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2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帝国菜鸟心得 [复制链接]

帖子
110
精华
0
积分
65
金钱
205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12:38:29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星期天憋在寝室打了一整天,选英国,因为在battle模式里看英法的兵种最炫。准备下一把用法国。
    对于英国的感觉,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不要参与欧洲的噼里啪啦乱打;二是政体。
    历史上英国的大政方针就是:维持欧陆均势。所以十八世纪到普法战争,都是联合各国围堵法国;后来德国强大了,又联法抗德。但是在游戏里就没有这么复杂。电脑AI做得比较均衡,不会像人类玩家这样一路扩张高歌猛进,所以没有必要去蹚欧洲大陆的浑水,一旦打起来就很麻烦,电脑特能骚扰,一队小兵就敢在你的地盘里一路拆建筑,防不胜防。所以我的策略是:专攻殖民。
    身为菜鸟,对菜鸟们的可行建议是:早期不用在本土出军队,养不起;在加拿大那个小城,迅速憋出line infantry,南边的休伦联盟一定会找你打,不要紧,火枪列了阵不怕他弓箭手,防御一两波敌人猛攻(有点痛苦,因为他是举全国之力),扛过以后整起大军反攻,休伦在这里就两个城(还有一个离得很远,不会来掺和),一鼓作气灭之。然后去搞魁北克,法国在殖民地防御很烂,因为他要在欧洲防御本土都自顾不暇(这点可以看出英国的优势),基本只有民兵(不是militia,是armed civilian,真正的民),一触即溃的那种。一旦魁北克打下来,就好办了,一方面是个大城(之前的几个地方全是村子,连堡垒都不能盖),收入多,另一方面可以批量产兵。只要在北美大陆屯出一满队正规军(本人从不用militia出去打仗),您就无人可挡了;不过还要有点战术,因为南方的切罗基不是很好打,兵比较多,我在他首府打了一仗以一敌二的,损失不少。建议不要靠到他的城边,在外围引诱他来野战,可以各个击破。完成十三州的任务,短期内财政就咸鱼翻身了。至于之后去印度发展,也是必然的,因为任务要求印度斯坦地区。我的策略是先打锡兰,获得一个立足点(而且是大城,又经过荷兰的建设,这里早已是新教地盘,上去顺利接收),再攻孟加拉,注意多带点人去印度登陆,在孟加拉你会感受到莫卧尔军队的庞大(当然,多而不强),从属性上看都是不差的火枪,可是真打的时候你就发现比咱的专业火枪差远了。孟加拉和印度斯坦都有大城,财政状况比较好。
    一个小的感受是(不知有没有道理,请牛人指点):在北美土人地盘和印度,大军推过去很简单,但最好每攻下一个城大军在里面蹲几个回合,等到城市状况里没有红旗了,或者大军出城后空城依然绿脸再走。如果整编完就出征,留下一个黄脸的城,一两队守军,很可能几个回合以后就变红脸,出叛军。之前我用瑞典和普鲁士就是这样,搞得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黄脸,还经常暴乱;这次用英国,全国都是绿脸,税征得很高都没事。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很有说头。之前用别的国家,直接指派内阁各大臣,貌似效率比较高;再看英国,选出来的内阁,完全没办法手动任命,最多只能罢免,免了再招新内阁,还不是我说了算。但不知是不是游戏里设定的,前后好几届内阁,首相水平都很低(两颗星),下面各部门大臣可就牛逼了,财政大臣和两个殖民地事务大臣的星星都堆得老高的,看来选出来的就是牛,有真本事。殖民地大臣能力强非常有好处,现在我治下的北美,民忠比本土还要高,财源滚滚的。

