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戏业界新闻区 《命令与征服4》多人模式试玩测试报告
查看: 10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C新闻] 《命令与征服4》多人模式试玩测试报告 [复制链接]

帖子
1649
精华
0
积分
825
金钱
565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3:11: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  【游侠新闻】国外著名游戏网站GAMESPOT现开始发放C&amp;C4 beta测试的邀请码,该站注册用户及EA账户拥有者现在即可下载beta测试客户端。文件大小约900M,安装后需使用EA账户登陆,经系统自动配对后开始游戏。</P>
<P>&nbsp;</P>
<P>  《命令与征服4》从传统的遭遇战模式转变为了GDI和Nod之间互殴的全新5V5支配模式。两个队伍的玩家要争夺遍布地图的5个泰伯利亚控制网络(TCN)的控制权,此外还有一些中立科技建筑。为了占领这些要点,玩家会获得一台名为爬行者移动基地的控制权,它可以在移动中生产所有的单位和建筑,并且直接部署到前线去。</P>
<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ali213.net/picfile/News/2009/12/14/72.jpg" _fcksavedurl="http://www.ali213.net/picfile/News/2009/12/14/72.jp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戏开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每个阵营都有三个组别,每个组别都有各自独特的爬行者和单位——进攻组,防御组合支援组。玩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爬行者;这是移动基地,但你也不用为损失而惶恐。失去爬行者并不意味着你的战斗结束结束了,玩家很快就能在重生区或你所控制的通讯塔附近重新部署。如果敌人重生区蹲点,那对他们来说可就是灭顶之灾,爬行者会从天而降,把他们压成碎片一地。</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每个组别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弱点,但也别为选错了组而操心——玩家可以在游戏中快速切换各个组别,以适应团队整体战术和敌人的动态:</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进攻组是标准的C&amp;C式的重攻击重坦克。进攻组最擅长的就是杀到敌人家门口,破门而入,然后控制整片区域。进攻组包含了许多C&amp;C的经典单位,包括猛犸坦克,隐形坦克,喷火坦克,钻地单位,Nod电子生化突击队,以及很多全新的单位!</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ali213.net/picfile/News/2009/12/14/73.jpg" _fcksavedurl="http://www.ali213.net/picfile/News/2009/12/14/73.jp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始的单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  防御组擅长坚守TCN节点或关键路口。防御组带来了一些经典的C&amp;C玩法,允许你生产各种建筑,像是防御塔,光明方尖碑,远程大炮等等。防御组还可以生产GDI区域步兵或Nod电子生化步兵,而且这也是唯一一个可以拥有传奇性的离子炮和Nod神殿的组别。</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支援组掌管天空,能够生产诸如GDI奥卡战机之类的空中单位为队友提供高速、全方位的支援。在战斗中,玩家可以获得支援技能的使用权,可用于帮助队友或骚扰敌军。不要低估支援组,GDI玩家可以呼唤火鹰把爬行者轰杀至渣,而Nod可以侵入雷达,向敌人的队友散播恐慌与虚假信息。而这一切都只是支援组技能的冰山一角。</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这三个组别在战场上的组合加上C&amp;C世界中前所未有的单位数量投入到争夺TCN控制权的战斗中。不过,问题是,怎样才算赢呢?</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ali213.net/picfile/News/2009/12/14/74.jpg" _fcksavedurl="http://www.ali213.net/picfile/News/2009/12/14/74.jp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玩家的基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占领地图上5个TCN塔中的任意几个都会为玩家的队伍带来缓慢的通向胜利的分数增长。一方的TCN节点数大于另一方就会开始得分。例如,如果你的队伍控制了2个节点,而敌人只控制了1个,那么你的队伍就会开始获得胜利点数。如果你们占领了第3个节点,他们还是只有1个,你的胜利点数就会涨得更快。这取决于你们与敌人所掌握的节点数量。不过要注意,如果你的敌人拥有和你一样多甚至更多的节点的话,你无法获得胜利点数。玩家必须拥有比敌人多1座以上的节点时才能够从TCN中得分。最后,消灭敌军单位也会为你的队伍带来胜利点数,因为更具侵略性的进攻理应得到嘉奖!请小心运用自己的单位,白白送死会给敌人献上大礼,这可不是明智之举,指挥官。</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nbsp;&nbsp; 《命令与征服4》正式版将于2010年3月正式上市,让我们祈祷一下这款大作不要跳票吧。</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命令与征服4》官方网站:</STRONG></SPAN><A href="http://www.commandandconquer.com/" _fcksavedurl="http://www.commandandconquer.com"><FONT color=#0066cc>http://www.commandandconquer.com</FONT></A></P>
<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066cc></FONT>&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游侠《命令与征服》专区:</STRONG></SPAN><A href="http://game.ali213.net/forum-322-1.html" _fcksavedurl="http://game.ali213.net/forum-322-1.html"><FONT color=#0066cc>http://game.ali213.net/forum-322-1.html</FONT></A></P>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337
精华
0
积分
3321
金钱
12081
荣誉
15
人气
24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0-6-7 11:43:55 |只看该作者
了色游戏啊[害怕]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713
精华
0
积分
357
金钱
821
荣誉
0
人气
2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0-6-7 18:30:21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还行?。。。。。。。。。。。。。
A-2-X3-440
迪兰5670极致1代512M
DDR31333 3G
微软曲线2K
映泰A870+
WD蓝500G
开拓者机箱
LCD 长城M2036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10-19 17:29 , Processed in 0.34579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