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838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代传奇——再评虎式 [复制链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00:04:23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最近把德国人写的两本书看了下,一本是motorbuch的技术书,《虎与他的变形车辆》,一本是《虎,一个传奇武器的历史》,也算再回顾下这个传奇的武器。

整理下思路,小小的再评点下,欢迎大家讨论

虎是工程技术的巅峰,最后的德国传统坦克

如果说早期的战争,3号和4号坦克承载的是坦克集中运用的思路,完成了德国装甲部队闪电战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的加入坦克对抗的烙印,那么虎的出现标志着德军装甲部队新的转型。

T34和KV系列坦克给了德国人巨大的震撼。虽然法国的时候德国人已经领教了法国35系列重型坦克的厉害,但毕竟法国人防线崩溃的太快,加上坦克使用思路的保守,德国人基本还能承受。而在广袤的俄国,从树林里高速冲出的T34常常让行进的德军部队猝不及防,T34常常是打光炮弹后扬长而去。而著名的路霸KV2相比很多朋友有所听说,打烂好几门反坦克炮还在自如开火,最后德国人是调来88炮才将这个钢铁怪兽解决,在书里,德国人称T34和KV是苏德战争初期最头痛的问题。

倾斜装甲的运用让T34非常耐打,即使这个坦克39-40型只有28吨,正面最大防护不过60mm。德国人吸取了T34的成果,最终发展出豹式系列。豹的早期试验型号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有几个prototype基本就是T34的翻版。

虎的发展其实还是延续着4号坦克的血统,可以说是4号坦克的放大版本和延续。在41年5月贝克霍夫给希特勒的一份报告说明中,就提出要发展吨位大于40t,火力一击必杀敌方装甲单位,防护超越现在型号的坦克,可见虎当初并没有受到所谓的“T34冲击”。而我猜想德国人研制虎的企图一个是可能受到法国重型坦克使用的影响,现役中型坦克有时候不足矣完成任务,另一个原因则是希特勒和陆军上层从打南斯拉夫的战争中看到了88炮的地面战威力,决定强化装甲部队的精英力量,走质量胜数量的路线(确实很有意思,战争初期,德国坦克数量上有优势,质量只能说一般,无论是和法国人比,还是毛子,连英国佬的陆地巡洋舰和马蒂尔达,在装甲厚度和炮火威力上都不输于德国坦克)


虎的机械图看下来确实让人头晕眼花,也只有德国人才能搞出这样的东西。虎不光是威力大,防护好,而且是一个相当精密的武器。发动机室设有三个管路:空气管,油管和散热管,以伺候金贵的梅巴赫HL230发动机(编号在250前的,用600到650马力,而250以后就是650-700马力的HL230 s,这也是豹和虎2坦克的核心部件)空气管外设有空气过滤器,散热管与两台扇以及水箱相连。这和简陋的T34的V2发动机室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传统的德国坦克,虎的特点很明显:
1 基本没有倾斜装甲,正面装甲厚度100, 基本是垂直的
2 前轮驱动,导轮在后,需要传动轴将动力从后部发动机传递到前部,所以车体整体高度比较高,不如苏系坦克低矮。缺点比较明显,就是需要复杂的变速设备和传动轴部分,加上车体抬高,也增加的车的重量,优点是车内环境宽敞,战斗部的布局更加合理。
3 炮塔硕大,有车长专用的指挥台

虎也是第一个大量投入实战采用交错轮的德式重型坦克(至于卡车这些,半履带的早就是交错轮了),这是德国人搞出的极品玩意,特点如下:
1 内外轮双层,均为扭杆悬挂
2 没有支撑轮,就是拖承拖履带的小轮,T34也是这没有支撑轮的
3 增加了履带宽度,加上交错论众多,使得坦克行驶平稳,履带对地面压力更均匀,越野能力得到强化,这对以坦克为家的德国装甲兵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长期作战。虎的机动性可能很多朋友以为很烂,其实不然,除了公路和越野速度一般以外,在转向,越野能力,操纵性上都大大优于其他重型坦克,这点对于一个62吨的家伙来非常不容易。缺点自然很明显,维修困难!一旦敌人打烂一个轮子,或者发生卡轮的现象,对虎就是一个灾难
4 增加了运输成本,虎式运输必须更换窄履带,否则无法上车(过宽)

