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楼主: 尼安德特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MOW有感 谢尔曼真的渣 [复制链接]

帖子
8
精华
0
积分
5
金钱
2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1#
发表于 2009-4-16 22:05:0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215586473 于 2009-4-15 18:35 发表
谁说谢老大烂 你们也不想想当年那玩意是咱打小日本的 那个把小日本的B的啊 最后只有自杀攻击实际
2000000000000000000
M4号称 打火机 打到一炮 绝对暴

据说狗日的坦克7.92重机枪只要2发打中同一位置就能打穿装甲,垃圾货都不见得比德国米国的装甲车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8
精华
0
积分
69
金钱
87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2#
发表于 2009-4-16 22:05:37 |只看该作者
装甲兵
美国装甲兵战时经历了数次的改组——大部分是因为任务需要进行的。这些改组中最具有意义的是1943年装甲师改编和1944年末到1945年初欧洲大部分坦克营改进装备表。当时欧洲中型坦克的损失速度超过陆军补充能力,改进装备表将营属中型坦克的数量从53辆削减到41辆。部署在欧洲的所有轻型装甲师和独立坦克营在1944年秋都开始这一改进。1944年末抵达的那些师(第8装甲师、第9装甲师、第10装甲师和第11装甲师)和独立坦克营可能保留了最初的装备表,尽管一些独立坦克营被临时剥离装备用于补充已参战坦克营的库存。例如1944年12月抵达欧洲的第740坦克营。接着于12月18日,迅速从一个英国坦克修理仓库重新装备,急行军投入突出部战役拦截派普尔战斗群。第740坦克营零星装备了M4、萤火虫坦克,M10、M36坦克歼击车,M8装甲车,全都装备英国无线电——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尽管有这些障碍,因为好运和优秀的炮术,第740坦克营(实际只有一个加强连)在湿陶蒙特站以西援助阻止了派普尔的进攻。
一开始,装甲兵的主力装备包括M3A1或M3A4“格兰特”中型坦克,M3或M3A1“斯图尔特”轻型坦克,105毫米T30榴弹炮机动载具。1943年初,M4“谢尔曼”中型坦克开始取代M3“格兰特”中型坦克。1943年末,M5“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开始取代M3系列;新设计的75毫米M8榴弹炮机动载具取代T30。1944年初,105毫米M4突击炮依次取代了除轻型坦克营以外的M8。
最后总共组建了16个装甲师(第1装甲师到第14装甲师,第16装甲师和第20装甲师)。其中只有两个——第2装甲师和第3装甲师在战时保持了“重”型编制。所有其他装甲师在离开美国前都重组为“轻”型师(除了第1装甲师是于1944年7月在意大利重组为“轻”型师)。全部装甲师都投入欧洲战区或地中海战区。
轻型装甲师编制(1943年9月15日编制和装备表17-2)包括师部连,2个战斗群指挥部(A战斗群和B战斗群),1个预备战斗群指挥部(R战斗群),3个坦克营(每个辖3个中型坦克连和1个轻型坦克连),3个装甲步兵营,3个18门炮的炮兵营,1个机械化骑兵侦察营,1个工兵营和师属后勤。师长由1名少将担任,战斗群指挥官由1名准将(也是副师长)和2名上校担任。全师总共拥有77辆轻型坦克、168辆中型坦克、18辆105毫米M4突击炮、54辆105毫米M7自行榴弹炮、54辆M8装甲车、450辆半履带车、1031辆汽车和8架轻型观察机,总兵力10754人。
轻型装甲师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第一次投入战斗后暴露出编制上的两个问题。首先,师属卡车的运输能力不足以运输基本的额定补给。为解决这个问题,每个轻型师增加了2个军需卡车连。其次,预备战斗群指挥部编制只有8名军官和士兵,只能担负行政管理任务。很明显,第三个野战指挥部是值得建立的。结果,大部分轻型装甲师都为预备战斗群加强了一个装甲群指挥部(装甲群指挥部通常隶属于军,实践证明由其负责独立坦克营的战术指挥是多余的)。
重型装甲师的编制(1942年3月1日编制和装备表17-1,1942年10月29日调整1和2)包括2个3营制坦克团(第1营是轻型坦克营,辖3个轻型坦克连;第2营、第3营是中型坦克营,各辖3个中型坦克连),1个3营制装甲步兵团,只有2个战斗群指挥部,其余师属部队和轻型装甲师几乎完全一样。重型装甲师拥有158辆轻型坦克、232辆中型坦克、24辆105毫米M4突击炮、17辆M8突击炮、54辆105毫米M7自行榴弹炮、54辆M8装甲车、640辆半履带车、1042辆汽车和8架轻型观察机,总兵力14664人。
轻型和重型装甲师都存在另外一个问题。理论上由独立坦克营支援步兵撕裂敌人的防线,装甲师作为军的机动预备队投入突破口实施纵深追击。实践中,由于欧洲战线太宽,装甲师经常用于静态防御,这并非他们计划的任务。一个明显的弱点是师属步兵太少不足以应付长期的攻防消耗。虽然装甲步兵营兵力超过1000,但大部分是驾驶员、机械师或者重武器操作员。结果实际“步兵”兵力不足一半,只有450人。
装甲团下辖9个连(A-I连)、团部连、1个突击炮连、1个侦察连、1个后勤连和1个维修连。团属营每个有1个小一些的营部连(含1个迫击炮排)和1个后勤连。
轻型装甲师的坦克营和独立中型坦克营编制相同,都拥有4个连(A-C连和装备轻型坦克的D连),1个后勤连,1个营部连(1个营部排、1个迫击炮排、1个侦察排和1个突击炮排)。
混合坦克营编制类似,下辖3个混合坦克连(A-C连)和1个负责火力支援的中型坦克连(D连)。
独立轻型坦克营只有3个连(A-C连),营部连含1个装备3门M8机动榴弹炮载具的突击炮群,而非中型坦克营的6门105毫米M4突击炮排。
