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金书红颜录 以德報德 = 市恩
查看: 518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剧情] 以德報德 = 市恩 [复制链接]

帖子
4392
精华
8
积分
4069
金钱
14121
荣誉
24
人气
327
评议
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22:40:32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相思 发表于 2013-5-27 22:30
所謂無利不起早~
基本上,施恩的同時下意識就有希冀、盼望獲得報答!
請不要天真的認為人不會如此現實~

三体轮空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392
精华
8
积分
4069
金钱
14121
荣誉
24
人气
327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3-5-27 22:59:05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相思 发表于 2013-5-27 22:45
煩請解釋~在下不明~

菩萨布施,无布施者,无受布施者,无布施物,谓三体轮空。菩萨,全名菩提萨埵,汉译觉有情。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392
精华
8
积分
4069
金钱
14121
荣誉
24
人气
327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13-5-29 18:32:46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相思 发表于 2013-5-28 21:24
參照俠客行 石破天,主角自小受教導不得求人,別人願意給就給...
如此,如人人比照施為,則無布施之因、 ...

楼主以凡情揣测圣智不理解是很正常的,譬如佛祖割肉喂鹰。
此处菩萨首先说明,此菩萨乃得无生忍之菩萨,非初发心之菩萨。
菩萨即得无生忍,与诸法通达无碍,知众生佛性无异。故能行此。头目精髓尚且能射,又有何施舍不起?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不厌生死,不爱涅盘;不敬持戒,不憎毁戒;不重久习 ,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 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 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 阿僧只,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 ,不即不离,无缚解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盘犹 如昨梦。』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392
精华
8
积分
4069
金钱
14121
荣誉
24
人气
327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13-5-29 23:36:45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相思 发表于 2013-5-29 20:58
講白點其實我看不懂...
看得懂的部份疑問如下:
1.凡聖乃階級,如果人人皆有佛性,豈凡情不能揣聖智乎?

汝是哪尊如来,汝虽有佛性与佛祖无所不同,你见到否?
夫其见性者在宗门为大彻大悟,尚需证到,才能谓佛之知见。
你连见都没见,一念心性全被妄念覆盖,实为一凡夫之知见,以凡夫知见推测佛之知见,挂一漏万,实属正常。
譬如宝镜,自能照耀天地,然凡夫尘垢重重,佛无尘垢故,宝镜虽同,受用不同,智有大小,故,佛,觉也。众生,迷也。本性虽同,迷误不同,其知见天差地别,如来一代所说经教,莫不让人返本归真。转凡夫之知见为佛之知见。故其说有权实,概因不同机所说法门不同也。
法门无顿渐,根性有利钝,后人看经不明所以然,执文字之意,以一己妄心揣测圣智,故不得其意,无有是处。
其为根性利之人说法,根性利之人闻言即悟,即生即可证果,了却生死。根性稍差之人,以教修行,仲有开悟之时。至于四谛,十二因缘,非凡夫所能了解,也非对凡夫所说。其对障深业重之人说一三皈五戒,十善法门,令其种下善根,以得将来所度之因。至于六道众生,莫不如是。
佛言‘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庄严论载:佛世,一老人至给孤独园求出家,佛不在,由舍利弗等上首弟子作主。佛曾交待,满七十岁者,不可度其出家,除非善根深厚,能证果。老人已八十多岁了,舍利弗用神通观察,彼八万劫来,未种丝毫善根,条件不合,劝返家,老者不肯,转求他人,五百阿罗汉皆摇头,伤心痛哭,适佛回来,满彼愿,七日后即证果。弟子们疑惑,舍利弗请问,佛答:汝等只知八万劫事,老人曾于八万劫外(即无量劫前),某一生为樵夫,上山砍柴遇猛虎,无路可逃,爬上一棵小树,虎撼树不止,危急之际,忆曾遇僧,告知念佛功德,大喊‘南无佛!’故免虎难。从此,经八万劫,未曾再种,仅凭一句南无佛,今生缘熟,出家证果,可见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世尊之恩可谓极也,其无论六道众生,莫不普度,因众生根机不同,故有法门众多,循循善诱,从无厌倦,又恐末法众生障深业重,不能仗自力了生死,特开净土一法,使众生仗佛力了断生死。惜哉众生不知报恩,漠视者有之,以为仇雠者有之,故尘沙劫又尘沙劫,不得出期,岂不哀哉?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392
精华
8
积分
4069
金钱
14121
荣誉
24
人气
327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3-5-30 13:32:12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相思 发表于 2013-5-30 00:53
情緒為心生,有所感悟,隨境遇之起伏,沿思想之跌宕~
固然,如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然生而為人,何故 ...

一念心性全被妄念所缚,见境起缘,别说轮回以后做不得主。
怕就今生为人也做不得主,何以故?
不见不变心性,以攀缘心,妄心为真,以四大合合之身体为真故。
喜怒哀乐,莫不从此起,纵你想视佛为无物,且不能得,纵你想弘扬佛法也不能得。
概一念心性全被覆盖,无常到来,身体烟消云散,不知偷生何道去了,早已忘记今生之事,无非又是一段见境起缘,那时又不知道心中以何念为主,想干什么了。
如此,尘沙劫又尘沙劫,实际是枉做冤死鬼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392
精华
8
积分
4069
金钱
14121
荣誉
24
人气
327
评议
0
6#
发表于 2013-5-30 21:15:53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相思 发表于 2013-5-30 17:06
咱談佛理該當說不過您~
但凡情就...未必!
何為妄念?心有罣礙,則萬般世物皆為虛妄!

七佛出世,尚有未脱蚁身者,有何所奇怪哉。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业力不空。
若明白此道理,自然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纵你以凡情为名,穷思梦想又何尝不是在佛法的一个小圈子内打转。
莫自欺。
PS:明日出远门,有可能一星期才回来,如果有疑问不能回复莫怪。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392
精华
8
积分
4069
金钱
14121
荣誉
24
人气
327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3-5-30 21:48:00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相思 发表于 2013-5-30 21:30
祝您 悠遊稱意,不虛此行~

;另外俺言辞 可能佛法术语比较多,遂导致以为俺劝人信佛。
其实不然,自古出家非大丈夫莫能为,非帝王将相可以比也。(俺说的是真出家,不是指俗人所说的离开家庭,剃头就是出家)
读诵大乘,解第一义,非帝王将相所能为,非世间一切有为法所能言语,此真大丈夫。
其次,可修十善。十善感天之福报,
再其次,可持五戒。常持五戒能不失人身。
至于余外的,非俺知道,众生与佛,无非三业差别,身口意三业是。
身常行杀生,邪淫,偷盗,口常恶口,绮语,两舌,俺不知其能感应与何道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4392
精华
8
积分
4069
金钱
14121
荣誉
24
人气
327
评议
0
8#
发表于 2013-5-30 22:25:34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相思 发表于 2013-5-30 21:56
人的一生,什麼都有可能!
持戒忍讓,未必就能修得正果;
然諸惡莫做,卻能引領一個人用更多的時間、心力 ...

不说了,佛是什么意思你原来不明白。再多说俺已经属于轻贱佛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16 22:39 , Processed in 0.29403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