虎的技术创新和设计思路也非常超前,这也是它当时出来,所向披靡的原因:
1 虎的设计根本思路如同战锤世界里帝国守卫军用的帝王毒刃,就是精英型的武器,目标就是:在一定距离上抵挡所有敌人PAK的进攻;88毫米炮一击必杀;通过外型和前两者因素,威慑敌人,为友军提供士气鼓励和极大的火力支援。就心理战来说,虎式可以说是二战里最成功的重型坦克

2 88毫米KWK L56型火炮的运用。42年虎投入战斗的时候,火炮威力是所有坦克里最强的,也确实达到了一击必杀的目标,尤其在1000到1500米距离上,T34被压制,盟军的坦克就更如黄油一般了。88炮的使用成功让虎的定位变得精准,因为无论是法国还是毛子的重型坦克,在早期,火炮口径都不算大。虎基本属于一步到位,这也造成了它后来改进余地几乎为0,面对Js2力不从心也无法改进的后果。

3 高速旋转的炮塔和强力的火控设备。虎的炮塔具有很高的旋转速度,里面的各种高质量的潜望镜(想想德国的莱卡和蔡司镜头吧)给了虎式指挥官最佳的测量和估算可能,往往使得虎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

4 80多枚的惊人载弹量和较高的射速。虎的成员可以在么有弹药补给的情况下,战斗半个多星期,这和它的载弹量是分不开的。同时,在和JS-2战术对抗的时候,可以用射速弥补射偏的失误。斯大林2由于是分装弹药,容量只有24发,而且射速只有可怜的2发每分钟。而虎在最快情况下,可以达到每分钟近12发的射速。

5 良好的车体以及人体工学设计增加了虎式单独作战以及持久作战的能力。魏特曼当时就对豹和虎的设计赞不绝口,说他190的个子进去也觉得很舒服,如果是毛子的坦克,他估计水平根本发挥不出来。



虎的成功,自然也少不了乘员的功劳。42年末,虎开始列装,最早装备虎的是SS 501和 502重坦克装甲营。而这两个营里的人,都是身经百战,作战素养很高的坦克兵。在短期的训练过后,原来开4号D型或者3号F型的小伙子们就熟悉了88巨炮的使用,而且非常喜欢这个新式的武器,因为它强大,好操纵。高超的操作技巧,以及灵活的战术意识,都使得虎式成员最终与车本身融为一体,发挥了武器的最大性能。辉煌的击毁战果也是虎系列创造的,或者说开创的,其中包括神人魏哥的那台212。



总结下:
在虎以及虎2和其他变形车上,德国总共投入了5亿帝国马克,这可以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同时它的生产也占有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战略资源和战略设备。而虎1总体产量只有1100,虎2算上亨舍尔和克虏伯的一起,也不过600来辆,至于猎虎等歼击车,包括象式,更是少的可怜。所以,即使战术上虎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无法给德国人带来装甲部队上的战略优势。在T34和谢尔曼系列惊人的产量面前,好虎很多时候架不住群狼。所以《虎与他的变形车辆》一书在前沿里就说,德国人自己也在反思,虎究竟是不是陆军需要的武器?相比苏联和盟军的坦克产量,部队到后来几乎得不到足够的坦克使用。当然这和希特勒对坦克设计的直接干预有关,但就总的策略来说,德国人自战争初期后就逐渐转为质量取胜的方针,而这点恰恰是失去了坦克的战略优势。即使一个虎能很牛的打烂盟军20多辆坦克,但就总体损失和交换比来说,德国和盟军以及苏军是1:1的,而德国人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损失。这也是T34能被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坦克的原因,不仅自身性能够强,而且在产量上有绝对优势。即使T34效能只有虎的50%,但5万多的产量足够让虎望尘莫及,何况高机动性和强化火炮的T34 85在效能上基本是和豹一个档次的,加上苏军坦克兵经验大大增加,而德国的坦克精英们纷纷阵亡~~~~~~~~库尔斯克一PK,德国人连最后的一点精华都被淹没了。


但对我们军迷来说,虎与它的传奇历史,永远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可以说,虎是一个杰出的武器艺术品,和MG42,FLAK 88一样,载入史册。

[ 本帖最后由 ak75 于 2009-4-13 07:55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9-4-13 01:25:17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的落寞 于 2009-4-13 01:00 发表
就个人观点来说,虎式的勇猛并非如现今很多故事所传说的那样。

首先,在西欧战场,很多盟军士兵经常错把豹式当做虎式。说白了,就是有很多击毁数要算在豹式头上,而不是虎式。

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虎式更大程度上带来的是恐惧 ...