最后一共组建了118个坦克营。一个是战前陆军唯一一个独立坦克营(第70坦克营)。1941年战争爆发前又组建了10个营(最初番号是第71-80坦克营,后重新分配为第751-760坦克营)。前国民警卫队坦克连编组成4个营(第191-194坦克营)。整编装甲师组建了71个营(第1-6、8-11、13-27、31、34-48、68、69、80、81、706-718、771-780、786-788坦克营)。作为独立坦克营组建了30个营(第28、701、702、735-750、761-764、766、767、781-785坦克营)。坦克歼击营改编了2个营(第662坦克营和第812坦克营)。1942年4月9日,第192和194轻型坦克营损失于菲律宾(除留在后方的194营B连,后来改编为第602中型坦克连)。除第602坦克连外,至少还组建了2个独立坦克连(第601轻型坦克连和第603坦克连)在太平洋战区服役。第758轻型坦克营、第761坦克营和第784坦克营是有色人种部队。
利用独立营级部队组成了许多专门用途的作战部队。9个营改编成两栖营(第708坦克营、第715履带车营、第718履带车营、第742坦克营、第764履带车营、第773履带车营、第776坦克营、第780坦克营、第788履带车营),其中两个又改编成两栖履带车营(第708营和第773营)。除了第742两栖坦克营和第764两栖履带车营外都在太平洋战区服役。5个营改编成(特别)扫雷爆破营。3个营在战区改回中型坦克营,但第738营和第739营用于欧洲扫雷。第713营作为喷火坦克营装备,另外两个——第743营和第747营部分装备喷火坦克。第28坦克营成为空降坦克营,但于1944年10月重编为中型坦克营。
1945年1月1日的61个独立坦克营:
31个在欧洲战区:第70中型坦克营(作为轻型坦克营参加过突尼斯和西西里战役)、第191中型坦克营(参加过突尼斯和意大利战役)、第701中型坦克营、第702中型坦克营、第707中型坦克营、第709中型坦克营、第712中型坦克营、第735中型坦克营、第736中型坦克营、第737中型坦克营、第738混合坦克营、第739混合坦克营、第740中型坦克营、第741中型坦克营、第743中型坦克营、第744轻型坦克营、第745中型坦克营、第746中型坦克营、第747中型坦克营、第748中型坦克营、第749中型坦克营、第750中型坦克营、第753中型坦克营(参加过西西里和意大利战役)、第756中型坦克营(作为轻型坦克营参加过突尼斯、西西里和意大利战役,1943年12月15日改编为中型坦克营)、第759轻型坦克营、第761中型坦克营、第771中型坦克营、第774中型坦克营、第778中型坦克营、第781中型坦克营、第784中型坦克营。
6个在地中海战区:第751中型坦克营、第752中型坦克营、第755中型坦克营、第757中型坦克营、第758轻型坦克营、第760中型坦克营。
13个在太平洋战区:第44中型坦克营、第193中型坦克营、第706中型坦克营、第710中型坦克营、第711中型坦克营、第713喷火坦克营、第716中型坦克营、第754中型坦克营、第762中型坦克营、第763中型坦克营、第766中型坦克营、第767中型坦克营、第775中型坦克营。
6个在运往欧洲战区的途中:第717中型坦克营、第772中型坦克营、第777中型坦克营、第782中型坦克营、第786中型坦克营、第787中型坦克营。
5个在美国:第28中型坦克营、第779中型坦克营、第785中型坦克营都于1945年开赴菲律宾,但没有投入战斗的资料,第662中型坦克营于1945年2月解散,第812中型坦克营没有离开过美国。
3个标准中型坦克营(第70中型坦克营、第741中型坦克营、第743中型坦克营)装备使用双重推进(DD)坦克用于入侵诺曼底的作战。另外3个装备DD坦克的中型坦克营(第191中型坦克营、第753中型坦克营、第756中型坦克营)参与入侵法国南部;也装备DD坦克的第736中型坦克营则用于横渡莱茵河。
除了由坦克营改编外,组建了12个两栖履带车营(第534两栖履带车营、第535两栖履带车营、第536两栖履带车营、第539两栖履带车营、第540两栖履带车营、第658两栖履带车营、第672两栖履带车营、第720两栖履带车营、第726两栖履带车营、第727两栖履带车营、第728两栖履带车营、第826两栖履带车营)和1个两栖坦克营(第795两栖坦克营),其中一些是坦克歼击营和装甲步兵营改编而来。除了第535两栖履带车营、第720两栖履带车营、第795两栖坦克营外都投入太平洋战区。
投入实战的坦克型号
投入实战的中型坦克包括:M3“格兰特”中型坦克、M4“谢尔曼”中型坦克(75毫米炮)、M4“谢尔曼”中型坦克(76毫米炮)、M26“潘兴”中型坦克(译者注:战时分为重型坦克)。诺曼底登陆时,所有坦克营都装备75毫米炮的M4中型坦克。1944年6月底至7月初,一批76毫米炮的M4中型坦克投入战场,开始替代75毫米炮的M4。被替换下来的75毫米炮的M4在条件允许时就由军械工场换装76毫米炮。到1944年末,通常每个排都有1辆76毫米炮的M4。当第8、9、10和11装甲师于1944年底抵达的时候全部装备76毫米炮的M4。1945年到达的第12、13、14、16和20装甲师同样如此。当然,这些师战斗损失的补充是有什么补什么,经常包括75毫米炮的M4。
M4一个重要改型是M4A3E2“Jumbo”突击坦克。这种改型拥有厚重的装甲(尽管全部生产型出厂时都装备75毫米炮)。新生产的Jumbo很少,只有254辆,但美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的军械工场成功将许多M4改装成Jumbo(1945年1-3月,第三集团军“生产”了108辆改装Jumbo,1944年“生产”了大约100辆)。Jumbo的发放是混杂的。通常是分配给装甲师,但第一集团军的独立坦克营中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一般来说,每个连拥有的Jumbo不超过1辆,但部分装甲师把它们集中组成坦克营中1个全Jumbo连。
1945年1月,第一批M26“潘兴”抵达欧洲,第3和第9装甲师各分到10辆。第9装甲师中,它们组成了两个坦克连的1个(临时)第4排。(译者注:只有分配给第14坦克营的潘兴组成了A连的全潘兴排,分配给第19坦克营的没有集中在1个排里,请参考朱峰的《潘兴——美国M26重型坦克》。另:“第3装甲师第19坦克营”应为“第9装甲师第19坦克营”。)第9装甲师的潘兴们参与夺取了雷马根大桥。1944年12月,M24“霞飞”轻型坦克出现在欧洲战场,首先装备第759轻型坦克营,然后是装甲师的轻型坦克连和机械化骑兵侦察营。


