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283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ndwar和苏联突袭同一天通关 庆祝一下 讨论苏联剧情。 [复制链接]

帖子
1907
精华
0
积分
974
金钱
3403
荣誉
0
人气
18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23:4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o yeah  打了71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   看到最后疲惫的JSF大兵再一次站直了腰板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黄昏夕阳下  战友们把旗帜插在了山巅,空军的飞机低空掠过表示致敬。 16装甲营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 Guardian of Freedom!   
这个游戏要是能连线TOW将会非常非常爽, 可惜啊 体验不到了。。。

苏联进攻 感觉核弹爆炸之后的苏军战役就没什么意思了。  尤其剧情也牵强。  年轻的法西斯上尉枪毙了上校 早就有铺垫,而且大脑正常的人都会预料到这个结局。 关键在于上校为什么那么悲观。  对 每个游戏到末期了 想要结尾  总会给敌方产生些悲观情绪 敌人知道自己要输了 动摇了。  但是就上校的眼光来看 ,他们一路披荆斩棘  以一当百打了那么多仗  即使在向西雅图撤退途中也是所向无敌。  西雅图还有那么多战友  为什么要悲观的逃跑? 上校是很厌战  但偏偏这个时候发作?    美国人一颗核弹粉碎了他们的顺利占领美国的梦想,不代表他们就输了,尤其是在一个完全不怕自己伤亡的盟友加入的时候,他们马上就要胜利了 。

上校觉得:美国人已经扔了一个核弹 再往西雅图扔一个是很可能的。 就算守住西雅图 也免不了全军覆没。 那你当初就不要打仗,因为你只要把人逼急了 他就会扔核弹。 早晚的事情。   
KGB少校的选择让我吃惊 我一直以为他作为一个KGB 应该是站在上尉那一边的,早就想除掉“叛徒” 上校  但上校德高望重 正好借上尉的手除掉他,但没想到他也想跑,这KGB当的。。。

[ 本帖最后由 icame 于 2009-4-9 23:57 编辑 ]
已有 1 人评分人气 收起 理由
maxdogsexon + 1 杂种狗/你妈被暴操子宫花花肠子流一地.

总评分: 人气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02
精华
0
积分
551
金钱
185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9-4-10 00:18:46 |只看该作者
按照游戏剧情的说法,即便中国登陆和苏军会师,美国会扔原子弹毁了西雅图以消灭侵略部队。
Coolermaster Silent Pro Gold 1000W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07
精华
0
积分
974
金钱
3403
荣誉
0
人气
18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9-4-10 11:48:28 |只看该作者
知道 没看我写了么  但是作为苏军上校不应该这么想 应该博一博      哪能在最需要他的时候掉头逃跑呢。
再说 怕Nuke就别来打仗    肯定要nuke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5
精华
0
积分
53
金钱
471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9-4-10 12:35:05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还有啥好讨论的,美国公司出的游戏,难道最后让苏联解放了全美国?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717
精华
0
积分
1360
金钱
3581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9-4-10 13:58:52 |只看该作者
千万别被美国的宣传洗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76
精华
0
积分
188
金钱
4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9-4-10 14:02:2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angkee 于 2009-4-10 12:35 发表
这个还有啥好讨论的,美国公司出的游戏,难道最后让苏联解放了全美国?

苏联解放了全美国? [加油]
AMD Athlon X2 4800+
KingMax 1G DDR2 *2
MSI K9A2-CF-F
蓝宝石Hd3850 512m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华勋章

帖子
4280
精华
18
积分
8411
金钱
22586
荣誉
265
人气
208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9-4-10 14:46:59 |只看该作者
咳咳,这游戏不是美国公司做的,massive entertainment是个瑞典游戏工作室,现已被法国育碧收购。
I see, I do , I win.
Command & Conquer, Strength & Honor

使用道具 举报

Memento Mori
大马士革领主
绝对中立 高等精灵 预言大师

活跃勋章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

帖子
11309
精华
5
积分
7628
金钱
17707
荣誉
96
人气
5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9-4-10 16:41:53 |只看该作者
听说制作人员好多来自于德州,不用多说了吧
话说瑞典和毛子也有好多旧账。。。。。。。。。。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07
精华
0
积分
974
金钱
3403
荣誉
0
人气
18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09-4-10 18:07:56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angkee 于 2009-4-10 12:35 发表
这个还有啥好讨论的,美国公司出的游戏,难道最后让苏联解放了全美国?