我说的心理攻势,主要是针对盟军的,在虎刚出来的时候确实还是给毛子以惊讶,但后来Js2出来后基本恐惧就没那么严重了。虎没吹的那么厉害,但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对付

就使用效能来说,虎在东线表现还是不错的,这不能单靠几个传奇故事就能说明,~~~~~~~~书里近一半篇幅是东线,西线稍微多点。德国人自己写的东西,也算一个视角,我也就我看的东西来说


至于你说的铁拳打IS,那个时候东线德国人有几辆坦克还能动的?在攻入普鲁士之前,苏军坦克基本还是被常规反坦克炮,坦克击毁的多。单兵火箭筒开始全面打击坦克的时候,基本已经是攻入德国城市的时候了,我个人觉得兄弟观点值得商榷,单兵反坦克武器多在巷战的时候才有效,击毁的高潮是苏军攻入柏林的时候。在空旷的田野战斗,根本就无多少效果

就击毁来说,虎其实还是比豹更难对付,豹虽然正面防护很好,但侧面很薄弱。米军经常用57毫米炮推近击穿豹的侧装甲

而且豹出来,发动机部分设计有严重问题,直到F型和G型才有所改变,但他和豹一样,目的已经达到了:对抗敌人的T34,还有IS

[ 本帖最后由 ak75 于 2009-4-13 02:18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9-4-13 01:39:00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诸葛用兵 于 2009-4-13 01:30 发表
虎虽然性能优良,但是复杂的制作工序使得其产量一直无法满足战争需求,最终被苏联的T-34海淹没了……

是的,从传统的装甲战来看,坦克其实跟炮弹一样,属于易耗品。打不烂的坦克是不存在的,矛永远强于盾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9-4-13 03:06:01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sement 于 2009-4-13 02:34 发表
楼主整理的很认真啊,全部看完了,支持一下。
对于一部武器而言,T34不能与虎相提并论,但对于整个战争而言,T34还是比虎要实惠得多。虎是战术上的赢家,T34是战略上的赢家。
与德国人造的许多东西一样,虎不仅是一部武器,更是一件 ...

谢谢指正,书里原文是这样的:
Mit hydraulischem Antrireb konnte der Turm einer Motordrehzahl von 1500U/min in einer Minute um 360 Grad geschwenkt werden.
就是炮塔装懂有手动和液压动两种方式,液压能让炮塔一分钟转一圈~~~~~~~

一分钟一圈算慢么?我不知道其他坦克的数据,但就原来看的一些资料,感觉还是比较快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9-4-13 03:06:44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308980 于 2009-4-13 02:55 发表
虎不是第一种采用交错负重轮的德国坦克
至少之前二型坦克的一种变形车“山猫”就采用了交错负重轮

山猫没有大量投入实战吧?谢谢指正,我再修改下措辞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9-4-13 07:41:18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云儿 于 2009-4-13 05:03 发表
我一直怀疑虎式的外形设计有一些感性的成分在里面,比如德国人的艺术观,审美观起了很大作用。

  另外想问下楼主的书多少钱买的啊,我看有些外刊都要1000多块一本,哎暂时还在看些翻译成中文的山寨书

  关于倾斜装甲的作用 ...

motorbuch的都比较贵的说,差不多20多欧吧。新的豹和虎要32欧一本

关于虎的战史这本书,很厚很重,有400多页,我还没完全看玩 15欧,很划算的,不过都是德文~~~~

4号的问题是他不能和T34对抗,尤其是F型以前都是短管75 mm炮,对付有76mm 的T34根本就没办法。当然最终进化版H型是很不错的,但那个已经是43年末的事情,那个时候基本上T34已经开始换装85炮,进一步强化装甲。就早期的反坦克效能来说,3号E和F型的50mm长管更为有效

而且由于战争初期的T34刺激太大,加上本身数量不占优势,所以如你所说,即使4号生产多点,也完全无法对抗T34,还不如搞点精英坦克,到后来也确实是,T34和M4一样,是围着虎,豹打的

虎的外型确实是有德国人的审美情绪,但更重要我想是适应德国装甲兵的使用习惯 想想早期的1号坦克拿来训练,德国人说它是沙丁鱼罐头~~~~~德国人不会因为为了装甲防护而牺牲成员的舒适性,这点和美国人设计是一样的,谢尔曼这样的坦克简直就是高耸的活靶子,而M3这些3米多的坦克在阿拉曼拉风是拉风,就是2000米就能被发现然后成为88炮的盘中餐~~~~~~~