以上部分为T26E3翻译的<美国陆军>装甲兵部分节选内容

[ 本帖最后由 xellos 于 2009-4-16 22:26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8
精华
0
积分
69
金钱
87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3#
发表于 2009-4-16 22:08:49 |只看该作者
M4一个重要改型是M4A3E2“Jumbo”突击坦克。这种改型拥有厚重的装甲(尽管全部生产型出厂时都装备75毫米炮)。新生产的Jumbo很少,只有254辆,但美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的军械工场成功将许多M4改装成Jumbo(1945年1-3月,第三集团军“生产”了108辆改装Jumbo,1944年“生产”了大约100辆)。Jumbo的发放是混杂的。通常是分配给装甲师,但第一集团军的独立坦克营中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一般来说,每个连拥有的Jumbo不超过1辆,但部分装甲师把它们集中组成坦克营中1个全Jumbo连。

车体首上厚达100多毫米的M4A3E8怎么来的(注意多数改造坦克炮塔部分未加强,这些改造坦克的防护加强部分正好与真正的小飞象相反,它们只加强车体装甲)
就是象上面这么临时改造来的

[ 本帖最后由 xellos 于 2009-4-16 22:38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8
精华
0
积分
69
金钱
87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4#
发表于 2009-4-16 22:11:45 |只看该作者
而且不仅是M4A3E8,就连M4A1 76炮版,M4A3的75,76炮版本也有同样的防护加强改造版存在.