    大体统一北美之后,就把魔爪伸向了印度。在本土拉起一支队伍,坐上我纵横四海的满编舰队,开到印度了。先把锡兰做下来。荷兰本土已被我攻占。前面我说不要参与欧洲战争,其实有一个原则,就是搞那些孤立的国家,荷兰就是一个,开局荷兰与英国同盟,但慢慢的它必然会打劫英国的航线,所以同盟破裂迟早的事。这时候在本土建一支力量一般的军队登陆,立马能灭荷兰,而且不会与其他国家开战。最早用英国的时候我第一想的就是把法国做掉(很多人大概都这么想),其实不好,把法国搞了,就在欧洲大陆有一大块地方要守,很累,而且是一只大军所搞不定的,因为法国地方大,周围国家都会来骚扰。但荷兰地方很小,容易守,而且它本来就跟周边国家关系很差,所以灭他不得罪人。直布罗陀也是一样,打下来以后,可以试着与西班牙立刻停火,一般来讲会同意的。地方小,孤悬海外才好守啊。
    回到印度。锡兰这时候是个叛军城(荷兰灭了),容易搞,搞下来有个惊喜的发现,是新的一系列兵种:东印度公司军队。这个公司可是不得了,当年印度全国起义之前,印度其实不是英国国家的地盘,而是东印度公司的地盘。这大概是历史上最牛的公司了,他有组建军队的权利,游戏里他的军队相当齐全:东印度公司正规军,都是欧洲人,与欧洲正规军的区别就是带着圆帽而不是三角帽,有骑兵有步兵;公司土著军,印度人(从肤色看出来)的军团,欧式训练,也是火枪与骑兵都有,而且有一种长矛骑兵,冲锋力惊人。战斗力基本上是本土陆军 略高于 东印度正规军 略高于 土著军。其实都是一个级别的兵种,就拿火枪来说,其实都是line infantry,主要是士气上和近战上有点差别。
    在孟加拉登陆,只要带的兵够多(我带了一满队),打起来不难。一对一印度军完全不是英军的对手,虽然他装备不差。这里纠正可能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觉得英法在印度的殖民战争与在北美差不多。其实不然。在18世纪欧洲对比东方的技术先进性还没有那么明显,一个英国军官写信曾说,印度人有的是火器,他们的仓库里堆满了滑膛枪和火炮;可是他们不会用,因为印度兵没训练。火枪兵拿着枪乱开,根本没有杀伤力。(见《剑桥插图战争史》)另外一个例子,克里夫率领的东印度公司军队以几十人的伤亡击败了印度王公西拉吉的上万大军,就提到印度军遭遇英军(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欧式训练的印度兵)第一个晚上,土王的军队为了给自己壮胆,整夜都在胡乱的开枪开炮,混乱不堪。(见《西洋世界军事史》)
    所以我遇上莫卧尔军队清一色的火枪,毫不惊慌,开打。孟加拉一战还倒不难,毕竟数量上没多大差别,质量就体现出来了;可是深入印度斯坦以后,就有点麻烦了,进去才发现,印度人有将近两满队的兵(我只有一满队),城里一队,城外一队。于是他就出城来跟我干。一看力量对比条,我只有他一半大,硬着头皮进战斗画面,说实话心里没底,只是知道自动打必败无疑才手动的。进场布阵,老队形了,火炮在前(还不能挪),开葡萄弹;十二队line infantry分三组,每队拉三线,十二队一字排开,就是跟他玩长的,还有两队站后面,上刺刀,随时接应近战;将领居中鼓舞士气,龙骑放侧翼,开近战,否则敌军冲到了伤自己人。龙骑的主要任务是绕,等敌人步兵与炮兵脱节就绕过去搞死炮兵。
    即是他来打,自然我等他来;可是开始战斗以后我顿时懵了:正面的敌军人数较少,六七队火枪而已(还是那种有点像清朝军队装束的,大概就是莫卧尔的特色了,毕竟人家也是从蒙古人过来的),左翼方向才是主力(援军),炮就有四队,其他就是火枪和盾牌(近战貌似很强),骑兵也不少。楞了一小会,决定了战术:先打你正面。正面敌军很快冲到我面前,葡萄弹一发,倒一片,步兵排枪一阵,基本上全白旗了,骑兵就上去砍,步兵赶紧换方向。只可惜了炮不能挪。毕竟援军慢慢出来是比较慢的,给我重新布阵的时间了。从容把所有步兵转向左翼,再等他来。到此,我几乎零伤亡。
    下面才是玩真格的。印度军的援军貌似也是满队,步兵不比我少,我唯一(认识到的)优势就是是他冲我。至少,我比敌人多一轮齐射的机会。就在这个时刻决定成败!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随时注意微调你的阵线。一定要以最正面来面对敌人;如果敌我数量相当,更应如此,刚开战的时候不要想绕侧翼,杀伤力不大,拖下去对自己未必是好事。另外公认的阵线不要轻易变动,我认为要看时机。特别是对于火枪对射的情况,还是应该及时调整,一旦正面火力充分发挥,那威力是惊人的,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也。不用太担心转向时遭受的损失,比起获得的杀伤力,值得。不过要注意原则:不要大距离调整,最好用右下角的前进键和转向键。微调,切记!
    左翼最先接敌。这时候就靠排枪了。三线的连续射击:一线射击,蹲下装弹;二线射击,蹲下装弹;三线射击。这种连续火力要比各自为战的射击强得多,不在于杀伤力,而在于震慑力。历史上英法在北美的争霸战中就有战例,说英军的团长对士兵下了死命令,敌人不到四十码,严禁私自开枪。于是当法军(特点就是各自为战,殖民地法军)成散兵状进入英军的射击范围内时,憋得狠了的英军滑膛枪手整起地开火,说排枪“整起得如同开炮的巨响”,然后法军就四散溃逃了。(《西洋世界军事史》)
    某一翼上打得狠有一个很好的好处,就是迅速解决以后马上调转过来支援中军。由于敌人冲锋方向的失误,我的左翼迅速取胜,留下敌军溃逃交给近战骑兵去办,追着砍去;左翼人马立刻右转,正对鏖战中的中路敌军的侧翼。这下就夹击了。所以说一点突破之后就是滚雪球效应了,全线突破。
    龙骑的任务就是做掉敌军炮兵。对方的步兵一个劲地向我的阵线走,炮兵速度慢,自然与他的步兵慢慢的脱节了,这时候就是龙骑上去突击的时机。而且龙骑的齐射打炮也很快。如果是近战骑兵上去砍的话,炮兵会抵挡一阵,这时候等敌人近处的步兵来救就麻烦了;而龙骑迅速奔到炮兵面前,一次齐射,能够立刻将炮兵打溃。如果不解决敌方炮兵的话,等他开到前面来开个葡萄弹就不是好玩的了。至于龙骑的下马模式,我没有用过,不知道效果怎样;但应该比不上专业步兵,毕竟,龙骑讲究的是机动性而非火力。用龙骑追击的时候也有讲究。追击一般开近战模式,否则他在追上敌军以后要列阵、装弹,很花时间,等准备好了敌人已经跑到射程以外了。
    (写得好累,不过感觉很爽~)

[ 本帖最后由 Gen.Young 于 2009-3-16 12:44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25 18:30 , Processed in 0.30063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