毛子设计是一向忽视坦克成员的需求,他们认为成员不会呆很长时间,低矮外型增加坦克的存活率;英国佬的坦克也低矮,毕竟是给步兵辅助用的,炮塔有机枪和炮就可以了。可以说,设计理念也导致了坦克外型的重大差别。


至于倾斜装甲,对T34是非常合适的,而对于德国坦克,就不是非常好,毕竟外型的庞大,又无疑加大的受弹面 德国人吸收倾斜的同时,还是在自己坦克外型上留下深深的传统烙印~~~~~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9-4-13 16:46:03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9-4-13 11:44 发表
楼主有2点没提到:

1. 虎1的战术机动性其实相当的好,而且长宽比合理

2. 虎1的防护,在它问世的年代是最强的,没有之一,而且防护非常全面,在引导突破面对多角度反坦克火力网的时候,留给敌人的射击窗口非常的小

这些特点都取 ...

我没提到么?就交错轮设计而言,我已经说到他除了行驶速度,其他机动性能都很强

确实,比起豹正面牛逼,侧面很烂它的确更难摧毁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9-4-13 18:37:16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元首的砍刀 于 2009-4-13 17:56 发表
而且二战后期德国人由于缺乏某些重要的金属元素使得坦克装甲质量下降。据传虎王的装甲缺钼使得装甲变成“豆腐渣工程”。德国人的坦克普遍偏重,我最信邪的一点就是防御强过虎式的IS2居然只有45吨,这是黑豹坦克的重量,而 ...

我不是在文里说了么,德国人坦克设计的思路上导致了坦克重量和防护的差距:
1 前轮驱动的设计导致车体整个抬高,也就造成了车体以及底盘重量的增加。这点你可以拿M4和T34比,一样的,两者重量基本相当,但T34防护远远好于 M4。这也是战后主战坦克都采用后轮驱动的原因。而且由于后期踩用交错轮,更是重量剧增,都是全钢的轮子还那么多~~~~~~
2 德国人的坦克设计的复杂化。德国人在坦克设计的时候过于强调指标的充分完善,一两个指标达不到都要通过复杂设计来达到。这就造成了炮塔等重量的增加
3 发动机。德国人是汽油发动机,而毛子是柴油。前者无论是散热,供油都远比后者复杂。这样就增加了发动机室的重量。你可以搜搜德国坦克的发动机室图片,不要说虎,就是4号结构也比T34复杂

所以德国坦克的重量不单是装甲,很多是其他部位造成的


就装甲性能而言,毛子不如德国人,毛子的加工更加粗糙,这不是添加金属就能解决的。很多时候加工有气泡

JS3也就是CC系列猛犸坦克的原型,简直是妖孽的存在~~~~~~~盟军当时没有一个坦克能打烂他

[ 本帖最后由 ak75 于 2009-4-13 18:38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09-4-13 18:42:24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云儿 于 2009-4-13 18:03 发表



15欧元还可以啊。。。。淘宝上有几个我经常买书的地方,看他们卖不少外刊还没买过,主要是基本看不懂。。。但是一些重要数据应该还是能看出来的。。那些也正是我想要的

你那本书我让那些卖家帮我找找,看能不能弄到。 ...

俾斯麦我也有,是一本介绍德国大型战舰的,几个有名的袖珍战列舰,重巡,战列舰都有,比如欧根亲王,德意志。里面有详细的甲板线图,侧剖图,布置图~~~~~

呵呵,慢慢来嘛,我是从初一开始看这些东西的,很多数据都是那个时候记住的 起家就是从坦克开始,然后是舰艇

对飞机兴趣不大

兄弟有兴趣可以加我QQ,以后可以帮你带书回来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09-4-13 18:49:31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贪吃猫 于 2009-4-13 18:33 发表
看美外的老兵回忆录,说步兵连碰上一辆虎,就必须撤出战斗。坦克连碰上两辆或以两辆上的虎,必须撤出战斗。美国第四还是第三装甲师,从开始登陆诺曼底到最后的战争结束,全师装备更换率达到了创记录的750%,全师从加入的战争的第 ...