照你这么说 啥游戏也不要有剧情了 都是自己国家赢。
问题是要有个合理性,前面苏军上校那么厉害 突然就耸蛋了  不合理阿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02
精华
0
积分
551
金钱
185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09-4-10 18:34:18 |只看该作者
按照游戏剧情,美国唬人的星球大战计划让苏联不敢发动全面核战,于是当对方使用核武器,而且是在美国境内使用的时候,让苏联没办法也不好报复

还有,中国的实力很差,如果不是苏联占领了西雅图一带,根本都登陆不上来。

苏军本身的战略意图多半是让这部分远征军扰乱美国,迫使其退出欧洲战场从而在那边获得胜利。因为完全地占领美国或者灭掉美国都不大可能,所以上校应该知道自己作为弃子的命运,美国的核弹让他看到了这个战略计划的失算,于是他只是想让手下人不再无谓牺牲,早点回国算了。
Coolermaster Silent Pro Gold 1000W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02
精华
0
积分
551
金钱
185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09-4-10 18:39:41 |只看该作者
这个游戏的剧情蓝本,是汤姆克兰西的 《红色风暴》,很出名的小说也早有中译本了。

在小说里,苏联因为西伯利亚新建的全世界最大的炼油厂被穆斯林恐怖分子炸毁陷入巨大的能源危机,于是在好战派的主导下,发动了对西欧的突然袭击,和WIC的剧情完全符合。
然则苏联的经济不允许它进行长时间的消耗战,所以突袭美国西海岸是打破欧洲战局泥潭的一个冒险行为,很显然WIC里面的美国宁为玉碎,于是这个战略失败了。很快僵持的欧洲战局也将主动权逆转,然后苏联全面溃败。
Coolermaster Silent Pro Gold 1000W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805
精华
1
积分
2828
金钱
81336
荣誉
22
人气
44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09-4-10 18:40:45 |只看该作者
提醒一下各位版友,讨论游戏剧情请不要跑题到政治上,现在网络严打,否则此帖关闭,谢谢合作~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07
精华
0
积分
974
金钱
3403
荣誉
0
人气
18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09-4-10 19:04:0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cefcold 于 2009-4-10 18:39 发表
这个游戏的剧情蓝本,是汤姆克兰西的 《红色风暴》,很出名的小说也早有中译本了。

在小说里,苏联因为西伯利亚新建的全世界最大的炼油厂被穆斯林恐怖分子炸毁陷入巨大的能源危机,于是在好战派的主导下,发动了对西欧的突然 ...


纯属扯淡  我早就看过这本书  跟这个游戏一点关系没有。  就是一群好事之徒牵强附会的。
就像把冲突世界说成是红警3 一样  盗版商的手段。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07
精华
0
积分
974
金钱
3403
荣誉
0
人气
18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09-4-10 19:07:30 |只看该作者
没苏大战的蓝本有的是   红色风暴的思路完全跟冲突世界是两个思路。  制作组也从来没说过跟红色风暴有什么关系。  
红色风暴主战场在德国  而冲突世界在法国。 红色风暴有大量的海战 海战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  冲突世界跑到西海岸去了。

总之能把这两个书混为一谈的 可以去出盗版游戏了  “反恐精英--保卫奥巴马”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07
精华
0
积分
974
金钱
3403
荣誉
0
人气
180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09-4-10 20:06:1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cc1003 于 2009-4-10 18:40 发表
提醒一下各位版友,讨论游戏剧情请不要跑题到政治上,现在网络严打,否则此帖关闭,谢谢合作~


放心斑竹  我发起的帖子 还没有被锁的呢。 我很老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7-31 02:29 , Processed in 0.35554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