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57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其实武田诸将(信繁马场高阪砍死给)根本没有削弱 [复制链接]

帖子
99
精华
0
积分
50
金钱
62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0:04:45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抹搭抹搭 于 2009-9-22 09:49 发表
同性恋是日本大名的普遍现像,高阪还是小姓出身,小姓基本上就是大名的同性恋对像,没什么不可信的。有些大名不是同性恋也跟家臣来这么几次为了笼络家臣,前田利家早年就跟信长有这么一腿,晚年回忆的时候无比自豪~~~ ...

看了些文献,其实关于这个同性问题还是比较有争议的。我是主子也会从家臣的男孩子中挑些眉清目秀的当侍奉+保镖。不过侍寝的话。。。,我觉得有种说法比较可信,同性肯定有,不过大多数的侍寝,只是主子睡觉时,同房或着门口守护而已。在那个下克上的年代,这已经代表最高的信任了,所以家臣们都以自己或儿子的侍寝为荣。说什么因为战争,带女人不方便什么的觉得很牵强。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9
精华
0
积分
50
金钱
62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9-9-22 10:31:59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nli_1985 于 2009-9-22 10:16 发表

求证了。。希望能看到任何的证据。。
人云亦云罢了。。多半还是日本那些无聊的所谓宅男宅女的意淫罢了。。
利家的自豪回忆??再次求证。。
本身人类这种东西,就很容易相信所谓的野史,就像很多人喜欢八卦新闻一样,对一些没 ...

你的看法和我一样。其实关于古代的同性问题其实一直都有争议,不光光是日本。有些人就是把一些特定人物和特定的事看成普遍现象,搞的好像古代人都是同性恋了。不过根据历史文献,过去人类的双性恋行为还是相对比现在普遍。以下是转来的。
在日本战国时代(1467-1573),武士和其仆从生死与共,同性恋盛行,这种关系被称为“众道”,武士的情人被称为“小姓”。例如,浦上宗景(备前国天神山城主)和宇喜田直家(1529-1581),大内义隆(1507-1551,周防、长门、石见、安艺、丰前、筑前6国守护)和陶晴贤(1521-1555),武田信玄(1521-1573,甲斐国守护)和高坂昌信(1527-1578),上杉谦信(1530-1578,越后国守护)、上杉景胜(1555-1623,上杉谦信的养子)和直江兼续(1560-1619),织田信长(1534-1582,征服日本东部半壁江山的军事家)和前田利家(1538-1599)、森兰丸(1565-1582,战国三大美少年之一),丰臣秀吉(1536-1598,结束战国纷争的统一者)和石田三成(1560-1600),徳川家康(1542-1616,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和井伊直政(1561-1602),蒲生氏乡(1556-1595,会津若松城主)和名古屋山三郎(1572-1603,战国三大美少年之一),羽柴秀次(1568-1595,亦称丰臣秀次,丰臣秀吉的养子)和不破万作(1577-1595,战国三大美少年之一),伊达政宗(1568-1636,奥州守护)和只野作十郎,等等。

浦上宗景的小姓宇喜田直家,是有名的美少年暗杀者,他曾在与敌对的武将同床共寝时将其刺杀。

大内义隆的小姓陶晴贤,18岁时被任命为周防国代理守护,19岁时受大内义隆之命去安艺国援助毛利氏,在郡山城击退尼子诠久的军队。

高坂昌信出身平民,本名春日虎纲,幼名源助,16岁时因为美貌而成为武田信玄的小姓。在武田信玄25岁时,高坂昌信听说少年弥七郎为武田信玄侍寝,感到非常生气。武田信玄便写了一封书信给高坂昌信,解释和弥七郎关系清白:“我最近之所以常常去看弥七郎,不过是因为他最近生病了。我过去从来没有让弥七郎侍寝,今后也绝对不会有,请你相信我,我对源助的心意绝对不会有所改变。我日夜徘徊,寝食难安,就是为了我的心意无法传递给你而感到困惑不已。如果我骗你的话,我愿意接受甲斐的一、二、三大明神,富士、白山、八幡大菩萨,还有诹访上下大明神的惩罚。本来这种誓言应该要写在正式的起请纸上头,但是因为甲斐这边的神社人员管理得太严格,我拿不到,只好先用一般的纸写信给你,晚一点再用正式的起请纸写。”高坂昌信后来成为武田家重臣。这封书信的原件现藏东京大学。

上杉谦信从来不让女人接近自己。直江兼续少年时是上杉谦信的养子上杉景胜的近侍,受到上杉谦信的鼓励,努力研究学问,成为文武兼备之才,人称“天下第一陪臣”。直江兼续的“爱”字头盔,给人以深刻印象。有诗以证他们的感情,《逢恋》:风花雪月不关情,邂逅相逢慰此生。私语今宵别无事,共修河誓又山盟。

据《亚相公御夜话》记载,前田利家14岁之时,成为织田信长的贴身侍童,由于年纪相仿,长相英武,很受信长的宠爱。后来前田利家屡立战功,成为织田信长手下的大将。织田信长打下了日本东部半壁江山,前田利家成为加贺国守护。