是的,T34也一样,开始德国人头痛的要死,后来德国人更怕的还是喀秋莎了

美军M4设计出来就是大量生产,最高时候底特律一个月能出产近2000辆 M4是多功能的坦克,看他的衍生型号就知道了,从喷火,架桥,扫雷无所不有。这和德国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

魏特曼说过,东线怕的是IS2,西线则是美国飞机 就装甲兵的素养来说,毛子远远高于盟军,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和德国人硬碰硬的拿坦克对抗,而盟军更多是立体式的攻击,没有飞机掩护,坦克团很难单独作战。

最后达到柏林的近卫军坦克团,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德国对手。无论是T34还是IS2的改进,都是以吃了无数炮弹为经验换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09-4-13 19:02:14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的落寞 于 2009-4-13 18:53 发表
德国的战车重量高并非全部是因为需要防护。

也有火炮原因。因为火炮的后坐力过大,需要车身更加稳固才能承受火炮。(记得说豹的后坐力达到18G,接近现代坦克标准)

另外回挺靠上的楼主回我的帖子

苏联人对虎式豹式并不感 ...

多谢你的指正,我能修改下自己的文章,其实很多都是原来看的资料凭记忆,有个大体思路的

确实,有A19 的IS2到战争末期都不用关心自己对手装备了什么坦克。苏德战场是真正有同级水平的对抗,而在西线,盟军过于夸大了德军装甲师的威力。而对付他们的根本不是精锐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09-4-13 22:54:47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元首的砍刀 于 2009-4-13 20:16 发表


有道理。不过请注意装备虎王KwK43/L71主炮的犀牛反坦克歼击车总重才24吨,射击稳定性也没有问题。所以说把坦克做到将近70吨与射击稳定需要关系貌似不大 ...

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还是区别很大的,犀牛本身防护就很烂,只能挡挡子弹。

而且自行反坦克炮是固定架,而坦克是要靠炮塔来吸收后坐力,炮越大,这个炮塔必须越厚实。所以还是也有很打关系的,虎的炮塔就有10多吨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09-4-13 23:01:45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ylfyt 于 2009-4-13 20:30 发表
杀伤大量卡车和输送车之类的就足够了,这些损失足以大幅降低装甲师的攻击力以及行动力,毕竟空有坦克,缺乏伴随的掷弹兵(没有机动车辆的掷弹兵没法配合装甲力量行动,速度差距太大),缺乏必须的后勤车辆(维修,燃料,弹药一个也不能少 ...

完全正解 在西方战争艺术里,对德军攻打法国的战例有过这样的分析:
作者认为,虽然闪电战主力是坦克,但真正创造闪电战成果的,是反坦克炮,防空炮,卡车,坦克的配合,尤其是卡车,给了装甲师良好的补给。

缺乏卡车或者其他车辆的支援,坦克行动能力和攻击范围将大大缩小。

东线到是有雅克9这样的开罐机,直接打德军的坦克顶,西线更多是袭扰运输车队和补给车队,就成果来说,对公路的打击远比铁路有效。

西线到后来,德国很多坦克是没油直接被放弃的,而阿登战役的时候,装甲师的油料基数不过2,而对于山林行军,所需要的油料是平时公路需要的5倍

这一点到现在也同样,君不见米国打地面战,给M1供油的车辆浩浩荡荡~~~~~~~

说白了,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管你武器再牛

[ 本帖最后由 ak75 于 2009-4-13 23:08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88
精华
0
积分
894
金钱
20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09-4-13 23:07:01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ellos 于 2009-4-13 20:05 发表
SS1,SS2,SS9,SS10,SS12装甲师,SS17装甲掷弹兵师
WH2,9,21,116,Panzer Lehr装甲师
SS101,SS102,WH503,WH506重装甲营

这些不是精锐,那德军44年6月以后真没什么精锐可言.
他们也不会在诺曼底战役伤亡20多万,被俘20多万 ...



光看番号?很多部队根本不满员,几个重装甲营坦克不足不说,弹药油料开始也跟不上。装甲教导团的装备也是参差不齐,从突击炮到虎都有,虽然建制看起来很不错,实际战斗力也不过一般。至于步兵师,西线开始应付盟军的10个师里有的师连5000人都不到,这也是西线遍地娃娃兵的原因。43年的库尔斯克,已经拼光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老底。缺乏战斗经验的人大批在东线阵亡

当时加上虚报数目,以及拼命扩编的原因,在给希特勒看的报告上居然有接近1000万的可用兵力~~~~~~44年秋阿登战役能够发动,不是本身德军还有多少实力,而是成功的铁路战略调动。

至于滩头攻击,损失很大那是肯定的

[ 本帖最后由 ak75 于 2009-4-13 23:11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10-15 11:55 , Processed in 0.6968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