽泣,因为她们感到将要被迫守寡。不安和叹息充满全国。”关东常陆农民拒纳军粮,使正欲渡海的该国大名佐竹义宣军队处于“奄奄待毙”状态。在军内,官兵、民佚大量逃亡和哗变。一份资料记载,锅岛部队从前线逃回的有57名,这些都是主力战斗部队的官兵,“搬运佚并未计算在内”。当时兵士逃亡如此严重,以致丰臣秀吉不得不命令在各地设立缉捕逃亡者的岗哨即“人番留所”。战争发起后不到三个月,集结在肥前平户的岛津部队中,以梅北园兼为首的700名官兵拒绝渡海作战并哗变!在丰臣秀吉统治的后期,他已失去了民心。而对于丰臣秀吉死时那只有6岁的继承者秀赖,广大民众和中下级武士自然也不会报太大希望。所以,关原之前,日本的“军心”和“民心”都已经背离丰臣,转向德川。
东军之中,德川家康手下的嫡系大将一个不少,井伊直政,本多忠胜等人的能力自然不用说,又加上福岛正则,嘉藤嘉明,藤堂高虎等人,可谓虎将云集,人才济济。而西军之中,除了岛津义弘,宇喜多秀家等几个人还算将才之外,其余皆不足论。因此,在将领的素质上,东军便胜了一筹。
就军队素质而言,西军也明显不如东军。西军的几个强势大名,例如宇喜多,毛利,小早川几家的实力都被丰臣秀吉在文禄,庆长两役中极大的削弱了关原合战之前,他们虽然还拥有人数庞大的部队,但是其素质与文禄只役以前决不可同日而语!丰臣秀吉削弱他们的目的倒是达到了,却没想到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了祸根。而东军的主力德川,伊达几家因离朝鲜太远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另外一个强势大名前田,则因为上代当主利家与丰臣秀吉交好也没有受多大影响。因而,东军部队的素质普遍高于西军。
东军将领之中,除了德川家康的亲信就是与西军文吏派势同水火的武将派大名,所以相对而言比较团结。而西军之中则根本谈不上团结。西军中的一些强势大名当初投降丰臣秀吉时就是的十分不情愿,丰臣秀吉发动文禄之役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把这些尚未驯服的大名引向国外,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在丰臣秀吉死后,这些大名本就不甘心再被丰臣氏统治何况丰臣秀吉的继承人是只有六岁的秀赖。只是因为不想让德川家康乘机夺取天下才让他们勉强的走到一起。相比东军而言,西军则更象一群乌合之众。
然后具体谈一下双方战术运用问题。
先谈关于双方的布阵,九月十四日夜,三成得知西军的家康要攻打大垣城,和其居城佐和山城后,命女婿福原长尧领兵七千五百余兵在大雨中首先到达关原,西军的大将小早川秀秋布阵于南方的松尾山.山麓下是胁坂安治,朽木元纲,小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