森兰丸是名将森可成的二子,自幼被织田信长聘为小姓。森兰丸的美貌天下闻名,而且文武双全,织田信长曾说森兰丸是可以代替天下的宝物。森兰丸17岁时,在本能寺和织田信长一起殉难。

丰臣秀吉出身贫寒,14岁从军于织田信长门下。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当差的丰臣秀吉将织田信长的草鞋放入怀中温热,织田信长目睹后深为感动,大为嘉勉。丰臣秀吉最终完成了日本统一大业。

石田三成从小被丰臣秀吉收为小姓,25岁出任要职。在关原之战中被俘遇害,年仅40岁。

据《太閤记》(1643)第17卷记载,文禄四年(1595)七月,羽柴秀次在高野山切腹自杀之前,他宠爱的美少年不破万作首先自杀殉死,时年18岁。

井伊直政是徳川家康手下有名的俊美的猛将,在关原之战中受伤,徳川家康亲自为他送药,因伤重不治去世,徳川家康号淘痛哭。

名古屋山三郎是织田信长的侄子敦顺的儿子。1590年,18岁的名古屋山三郎跟随蒲生氏乡攻取陆奥名生城,由于善用枪,作战勇猛,成为知名的美男勇士。当时流行着小调:“枪师枪师虽然多,名古屋山三是第一枪。”1595年,蒲生氏乡去世后,名古屋山三郎剃发出家,后还俗,改名九右卫门。他妹妹是美浓国兼山城城主森忠政的妻子。1600年,他从仕于森忠政。1603年,名古屋山三郎与同事井户宇右卫门争斗,双方受刀伤身亡。

据记载,有人曾向伊达政宗告密,说只野作十郎和其他美少年结契,伊达政宗很生气,在酒席上大骂只野作十郎的背叛行为。只野作十郎割腕写血书证明自己的清白。伊达政宗因此写信给只野作十郎,说自己因喝酒而说了昏话,看了只野作十郎的血书后,为自己的猜疑心而感到耻辱。

会津守护芦名盛隆(1550-1584)和常陆守护佐竹义重(1547-1612),在交战的一瞬间四目相视,却被对方所吸引,两家遂休战和睦。1584年,芦名盛隆被其宠爱的大庭三左卫门暗杀,佐竹义重得知后大为叹息,并将自己的二儿子白川义广(1576-1631,改名为芦名盛重)送给芦名家作为养子。1587年,芦名盛重跟芦名盛隆的女儿结婚,成为芦名家第20代继承人。1589年,在与伊达政宗的战争中,芦名盛重败走常陆。1590年,会津被丰臣秀吉赐予蒲生氏乡。

《宁固斋谈丛》中有如下的故事:

16岁的出云国松江城城主的堀尾忠晴(1599-1633),他的画像被称为天下无双之美少年。同样是美少年的22岁的加贺国金泽城城主前田利常(1593-1656),很想见一见堀尾忠晴,于是托幕府旗本竹中左京(18岁)转达情意。九月十日之夜竹中左京设宴。酒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竹中左京和两位陪臣便退席了,想让前田利常和堀尾忠晴在月夜的氛围中畅谈风月。两人相对无言,月明风清,前田利常说:“今天的月夜很美啊。”堀尾忠晴却说:“看來贵兄特别喜欢月夜,那就让你自己一个人观赏月夜吧。”说完就走,竹中左京劝说也不管用。日后,堀尾忠晴表示将择日拜访前田利常,前田利常听后大喜。第二年的一个春日,上午十点左右,使者捎來堀尾忠晴得了急病的信息,告知无法践约。前田利常整天躺在床上长吁短叹,不思茶饭。傍晚时分,堀尾忠晴的使者又来了。等不急侍人去开门接客,前田利常径直来到门前,大声呼唤:“使者在哪儿?”眼前的景象使前田利常惊呆在那里,夕阳映照出堀尾忠晴美丽的面庞,美少年回答道:“忠晴在此等候。”前田利常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当晚,两位情人度过了美妙的一夜。

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了江户幕府(1603-1867)。幕府的机构中,专门设有“小姓组番头”,负责江户城治安和幕府将军的随行护卫。最有名的众道将军是三代将军德川家光(1604-1651,德川家康之孙)和五代将军德川纲吉(1646-1709,德川家光之子)。德川家光直到22岁都对女人不屑一顾,身边的家童却达百人以上。1604年,松平信纲(1596-1662)成为德川家光的小姓,由于俊敏,被称为“智慧伊豆”,后来任幕府要职。1610年,阿部忠秋(1602-1675)成为德川家光的小姓。德川家光任幕府将军后,阿部忠秋成为“小姓组番头”,1635年,阿部忠秋任下野国壬生城城主。而德川纲吉的家童据说多达130人。

1629年女歌舞伎因兼营卖色被江户幕府禁止,因此出现了男性少年歌舞伎,称为“若众歌舞伎”。若众的年龄为12至20岁。1652年,若众歌舞伎也被禁止。从此出现了由成年男子演出的“野郎歌舞伎”。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13 16:46 , Processed in 0.34894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