但这根本不代表大部分M4A1,M4A3,M4A3E8的防护真正得到了大幅的强化.

普通M4A3E8的防护能力和M4A3 76等一票M4坦克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 本帖最后由 xellos 于 2009-4-16 22:28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8
精华
0
积分
69
金钱
87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5#
发表于 2009-4-16 22:35:17 |只看该作者
图为美军第4装甲师临时改造加强防护的M4A3E8,其主要针对车体部分,用从被毁德军豹式坦克的车体上切割下的钢板安装于车体周围,立即使首上厚度突破100毫米大关,有效提高了防护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8
精华
0
积分
69
金钱
87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6#
发表于 2009-4-16 22:39:22 |只看该作者

另一辆仅对正面首上加装防护钢板的M4A3E8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206
精华
3
积分
2324
金钱
6630
荣誉
12
人气
8
评议
0
67#
发表于 2009-4-16 23:02:5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5 xellos 的帖子

我有个疑问:从图片上看,M4A3E8的炮塔包括火炮防盾与M4基型、M4A2、M4A3等有明显不同,像是全新设计的炮塔。
如果不是为了加强炮塔防护,或是为了加装威力更大的火炮,那它为啥要重新设计炮塔呢?
但是M4A3E8的主炮除了炮口制退器以外,和M4A3 76w的主炮一样,所以后一种可能性可以排除,那么它的炮塔防护肯定是有所加强了?

[ 本帖最后由 oicw0738 于 2009-4-16 23:56 编辑 ]
最为阴险的恐惧方式是化装为常识、乃至于至理名言,将有助于保存人的自尊与内在的人性高贵的日常的勇敢行为,谴责为愚蠢、鲁莽、没有价值或琐碎无用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8
精华
0
积分
69
金钱
87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8#
发表于 2009-4-16 23:20:47 |只看该作者
没错,当M4 75过渡成76版本时,由于本身75炮型号的炮塔不适合安置76长管炮,所以势必需要新的炮塔,但这个代号为T23(其实是试验坦克本身编号)的新式炮塔由于各种原因拖了很久才终于研制成功.
在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后,仅有少数的M4A1 76炮版M4参加了诺曼底的装甲战.
大部分时间盟军仍然得靠M10搭载的76毫米火炮来勉强顶替未能及时到来的装有新式T23炮塔的M4 76.

另外,T23炮塔尽管在原M4炮塔基础上做了最大程度的改良来搭载76/L52火炮,但它的基本防护能力与先前的M4老式75炮塔区别并不太大,正面都是89毫米,只有侧面由51毫米强化为64毫米

[ 本帖最后由 xellos 于 2009-4-16 23:32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8
精华
0
积分
54
金钱
8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9#
发表于 2009-4-17 00:51:3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0 xellos 的帖子

ms ls的也玩模型?有玩德国的吗,我是德控党,从BB到U艇,从坦克到装甲都是清一色德装.你的这些数据都是不是考证用的.怪不得每个回帖都是普及帖.还不想碰美苏的,说实话除了德国的,其他的都是匆匆过1遍
话说三遍淡如水,帖不在多,有精则灵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0#
发表于 2009-4-17 04:11:1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687779100 于 2009-4-17 00:51 发表
ms ls的也玩模型?有玩德国的吗,我是德控党,从BB到U艇,从坦克到装甲都是清一色德装.你的这些数据都是不是考证用的.怪不得每个回帖都是普及帖.还不想碰美苏的,说实话除了德国的,其他的都是匆匆过1遍 ...

一样的德控,都是原福德的德国坦克系列,从2号到虎2都做过,真是性价比很高的模型

话说M4只是知道型号多,然后就了解了下M51,英国佬的基本没怎么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8
精华
0
积分
69
金钱
87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1#
发表于 2009-4-17 08:15:24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模型党.
而是2战战史党+COMBAT MISSION系列玩家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207
精华
0
积分
1107
金钱
2854
荣誉
0
人气
3
评议
0
72#
发表于 2009-4-17 08:29:44 |只看该作者
你们都是自己做模型啊,我根本没信心自己做,但是FOV的成品模型又太差,郁闷。。。。

  特别是舰船模型,很难运输,看网上卖的都是同城当面交易。。。。。
内心愈发痛苦,意志愈发坚定,我虽生不如死的哀鸣,却是蛆虫民族的丧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8
精华
0
积分
54
金钱
8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3#
发表于 2009-4-17 16:06:45 |只看该作者
我这里就利华和田宫,意大利的一般不买,龙的都是从中国托别人带很麻烦...
话说三遍淡如水,帖不在多,有精则灵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7-9 17:19 , Processed in 0.30394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